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年代刷淘宝 第25章

作者:芯苷 标签: 种田 励志人生 随身空间 穿越重生

  “冉冉姐,你怎么来了?”一个小贩凑了过来小声问,正是林冉逛着要找的钟骨,“姐你缺啥跟我说,我想办法帮你弄到。”

  “陪别人来的,今天卖的怎么样?”林冉低着头看钟骨篮子里的东西,看到雪花膏,从篮子里拿出来两瓶,又盖上蓝布,“要两瓶这个”。

  把林冉的钱推了回去,钟骨从兜里掏出一块里面裹着东西的手绢,“姐,早上大家伙儿把清凉贴运走了,这是咱们卖的钱,说好的你八我二,这里是六百四你收好。”

  该是自己的林冉也不推让,该付的也不会白拿人家的,坚持给了二十六块钱,林冉接过手绢放进兜里,顺便把手绢里的钱送到空间,这大夏天的衣服薄,这么厚一沓塞在兜里容易丢也容易被人惦记。

  “那就谢谢姐了,”钟骨收下钱,笑嘻嘻的说出自己凑过来的目的,“姐你来的正好,我正愁有个事,不知道该不该找你商量呢。”

  “上午时候我碰到一伙儿外地来的兄弟,听口音好像是东北的,他们想跟咱们进些这个胶皮鞋雪花膏。正犹豫呢,就碰到姐了,这也赶巧,姐你说这生意咱能做么?”钟骨的话带着小心,他本来是想拒绝的,毕竟这批货看着虽多,可也不够他长时间卖的。但碰到林冉,这个问题自然就不用他纠结了,还记得昨天林冉才说过可以和黑市的朋友们合作更多的货物,那说明林冉还能提供些货物的。

  “他们要多少?”

  “这个数,”钟骨隐蔽的用手比划了几下。

  石景县的市场才刚刚打开,还没有铺开来,一伙儿外地来的人,不知根知底,林冉有些不放心,还是谨慎的拒绝了,“不做了,我手里的东西也不多,暂时先可着你和你朋友们来。”

  林冉的拒绝算是给了钟骨一颗定心丸,这话证明,林冉还是能继续给他和小伙伴供货的。

  黑市的入口处,田文静拿着几包清凉贴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终于等来林冉。

  看着林冉递过来的东西,田文静有些惊喜,“哇,你运气太好了吧,我问了好几个都说不卖这个,谢谢冉冉,我回去给你钱。”

  “行,”林冉接过田文静递过来的捎带的清凉贴应声,心想:唯一卖雪花膏的在跟自己聊天,田文静可不就碰不上嘛。

  *

  宿舍里,田文静把钱给林冉后就去上工了,留下林冉一个人对着会议记录发呆。

  刚刚跟钟骨的聊天,让林冉想起了很多她前世小时候的事情。

  她前世的老家,就在东北。那里有她数不清的回忆,有父母的、姥姥的,太多太多。还记得小时候姥姥总是背着她,边走边讲故事,讲自己年轻的时候,讲林冉刚出生的时候。

  前世,林冉的姥姥出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跟着姥爷闯关东过来的,据姥姥回忆说,她刚到东北的时候,是在一家砖窑厂上班,后来砖厂效益不景气慢慢就倒闭了,家里后来靠姥爷在林业局工作养家。

  至于砖厂倒闭的原因,好像是说厂长年轻,过于有魄力,在别人家搞先计划后生产的时候,自己搞起了先生产再经营的路子,结果翻了船。

  林冉来到七十年代后,已经很少会想起上辈子的人和事了,很多事情经不起细想,越想,心里越惦记。林冉止不住的想:这个时代的姥姥在哪里?会不会在东北?在砖窑厂里?

  她想找姥姥,想试着看看能不能找到,心里越迫切,脑子就越发冷静。

  在手里的空白纸上无意识的写下几个字:姥姥、东北、砖窑厂、家属楼,最后一道横线,串联在一起。

  林冉揭下草稿纸,撕的粉碎仍在垃

  圾桶里,起身就往外走。这个时间厂里还没下工,高厂长还在办公室,她要去找高厂长。

  *

  拿着财务刚刚送来的一沓大团结和高厂长刚开出来的介绍信,林冉从办公室往外走,还觉得一切顺利的像做梦一样。

  还记得刚刚高厂长殷切盼望,又努力克制的眼神,“冉冉,这事儿如果成了,我代表厂里三千七百八十个职工感谢你。如果不能成,也别给自己压力,就当出门散散心,无论如何,安全第一。”

  省城的砖窑厂掉链子,找外援早就上了高厂长的记事本,但外援谈何容易,信息滞后,交通不便,东北那个充满神奇的地方或许可以成为一个突破。高厂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又有些对林冉的小小期盼,从财务处支来了一千元钱作为第一批款项,让林冉带着出发。

  财务处的赵婶虽然对厂长的决定有些质疑,但还是送来了钱。主席万岁,这年头也没人会大胆吞公产,只是怕孩子小拿丢了,不过那也不怕,刘秀还在厂里上工,工资一个月也有三十多块。

  淘宝在手,林冉不会让这趟公出跑空,但面对高厂长的信任,林冉还是觉得手里的介绍信重若千斤。

  *

  “你说你要去哪?”二车间里,一道尖利的女声响起,隐藏在机器轰鸣下。

  林冉第一次见刘秀这么着急的样子,赶忙拉着人坐了下来,“妈你别激动,你坐着,你听我说。”

  办公室里,刚见到女儿回城,就听人自告奋勇要去东北出差,刘秀根本不能平静,“你一个小姑娘家家,好不容易有个稳定的工作,冉冉你听妈的,咱去跟厂长说一声,不去了啊,东北那么远,你这消息也不靠谱,要是让厂里空欢喜一场,指不定有多少人反而怨上你呢。”

  “妈~”,耳边的念叨还在继续,林冉感受着被母亲惦记的感觉,才撒娇出声,“你就让我去吧,我保证这消息可靠,再说了,厂长说了,我回来之前这事都不声张,成了记功,不成就当没这事。”

  “妈就是怕你一个人出远门,不安全,”自己的女儿从小长在县城,大一些被带回乡下,从来没有独立出去过,刘秀担心的不行。

  “妈你得相信你女儿,你忘了我是怎么回城里的了?你女儿厉害着呢,这事要是成了,咱俩也不用分开住了。”林冉诱导刘秀往好的地方想。

  这话让刘秀想到当年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时候,不禁有些向往,而且事成定局,女儿心意已决,刘秀带着女儿远行的担忧,又带着支持女儿敢拼敢闯的自豪,这样复杂矛盾的心情殷切叮嘱。

  絮絮叨叨着外面的情况,刘秀就感觉额头一阵清凉,拿下来一看,是一个薄薄的黏糊糊的白色贴片,“这是最近大家常提的那个什么清凉贴?”

第48章

  “不愧是我妈,一眼就认出来了。”林冉变戏法似的又拿出来几包,放在刘秀的办公桌上,“你这车间太热了,我特意给你买的,热了贴一贴。”

  又把剩下那瓶雪花膏放在刘秀的桌子上,林冉先表明,“你不用惦记我,我那有用的,这是特意给你买的,您可别推。”

  嘴上说着女儿乱花钱,但刘秀心里还是甜丝丝的,女儿这是体贴自己呢,“买这老些东西花了不少钱吧,妈刚发了工资寻思晚上给你送去呢,正好你来了就拿回去吧,”

  “妈我不用,我也是有工资的人了,您的钱您自己留着就行。”林冉往回推。

  看到林冉拒绝,刘秀硬塞过去说,“你下个月才发工资呢,听吗的话,拿着买点好吃的,你看你瘦的,妈都心疼。再说了出差路上花销大,你带着点妈也安心。好了,妈不跟你说了,你赶紧回去吧,妈这挺忙的,明天几点走妈再去送你。”

  被推着出了办公室的门,看着刘秀急匆匆上机床的清瘦背影,林冉感觉鼻子酸酸的。这就是为什么清凉贴利润那么低,她还是坚持用它来打开石景县的供货市场的原因。

  林冉折腾这么多的目的,不过是想让妈妈刘秀能光明正大的用上这东西。别人在车间里汗流浃背的时候,刘秀是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帖这种稀罕东西的,刘秀经历过的事情,让她小心翼翼草木皆兵,不敢跟她人有任何不同。所以只有把清凉贴在石景县普及开来,才能让刘秀光明正大的用上。

  等到大家接受清凉贴的存在了,林冉再给刘秀存上几百贴够这个夏天用的,就不打算再供应这东西了,到那时,供货的市场被打开,林冉还有很多东西等着去卖,利薄又占地的清凉贴就会退出她的赚钱计划。

  *

  出发之前还耽误了一上午,因为南江省没有直达东北的列车,所以需要在北京或者上海中转一下。

  抱着对这时首都的向往和好奇,林冉选择了北京站为中转。但这时候去北京的票可不好买,需要‘进京许可证’的,所以高厂长又跑了趟县大楼,办好一切手续,这才让林冉离开。

  挥别泪眼朦胧的刘秀,窝在开着窗户呼呼热风的卧铺车厢里,林冉看着外面的场景变换来去,终于在第二天上午到达北京。

  人来人往的北京站口,林冉面色难看的挎着一个绿挎包走了出来,昨晚他们这节车厢一直没关窗户,晕车加上吹风,让她有些不太舒服。

  旁边一个人背着行李急匆匆往前走,路过林冉时,后面超宽的行李撞的林冉一个趔趄,幸好被一个好心婶子扶了一把才站稳。

  忍着嗓子里的痒意道谢,林冉想起上车之前,高厂长交代过来京的注意事项,环顾车站口四周,终于在一个长长的队伍包围地方,找到一个‘旅馆介绍处’的牌子。

  和别处有介绍信就能随便找个招待所不同,北京的制度相对来说严格一些,因公出门的在这里,就算有介绍信,也要在‘旅馆介绍处’排队,等办事员分配住处。

  挂在长长的队伍后面,林冉打量着这时候的北京站,红字、国旗、站岗、行人或严肃或喜悦,依稀能找到些上辈子熟识的痕迹。

  “南江省石景县,钢铁厂,中转,女”林冉排到的是一个较为年轻的接待员,因为每天接待太多人,所以接待员头也不抬,话也简短的念着林冉的介绍信,“去西城区‘前门’那吧。”

  连招待所的全名都懒得念,接待员写下几个字,盖了戳,连着介绍信一起还给了林冉。

  把东西往挎包里随手一放,放进空间,林冉又排队买了后天最近一趟到东北老家的票,没有全国联网的购票就是不方便,只能到哪在哪买。

  坐着公交车一路打听,林冉这才知道自己要去的不是八大饭店之一的‘前门饭店’,而是前门这片一个小招待所,听说住饭店得去第一服务局开介绍信,但还不一定开的到,只是中转两天,林冉也没去折腾。

  “李姐,住宿一位,”终于找到地方,林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把介绍信和接待员给的条子一起放到柜台上。

  柜台后,一个化着淡妆的女人停下织毛衣的动作,拿过条子开始办手续,有些疑惑,“小姑娘瞧着面生,没来过咱这吧,怎么知道我姓李?”

  “我亲戚有人常来北京出差,跟我说过咱这招待所有个李姐人特好,我进门看着您面善,试探的叫了声,没想到真让我碰上您了。”林冉的目光扫过柜台里,那里有一个工作牌被刚放下的毛衣压住一半,看不到名字,只能看到个‘李’姓。

  “小姑娘你也太会说话了,哈哈哈哈,”好听话谁都乐意听,李姐被夸的合不拢嘴,拿钥匙的手一拐弯,拿起上边单独挂着的几把钥匙之一,“你住307吧,那屋朝南带窗,没事还能看看咱首都的景儿,都是一块钱一天的标准。”

  听着这话,这次分到的房间应该条件不差,林冉放了一半心,交了两天的钱拿过钥匙。

  “那可太谢谢李姐了,您再跟我说说咱这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呗?”林冉凑了过去跟李姐套近乎。

  “咱这能逛的地儿可太多了,怕你逛的都办不完事。”李姐打趣一句。

  “我在北京就是中转,后天就得去下一站呢。好不容易来趟首都,您不得让我多看看咱首都的样子呀。”林冉胳膊拄在柜台上,从‘挎包’里掏出一包瓜子递过去,“李姐~你就跟我讲讲呗~”

  对刘秀无往不利的撒娇对年近四十的李姐也一样有用,看着和自家大闺女年纪相仿的林冉,李姐接过瓜子嗑了起来,给林冉讲起这两天都能去周边哪里玩。

  林冉偶尔插几句嘴,把想打听的地都问了出来,又夸了李姐懂得真多,等到下一个来人都办好了手续,这才意犹未尽的结束话题。

  李姐讲的口干舌燥,停下嗑瓜子,“诶哟,看我,一讲起来就停不下来,你这坐了一天车累了吧,快去休息吧,我给你把发.票开了,你回去好报销。”

  正要写,李姐又停下笔,“丫头你们厂一天给多少报销标准啊?”

  “我没问过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林冉问懵了,她不缺钱,所以也没问过这个问题,其他人又都是出差惯了的,也忘记交代这个事。

  “诶呀,你亲戚咋没给你说呢,”李姐替她着急,又怕别人听见,压低声音,“你第一次出差不知道,厂里给一天八角的伙食补助,来了这根本不够吃的,所以这住宿发.票都是按最高标准开,补补差。”

  平时别人想这么开都得看李姐心情,今儿也是聊的投机,李姐恨铁不成钢这小姑娘没这心眼。

  “谢谢李姐了,只是这标准我也不知道,咱就按实际的开吧。”就算知道标准,林冉也不准备按最高标准开,不过李姐是好心,所以林冉只好委婉点拒绝。

  “下次你可得想着问问啊,”等到林冉去了楼上,李姐还在摇头,小姑娘瞧着年纪不大,像是刚刚上工,能被厂里派出差,不是有真本事就是有人脉的,听刚刚的话亲戚都是跑外地的,兜里都是整钱没个毛票,又送了一大包瓜子,李姐也不介意卖个好,打听啥就告诉啥。

  单独挂钥匙的房间,条件确实不错,林冉洗了个澡从卫生间出来,坐在床上拿起刚刚扔在上面的挎包。

  上边一道深深的划痕有些醒目,早在‘介绍处’要把介绍信放回去的时候,林冉就发现了这道划痕,猜测应该是那会儿被撞或是被扶时,有人划的,好在她的东西从来都是放在空间,这个挎包不过是一个掩饰作用,只放了几件衣服让它看起来鼓。

  发现后她就把挎包反过来背了,刚刚的李姐也不会看到。林冉又在淘宝里买了个一模一样的,这才背上挎包出了门。

  走过几条街,林冉来到李姐说最近的一家废品回收站。

  成堆的废品各式各样,却没有一件事林冉要找的东西。

  “崩看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不远处的一堆废纸上坐着一个大老爷,手里拿着蒲扇指了一圈,“我这呀,就是废纸和废铁,你要找的东西我这可没有。”

  林冉有些尴尬,这老人家的目光好像真的能看透她,“爷爷,我就是想买些废报纸回去擦玻璃。”

  “小姑娘,我一看你就是外地来的,像你这样的我一天得看见十几个,那东西都是文物局收着,谁家敢私留了往我这送,”老大爷从废纸上滑下来,坐在藤椅上闭目,“听老头子一句,那东西,碰不得……”

  ‘咕噜噜噜’,一阵声响传来,老爷子立刻闭了嘴,说话太费力气,他还是省省吧,要不是看着小姑娘年纪轻轻的,他才懒得多嘴。

  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坐在藤椅里扇子都不摇了,闭着眼睛假装不是自己肚子叫,看着还有些可爱。

  趁着老爷爷闭着眼睛,林冉偷偷在最近的废纸堆上留下几块饼干,转身要离开。

  “出门左拐,菊儿胡同,”老大爷像是梦话般说了几个字,又闭口不言。

  等了一会儿,身后还是没有声音,林冉轻声道谢后离开。

第49章

  太阳高照,菊儿胡同里却冷冷清清,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在门前扫着地。

  “奶奶小心,”林冉见扫地的老奶奶身形打晃,赶忙上前几步扶了一把。

  “谢谢你啊闺女,”老奶奶顺着力道坐在身后大门的台阶上,跟林冉道谢,“这上了年纪,不服老不行喽。”

  “这天气太热,您这是中暑了,晚点再扫吧。”林冉劝了一句,从‘挎包’里掏出一把折叠扇给老奶奶扇了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