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40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刚才还有人高兴的和赵含章说,“那边有个村子,是大前年秋末建的,就比我们早来大半年,多种了一季粮食,过年时好多人家都存了两筐的粮食,今年不收兵税,我们也赶上种冬小麦了,一定也能存两筐的粮食。”

  赵融也常帮着县衙做些统计工作,知道两筐的粮食都是带壳的,加一起也不过两百斤左右,怎么就值得他们这么高兴?

  “这样的天,这样的境地,是会饿死,冻死人的,”赵含章道:“山泽或许是他们唯一获得生机的地方,所以要是为了防止有人掉进陷阱遇害就禁止百姓进入山泽,和因噎废食有何区别?”

  她当然知道再如何规定,还是会有人因为陷阱出意外而死,但她不能因为这可能发生的意外就断了那么多人的生路。

  “刚才你们也都听到了,鲁四他们是五邻结队,每次进山得到的猎物都要分给五邻,五邻二十户,就算一次只能分到一块拇指大般的肉,他们也能凭此活下来。”

  “生机本就渺茫,我们为何还要断人生路呢?”

  赵融脸色通红,说不出话来。

第1108章 微小处治国

  村民们从家里拿来了东西,有的还把自家的瓦罐和小釜带来了,再多生几个火堆,做饭的速度会更快。

  赵含章便看向还坐着的赵融等人,瞪眼道:“还愣着做什么,去帮忙!”

  赵融几人回神,连忙起身去帮忙生火,打水,还要去河边找正在砍鹿肉和狍子肉的亲卫们拿肉。

  村民们是不敢动手拿的,只能等他们把砍好的骨头和肉拿来放进釜和瓦罐里。

  不多会儿,村子里就飘出了肉香味,赵含章转动了一下挂着的鹿腿,拿匕首割下几片肉来,随手拿来一张叶子盛放,然后往上面撒了一点盐粒,双手递给老者。

  老者惊慌的连连摆手,“将军先食。”

  赵含章笑着把叶子放在他手上,道:“长者先食。”

  她招呼韦献等人,“大家快过来吃肉。”

  村民们纷纷挤过来,都艳羡的看着老人,闻着不断散发出来的肉香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赵含章给他们片肉吃,每一个能拿到赵含章亲手片下来的肉的人都很激动,恨不得把肉拿回家供起来,但见大家都吃了,鼻尖的肉味又太香,便也忍不住吃起来。

  赵含章片了一轮,另一条鹿腿也烤得差不多了,赵含章把刀交给赵融几个,让他们去片肉,体会一下何为“为人民服务”。

  她招来曾越,“剩下的肉不用砍了,把皮剥了,临走前把肉交给韦献和那长者,由他们公平的分给村民们。”

  曾越应下。“女郎,时辰不早了,我们何时回城?”

  赵含章:“用完饭食就回去。”

  赵含章去看他们剥下来的皮,问道:“会硝皮吗?”

  曾越不好意思的道:“卑职鞣制的皮革不好,文阳德硝的好。”

  文阳德是赵含章的一个亲卫,圆脸,憨憨的,以前叫文大郎,一直没有大名,是跟了赵含章后请赵含章给取的。

  他取名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听上去是个特别有文化,特别有德望的人,然后赵含章就看着他的小圆脸给取了阳德。

  虽然她觉得叫大郎也很好听,但她的亲卫队里,叫大郎的没有二十,也有十个,放眼整个禁军,叫一声大郎,起码有上百人应声,就是加上姓,也有八九个。

  赵含章就叫来文阳德,把几张剥下来的皮交给他,“去村民里吼一声,叫上几个年轻人,教一教他们怎么鞣制皮革。”

  文阳德愣了一下后立即应下,跑去找人。

  赵含章回到火堆边,和村民们一起喝肉汤,吃肉片,一边说话,“韦献,像你这样年轻的村老很少见,你能被选为村老,可见你的能干和大家对你的爱戴,希望你不负我所托,村民们的盼望,做好村老。”

  韦献一脸激动又严肃的应下,拍着胸脯表示他一定做好村老,管理好村庄。

  赵含章微微点头,教他作为一个好村老应该要完成什么样的事,还叮嘱他道:“村中的事情可多与村中老人们商量,他们见识多,总比我年轻人稳当。”

  又道:“也可多问一问年轻人的意见,他们有斗志,现在外头一日不同一日,朝廷常有新的政策和技术出来,年轻人多在外行走,消息灵通一些。”

  赵融坐在一旁暗道:那不就是要听所有人的意见吗?不要一意孤行的意思?

  韦献没听出来暗中之意,只是牢牢记下,打算依照她的叮嘱行事。

  赵含章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家一起吃了一顿美味的午食。

  这是村民们一年中吃得最好的一顿了,前几天过年都没吃这么好过,所以也是他们最开心的一天。

  赵含章他们要走时,全村的村民都舍不得,恨不得把他们送出十里外,但赵含章看了一眼他们的脚,坚决的拒绝了。

  她把剩下的生肉留给他们,交待韦献和老人们按照人头发给各家,然后把三张鹿皮分给了韦献和两个老人。

  韦献拿到这份恩典,激动得热泪盈眶,恨不得立即跪在地上表示要为赵含章肝脑涂地。所以对赵含章叮嘱的事,他一万分上心,赵含章一走,他立即召集全村的村民,当场把生肉分了。

  分得特别的公正,谁家也没多拿一指头的肉,谁家也没少拿一指头。

  见韦献终于理事,不再是从前那样独善其身,只管自家,老人忍不住热泪盈眶,握紧了孙女的手,和她道:“还是女郎厉害,待今年家里收了新粮食,我也送你进城读书,读了书,你或许就能和女郎一样聪明,一样能干了。”

  他隐约知道赵含章做这些是为了让韦献管好他们,把村子越管越好,但要他说出其中的道理,他却是脑袋一片混沌,想不出所以然来。

  老人以他仅有的见识认定,只有读书才能补足这点。

  只要孙女读书就能知道其中道理,她知道了,就会用,那她也是个能干的人了。

  老人摸着她的脑袋道:“香草,现在女郎既可读书,又能当官,虽说你父兄皆不在了,但你只要聪明又勤奋,一定也可以靠自己活下去的。”

  香草眼泪汪汪的点头,将老人的手紧紧地抓在手里,点头道:“阿祖,我会养活自己,还要养阿祖!”

  老人就欣慰的笑起来。

  赵含章带了两只鹿回城,一只鹿交给曾越他们,让他们自己分去,剩下一只她则是交给听荷,让她找人剥皮,然后分给各家。

  “两条鹿腿给五叔祖和七叔祖送去,阿娘和公主那边挑最好的腱子肉送去,余下的你挑好的给汲先生和明先生送去。”

  赵含章将手上一直拎着的兔子交给她,道:“晚上我们吃兔子肉,庭涵回来便让他来书房找我。”

  听荷应下。

  赵含章直接去书房,拿出一张白纸就开写。

  是她疏忽了,现在乡村的管理还是依照旧制,她没有改,偏偏现在绝大部分村落都是新建,很多村民间都是陌生的,只有少部分是原来的族人聚集成村。

  这样的情况,管理不严,很容易发生各种纷争。

  而乡村的人力远在城市之上,用得好了,其产能远超城市,也能让国家更快的脱离现在的贫困。

  治国从微小处出,之前是她疏忽了。

第1109章 门庭若市

  傅庭涵回到家中,她已经写了许多,“明日要请各部官员来家中商讨些事情,你也留在家中吧。”

  傅庭涵:“商讨什么事?”

  赵含章就把写好的一部分给他看,道:“改制,趁着乱世,触角多伸一些,不然等之后他们利益固定下来,再想改就困难重重了。”

  傅庭涵发现她要改的从乡村到坊市,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都有,有关军队的除了军医和些许后勤制度外,这上面都没列。

  “你不是想将军队分为两部份,一部分为精兵,其余皆屯田而作吗?这上面怎么没写?”

  “军队的事用不着与他们商议,我和汲渊明预及几位将军商量过便可做决定。”问他们也是查漏补缺,确定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她并不打算把军制的事拿到朝廷上议论,当前,她要确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傅庭涵点了点头,放下纸张压好,“我没有意见。”

  “今天去琉璃作坊有收获吗?”

  傅庭涵:“有一点,简匠很厉害,我们试着做了几次,不敢说成功,但的确有了弧度,继续研究,我相信可以做得出来。”

  简匠是洛阳琉璃坊的大匠,也是负责人,烧制琉璃很厉害,比傅庭涵这个被奉为“老祖宗”的人厉害太多了。

  傅庭涵想要的很多东西,都是他口述,简匠研究烧制出来的,还能举一反三烧制出许多他们都没想到的东西。

  在赵含章眼里,他已经不止是个匠人了,而是个科学家,是工程科学家,可厉害了。

  所以赵含章很喜欢他,和傅庭涵道:“他们这样的大匠、科学家很难凭借技术进入官场,说白了,官场其实是管理和发展的场子,他们做科学研究的技能进入官场完全是浪费。”

  “但他们于国于民有大功,得给他们相应的荣耀,我要设一个墨子榜,每三年一榜,每次进榜前三者不仅奖励金钱,还当有品级,把给状元们的荣耀全给他们上一遍,哦,有突出贡献的,还能授爵。”

  赵含章兴致勃勃的道:“我要让天下人知道,不仅文臣武将可以封侯,科学贡献也可以。”

  傅庭涵眼睛也亮起来,“这个好,范围怎么限定?要不要我把工部的人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司农寺也算墨家范围吧?”

  赵含章点头,“当然,农业是重中之重,需要大力扶持。”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农耕的效率和亩产,赵含章在此事的前面画了一个圆圈,表示重要,回头和汲渊他们商量具体的细节。

  俩人讨论了一下,听荷在外面敲响门,道:“女郎,郎君,晚食好了。”

  赵含章突然就不想去饭厅吃饭了,觉得走来走去的好麻烦,而且书房烧了这么久的炭多暖和呀,饭厅肯定比不上,于是道:“让他们把饭菜送到这儿来。”

  听荷应下。

  不多会儿和侍女们将饭菜送进来,还端来两盆温水给俩人净手。

  赵含章道:“我们今天打了鹿和兔子,今晚吃兔子肉,明天吃鹿肉。”

  傅庭涵点头,和她坐在榻上用饭。

  “兔子生殖速度快,但我仔细看了看,现在野兔没有被驯化,肉量还是少了,国家除了粮食重要外,可食用的肉也很重要,司农寺好像没有专门负责养殖的分部?”

  傅庭涵:“有的,去年刚分建起来的,为的是研究猪的养殖和猪瘟,但只从一个马场里抢了一个兽医来,现在洛阳养猪看情况呢,能做的有限。”

  赵含章道:“不如让司农寺和各村合作,司农寺做指导,给种子,朝廷会给一些补贴,养出来的猪啊,鸡啊,兔子啊这些东西由司农寺挑出三成来当做种子,剩下的全部归养殖的农民怎么样?”

  傅庭涵想了想道:“这个合作模式不错,但我得核算一下成本再来决定分成。”

  赵含章点头应下,“这件事你留心,春耕过后是养殖的好时间,可以选几个区域先试点,合适了,还可以由洛阳推广到其他地方。”

  赵含章给他夹了一个兔腿,“还有牛,耕牛很重要,现在劳动力不够,我们除了改进工具,提高效率,就只剩下多养牛了。”

  “草原上的牛多为肉牛,但是呢,一些牛经过训练也是可以做农耕使用的,这就要从小牛开始驯化了,”赵含章道:“我打算借此和拓跋鲜卑加强合作,嗯,这样一来事情交给你们司农寺就不合适了,我看看谁合适。”

  傅庭涵想了想后道:“赵申?”

  赵含章就琢磨开来,“倒不是不行,我回头找他谈。”

  俩人边吃边聊,这一顿饭就吃到了深夜才散。

  接下来两天赵含章就一直在和汲渊等人商讨各种战事,从前一直习惯往赵宅找她的官员幕僚们都转战大将军府,渐渐适应了这边的布局。

  每天她一早醒来就能收到门房的帖子,都是上门来求见的官员,显然,大家过年时都没闲着,除了来走关系送礼的外,大多都是拿着文书来找她商讨政事的。

  赵含章站在院子里感受了一下翻滚的冷风,和听荷道:“让门房将大门左右两边的耳房都收拾出来,摆上桌椅,凡来访的人都暂请他们进耳房就坐,上热茶,炭盆,别让人受寒生病了。”

  听荷应下,躬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