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 第81章

作者:仙楂 标签: 穿越重生

“娘亲尽管拿去用就是,本来得来的钱都是娘亲的。”

云及虽然不知道黎清拿钱做什么,总归不是做不利的事。他家娘亲做事一直很有条理,也就是有想法。云及不打算过问,就像娘亲也不过问他一样。他总是和娘亲斗智斗勇,却一直猜不透,反而被娘亲一猜即中,索性就放弃了。

“娘会将钱还给你的。”黎清又怎么会不知道自家儿子有仓鼠属性,喜欢囤银子。等下次魏西晨分红的时候,就可以给云及补上这一款项。

“不过娘亲,若是这次官家传召,真的不会有危险吗?”云及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担忧的。

黎清笑道:“能有啥事儿,天子也是人,不怕哈,见不见得到还得等消息呢。”

这年头见到皇帝就像是中了状元一样的,具有天大的殊荣。只可惜是针对于平民百姓和品阶较低的官员而言。对于上层来说,此事完全不新鲜,还得随时守好自己的脑袋瓜子。要是皇帝不高兴了,杀几个人耍耍,那还见个屁,巴不得不上朝。

历史上不都是这么上演的吗?

不过,唯独宋朝是个例外,宋代对文人有极大的宽容。但是另一个方面来说,帝王心依旧是帝王心,何况这里又不是宋朝。黎清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老老实实,脚踏实地。

皇帝可不能被算计,她这点小心思还是收敛一下下为好。

果然,皇帝召见她了。

黎清作为一个平民女人是没有资格进宫的,所以齐观皇帝自己出来了。微服私访嘛,谁都懂得。

他换上了一身便服,说的是去找大司农,实际上大司农还在睡梦中就被他给提起来了,两人商议了一下,然后上午十分,黎清就被马车送进了大司农的府邸。

黎清这次是全副武装,保证没人可以看到她的脸。云及则守在驿站里,他没有受到传见是不能私自去见皇帝的。

“锦州乐旭县姜黎氏拜见陛下,陛下万岁。”黎清跪在地上,对着齐观磕了个头。这万恶的君主专制,黎清忍不住在心里吐槽。

“起来吧,撤了面巾,抬起头来。”

齐观坐在主位上,大司农汤盛林双手交握立在一旁。

两人都在观察黎清。

她身形比起两个男子来说确实娇小,只是不知长的如何。收上来的资料显示这个妇人今年二十六,已经过了如花似玉的年纪。

第153章 被皇帝“坑”

黎清起身端正的站着,取下遮脸的布巾。齐观倒吸一口冷气,这锦州天地灵气果真是养的黎清一副好面孔。

只是可惜了,面前的女人已经是他人之妻,而且还成了带孩子的寡妇。要是早些年,自己知道了她……

齐观甩掉脑子里不正经的想法,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柔和一点,对黎清说:“黎氏,坐,你应该知道朕为何找你。”

既然皇帝都屈尊降贵偷偷跑到大司农的府邸来见自己了,那么黎清也就不在为自己性命而担忧。她很随和的走到一旁的椅子上,与这位天齐朝的皇帝坐在了同一间屋子里。

黎清长着一张不笑自微笑的脸,只要她不生气,随时都是很温暖的样子。齐观给了汤盛林一个眼神,汤盛林也寻了个位置坐下来,只是一直保持着臣子的态度。

“陛下召唤小妇人必定是为了棉花推广一事。”黎清道。

齐观正襟危坐,虽然黎清只是一个妇人,但是天齐对女子的开明丝毫不亚于唐,男子对女子的态度也比前卫朝要安然的多。齐观是祖母带大,祖母教过他对女子宽容,他一直践行着。

从这一点看来,齐观确实相对来说是个好皇帝。

“我想听你的想法。”齐观对黎清道。

此事他与大司农商量过,初步定下了方案,如今正主在此,又是践行过此事的,她的想法未尝没有参考价值。

“既然陛下想听,那么小妇人也就不必装出一副愚钝的样子,陛下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我虽生在蛮夷之地,但也受到了陛下贤明的恩泽。”

黎清秉承对大佬说话时先阿谀奉承一番,接着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原则。这样做既让齐观高兴,也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

古代就是没有人权,皇权大于天,她以后还是少和这些人接触吧。

“锦州是个织造大州,一直一来物事蜀锦为业,如此成就地方的业绩,蜀锦一部分上供,另一部分便是卖与商人,但是小妇人发现,除了织造丝绸之外,我们还纺织麻葛,却仍然不能满足百姓日常所需,百姓大多穿的都是粗布麻衣,有的贫穷的人家一年到头连换洗的衣裳也没有。”

黎清咽了咽口水,和皇帝说话,她哪里敢喝水?

“所以你就想从棉花上入手?长期以来,棉花这种东西基本上没有人能够降服,或许能够,但是效率也低的可怜。”齐观道。

黎清宛然一笑,说道:“我知道,可是我寻到了克制法子,并且在反复实验之后,做出了几样东西可以进行纺线、织布,甚至弹造,未来棉花的作用绝对不输于丝绸。”

不输于丝绸,他自然是想到了这茬子。齐观毕竟也不是吃素的,何况他还有大司农,没有人比大司农更了解天齐的农事了。那么,他可以力排众议让黎清协助大司农完成此事,将棉花的种植与纺织的方法传遍天下。

这样可以延长他养精蓄锐的时间,完成父亲的夙愿。

“姜黎氏,若是不成功又该如何?”齐观忽的气势一震,皇帝特有的威压压向黎清。黎清虽然见过了些世面,但是这种来自上位者的威压还是第一次体验,她的心脏不受控制的剧烈跳动起来,手也开始冰凉了。

但是她怎么肯认输呢?

于是强装镇定道:“我已经种了两年,均有收获,不然,又怎会轻易的拿出,竟让陛下也看到了呢?”

“呵呵,你这妇人饶是有意思,如此便命你协助大司农推广棉花种植,然后教授百姓,若是真的成了,朕会重赏于你,若是不成,那就等着全族被灭了吧。”齐观轻飘飘的说出了这话,黎清顿时背脊湿润。

喵了个咪,动不动就诛九族,诛九族!!!

天下皇帝一般黑!

黎清面带微笑,跪地磕头称“是”。

“你起来吧。”齐观也学着黎清一样笑说,可是这笑容在黎清看来,黑得很。

“陛下要小妇人参与,可是小妇人又如何能够以一人之力翻覆了全天下的纺织?”黎清起身问道。

“陛下,不如我们派人前去锦州,让黎氏教会了,带上一身的技艺归来,然后逐步推广?举一人之力确实难以办到。”汤盛林终于不在做一个木头人,开口为黎清说话了。

“此法甚好甚好。”齐观又道:“还是汤爱卿想的周到。”

黎清:“……”经过本尊的同意了吗?喵了个咪,经过了也只能同意啊!

于是两个大佬就这么的给黎清分配了任务。

黎清不接受也得接受。

好在齐观虽然没什么钱,却还是选择动用私库资助一下黎清,并且秘密派了一批能工巧匠以及精通纺织的妇人先黎清一步前往了锦州。

而锦州乐旭县这会子正轰轰烈烈的搞着纺织届的一大改革。

在黎清的计划中,姜氏的带领下,梁山显从旁协助,西水庄筑起了围墙,并且开始进行棉花纺织。一年的时间,李敖给黎清造出了四架新式的纺织机,能够同时多重提花,不仅可以织蚕丝麻葛,还能纺织棉纱。织造出来的布料花色比起传统织机跟上了一层。

于是乎,有经验的老农重新给西水庄规划了地盘儿,让土地能够充分利用起来。

黎清允许他们开垦荒地,荒地种植三年之后开始上交六成,留下四成。

现在的土地种植棉花之后,收获的粮食上交七成。临近河边的是水田,种植稻谷,黎清与他们五五分。除此之外黎清还负责朝廷的土地税。不过等云及考取举人之后,家里的土地税会直接减半。天齐有规定,有功名者家中田地两百亩之内的税收减半。

相比之下,黎清已经是最开明的地主了。

话说黎清当日又被全副武装的送回了驿站,第二天就把即将成为死当的那套首饰给赎了回来。

来不及去管上京的那套捡来的房子了,反正又不是自己的,再加上皇帝送了套二手四合院儿给她家云及,以后来京城不愁没房子住。

第154章 归故乡

又在上京逗留了几日之后,黎清就这么匆匆忙忙的被皇帝赶回了锦州。黎清想她应该是千古第一人了吧。

还有,皇帝是她遇到过最逗比的一个人,没有之一。

有了皇帝的吩咐,黎清乘坐的船都快了不少,原本二十几天的行程,生生的被压缩到了半个月。不过半个月足以让云及童子出身的名分传遍了。

现在云及也算小有成就,各方都盯着他这块儿肥肉。说实话,只要成为了他的老师,或者与他沾上点关系,未来就能一步登天有没有?

船刚停在乐旭,黎清就见到了在码头上焦急等待的姜氏。

为了不让姜氏继续担忧,黎清让云及先行下去,姜氏非得见到了他才会安心。这件事云及和黎清都是心照不宣的。

黎清则雇了几个脚夫帮忙搬东西,将从上京带回来的特产以及其他物什,包括皇帝的赏赐一并搬到了铺子里。

至于官家上次的田产,不得不说齐观皇帝真是狡诈,那几十亩地竟然在京郊。现在一些佃农种着,每年上交七分收成给官府,官府收着,等云及到京城时才好有粮食吃。

黎清那个气啊!

但是又不能上前理论不是,她发誓总有一天,她会霸占京城郊外的大片土地。

特喵的,自家二十亩地在千里之外的地方,齐观打的注主意还不够清楚吗?真是哔了狗了!

这一去,回来就到了十一月半。

北方比南方冷,这个感受是直观的,但是锦州比起上京的冷那是不遑多让。

锦州今年似乎格外的冷,还未到十二月,就已经冷的穿夹袄了。

原本以为回到锦州可以脱去一层衣裳,没想到依旧风冷刺骨。

很多阔叶树的叶子已经被风给吃了个干净,但大部分还是绿的。毕竟是西南之地,常绿树居多。

为了方便住宿,姜氏让人在西郊盖起了三间土坯房,平时就住在那里。

姜氏在西郊纺织事业进行时,还专门叫上了邻居王氏,也学着黎清的样子,给王氏工钱。

王氏自然是接受的,因为她是教纺纱的老师,所以姜氏多给了她一些钱,黎清认为此合理。

她婆婆姜氏是个有能力的,办起事情来豪不拖泥带水。

“阿清,看看娘给你办的怎么样?是不是没有拖你后腿?”姜氏搬了个箱子来。

黎清回来之后,在休息之余姜氏便和她汇报各种她走后的事情,对云及的关心只剩下两句鼓励的话,云及倒是没在意。

黎清翻看了姜氏让文钦写的每日记录本,上面写了每日谁纺纱、织布的量,还对月工钱进行了结余,当然因为黎清留下的月钱不多,先欠着呢。

临近过年了,魏西晨应该会给她送来年终红包,就用这些钱过个好年。

“娘果真有做生意的头脑,这些东西没有疏漏。”黎清翻看了一个一个的日常明细道。

“嗨哟,这些人有钱赚,还不得卖力的干事儿啊!”姜氏脱了鞋子,拿了褥子挨着黎清盖了,接着说道:“这两个月啊一切都顺利,棉花大部分都纺成了线,留下了一部分,你说要弹那啥棉絮,地里也种上了粮食,那些人还在开荒,不过最近有些陌生人前来打听,我观那些人似乎与旁人有所不同,已经让小梁子做好了防护,还没赚钱呢,怎么能让人学了去!”

黎清笑道:“娘做的很好,染房那边联系好没?我们先不动那四台织机,等那些人走了之后再染线织布。”黎清将上京与皇帝的交易说给了姜氏听。

吓得姜氏差点儿没从椅子上跌了下去,她身子都发抖了,屋子里燃的炭火都不能制止姜氏身体的不受控制。

“你说啥?你见到了官家?”姜氏似乎有点不敢相信。

黎清点点头。

“所以那些人是官家派来的?”姜氏一把将褥子仍在椅子上,三两下穿上拖着鞋子,在屋子里走了几圈。

“他们是奉命来学技艺,娘回去交代好,该说的和不该说的,全都交代好,有些东西我们不交出去,后日我正式引他们去西郊。”

姜氏道:“可是欺君乃诛九族的大罪啊!”

“怎么算欺君呢?我的《棉桑纪要》只录了纺车两种,以及弹棉弓,提花织机我只字未提,那是我们保底的东西,怎么能这么简单就拿了出去!云及还要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