魏晋干饭人 第603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曹平每次去操作和研究都心惊胆战的,而作坊也的确爆过几次,虽然每次都是噼里啪啦一阵响,没有伤亡,可依旧让他害怕不已。

  赵含章怜惜的看他一眼,理解他,“为难你了,电坊的确难,这样吧,此事还是交给傅尚书,曹掾史,你去一趟青州和光州,主建海运码头如何?”

  曹平:……

  青州,蛮荒之地,他不太想去。

  赵含章看着他的表情,立即道:“我封你为镇海使,四品,位同刺史,可以调用青州和光州之民建设码头。”

  曹平脸上的为难之色立即消散,沉思起来。

  掾史是从六品官,他这是一下往上蹦了五级啊。

  曹平咽了咽口水,不由看向沈如辉,最后咬咬牙应承下来,“下官必不负化大将军所望。”

第1044章 都催婚

  赵含章笑起来,伸手扶住他道:“此事不急,你先与家人好好道别,下旬我让人护送你去青州。”

  曹平:……他以为的不急是过完年,这是年前就要起程,要让他在青州过年吗?

  但想到刚到手的热腾腾的官职,曹平应了下来。

  赵含章当天就让赵云欣去拟定一封封赏曹平的诏书。

  赵云欣当然没有单独拟定诏书的权利,她是统一将赵含章今天处理的,需要发出的公文拿到门下省找汲渊。

  门下省的官员们就在汲渊的带领下起草各种文书和诏书。

  汲渊看着手中的纸条,眉头紧皱,问还未来得及离开的赵云欣,“镇海使是什么官?”

  听着像是武将的官职,却给了一个水部掾史。曹平?那不是修建水磨坊和各种水利工程的官员吗?

  赵云欣躬身一礼后解释道:“大将军要在青州和光州修建海运码头。”

  汲渊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问道:“是因为去年邸报上的那篇《论水利码头中的民生利益》?”

  想到赵含章案头上放的邸报,赵云欣应了一声“是”。

  “可那篇文章不是司农寺沈如辉主写吗?论能力,也该是沈如辉为重吧?”

  赵云欣道:“沈司农才高,大将军要将他留在司农寺主持农桑一事。”

  既如此,那就不能轻沈如辉而重曹平,且当下,码头虽重要,却远不及农桑。

  汲渊心中一动,赵含章这是想要改变司农寺的地位?

  他垂眸想了想,和赵云欣道:“这封诏书我来起草,你下去吧。”

  赵云欣躬身应下,“是。”

  “等等,”汲渊叫住她道:“你父母到洛阳了,你已连续两旬加班,明日你就休假吧,给你三天的假期,今日将手上的事移交给宋锦和李东阳。”

  赵云欣:……

  在汲渊的目光下,她被迫低头,“是。”

  赵云欣归门下省管辖,所谓门下省,其实就是皇帝秘书处,专门负责起草皇帝的各种诏令、文书的地方。

  因为赵含章用惯了赵云欣,所以她经常跟在赵含章身边。

  但门下省除了老大汲渊外,还有好几个官员,如今人在冀州巡视的范颖还挂在门下省中,官品仅次于汲渊。

  除此外,还有宋锦、李东阳几人。

  宋锦,原新安县县令,赵含章再入洛阳时,因为他筹措粮草有功,支援平阳迅速,因此被提拔进门下省,新安县县令则由县丞暂代。

  至于李东阳,你们都不认识,他第一次出现,是去年招贤考的第一名,赵含章觉得他文章写的很好,引经据典,正是门下省需要的人才啊。

  她的诏令由他来起草,每一篇都能当做可以流传下去的语文课文。

  李东阳和宋锦抓阄,李东阳获胜,由他先去值班,明日轮到宋锦。

  赵云欣就带他去交接。

  李东阳见她兴致不高,便问道:“父母远道而来,不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事吗?赵给事中怎么闷闷不乐的样子?”

  赵云欣瞥了他一眼后问道:“李起居郎今年贵庚?”

  李东阳顿了顿后道:“将将及冠。”

  “既已及冠便算成年了,可有妻儿?”

  李东阳皱眉,“未曾定亲。”

  “家中父母不催吗?”

  李东阳恍然大悟,“你被催婚了?”

  赵云欣“嗯”了一声。

  李东阳同情的看了她一眼后道:“先父才去两年,在下孝中,故没有这样的烦恼。”

  赵云欣好奇,“守孝出仕?”

  李东阳面色平静,道:“为生活奔波而已,要赡养家中老母,就只能对不起亡者了。”

  这下换赵云欣面露同情了,和他道:“大将军很孝顺,却也开明,生者总比死者重要,她若知,必夺情。”

  李东阳面色和缓的道:“此事汲相是知道的。”

  汲渊知道,那赵含章也必定知道。

  赵云欣不再吭声,带他去见赵含章,然后把他叫到侧屋,把工作交接给他。

  在他整理文件的时候出去和赵含章告别。

  赵含章批着公文呢,闻言抬头看了她一眼,问道:“休假去相亲?”

  赵云欣眼睛就一红,有些委屈,“一定是他们找到了汲先生跟前,不然汲先生是不会特意让我休沐的。”

  她道:“三姐姐,你能不能和我爹娘说一声,让他们别影响我的工作?”

  赵含章闻言笑道:“我可不敢与他们说话,因我迟迟不成亲,五叔祖现在只要看到我便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见赵云欣眼眶都红透了,赵含章便给她出了一个主意,“你爹娘再催你,你就说长幼有序,你兄长都未娶亲,你怎能出嫁呢?”

  赵云欣若有所思。

  见她懂了,便挥手道:“去吧。”

  虽然这样做不够义气,但……死道友不死贫道吧,而且兄长现在人在青州,爹娘最多写信催促,哪有她这里当面催得厉害?

  赵云欣退下。

  李东阳拿了七八封信过来,恭敬的道:“大将军,这是各州的来信,其中雍州的有两封。”

  赵含章正好处理完一封公文,眼睛有点疼,于是伸手接过,看信休息一下。

  虽然各州都有电台,但有些东西是电台说不尽的,一些并不紧急的公务,一些对未来政局的看法,或者是与她联络感情,各州刺史还是喜欢写信。

  而雍州,赵含章还未送电台过去。

  不是不送,而是,雍州她是完全交给傅祗的,只在旁给予一些帮助,她知道,他此时还是忠于大晋,哪怕皇帝换了一个,他的忠心也只是从晋怀帝转到了小皇帝身上。

  赵含章不会将电台交到自己阵营之外的人手中,哪怕那个人是傅祗。

  她先拆开傅祗的信。

  他一连来两封信,第一封信说的是现在雍州的情况。

  因为有他的帮助,雍州的粮荒有所缓解,百姓们现在安心了许多,大部分愿意在雍州留下,只有少部分人还在往外逃荒。

  傅祗希望朝廷能给予雍州更多的帮助,尤其现在要准备明年开春的种子和农具了,若有足够的种子和农具,那明年雍州或许就可以自给自足,不会再有大规模的粮荒。

  长安粮荒已多年,只靠长安百姓自己,很难摆脱困境,所以他希望朝廷能给长安帮助。

  除此外,傅祗还要求军粮,以及朝廷开通雍州商道,使雍州和长安凭借商道能够和外界互通有无,活起来。

  赵含章看完第一封信,心中便有数了,她去拆第二封。

第1045章

  第二封信应该是第一封发出来后不久追加的,这封信措辞与上一封完全不一样。

  傅祗告诉赵含章,他的身体自先帝罹难的消息传来后便不好了,近日天气渐冷,他感觉日发沉重。

  他问道:“久不闻庭涵消息,不知他近日可好?何时能回京与你团聚?战事已歇,不知你们二人可有成婚的打算?”

  或许是因为战事停歇后的这几个月里都没有婚事的消息,傅祗不知想到了什么,语气与上次截然不同,他道:“他父母滞留蜀地多年,若你们二人近日无成婚的打算,不若让他去蜀地接回双亲,他们一家分离多年,也是时候团聚了。”

  赵含章知道傅祗这是在试探她,要是她同意让傅庭涵去蜀地,便说明他们婚事有变。

  傅祗还不知道傅庭涵回京了,不免多想,她决定让他选一个婚期。

  至于聘礼之类的,她想到傅祗的穷困,还有傅教授被她掏空的钱包,算了,意思意思就行,主要是,她现在也拿不出钱来置办嫁妆了。

  她祖父当年留给她的嫁妆,除了一些不好变现的东西外,其余全被她花用了。

  赵含章心虚的摸了摸鼻子,下班出宫回家时就和傅庭涵在车上谈起此事,“……不知祖父是真的身体不好,还是以此做借口试探,我想派人去一趟长安,一是请问婚期,二是请他老人家来洛阳参加婚礼。”

  傅庭涵愣了一下,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成婚?”

  “年前吧。”

  傅庭涵有点慌,“这么快?”

  状态改变,将来他们可能要真正的在一起生活了,说真的,赵含章心里也有些不太适应,甚至是迟疑。

  此时已不同刚开始的时候,如果说刚到这个世界,赵含章所谓的成婚是让两个人更方便的在一起,是基于合作。

  那么现在,他们是真正的要结成家庭,做真正的夫妻。

  将来,夫妻一体,她需要进入他的世界,他的生活,他的家庭,他的人际关系,她都会接触,甚至是参与。

  说真的,哪怕处理国事时绰绰有余,此时她也有点忐忑。

  但见傅庭涵这么慌张,赵含章就镇定下来了。

  考虑了一下自身的情况,她的世界更复杂,她的生活和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更难捋清,傅庭涵岂不是比她还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