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75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所以她希望改进监察法,让御史台不仅有奏事之权,也当有查实之权和一部分处理的权利,这样减少凭空的捏造,而更多的是查证。

  但修改律法非一日之功,赵含章让明预上心,但没让他立刻给结果,“争取明年春后上书。”

  明预:……和现在就要有多大区别?

  但明预还是应了下来。

  今天说太多话了,这会儿办完公事,赵含章捧起一杯热茶润嗓子,顺便和他们闲聊,“赋税都到洛阳了吗?今年国库收入多少?”

  汲渊也撂下笔,端了一杯茶靠在椅子上闲聊,“还有荆州的未到,对了,扬州也送了赋税上京,虽然不多。”

  赵含章闻言惊讶,“琅琊王竟然真的给我交税?”

  她真的只是试探性的给扬州去封公文,要求他们按照朝廷新颁的赋税制度上缴赋税,没指望他真给的。

  汲渊就露出笑容道:“可见琅琊王脸皮还是不够厚呀。”

  明预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继续低头写他的东西。

  赵含章想到历史上对琅琊王和王导的评价,虽然隔了一千多年,那些评价未必全是对的,但从一些历史事件上便可看出,琅琊王能力有限,心也不够狠,而王导虽多智,但性格太过宽和,这一个组合,若没有王敦等一系门阀豪强倚仗他的权势为非作歹,他们君臣说不定能善始善终,可惜了。

  虽然王导最后辅佐琅琊王的儿子登基,将东晋治理起来了,但琅琊王的确是抑郁而终,君臣最后的和睦也只是表面上的温情而已。

  赵含章很好奇的问汲渊,“先生见过王导吗?”

  汲渊笑着点头,“见过,早年他和琅琊王在洛阳,曾上门拜见过郎主,他们二人都性格温和,琅琊王有些软弱,有王导辅佐,做一诸侯王不差,可要想更进一步,难矣。”

  琅琊王没这个本事。

  而琅琊王会跑到扬州另起炉灶,也是因为听了王导的劝说。

  那能不能劝说琅琊王回洛阳来当个王爷,把扬州归到朝廷手上来呢?

  正想着,赵含章听到疾步声冲这儿来。

  她掀起眼眸看向门口,只是一瞬她又垂下眼眸,低头喝了一口茶,才见茶杯放到桌上,汲渊和明预也听到了脚步声,才扭头,门就被推开,情报处的秘书丞快步上前禀道:“大将军,荆州和扬州打起来了。”

第1175章 密电

  汲渊和明预一惊,腾的一下站起来,然后扭头震惊的去看赵含章。

  赵含章还坐在椅子上,只是眉毛高高扬起,一脸兴味,脸上也有些意外。

  好的,知道了,不是她主动干的,所以……

  “是王敦先动手的?”

  秘书丞一脸为难道:“荆州押往洛阳的税粮半途被扬州劫了,王刺史大怒,就让王将军带兵袭击了武昌郡沙阳县,此时已攻下沙阳和沙羡两县。”

  赵含章啧的一声,道:“武昌郡归属荆州管辖,这属于荆州收回管辖之地,谈何打起来呢?”

  闻言,汲渊坐回去,问道:“那就不管了?”

  赵含章想了想后道:“扬州不上报,我们只当不知,让荆州便宜行事吧。”

  她也想看一看,王四娘和王玄能不能把荆州全部收回。

  王四娘去荆州的时间晚,当时琅琊王已经占了荆州大半,她去之后,借着平定巴蜀乱民的机会抢回了不少郡县;

  加上她亲叔叔死于王敦之手,双方也打了几次,勉强将王敦的势力拦在云梦泽外。

  武昌郡位置特殊,荆州只抢下来一半,还有一半在扬州手上。

  不过,这两年王四娘也借机向南和向东发展,同样抢夺了一些扬州的地盘。

  荆州和扬州都太大了,她决定等天下统一,这两个州需要再划分一下,这样才好管理。

  心里做好了打算,她就对汲渊道:“不过扬州抢夺朝廷的税粮,此是大案,不能不管,从御史台里选个御史,与兵部、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一同南下查案,若属实,琅琊王应该给我们一个交待。”

  汲渊问:“大将军以为谁合适?”

  赵含章想了想后道:“御史台的卢兴不错,兵部的话,让程达和平义去吧,刑部和大理寺的人选汲先生和明先生可有推荐?”

  汲渊和明预想了一下,各自推荐了两个,其中还有一个重合。

  赵含章当即选好人,立刻就让赵云欣拟旨,让他们准备准备,三天之后出发。

  三天,也足够卢兴养好屁股了。

  等旨意都发下去,赵含章才看向还在等回话的秘书丞,“告诉荆州,就说我知道了。”

  秘书丞等了一下,发现没有下一句话了,便躬身应下,立即下去回话。

  赵含章看了眼外面的天色,起身道:“天要黑了,我下班回家了,两位先生一起吗?”

  汲渊和明预都婉拒了,虽然没有公文要处理了,可他们两个想私下聊聊天,比如,聊你是不是想打江南了。

  赵含章居高临下的与他们对视上,很想和他们说,有问题直接问我就好,没必要猜,但见他们似乎很喜欢猜她的用意,她便不点破,背着手出去,叫上一早过来等着的曾越走了。

  作为禁军副统领,禁军基本上是曾越管着的,虽然用不着他亲自训练,但事情也不少。

  赵含章在宫里处理事情时,他就会去处理这些事,偶尔还去和手下们练一练,等赵含章需要出宫时,他再跟着。

  赵含章晃悠着出宫,一出皇城门就是家,她顺便回去换了一身便服,然后就带上曾越上大街,“我们出去吃。”

  天黑了,但街上还是热闹得很,中秋时挂上去的灯笼大多没拿下来,商家会往里添蜡烛或灯油,所以街上灯火不少。

  宵禁时间是亥时以后,也就是晚上九点钟以后,一般戌正,即八点左右街上就没有人了。

  此时已入冬,天黑得早,这会儿刚六点多,天将黑未全黑,所以人还不少。

  赵含章在街上瞎溜达,曾越也不知道她要吃什么,每经过一家饭馆他就想提醒一下,但见她脚步不停的往前走,便只能把话憋回去,默默地跟着她往前走。

  赵含章走到街头,满洛阳也就只有这一条大街才有客人,其他街道黑乎乎的,偶尔有人举着灯笼走过,却没有商家开门。

  因为,洛阳人还是太少了,也太穷了。

  经过一年的修整,百姓们只是缓过一口气来,离安定和富足还差得很远,很远。

  赵含章转身又从街头往回走,快走到街尾,各家商铺和摊位已经在陆续送走客人,就快要打烊时,她随便选了一家面馆坐下,要了一碗面吃。

  赵含章拿了一双筷子沉思,抬头才看到站着的曾越,招手道:“你们也都坐下吃一些吧,天晚了。”

  曾越对亲卫们点了点头,然后选择在赵含章对面坐下,也点了一碗面。

  “女郎是想郎君了吗?”

  赵含章没有回答,吃完面就赶回家,汲渊和明预想猜她是不是要对江南用兵,其实她也在想这个问题。

  回到大将军府,赵含章直接往电台室去,将其余人等都遣出去,只留下一个报务员。

  曾越见状便守到了外面。

  赵含章道:“联系元立,用另一套密码与我回话。”

  虽然现在只有她这边有电台,但散出去的太多,知道的人也在逐渐增多,她是信任他们,却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报务人员都不会泄露机密。

  所以特别机密的密电,是需要另一套密码本的。

  好一会儿,报务员道:“女郎,联系上了。”

  赵含章原地转了两圈后道:“告诉元立,让他离间琅琊王和王敦,离间王敦和王导,劝说琅琊王回归。”

  报务员应下,当即发出。

  赵含章沉吟片刻后道:“告诉他,用刘隗和王应。”

  远在建康的元立看着手中翻译过来的密电沉吟,他的心腹薛泓一头黑线,忍不住压低声音抱怨道:“大将军是不是说错了?刘隗和王应怎么能一起用呢?”

  刘隗和王应是死对头,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的那种死对头。

  元立瞥了一眼薛泓道:“你不懂,是因为你不够聪明。”

  他一开始也只有一层模糊的认识,没有抓到那点,因为赵含章给的命令是离间琅琊王和王敦,而不是王导,还要离间王导和王敦,女郎这是要将王氏一分为二,使其分崩离析啊。

  这次的目标可不止是江南,还包括王氏。

  赵含章一点刘隗和王应,他就知道怎么用了。

第1176章 计划

  元立抬头看了一眼满天星辰,叹息道:“今晚太晚了,只能明天再干了。”正好,他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想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

  元立回去躺着深思了,赵含章却还没完,她还让报务员联系了赵铭,“命南阳汝阳两地抽调两万士兵屯于淮水一带,听候命令。”

  报务员应下。

  赵含章这才离开,但事情并未完,这是紧急的,需要立即做出的决断,还有不急却重要的。

  她打算明天就告诉汲渊和明预她的决断,就不要让他们在这种事情上费脑筋了。

  “让豫州和兖州备战吧,”第二天,朝会过后,赵含章便留下汲渊几人商量,“先准备着,看今年冬天会不会打起来。”

  赵申昨天不在,闻言有些懵,问道:“王敦干什么了?”

  汲渊笑问,“赵侍郎怎么知道是王敦?”

  赵申道:“琅琊王性格软弱,能够偏安一隅自不会招惹我们,而我们……”

  他看了一眼赵含章后道:“大将军此时求稳,更想与民休息,自也不会主动挑衅。”

  赵含章嘴角上扬,颔首道:“不错,就是王敦开的头。”

  不过,王四娘和王玄也不全无心思就是了,赵含章垂下眼眸,税粮被劫,她没有第一时间上报,而是让王玄出兵,打下两座城才上报,很显然,他们兄妹俩这是在逼她做决断呢。

  只不知,这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意思,还是某个人的意思呢?

  赵含章没打算问,至少,不是现在问。

  她看了汲渊一眼,汲渊就给赵申等大臣解释了一下昨天傍晚他们收到的军报,以及赵含章的一些安排。

  赵申:“大将军就不担心去江南查案的朝臣?”

  赵含章一脸严肃道:“他们有赵家军做后盾,晾司马睿也不敢杀他们。”

  赵申想了一下琅琊王的性格,还真是,点了点头后又道:“但兖州和扬州之间隔着徐州,到底不方便,你是想把所有的兵都囤到豫州?”

  “徐州……”赵含章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道:“我暂时不想动到徐州,刘琨在江南有很好的名声,不仅北地逃到南方的门阀世家,江南、江东本地的豪族也钦佩他,琅琊王也对他多有夸赞,我想请他去扬州走一趟,亲自劝说琅琊王回京。”

  赵申:难怪不担心派去查案的大臣呢,刘琨要是后脚去扬州,就算是给刘琨面子,琅琊王也不会杀那些大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