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大人太高冷了怎么办 第5章

作者:六斛珠 标签: 市井生活 青梅竹马 甜文 穿越重生

  荀安还是坚定摇头,孙婵气道:“你是不是嫌弃我吃过。我咬得很小心,没碰到下面的。”

  少年不为所动,脸色如冰,孙婵举得手都酸了,气得眼泪在眼眶里乱转。

  什么人啊真是,不过吃串糖葫芦,就不能给她个面子?又不是她先喜欢他的,她想与他亲密些有错吗?真是一块茅坑臭石。

  见路边放了个装垃圾的桶,孙婵把那串糖葫芦狠狠扔下,与桶壁碰出一声闷响,抹着眼泪跑了。

  没回头看他的神色如何,拐了个弯,一路跑到另一条街的街尾,一座三层的茶楼坐落在眼前,大门上挂一匾额写着“樊楼”二字,来往人烟兴盛,孙婵跑累了,打算进去歇会儿。

  她提着裙子迎着小二的招呼声跨过门槛,心里想着,荀安,若是你不追过来,你就死定了。

  ……

  二楼的雅座,孙婵倚在窗边,看着街上来往行人,喝着手里的热茶。

  大堂处正中搭了个台子,上面坐着的名伶脸上覆了块白纱,抱着琵琶,正唱着《西厢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缱绻婉转、寒气森森的语调让孙婵打了个寒颤。

  原来情爱的滋味如此磨人,又断断舍弃不下。每句话说出口,都要在心里回味数遍,就像投下一颗石子,猜测他心中起了怎样的波澜。

  她都变得不像她了,她向来是笃定又自信的,何时有过这样胡搅蛮缠的时候。

  可怕的是,她觉得这样也挺好。

  捂脸叹气,转头又盯着樊楼大门,估算何时才会出现那个少年侍卫的身影。

  “岁友兄不过弱冠之年,便考取了陛下登基以来第一个新科状元,真乃英雄出少年哪。”

  恭维之语从身后的雅座传来,两桌之间相隔不远,这个声音洪亮如钟,孙婵听得清清楚楚。

  她寒毛竖立,岁友是沈青松的字,他正是新安元年的新科状元。

  “赵大人谬赞了,晚辈不过一届草民,农户出身,多得大人提拔才有今日,不敢在大人面前自矜自耀。”

  听着声音和谈吐,当真以为其人温润如玉,孙婵抱着手臂,抑制身体的颤抖,深深呼出一口气。

  多亏他这样好的伪装,若不是她无意撞破他二人的苟且之事,只怕到死也以为他是个好夫君。

  “别说这些,我不过指点一二,还是你的才能得了陛下赏识。待日后成了陛下跟前的红人,你可千万要记着提携在下一二。”

  “当然,赵大人的恩情,我会一直记着。”

  孙婵闭着眼回想,与沈青松走得近的赵大人,有一位文渊阁学士赵勋,后来在某一年犯事被抄了家。那天沈青松的神色异常轻快,所以她记在心中。

  这个时候,沈青松说自己得了赵勋指点,莫不是贿赂考官,拿了考题作弊,看来他的这个状元郎,也参了不少水分。

  孙婵冷笑,继续听着,那赵大人道:“昨日陛下宣你到养心殿议事,一下午闭门不出,同僚中不知多少人眼红。岁友兄迟早会进入文渊阁,我等日后,皆要仰赖文远兄了。”

  “赵大人这是哪儿的话,陛下召我不过因我出身农家,问些农事现状。晚辈烦请赵大人莫要再打趣了,晚辈万万消受不起。”这话说得恭敬,孙婵与沈青松夫妻多年,却能敏锐地发觉他语调里轻微的傲慢,可以想象他的表情,一定满脸自得自矜。

  以后的沈青松不会喜形于色,看来他现在初出茅庐,伪装的功夫还未炉火纯青。

  二人又说了会子话,不是恭维之语,声音也越来越低,孙婵渐渐听不见什么了。

  小二正为茶壶添上热水,突然邻座爆发一阵笑意。

  “没想到岁友兄,年轻有为,也是个情场老手啊,万花丛中过,半点不沾身。在下当真敬佩。”

  “哪里的话,不过那醉仙楼的姑娘是真的美,各有特色,环肥燕瘦,让人目不暇接。”

  他们应该是喝醉了,开始说起荤话来。

  “赵……赵大人,我告诉你,那醉仙楼有一位浮翠,身形丰润,肥……肥而不腻,抱着手感极好,三十多岁了,羞涩如处子,在床上却极放得开,真是极品……”

  “真有这么好?”赵大人声音里夹了不怀好意的笑。

  孙婵捏着水杯一阵恶心,恨不得立即回家柚子叶煮水从头到脚洗刷一遍。

  “不敢打诳语。赵大人,待会就随晚辈一起去享受享受。还有一位叫行烟的,身材倒不算特别,就是一张脸妖娆得不行,看着就把魂儿勾去了。”

  行烟……这个名字让孙婵心中一凛。原来在这个时候他们便已勾搭上了。

  她与行烟相触过一段时间,对她还算了解,若要让沈青松死了娶她的心思,可以从行烟处下手。

  邻座传来响动,孙婵余光看着,那两人勾肩搭背、歪歪扭扭地走了,应该往他们口中的醉仙楼去。

  她望向窗外,捏紧了裙子的手指仍旧颤抖着。

  暮色渐渐侵染了整个天空,昏黄的日色拦不住喧嚣的寒意,她拢紧了衣襟,觉着此刻寒冷彻骨。

  她的侍卫大人怎么还没找来呢?

  她在旷野里踽踽独行日久,想要他过来牵起她的手,带她回家。

第6章

  浓重的暮色遮蔽了整个京城,昏黄的日光为行人的面孔覆上一层蜡色。

  一道人影出现在两街道交界处,孙婵坐在二楼雅座的窗旁,与他遥遥相望。

  他总是与众不同,其他人的脸都是蜡黄的,只有他,细腻白皙的面孔此刻如一块温润的美玉,清亮的目色点缀其中。在来往的人潮中,牢牢摄住她的目光。

  习武之故,他站得很直,清瘦的身材像一根傲立风中的幽竹。

  惯来执剑的手,捏了串糖葫芦。

  孙婵傻笑。她想了千百种情况,甚至想到了他会转身返回国公府唤人来寻她,就是没想他会到如此。

  的确让她感到惊喜了。

  也证明这两日的努力奏效,除了她的安危之外,他开始把她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

  孙婵笑着移开目光,取个新的杯子倒了一杯茶,推到桌子的另一端。

  喝下一口暖茶,体内的寒气被驱去了好些。

  ……

  荀安坐在孙婵对面,捏着糖葫芦,有些无所适从。

  孙婵笑道:“不是说不喜欢吃吗?怎么又买?”

  “小姐,对不起。”荀安低头,拿着糖葫芦啃了起来,一口又一口,囫囵吞枣,虽然脸上没什么表情,孙婵却觉着他有些痛苦。

  “你干什么?”她把茶杯放下。

  “对不起,”荀安满嘴红色的糖浆,眼神委屈地看她,“我不该不听小姐的话。我不该不吃糖葫芦。”

  “别吃了。”

  他不应,嘴里嚼着糖葫芦,眉头微蹙。

  孙婵气极反笑,起身把他咬了一半的葫芦串夺了去,扔在桌上。

  荀安看着她,眼里的委屈转成了疑惑。

  “你以为,我气你不听我的话?”

  荀安点头。

  孙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不要颤抖,“好吧,念在你不懂,我告诉你,我在分享我觉得好吃的糖葫芦,你却半点不领情,我问你喜欢吃什么,你也不告诉我,我气的是这个。我想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孙婵又把自己说激动了,“我们也算从小一起长大,你了解我的一切,我却半点也不了解你。”

  “你不觉得很不公平吗?”

  荀安摇头,冷冽道:“小姐没有必要关注属下。”

  孙婵气极,再争下去,他该觉得自己胡搅蛮缠了,端庄大方的形象不能丢。

  她把茶杯满上,喝下一口,道:“我是小姐,你是不是应该听我的话?”

  “是。”

  孙婵正色道:“我问你,你为什么不喜欢吃糖葫芦?”

  荀安低头不语,孙婵发现,他每次感到为难时,会半垂眼睫,像拉下一半的卷帘门,把真实的自己藏在后头。

  “你不是说听我的话吗?”

  荀安望向她,见少女的眼睛红了一圈,气鼓鼓的模样,虽不知道她为何生气,仍然如实回答:“属下小时候家贫,娘亲偏爱弟弟。属下从来没吃过糖葫芦,弟弟却可以常吃。一次他捉弄我,把吃剩的糖葫芦放在我的枕头下,捂了半天。那天娘亲不让我吃饭,睡不着,见枕头下放了串糖葫芦,化了一枕头的糖浆。”

  荀安不习惯说这么多话,顿了顿,见孙婵没有任何不耐之色,方才继续开口:“那天晚上月光不是很亮,我肚子又饿极了,吃了一口,才发现葫芦里长了蛆。”

  孙婵喝了一肚子的茶,觉得胃里在翻滚,见荀安冷冷地说着话,仿佛在说着别人的故事,忍不住心疼。

  他六七岁才来到国公府,此前的人生里,他吃了多少苦?

  “那后来呢?你弟弟有没有受惩罚?”

  荀安摇头,“娘亲过门三年没有儿子,便买了我,后来生了弟弟,便对我百般苛待。后来,把我卖到了国公府。”

  孙婵十分惊讶,她真的不知道荀安的身世如此曲折。

  “对不起。”少女低着头,脸色苍白,愧疚道:“我不应该逼你吃糖葫芦。”霎时抬起头,目光灼灼道:“但是你也有错,如果你早跟我解释,我就不会这样伤心。”

  “所以,我们算扯平了吧。你可不许在心里偷偷埋怨我。”

  荀安不知她为何变脸似的转换神情,此刻又浅笑盈盈看向他。这也算是让她高兴了吧。

  孙婵瞧着荀安脸色没有不对劲,才开口道:“那你有没有想过,去寻你真正的父母?”

  荀安冷声道:“属下没有父母,属下是国公府的人。”无论他的亲生父母因为什么原因抛弃他,此生已经再无缘分。

  孙婵想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对亲情缺失日久,不是说弥补就能弥补的,维持现状可能是好事。若发觉他的亲生父母没有苦衷便卖了他,那岂不是徒增伤心。

  今天虽然过得不太愉快,却知道了关于他的许多事,让他说了这样多的话,也算是收获满满。

  孙婵苦口婆心劝导,总算说服荀安与她同一桌用膳。虽然他坚持等她吃完,他再动筷。

  点了一大桌子菜,也不知道荀安爱吃什么,她当着少年的面,挑着自己喜欢的菜,小口小口地吃起来。

  一勺嫩豆腐入了嘴,她合起唇慢慢品尝,幸福地眯起了眼睛。

  “嗯……樊楼的手艺还是这么好~”眼睛睁开一条缝看着对面端坐的少年。

  “你吃吧,没关系的,我又不嫌弃你。当然你也不能嫌弃我。”

  荀安还是摇头,肚子同时发出“咕”的一声响动。

  面无表情的少年喝了一口茶,孙婵笑着用他碗里的勺子舀了一勺嫩豆腐,递到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