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 第9章

作者:炼意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坐车去到县令府上的时候,天还亮堂着,可是因为县衙年久失修,除开县令夫妻俩住的正院外,外侧东厢房已经被雪压塌了一角,正由府内衙役们搭着梯子修缮。好几个人拿着瓦片茅草蹲在屋檐上,正好把院子里西厢房的光线给挡了一些。

  县令的夫人带着儿子坐在西厢房里,一边守着儿子读书,一边做针线活。

  不是每个当官的都有钱,也不是每个官夫人都无所事事。至少陶倚君就知道县令夫人有一手好绣技,听老人们说,县令和他夫人家里虽然是士族,但是条件不怎样,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要不是因为没钱打点,也不会在边城这里一坐就是多年。

  县令夫人看到陶倚君进来,让儿子自己读书,她则跟陶倚君换了个地方坐下来聊天。

  “今日得了些药材便想着过来看看。听闻县令去了小方城外的连家沟后略感风寒,现在可好些了?”

  “好很多了,还是有些畏寒。”说到这个,县令夫人也微感心焦。

  她夫妻二人年纪不小,家里除了留在老家耶娘身边的大儿大女儿外,就只有一直跟着他们住在变成的小儿子。若是他们夫妻有个好歹,小儿子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

  对于这些士族内部的纷争,陶倚君知道,但没有亲身感受过。陶家也是个小士族,但好在成员不算多,相互之间地位也不至于差异太大,所以很多事情都没发酵的土壤。

  对于县令的难处,陶倚君也起过很多次插手的念头,但理智阻止了她轻举妄动。这次若非霍副将的那番话,她绝不会来走这一遭。

  “医理我不是太精通,不过食疗的法子还有两个,不若我写了与娘子,娘子可使仆妇做来试试。”

  如果陶倚君一上来就说她能治,县令夫人怕还得掂量一下她的目的,但这食疗的法子跟治病就是两回事儿了,入秋以来,陶倚君偶尔也会跟她聊一聊这些,几个小小的偏方,效果真的很不错。比如前些日子她小儿子咳嗽,吃了药也不见好,陶倚君不过是过来坐了一会儿,见状让人去市集买了三个水梨回来,加上甘草枸杞熬水,等略温后,再加了一勺子蜂蜜,喝了三四次后,果真就不咳了。

  还有上上次,她燥热难眠,还是陶娘子用莲米给熬了点粥,吃了三天,症状减轻了许多,连药都没用,就慢慢好了。

  只是两个食疗法子,又不是药材和贵重的物品,县令夫人坦然收下。

  “前几日我听大兄说起县令想要在边城附近兴建水利,只是苦于没有足够人手测方,加之又到冬季,冰雪封山,所有计划都不便实施。”她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面上适时的露出一抹忐忑和犹豫,继而是坚定,“说实话,来之前我还在犹豫着要不要走这一遭。只是若不来,总觉得心难安。”

  陶倚君低垂着眼,瞥了一会儿手边的木匣子,抿唇将之推向县令夫人。

  “这张羊皮地图是我去城外丈量土地的时候所绘,原本只是想要画来安排来春的种植,这会儿有更好的用途,也不枉我画了一两个月。”

  这画图可不是一般女郎能学的,县令夫人微微眯了下眼,对大娘子的背景身份起了一丝疑心。

  陶倚君既然敢给人看,就不怕人怀疑。不但不怕,她还敢吐槽自己阿耶和大兄。

  “早年我还小的时候,族里先生教认字,那时候我阿娘不许我去,我大兄又是个静不下来的,就偷偷抱着我去听课。先生人好,只要我不闹便许了我在学堂里坐着玩。结果大兄没有识得多少字,连功课都是我替他做的,要不是那时候我拿不动刀,只怕连刻简都不乐意上手。”

  后来先生见她乖巧又聪慧,便有意识的带着她跟自家的女郎一起玩耍学习,再大一些,她阿耶荐了小吏,虽不是个正经官职,但也有薪饷可拿,便更不拘着女儿读书识字了。

  “阿耶在县里也是负责水利的,那时候时常去河边查看,我爱玩,便跟着阿耶一起,如此就学会了画图。”陶倚君露出一抹哀伤,“去岁阿耶就说关中可能有大水,他负责的那段河堤年久失修,若是有大水很容易溃堤。可是……”

  陶倚君哽咽了一下,没有继续说,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如一颗颗珍珠。

  “今年果真发了大水,阿耶跟着族里大人们去治水,没想到,就没了。”她抬手捂脸,细细碎碎的低泣传出,隔了片刻,结果娘子递过来的手巾擦了脸,吸了吸鼻,“阿耶没了之后,我不想在家乡呆着,就来投奔大兄。之前听乡农说大人要兴水利,我犹豫了很久,才做出这个决定。”

  县令夫人叹了口气,心中虽然依旧有些疑问,可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追着问,只拍拍她的手背,安慰她好歹陶大郎是个争气的,现在是百夫长,以后还可以是千夫长,或许哪一日成了将军也不定。

  “我不求大兄能飞黄腾达,只求他平平安安的,以后满了兵役,我们便回家去,买些田地,给大兄娶个新妇,日子顺顺当当的就很满足了。”

  这个愿望真的很朴素了,也是大多数人的愿望。甚至于县令夫人其实也只求丈夫能熬到致仕,等孩子能自立了,他们俩老的便家去,做对田舍翁。

  留下了城外的地形图后,陶倚君离开了县衙。

  “大娘子,如此做真的好?”公输韧还是有些担心。

  “事无绝对的安全,也没有绝对的危险,端看怎么做了。”坐在廊下,陶倚君拿着竹简细致的刻着,“就如白附片这味药,原为剧毒之物,可精心处理炮制过后,却能救命。你说它好还是不好?发现它用处的人,好还是不好?”

  公输韧苦恼的挠头,心里有千万句话想说,却倒不出来。

  “你要是没事儿做,就去城外庄子你爷娘处。听说前两日.你阿爷已经将纺线的机杼都安装好了,今日.你阿娘和姐妹便要试制。你去搭把手,免得想太多,废了你的脑瓜子。”

  陶倚君把人赶走,却还是没能得到安静。磐蛮跪坐在回廊处,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第十七章

  “你又怎么了?”陶倚君在心里叹口气,刻完最后一笔,轻轻吹掉竹屑,将之穿入麻绳上最后一个位置。

  “找不到事情做,就去帮我把陶罐里的木简都取出来,我要串成简。顺便把这卷放到第二个架子第三排的最右边。”

  磐蛮老老实实的做完大娘子吩咐的事情,之后还是像在跟自己憋气一样,把自己缩在廊下的阴影里,跟一坨发了霉的蘑菇似的。

  “你们一个个的不知道在担心什么,我都不觉得害怕,你们怕什么。”

  “大娘子,是奴没做好,要是,要是他们追究起来,大娘子就把奴交出去吧。”

  陶倚君瞥了磐蛮一眼,这家伙平日可傲气着,哪怕是身处奴市也没有见他露出如此卑微胆怯的表情,今天都自称“奴”了!

  “我交你出去作甚?是让人烤来吃了,还是拉去做牛马?”

  陶倚君知道不让这些家伙把心放下,她就别想过安生的日子。

  “去请卫老军师过来,顺便让孟叔交代下面的人,这些日子把药田看牢了,若是有人来找麻烦,大可打回去,不必给谁面子。”

  卫老军师是卫氏族人,实际上跟卫大将军是五族以外的关系了,但是因为卫氏本就出身很低且血脉单薄,所以能拉得上点关系的,都以卫氏族人自豪。而且卫老军师是真的有才华,一直跟在卫大将军身边效力的。原以为他解甲归田会跟其他卫氏族人一样,回去家乡由族中供养。哪知道这位卫老军师却是个例外,他年不过五十,须发皆白,从军中下来之后不肯回乡去,愣是辗转来到她这里当个老农。

  陶倚君从不以为自己是那种天命之女,也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能力出众到让卫大将军都上心了。这位卫老军师过来她这里,肯定是有问题的,只不过对方不说,她也懒得问,反正养一群老兵士也花不了太多钱,多一个也不算什么。再说了,人家来了又不是没干活,下地上山可一样没落下。凭劳力吃饭,她能将人赶走不成?

  卫老军师脱下战袍穿上褐衣,手里还捏着一根挑担,看上去跟千千万的老农没有任何区别。

  “大娘子有何吩咐?”

  “卫老不必多礼。”陶倚君请卫老军师在对面坐下,烫了一壶温酒,“这酒是新制的,用稞蒸熟压制而成,卫老尝尝?”

  原始的青稞酒比后来的青稞酒的浓度要低很多,但是比那些杂酒甘醇多了。在下雪的日子里,一壶温酒,一盘烤豆,日子赛神仙。

  卫老军师吃了几颗烤豆子,喝了一杯酒咂咂嘴,笑道:“大娘子终究还是舍不得那几个小崽子。”

  陶倚君没开口,垂眸微笑。

  “你跟你那个叔叔说的倒是不太一样。”卫老军师目光看似混浊,可偶尔一闪而过的精光却让人不敢怀疑他已经老而无用了。

  “卫老认识我五叔?”

  “跟那小子有过几次喝酒吃肉的情谊。他说要是我混不下去没人给养老了,就让我去找你。”

  卫老军师寥寥数语可吓着陶倚君了。能让她五叔说让她给养老的,绝非一般的老人,她之前却丝毫没有厚待对方,这要是见了五叔,她可没脸活了。

  “是我自己没说,你慌个什么劲儿。”卫老军师笑嘻嘻的挥了挥手,“今日让我过来,是大娘子想要问个法子呢,还是要让卫氏替你出头?”

  陶倚君眨眨眼,脑袋里面快速闪过什么,但是她神态未变,只细声说想要借卫老军师的名头一用。

  画农庄地图河流流向等等还没啥,毕竟她给出了解释,她阿耶生前对她的偏宠也是远近皆知的,是以真要去寻根究底,那也没有破绽可咬。但是接下来她想要做的事情,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即便她大兄在军中也不成。

  “大娘子真要如此?”听完陶倚君的打算,卫老军师都怔了一下,没想到这个小女郎年岁不大胆子不小。

  “前两日霍副将说,关外有雪灾。”陶倚君慢慢说道,“我未在边城待过,也不知这雪到底要下多久。但是我问了老孟他们,都说今年比去岁冷得早,也冷的狠些。我从县衙回来的时候,在街口那里听人说南门外有流民冻死。”

  卫老军师点点头,他近几日都跟着去田间查看,也免不了遇到其他开荒种田的流民和本地老农,大家伙儿凑一块儿也都会说着天气不好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的事儿。其实不关边城不边城,即便是在土地肥沃的中原,冬日也有冻死的贫民。他年纪大,又是上过战场的人,见到的太多了,已经很难得生出怜悯和恻隐之心。

  “关内今夏大水,收成也受了影响,我听人说原本冬至前该到的补给至今还未有音讯。将军们还好,可普通的兵士已经只能一日一干一稀,再过些日子,说不得连干的都看不到。”陶倚君一字一顿,抬头看着卫老军师,“加上今冬关外雪灾,我担心,蛮人会来犯边。”

  卫老军师洒然一笑:“哪一年冬天他们不会来?来了迎战便是。”

  然而陶倚君却皱眉摇头:“不一样的。”

  “为何不一样?”

  “之前蛮人来犯,不过是习惯使然,大多抢了就走,便是杀人放火也不过是那几个以残暴为荣的部落爱做的。但是如果关外雪灾影响太大,受灾的部落太多,很可能他们会联合起来犯边,而边城的粮仓和农庄便是他们的目标。”

  “是有这种可能,但是,大娘子这又与你何关?”

  “卫老此言差矣。即便我是女子,也是大汉的子民,蛮人来犯,女子也能手持□□御敌。”

  “你是想要从军?”

  “怎么会!”陶倚君莞尔,“我虽有一颗报国杀敌之心,奈何我大汉可没有娘子军。我请卫老来,是想借卫老的手,画出边城周围百里之内的关口峡谷。”

  “你要作甚?”卫老陡然气势一变,双目紧迫的盯着陶倚君。

  “冬日不适合大战,守城以待不如守关以待。再说粮食补给短缺,让兵士们饿着肚子上战场迎敌,就算胜,也是惨胜。所以不若据守关口,一旦有蛮人来犯,只需燃起烽火,便可及时应援。只是我身为女子,实在不好东奔西跑,只能辛苦卫老了。”

  卫老军师拈了一颗烤豆入嘴,灰白的眉头紧锁,盯着陶倚君看了老半天。

  “私画疆域舆图可是大罪。”

  “所以才请老军师出马。”

  “你这胆子,实在大。”卫老军师一口干掉杯中酒,“让磐蛮和公输五郎随我去,再来两个手脚麻利的兵士足矣。”

  陶倚君正坐起身,躬身行礼:“劳卫老费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圣诞节,女儿昨天问我为什么不给她礼物,然后语含羡慕的说同桌妈妈每年都给礼物的,然后,我出血了!都是中国人,过什么洋节啊!

  算了,还是发点红包发泄一下吧!

第十八章

  卫老带人走后的第三天,还没有一点消息传回来,陶倚君心中有事,这一两日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让她身边照顾她的小女婢成天担心她熬坏身体。

  “大娘子,霍将军来了。”

  时隔数日后两人再次相对而坐,气氛却不如之前融洽。

  “你为何要如此做?”

  “为何不可以?”

  “你明知道这样做就是将自己架上刀山火海。”

  “但也不能因为知道危险而不去做啊。”陶倚君从霍桐的话中听出一点味道,对方似乎并不是觉得她胆大妄为而来问责她的,应该是担心罢了。

  “我知道这事儿的轻重,所以才请了卫老出面。”陶倚君这次没给烫酒,倒了两盏茶,“私窥疆域舆图是重罪,但是这不是没有私窥吗?我只是求了卫老去帮我看看关外的情况,顺便关注一下交易对象的状态而已。”

  “……诡辩。”霍桐还是板着脸,但是语气要缓和些了,“你若是想要制图,可以跟我说……”

  “这事儿本来就是你做的啊。”陶倚君低头,以袖掩口,“前些日子将军不是来找我借人的吗?”

  霍桐差点被气笑了,虚点了陶倚君两下,愣是没说出话来。他到底怎么会以为陶大娘子是个单纯可人的小姑娘的?他这辈子就没见过比她胆子更大,主意更多的女郎!

  “我这边好说,要是大将军问起来要如何?大将军可不会以为我会私下让你去做这样的事。”

  “放心吧,大将军不会过问此事。”当然,陶倚君没有说的是,如果她的计划成功了,大将军肯定不会追究,反而会感谢她,但是如果失败,她跟她大兄估计这辈子就只能埋在这里了。

  对大将军的了解,霍桐肯定比陶倚君多。但是他也认为陶倚君没有猜错,大将军这个人虽然重义气,但也很功利。只要他得了好处,肯定不会忘记自己兄弟,亲近他的人都会受益一二,但是一旦出事,他甩锅的速度也比常人更快,否则也不可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得如此之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他霍桐也不例外。

  要说他不知道地形图的好处?肯定不可能,但是他不会轻易去做,因为这件事在他手上成功,带来的坏处远比好处多。他不惧死亡,也早有马革裹尸的心理准备,但是他不会让自己落到被人忌惮而亡的地步。本来在他的计划中,等到大将军升迁,十之八.九接任大将军位置的人会是自己,就算不能在这关城掌兵,他也能凭借大将军的青睐去附近的大营任职,到那时他再出手也不迟,而且还师出有名。

  但是陶倚君这突然横插一笔让他的全盘计划都跟着被打乱了。说不上不好,但也绝不是好事。

上一篇:大佬是条狗

下一篇:八零娘亲是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