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 第32章

作者:炼意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此次清理之后,可根据地基重新确定房屋大小,除去那些私自搭建的屋子后,真正受灾毁损的房屋其实没有想象的多。唯一损失大的,应该就是被烧毁的财物了。

  清理火灾的善后工作在五日后全部结束,南城东西两边烧掉了近乎三分之二,如果不是果断的清理掉火场周围的建筑,这个损失还得往上叠加。损失最重的是起火的西南角和集市的仓库。有两家商户已经因为损失过重,一家老小都去寻死了。另外还有受灾的百姓去找那租赁房屋的屋主讨债,听说也差点闹出人命。

  陶倚君是七八天后才知道这事儿的,她这几日一直在城外的庄子里安排春耕夏种的事情,还有采收的药材也要进行初步的炮制才可以入库。入库后需得第一时间向朔方大将军处交齐约定的数量,之后剩下的,才是陶倚君自己所有。

  今年的收成不算太好,因为是试着种的,有些数据没有参考性,还得再有一两年才能得出准确产量。即便如此,她交过去的药材数量也是远超骠骑将军的预期,甚至还得到了卫大将军的赞赏。

  等到这一摊子事情解决完后,陶倚君才有精力来关注重建的事儿。

  她去主管药田之前,把其他的事务都交给卫老和阿甲在负责。因着陶家做工的人大部分都是兵士,她又不是个苛待佃农的主人,所以在其他家闹腾不休的时候,陶家还是有条不紊的发展着。

  “水利那边有县衙的人看守着还成,那些贫民虽然抢破头,但还不敢在这事儿上闹腾。现在闹得最凶的是原来市集的那些人,说县令大人在断他们的财路。还有些刁民则趁机闹事,想要官府承担他们的损失。”

  “那些闹事的人可落实了身份?”陶倚君最初就想到怕不是又有那些地痞流氓游侠儿的手段在里面,“市集不是照以前的规模还给他们了么,怎么会说断了财路?”

  孟叔冷笑一声:“大娘子是不知道那些人的贪婪。李县令原话本是置换,按照他们现有的铺子大小,置换同等大小的新铺子给他们,只让他们快点新建房屋并搬迁过去。那些人就说县令大人是要赶他们去死,霸占他们的屋产。”

  陶倚君皱眉:“那些闹事的人背景如何?所在位置是否在新建的集市处?”

  孟叔对这个不太清楚,摸了下下巴,说他这就去打听清楚了再来回报。

  “别去了,你去递帖子给县令娘子,另外再去将军府旁边的连烟庭设宴,就说我邀请诸家娘子赏春。”

  他们这边不若关内那么重礼,不接帖就不能赴宴。陶倚君使人给几位身份尊贵一些的娘子下了帖子,其他家的娘子自然有个衡量,没有实在处不下去的龌龊,大都会去赴宴。

  陶倚君设宴的地方原本就是一处公家的园林,以前县令娘子宴客也多在此处。陶倚君能在这里宴客,用的并非她陶大娘子的身份,而是借了霍桐的名号,以未来将军夫人的身份来宴请。

  其实论说起来,已经是春末夏初的时节,可边关天气要比关内晚入夏一些,另外此处花树也不多,赏春也是赏的各色盆景和小型花卉。说白了,就是个宴客的名头而已,大家也不会去计较这些无关的。

  县令娘子来得最早,不是她自降身份,是她通透,明白陶倚君设宴肯定有其目的,为了自家郎主的前程,她必须得跟陶倚君打好关系。

  而她到时,陶倚君却已经在中门候着,两人携手入了园子,直接就找了个避风的地方坐下说话。

  “今日妹妹我要做一些事,还望姐姐帮衬着些。”陶倚君很难得用姐姐妹妹的称呼,她一向飒爽,今日来这么一招,倒把县令娘子的心颠了颠。

  “也不是什么难事,只等会儿妹妹提出个计划,姐姐帮着撑下场子就好。”陶倚君也没多卖关子,拉着县令娘子就嘀嘀咕咕的说了老半天的话。

  “此事真可行?”

  “自然是可行的。”陶倚君狡黠一笑,微微偏头,“姐姐抛开其他不谈,就说这要是成了,你是买还是不买?”

  “自然是想要的,可……”县令娘子还是有些忐忑,她也算见多识广了,可陶倚君的这个提议,她竟然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会不会有人指责?”

  “指责什么?”陶倚君嘴角一勾,“我们用的是自己的傍身钱,也没有抛头露面与人争利,不过是做一个只供女郎娘子们玩乐的地方,碍着谁了?”

  “这倒也是。”县令娘子点头,“若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大家也不会觉得日子无聊了。不过那些教习,谁出面去请?”

  作者有话要说:  实在不好意思,因为昨天一天忙着弄孩子上网课的直播软件,还要帮忙邻居家两个小孩弄,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弄完,实在没有精力码字了。

  隔离的日子还没有结束,电脑维修店也没开,我都好多年没有重装过电脑了,赶鸭子上架,三台老式笔记本的重装差点让我彻底崩溃。

  一想到即将到来的网课开课,我就觉得眼前一黑!什么时候能够开学啊啊啊

第六十三章

  “女学?”霍桐有些惊讶, “这女学是做什么的?”

  “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女学。”陶倚君亲手给他沏茶,“我家族那边有族叔族婶办过女学, 目的是教族里的女郎们识字, 认得账册,另外还有娘子来教导裁衣刺绣和女工。后来族婶去了, 其他人不肯承担起责任, 这女学也就没有继续下去。我幼时曾被阿耶送去族婶那里学过两年,启蒙就是族婶给我启的,族叔还与我点慧。”

  陶倚君长悠悠的叹了口气:“我那时最喜的事, 就是跟阿兄一起去族学,后来大一些了, 族婶年迈身体不好, 便没有人再操持族学的事情。再后来族学便只对男丁开放。我阿妹就没去上过。”

  她们那一批上族中女学的女郎一共七人, 感情都挺好,虽然也有小计较, 可到底更多的是相互扶持。就如她去岁来投奔阿兄, 若非出嫁的族姐资助并牵线让她进了李家商队, 她也还不定如此顺利就能抵达玉门关。

  陶倚君提议的女学倒不是她族中那么单纯, 而是集合了娱乐,购物,学习,交流的一个综合院落。

  “我与县令娘子商议后,觉得筹集资金买下靠近东门的那块宅地,推倒以前的旧院落, 重新规划,建成一个含有五六个单独小院落的大宅院。里面有只供女郎们进入的银楼,胭脂铺,布坊绣楼,茶肆,以及专门给六岁到十二岁女郎们学习的知学园。”

  也就是说,这其实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女子休闲会所,兼具了教学的功能。家里女性长辈可以携带适龄的女郎进入知学园学习,在女郎们上课的时候,长辈们可以聚在一起喝茶,购物等等。既打发了时间,又交流了感情,也不需要专门择日子大动干戈的下帖子邀请人赴宴。

  “若是有宴客需求的,只要人数不多,也可以在院子里租赁一个小院落举办。大宅院里面有单独的厨娘仆役,男子只能在外院打杂,能进内院的都是女子,包括厨房和杂物房那边都必须如此。”

  霍桐食指动了动,若有所思。

  “如你这般说起来,那男子也可有同样的地方?”

  “自然是的。”陶倚君点头,只是继而又扬起促狭的笑,“男子那边最大的不同,就是可有娇娘相伴。郎君是否心动了?”

  霍桐失笑,伸出手指虚点了她额头一记:“在大娘子心中,我就是好色之徒?”

  “倒不是如此。不过素来有云,妻不如妾,我又是个硬性子,郎君若是气恼了,偏叫个娇娘伺候,我还能去打闹不成?”

  “就你提刀追着大郎的样子,你觉着我敢?”霍桐笑她岂止性子硬,手里的刀更硬。

  陶倚君噘嘴瞪了他一眼,起身羞恼的进了院子里。

  霍桐跟着起身,来到廊下看着她修剪花枝。

  “你是想用这种方式帮李县令筹钱?”

  “也不全是。”陶倚君剪下一支分茬放在旁边,也没去看霍桐,“早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了,最初是想联合胡家小娘子一起做的。后来再三思量,这事儿不能我们俩出头,就干脆找了由头拉了县令娘子一起。”

  县令娘子手里也有点压箱底的银钱,独立承担一个院子的建设肯定不行,但是承担其中一小块是没问题的,再加上陶倚君和胡家小娘子的相助,基本上三分之二的钱够了。若是没有其他人撑场子,她们也可以边做边赚钱,相信只要有点生意头脑的,就不会放过院子里的客户。

  “三郎昨日找到我,说他阿姐也想入一股,只是他阿姐人在他处,不便前来,钱交给我,帐每半年报给他一次即可。我收下了,转头就当着几位娘子的面交给了县令娘子,恐怕这会儿县令娘子还在苦恼钱多了要怎么办呢。”

  人都有个从众性,只一人说好,不见得有人赞同,但几个人甚至更多人都说好,那大部分都会觉得这事儿就是真的好了。

  这件事也一样,陶倚君说这事儿能做,其他人还要犹豫一番,可县令娘子也参与了,胡小娘子也乐意掏钱,甚至连远在他处的牛家娘子都急着送钱过来,你说本城的娘子们能不着急?谁都不是傻子,县令娘子也说了,筹资是有上限的,之后会每年根据比例分红。没赶上趟的亏的可不是这分红,而是地位!是圈子!是人脉!

  如陶倚君说的那样,县令娘子可不头大如斗么。

  之前是担心凑不齐钱,落了笑话。现在找她的人多,钱又开始烫手了!

  李县令跟县丞等几位属下商议完事情后,回到自家宅子,正说歇一会儿呢,就看到妻子一脸纠结的看着他。

  “这有何难!”县令听完妻子的话,大手一挥,“夹道旁边那一条街都给你们做,正好两头做成坊门,前后都有街道拦火墙,也不怕登徒子从别家翻墙入内。”

  说是一条街道,实际是一条街道的上下两处,占地就比她们之前预计的要大了三倍还多。

  “不会太大了吧?若是凑不齐……”

  “你放心,陶大娘子既然说能做,那就一定可以做。若是你还有担忧,不妨去找她说说,她定然有法子解决。”

  说完县令又开始叹气:“府库现钱不足,修建一事又必须立刻进行,为夫这才是煎熬啊。”

  县令娘子也没办法,只能看着丈夫暗自神伤。

  牛三郎跟县丞喝了顿酒,带着几分微醺醉意,跑去找霍桐。正好陶倚君也送中衣过去,三人便在后院设了食案涮锅子。

  “其实也并非没办法解决府库不足的问题。”陶倚君犹豫了又犹豫,最后看向霍桐,“我虽跟着阿耶学了些律法,但对于大部分政务并不十分了解。请问郎君,若是开设互市,这交易是谁都能参与的吗?”

  霍桐想了想,摇头:“互市虽然说朝廷实施重税,但实际上的管理还是地方在管,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交易,需得有手令才可入互市。一般的小商贾拿不到手令,只能在互市外低价将货物售与大商贾,而大商贾就赚取这份差价。某些货物甚至差价比实际价值高出数倍。”

  “也就是说,没有这个手令就不能进入互市跟外族交易是吧?”

  边城的互市自然不是针对蛮族设立的,而是面对的西域各国的商队,一些丝绸,瓷器,茶叶等等,能卖出一两货一两金的价格。

  “自然是。”牛三郎抢了话,跟着就眯起了眼,“阿君不是想打这手令的主意吧?我跟你说,不成的。互市虽然是地方自管,但是手令的签发却是州府长官在负责。就算要收孝敬钱,也落不到县衙头上。”

  再说这孝敬钱一般都是府尹自己荷包吞了,最多分点散碎的给手下,怎么也归不入县库中。

  “朝廷管的互市也只是几种贵重属类,其他的也要管?”

  “那倒不是,只是互市里面交易的东西是有限定的,如果不入市,那该如何操作?”

  “知道为什么我建议一定要先在城里修建那两处市集吗?”陶倚君笑道,“市集除了可以让百姓进行交易外,其实还能提供货物信息给无法携带货品入城的商贾们进行交易。”

  这其实就是大宗货物交易所,只不过是依托在互市开设之后才能进行的。

  “进入大宗货物交易处,需得交纳保证金,并由县衙派人进行监督。凡是在县衙监督下进行的交易,如果有后续货物问题,县衙会出面帮商人处理,但这不是免费的,一宗交易县衙需得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这笔钱必须入府库。”这就是最原始的担保交易,第三方就是县衙。

  “县衙在收取保证金的时候,必须验证商户的资格,主事者的户籍所在,既往交易凭证,凡是能证明他良民身份和信用的都可以提交,县衙可以根据对方提交的凭证来给商贾划分信用等级,最高等的收取最低保证金,以此来递增。凡是不肯交纳保证金的,不可进入交易处。而凡是私下进行的交易,出了问题县衙一概不负责。”

  “这不是要很多人来办?”

  “正好啊,今年又是换防的一年,若是有兵士不肯回乡的,不妨成立一个组织,然后与县衙签订契约,受雇与县衙做大宗交易的安保和监督等事务。他们有一身的力气,又是上过战场的,身带煞气,肯定那些地痞流氓不敢轻易来犯。这正好让那些大商贾看看县衙提供的安全保障如何有效。”

  牛三郎听完眼睛都泛光了,一击掌大吼一声:“妙啊!”

  他年年过来查账,也跟很多商贾有往来,交易都靠诚信和掌事者的眼光,即便如此,每年上当受骗倾家荡产的不在少数。如果县衙愿意提供担保和后续的保障,只需要缴纳一定担保金,相信很多商贾都会接受。只是这担保金要如何收取,收取数额如何定夺,就需要县令去头痛了。

  “此法甚妙。”霍桐也点头称赞,但是他却觉得这件事就县令自己是没法定夺的,到时候还得府尹掺和进来。

  “可还有良策?”

  “还有一个,就是实施的难度可能更高!”

  霍桐跟牛三郎相视一眼,冲着陶倚君齐声催到:“快说!”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们小区周一有一户家里有人感冒,然后去看病,如实说了一月三号还是四号,见过武汉回来的同学,然后就被带走隔离了。都没有确诊,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好像马上就要大规模扩散了似的。

  人家今天专门发业主群辟谣,说只是谨慎起见隔离了,现在已经确定没有感染,就是普通感冒,已经出具了解除隔离的通知,但是还有人在业主群里骂骂咧咧说他们要害人。其实人家自政府宣布后,就很主动的居家隔离,生活物资都是在物业APP上下单,让物业送到家门外的,也在社区进行了等级,一家人二十多天没有出门过,并且离一月见同学的时间已经过了四十来天。

  谨慎是好事,但我觉得这些用恶毒的话骂人的人,心里也是足够阴暗的。

第六十四章

  “借债?”三郎连声反对, “不可不可,怎么可以借债, 李县令不会同意的。”

  “你换个方向想啊, 虽是借债,但是是以地契做抵押, 按照律法给利息, 商贾豪族不亏的。”陶倚君也能明白他们为何这么反对,大家族子弟,涉及到“举债”这个问题, 总会觉得是在丢面子,且有失身份。

  “此计还需向州府上报后才可定夺。”霍桐倒不像牛三郎那样排斥这法子, 但他更明白, 若是真要实施此法, 需得皇帝同意才可行事,否则就有私售土地的嫌疑。

  “若是此法暂不可施, 那还有一法。”陶倚君让霍桐的亲卫去取来城中地图, 指着他们规划的两处市集道, “县库银钱若是不足, 可先修此处。”

  她指着坊市的位置:“坊市虽交于城中富户经营,但地契却需要掌握在官府手中,所以在打好地基之后,便可招商。出资占主位的,可以冠名,如牛市锻造坊, 陶氏织坊等等。”

  “你这样做,没有冠名的恐怕不会同意。”牛三郎一听自家名字跟锻造坊联系在一起,顿时一脸嫌弃。

  “我就是举个例子,至于怎么取名,当然是出资者协商后定夺。定好契约便在官府衙门注册登记,非到转让所有权不可更改。”

  霍桐没去跟牛三郎搅缠取名的事儿,一直在看那规划图,听到陶倚君说完后,他轻笑道:“如此其他坊也可照此计而行?”

  “那是自然,若是自己购了地契的,则可自己筹资修建房屋,没有地契的,可选择官府待售的房屋交纳一定的预购金,验收后交齐尾款。若是屋子建成却不肯交钱的,定金不予退还。”

  “这法子虽麻烦,却也不是不可行。一边修一边拢钱,总能把所有的地方都修葺完对吧。”

  “是如此,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来的街坊那些占道的屋棚得想法拆除,每隔一段距离,宅院之间需得修建隔火墙。我听闻关中大城早有此设施,还有专门的更夫夜里巡守街坊,一做打更报时,二作防火防盗。”

  “不错,我族叔曾带我去洛阳住过一段时间,那边的确有这些设置。”霍桐那时年幼,也没考虑过这么多,现在被陶倚君这么一提醒,顿时响起幼时的经历,“阿君此计实施起来虽然麻烦,但却比举债要简单易行。如此,三郎你与我去寻李县令商讨一二,如何取舍就看他自己了。”

上一篇:大佬是条狗

下一篇:八零娘亲是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