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41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大将军府门庭若市,与之相反的是皇宫的冷清。

  但小皇帝很享受这份冷清,他恨不得皇宫一直这么冷清,没有大臣进宫,也没有先生进来,整座皇宫除了禁卫军、内侍、宫女就是他了。

  他可以想睡就睡,想吃就吃,多惬意自在啊。

  然而这种自在在初七的晚上中断了,天刚黑,内侍就提醒小皇帝,“陛下该歇息了,明日一早要上早朝呢。”

  小皇帝这几天晚上都晚睡,这一时根本睡不着,所以又利用特权玩了一个时辰,最后迷迷糊糊睡过去,感觉才躺下就被叫醒了。

  小皇帝被人拉出被窝穿衣服,被簇拥出门时,寒风扑面而来,他生生打了一个寒颤。

  看着天边的朝阳,小皇帝有些懵,问道:“几时了?”

  小内侍道:“辰时一刻,陛下,诸位大臣已经进宫了,您用些早食过去时辰刚好。”

第1110章 新政令

  赵含章掌权之后,并不是每天都早朝的,一般是每三天一次,特殊时候会另外召集大臣进宫议事,这时候,皇帝也都需在场。

  其余时刻,小皇帝只需跟在赵含章身边在殿里听政,批改公文。

  但,不论是哪一种,他都要在辰正前到达。

  天冷之前,小皇帝在去大殿上班前得先诵读课文,以应付下午太傅的检查,然后才去听政;天冷之后,课业少了一点,但……真的好难起床啊,尤其是现在天亮的还比较晚。

  小皇帝穿着厚重的衣服,戴着重重的冠冕,冒着寒风走到大殿之后,禁卫军进来禀道:“陛下,大将军来了。”

  小皇帝竖起耳朵一听,果然听到外面给赵含章行礼的声音,于是起身站好,内侍看了看时间,便叮咚的敲了一下殿侧的小钟。

  外面的百官就安静下来,有人宣告皇帝到了,外面立刻安静下来,小皇帝这才挺直腰板的走出去。

  除了赵含章外,百官皆跪下行礼。

  小皇帝让百官起身,又冲赵含章微微低头行礼,这才在龙椅上坐下,开始今天吉祥物的扮演工作。

  才一坐定,赵含章便宣布了几条政令,“修改女户制,从建兴元年始,女子亦有继承之权,可为户主。”

  百官早已有心理准备,此时都没反对。

  赵含章继续道:“鼓励婚姻生育,公告全国,凡女子十五岁,男子十七岁以上者,皆可婚配,女子二十八岁前,男子三十岁前未曾婚配的,罚两倍丁税。”

  又道:“各地县衙有抚育子民之责,所以,公告各地郡县,命他们为未曾婚配的男女牵线搭桥,鼓励生育,凡生育子女,不论男女,一胎一斗粮,奖励砖石一千;二胎,二斗粮,砖石三千;而生育子女达三人的,免妇征,奖五斗粮,五千砖石;生育子女五人以上者,奖励八万砖,免三年劳役。”

  除了参与讨论过的汲渊等人,大臣们都是混身一震,然后兴奋的应下,“大将军英明!”

  此公告一出,不信他们不结婚生孩子!

  还有呢,赵含章命各地县衙开官医,凡是生育的妇人都可以从官医中延请稳婆和大夫,生育免费。

  “现在是正月,春风即来,命各地郡县做好准备,将种子、农具和牲畜及时发放到百姓手中,县令做好劝课农桑之责,命司农下乡辅助百姓,”赵含章道:“凡流民,只要肯入户,皆分田地,免当年的丁税和捐赋。”

  百官恭敬的应下。

  可以说,这两年的政策就是,鼓励农业,鼓励结婚,鼓励生育。

  为此,赵含章将御史台的御史都派出去了,为的就是巡视天下,以保证朝廷给的东西能够顺利的到达百姓手中。

  兵部,以及各地驻军都要抽调一部分兵力来剿匪,把躲在山里的土匪流民全都找出来,该种地种地,该服刑服刑。

  哦,对,现在赵含章特别喜欢对犯人劳动改造,除了被判死刑的坐监等候复核外,其余的全都被拉去修城墙,修路,修水渠,给百姓们修房子等等……

  还有被拉去挖矿的,反正挺辛苦的。

  反正她缺人,所以绝对不浪费任何一个人力。

  据说这条规定出来之后,抢劫偷盗一类的事都变少了呢。

  政令以极快的速度下到各地郡县,同时一起到达的还有几个案列,比如,中书令明预和门下侍中汲渊因为年过而立不成婚,被大将军勒令过后都没找到合适的女子成婚,故被罚两倍丁税,又因为身为国相而不能以身作则,又罚两倍。

  判例的告示跟条文的公告贴在一处,有差役专门站在公告墙前为百姓们朗读,又有学堂里的学生领了任务,每日都在县城的各个角落诵读,有时候还要下乡,加上里长向下传播,于是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个判例了。

  于是民间催婚的口号就成了:“你以为你是国相吗?你付得起两倍的丁税吗?”

  因为这个好笑的判例,全国人民对县衙公告墙的兴趣达到了最高点,正在此时,又一则新的公告贴出来。

  赵含章令,四家为一邻,五邻为一保,五保为一里,设长。在邑者为坊,在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督查。

  这就改了魏晋以来倚重地方豪强和坞堡治理地方的政策,因为不设三长,地方多是自治,庶民大多荫附士族豪强。

  比如西平赵氏坞堡,赵含章之前,赵氏邬堡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城池,西平县令很难管到赵氏邬堡里去,连西平的百姓也多依附赵家,不受西平县衙门控制。

  赵含章上位后,西平县和赵氏邬堡一定程度上利益一致,所以才能合二为一。

  现在,她将城市之外的聚集地都定为村,命里长在村子里与民一起选定村老而治,其中,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长对村老负责,村老对里长负责,里长则对县令负责。

  若遇大事,县令可招村老、里长相商,而邻里互相监督,保长也许担责,这就直接斩断了庶民们和地方豪强依附的关系。

  她这个公告,直接拿掉了地方豪强,让地方县衙代替地方豪强,成为了万民依附的靠山。

  从此以后,她的政令将由县衙传告乡村,而不是还要再经过地方豪强再到村里。

  当然,这都是理想状态下。

  但,天下的大乱才定,很多村庄都是重建,人也都是新的,连豪强都换了一拨又一拨,被削弱了一遍又一遍,此时换的政令迅速填补上来,也最好实行。

  当然,能领悟到这些的天下人没几个,大家就觉得这样方便了很多。

  县令发觉他找到了可以向下执行政令的人,百姓们发现他们不仅找到了可以倾诉问题的人,还知道出事了该找谁,有了目标。

  政令一下,各个新建起来的村就开始挑选保长和村老,里长是不用想了,那多是衙门从当地选出有威望的人指派的,跟他们关系不大。

  徐州的一个小村庄里,大家就挤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小院子挤不下,大家就爬到院墙上坐着,一个老人道:“大山啊,我们村就你见识多,人又正直,我看这村老就该你做。”

第1111章 选举

  大山道:“可我听说关太公要当村老。”

  “他都是里长了,怎么还要当村老?”

  大山道:“两者并不冲突,我听县衙的人说可以兼任。”

  “不行,不行,我家小子去县城,说衙门要给各村发种子和农具呢,若让关太公既当里长,又当村老,我们村今年该得的种子又要被占去一半了。”

  “就是的,其他新建的村,入秋前分的麦种都比我们多,唉,以前我们还庆幸,觉得我们村躲在这山里,不受大祸,可现在看,还不如受一把大祸,重新建起一个村来的好。”

  “呸呸呸,快把话咽回去,你真以为兵祸是好受的?看看别的村子死了多少人?现在难虽难点,但还不至于死人,”一人道:“我在公告墙那里听人说,大将军最痛恨中饱私囊之人,所以这次执行政令,还派了许多御史下来呢,我花了两文钱和守公告墙的差爷打听,听说县令要亲自见各村村老。”

  “所以,我们要是和县令请命,一定能让大山当村老。”

  “不错,我们可以凑路费,只要大山当了村老,以后就不怕关太公扣我们的粮种了。”

  “还有纳税的时候量粮食,也不用怕他用大斗了。”

  没有村老的时候,他们会被里长压得死死的,关家是这一片地最多的人家,村民们需要经过他才能接触到县衙。

  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村老之上还是里长,但大将军说了,村老也可以见到县令,有权见县令,有责向县令禀事。

  他们多了一条路沟通上面的路。

  和他们不一样,其他村子则是光明正大的热闹。

  来安村就很热闹,他们的里长敲锣打鼓将这些新政令宣读一遍,然后让大家选出一个村老来。

  里长拿着锣哐哐的敲了两下道:“大将军说了,村老不必一定要年纪大的,但一定要能干的有德之人,得想着大家伙儿,还得有本事,知道怎么带着大家多种地,多赚钱,多生孩子。”

  “我,我,里长,让我当村老吧,我人可好咧,种地全村第一。”

  “屁咧,你种地全村第一,那我就是全乡第一,全县第一了,秋种那会儿我让你多挖两寸的土,说了今冬会下大雪,得深耕,你偏不听,现在你家的麦子冻坏多少了?”

  “呸呸呸,谁说我家麦子冻坏了,这是天还没晴呢,你等雪化了,春风一吹,它们立刻就活过来了,倒是你,看看你家那麦子,矮不隆冬的,今年能不能有收成哟。”

  “放屁,我那麦苗粗壮得很,等春风一来,那就跟韭菜一样蹭蹭的往上长,一定比你的好,这村老你当不得,得我当!”

  村里要争抢当村老的人不少,还有人直接问里长,“里长,村老要是当好了,是不是可以接任里长?”

  里长:“那得等我死了才行。”

  “不能换啊,县令换也不行吗?”

  “你这还没当上村老呢,就想着把我给挤了?”里长没好气的挥手道:“你不合格,下一个,还有谁想当村老的?”

  众人轰笑起来,推了好几个人出来,有能干的妇人也出来应召,道:“我来当村老,我既会种地,也会织布裁衣,还会算账,比你们都能干。”

  “那不行,你是女子!”

  “女子怎么了?大将军也是女子!”妇人道:“大将军都招女官了,为何不能有女村老?大将军的公告上又没说村老一定是男子。一切凭本事,我本事比你们大!”

  “那……那公告上还说要看民意呢,得村里同意的人足够多才行。”

  话音才落下,立即有人喊道:“我同意!我觉得珍娘好。”

  “我也觉得珍娘好!”

  “那不行,你们都是女子,自然站在她那边,一户只能以一人为代表,让你家户主出来说话。”

  “凭什么只能户主说话,那我也要另立门户,反正现在也可立女户了。”

  “你们当女户是想立就能立的?分户以后劳役赋税都见长,你们一个女子负担得起吗?”

  争村老的事慢慢走偏,偏到了一家之中到底是只有户主可以投票,还是女主人也可以跟着投票?

  很多村子在收到公告后就很快选定村老,但也有很多村子和来安村一样,因为各种意见相持不下,久久定不了村老。

  要是以前,这种事情自然到达不了赵含章的耳边,但现在天下初定,宋昕和元立的情报人员散落各地为她探听消息,加之很多郡县都是她新派了人去接管,只要这些消息传到县令和郡守的耳中,她过不多时便也知道了。

  赵含章先是收到宋昕的情报,然后收到一些郡县的禀报。

  她略一思索便知道自己疏忽了,于是召来汲渊等人商量,不多时,新的政令下来。

  像选村老、里长这种需要民一起投票的事,凡十二岁以上的民,不论男女,皆有一票,可自主选择。

  年龄在十二岁以下的,除非是户主,否则没有投票权。

  公告一出,不多时,来安村的村老就定下了,珍娘成功当上了村老,跟着里长去县里拜见了县令。

  而刘琨没想到自己治下不仅出了女村老,竟然还出了一个女里长,他一时接受不能,就去看吕县的县令,幽幽地问道:“张县令,你这是怎么回事?”

  张县令一脸正色道:“使君,吕里长在吕县颇有名望,朝廷北征时不仅赈济县内灾民,还捐献了大量粮草,有乱兵侵犯吕县,也是吕里长带领父老抗击,这才保存了民力和百姓的财富,其能,其德,其望,皆可以当得起一个里长。”

  要不是她年纪大了,他都想和大将军上书把县令的官职让给她了,他觉得她当县令比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