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府正妃 第36章

作者:看朱忽成碧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宅斗 穿越重生

好半晌都未听到动静的赵碧桃抬头来看,才发现置若罔闻的赵漪正半撑着腮望着窗外发呆,几缕碎发柔顺的垂在耳边,衬得下巴光洁流畅,清丽优雅。

她咬了咬唇,又说:“那王府之前可是也不缺歌姬舞姬的,王爷如此难道不是冷落了姐姐?”

“歌姬舞姬?”赵漪讥笑一声,“她们都是八抬大轿抬进去的?”

“王爷威武神勇,又重兵在握,哪个都中贵女能有如此好福气嫁给他做正妃娘娘?招人眼红都来不及,我又怎会庸人自扰?”

虽然昧着良心夸穆肃王那个猪蹄子让赵漪有些恶心,但能看到赵碧桃吃瘪变色的模样,也算值了。

第28章 东施效颦

话已至此,早已无甚好说。可赶个大早来碰一鼻子灰的赵碧桃自觉丢了面子更丢了里子,满腔愤懑无处宣泄,便把气撒在了一旁斟茶倒水的绿翘身上。

“你倒什么呢,茶都快溅出来了!一点眼色也没有。”赵碧桃拂了拂自己干净的新裙子,倏尔看着低腰垂首的绿翘想起了什么,“早上开门的那个丫鬟也是你吧?可叫我在寒风中侯了许久,吹的脸都僵了,你这奴才到底懂不懂规矩?我怎么也是二房的姑娘,漪姐的堂妹,是主子。别以为我父母才调职,都中根基尚浅,府里的刁奴就可以看碟下菜,轻薄怠慢!”

赵碧桃看向赵漪,颇为委屈道:“我与长姐有血缘,日后自然亲近,找长姐更是天经地义,她有什么资格横加阻拦?眼睛也不放亮一些……我看就是姐姐太仁慈,惯出的这样的奴才!”

上辈子,赵漪守礼教,爱护弟妹,最是约束下人。

赵碧桃如是告状,她多半会宽慰几句,既小惩大诫了奴婢,又给了对方台阶下。

二房和三房初来乍到,照惯例是要立威的,这样才镇得住下人。这桃儿姐像那么回事,还记恨着早上的事,偏偏想拿她阁中的丫鬟立威。

只是她,哪里还是原来的赵漪。

原本意兴阑珊的人忽的放下了手背,皱眉盯住了赵碧桃,十分不悦道:

“是我太仁慈,才会让你当着我的面训我的丫鬟。你是什么王孙贵族家的小姐,如此金贵?若是门口等不得,日后便不要来了。多去祠堂抄抄书,学学规矩才是。”

赵碧桃初一听,还有些不可置信,瞬间白了脸。

赵漪知她极想骂人,嘴唇都快咬破了,生生忍着。因为在她心中,这个长姐还是前途无量的香饽饽,轻易得罪不得。

最终只能打碎牙齿血吞,规规矩矩告退,灰溜溜走了。

望着赵碧桃匆匆离去的背影,赵漪可以肯定自己一定给这位堂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一想起自己,就会慎之又慎的掂量掂量。

而赵碧桃一走,绿翘就绷不住了,埋头气的直哭:“什么二房姑娘!挨天杀的,这么在主子面前说奴婢,奴婢是要挨板子的。”

赵漪跟小彩使了眼色,为了逗绿翘开心,拿了一张蒲扇打她的屁股,笑道:

“挨板子?怎么挨?是不是这么挨?”

绿翘吭哧一声躲开了,抬起头来一张脸满是泪痕:“也就漪儿姐心善,换了哪个好面儿的主儿,都要挨罚的!”

赵漪和小彩又劝了几句,好不容易才将绿翘哄好了。

到了下午,对赵碧桃十分不喜且耿耿于怀的绿翘出去转了一圈,得了一个八卦便跑回来兴高采烈的比划:“那桃姐儿要学清姐儿的模样,结果逛花园的时候遇到了正主儿,两人站在一起,人比人啊气死人咯!那桃姐儿头上的珍珠没有清姐儿大,衣服的款式也没有清姐儿新,样样都不如,气的将手帕都扯了!府里的人都在笑话她,说她是东施效颦!”

赵漪:“真这么说?”

绿翘恐赵漪训斥,忙道:“是这么说的,桃姐儿一天三趟的往库房跑大家都知道……不过奴婢也就听听……下次定不敢了。”

上一世赵碧桃曾哭诉过,刚刚从江南来的她很自卑,生怕被官家小姐们看不起。穿的,用的,只敢用最好的,言行举止都格外小心。

赵漪想,或许一开始是的,可渐渐地,赵府并不短她缺的用的,祖母更是对三姐妹一视同仁……

依然满足不了她日益膨胀的虚荣心。

荣华富贵,眼高手低,她心中缺失的东西,赵府永远填不满。

“算了,不过看个热闹罢了。”

但见赵漪松了口,绿翘忽然放下了心,同时心里又给这位不懂事不知礼的桃姐儿记上了一笔。主仆二人转而说起后天赵岩沐休的事。

赵漪这才想起:“中鼎书院课业重,三个月来第一次沐休,母亲和祖母都盼的紧,欢喜极了。到时候哥哥一定没有空……不如你备些礼,明日我先去看看嫂子。”

赵岩的正妻孙氏是一个娴静的姑娘,平日里深居简出,不爱凑热闹,不仅是因为赵岩外出读书不在家中,更因为赵孙两家的婚事闹得不愉快,薛氏对她不喜。所以孙氏一直恭谦避让,府里的大小事都不置喙,不做主。

不过这个问题,赵漪倒觉得不是什么事。以薛氏的性格,等到孙氏怀孕,婆媳之间来往多了,自然就亲近了。况且薛氏也不是记仇的人,孙氏日后自然会知道婆婆的好,也就不会怕了。

绿翘准备了红枣桂圆等一些吃食,小彩特意纳了几个新花样的绣线鞋底和香囊,赶在晌午之前随赵漪去了孙氏的住处。

赵岩的书房在花园的东南角,并一座大院子,里面三间正房两侧皆有耳房。其余若干厢房暖房不提,孙氏就住在最右的正房里,院内院外拢共四个下人,甚是清净。

不过今日,赵漪刚穿过角门,还未进入院中,便听到了吵吵闹闹的声音。

准确的说,是刘氏一人叫嚷,郭氏在一旁帮腔。

“大侄媳,你这么说可就见外了,把我们当外人!和哥儿知书达礼,仪表堂堂,待秋闱后中了举人老爷,前途更是不可限量!你回你娘家说说,将你的嫡姐嫁过来一个,你们也好亲上加亲不是?”

眼见孙氏低着头不答,刘氏又急又气的甩开了她的手。

“莫不是你嫌我们三房没个一官半职,配不上你们孙家?我告诉你,你可不要小瞧人!我们赵家一荣即荣,和哥儿出息,靠着大房,又有个王妃姐姐,将来还愁不能飞黄腾达?”

“三婶婶,我不是那个意思……”孙氏被她说的红了眼光,嗫嚅道,“不是我不愿去,我在娘家位卑身轻,怕是帮不上什么忙……”

虽说是她自己的娘家,可也是她轻易不敢回的。

刘氏和郭氏自然是不信,一会将目光转到了桌上摆着的物件,开始挑挑拣拣。

“莫不是你嫌这礼太轻?瞧瞧这可都是上好的江南绢织,平时婶娘都舍不得穿,今儿拿来给你了!还有这些个钗环首饰,千里迢迢带过来,你可别不识货!”

赵漪不动声色的听了半晌,才知道刘氏这打的什么主意。原来是看上了户部孙家,相中了孙家姑娘,跑来孙氏这里说情了。

别说孙氏作为庶女在孙家没有一点话语权,即便是有,赵和那般赖头不务正业的模样,以孙家大娘挑剔的眼光,也看不上他。

秋闱后中了举人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