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大丫鬟 第11章

作者:果米糕 标签: 天作之和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而后的几天,锦绣更是活力万分,因为——元宵节到了!

第20章 闹元宵

  夕阳西沉,澄红的霞光从渺远的山峦之巅晕染开来,将西半边天空里的云朵渲染得灵动柔美,也给侯府披上了一层金辉。而在这祥和的光芒之下,侯府已亮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一片喧闹。

  开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侯府最隆重的节目,便是闹元宵。也许唯有年年如此,才能证明今时今日的侯府盛况并不输往年任何。

  府里早早就开始换上喜庆的花灯,又系上了五颜六色的灯谜,悬挂在光彩绚丽的廊下。今日,除了府里的贵人,丫鬟奴婢们也被允许了可以参与其中,猜灯谜,做游戏。若是能猜中灯谜或是赢了游戏,还可获得赏赐。

  因夏莲要伴在老太太身边,锦绣便与其他的丫鬟站到了一起。待老太太红光满面地走出来,再金口一开,闹元宵就正式开始了。大家争着向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摊子涌去,一时之间,整条长廊语笑喧阗。

  锦绣向来喜欢猜谜,也大都能猜得中,就直接向着花灯区靠了过去。负责猜灯谜活动的是老太太院里的一等大丫鬟冬梅,她见着锦绣过来,笑吟吟说:“想猜哪个?”

  锦绣瞧着一个兔儿样式的花灯甚至心喜,待冬梅取下灯谜后又接过来,摊在手心,跟着念了一遍:“元宵之后,柳吐芽,打一词?”

  “柳吐芽?”

  “跟元宵还有关系?”

  站在锦绣身侧的丫鬟们叽叽喳喳讨论了起来,但都给不出一个答案。锦绣小脑袋一转,忽然来了想法,试着说:“莫不是节外生枝?”

  “哟呵,不错啊。”冬梅赞赏地看向锦绣,“答对啦,是‘节外生枝’!”

  “为什么呀?”其中一个丫鬟脱口而出,另一个丫鬟也是同样的不明所以。

  锦绣给同伴们解释了谜底的意思,又将收到的奖励——一小盒蜜饯,分享给了出去。再尔兴致满满又取下了另一道灯谜,细一看,不由得乐了,这刚赢得蜜饯的奖励,就来了道与其有关的谜题:蜜饯黄连(打一词)。

  许是嘴里还弥留着甜味,这一题锦绣马上就想到了答案,迅速作答:“是同甘共苦!”

  冬梅再次笑着递上了奖励,而其他丫鬟见着锦绣二连胜,也纷纷摩拳擦掌开始了猜谜。但取下谜题,琢磨了半晌还是又转给了锦绣,“锦绣,你来帮我答。”

  锦绣接过来一看,觉得这一题可不就是为吴娘子“量身定制”?

  那丫鬟见锦绣低头沉思,以为同样被难住了,正有些闷闷不乐,就听得锦绣说:“最难做的饭……谜底就是无米之炊,对吗?”

  这一答,便是三连胜,不仅赢得了奖励,还有阵阵掌声与欢呼。旁边的丫鬟们听到动静,陆续都围了过来。而锦绣更是不负众望,又接连拿下了好几题。

  恰好老太太经过,循着欢呼声,见众多丫鬟围着一个小丫头,你一言我一语,且那小丫头手里已捧着好几个礼盒,正满面春风地解着灯谜,就随口问了夏莲一句:“这是哪个院里的丫鬟?燕语莺声怪可人的。”

  夏莲莞尔而笑:“可不是先前在大厨房那儿做事,我还跟您提过一嘴,说她喜庆逗人、声音清脆,倒是像您养的那只八哥的小丫头。”

  老太太一向喜欢喜庆的机灵的孩子,又被夏莲提醒这么一提醒,想了一会,倒是隐约有了点印象,又问:“就是那个妙语连珠怼了厨子的小丫头?”

  “可不是嘛。”夏莲回答,“您当时还让我赏了她几粒金豆子呢。”

  老太太点点头。

  夏莲见状,又补了句:“托您的福,这小丫头现在留在咱院子里做事,虽是做些杂活,但一直都挺勤快的,也有分寸。”

  “倒是挺有意思。”老太太念了一句。

  元宵佳节,府里上上下下一片欢腾,老太太看着舒心,又见这仅□□岁模样的小丫头竟这般聪明伶俐,就对着夏莲吩咐:“你再去取些金豆子来赏了这小丫头。”

  夏莲“哎”了一声,马上转身去取了金豆子,又在众人艳羡的目光里赏给了锦绣。

  这一晚,锦绣不仅拿了猜灯谜的奖励,还得到了老太太的赞赏与赏赐,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而后她又走了一圈,挨个把其他的活动都试着玩了一下。最后想着吴娘子喜好甜食,就打算将赢得的蜜饯子都送过去,却在抬脚的瞬间感觉肩膀被人从背后拍了一下。

  “吴娘子?”锦绣回身,见到来人后惊喜出声,“我正准备去找你呢。”

  吴娘子指着锦绣捧在怀里里的“战利品”,调侃道:“看起来收获不小啊。”

  “那可不。”锦绣仰着下巴,又顺了顺怀里的蜜饯盒子,全部给吴娘子递了过去,“给你留的。”

  吴娘子倒也不扭捏,打开拿了一颗放到嘴里,又点点头说:“今晚府外有赏灯会,我正想去看看花灯,你去与不去?”元宵灯节可以称得上是京城里的盛事之一,往年她都会到城中走走看看,但今年她主要是想着带锦绣出去凑个热闹,顺便见见世面,

  “当然去了!”前世的时候锦绣就一直想去看府外看花灯,她听说在开春的月圆之夜到护城河边点上一盏莲花灯,就能实现心愿。

  吴娘子怎么会不知道锦绣的心思,说:“若是想去,得现在走,晚了可就买不到莲花灯了。”

  锦绣一听,更是脚底生风,走得飞快。

  早春的风虽褪去了隆冬里的凛冽,但还是带着些许寒凉之意,今日却大有不同,满城的欢呼雀跃,喧天萧鼓,淹没了所有的凉薄、不安。锦绣紧紧跟着吴娘子,生怕一个不小心再次被卷入人海,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再次感叹京城的繁华与喧嚣。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茶坊酒肆,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非凡。街道两边挂满了异彩纷呈的花灯,百里灯火不绝,给每一个身临其中的人都覆上了一层喜庆的色彩。

  锦绣和吴娘子走走停停,这边刚赏了花灯猜了灯谜,那边又跑去给对面的喷火表演拍手叫好。再顺着往下走,还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表演,惊险逗趣的舞龙舞狮……各种精彩,目不暇接。

  最后,锦绣如愿来到了一片灿烂的花灯长河。围聚在岸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手里拿着琳琅满目的花灯,或正在许愿,或目送着花灯远去,或成群结队,或孤身一人。但无一例外的,是大家同样虔诚的姿态。

  锦绣从未见过这般令她震撼的景象,呆呆看了许久,直至听到吴娘子的提醒才迫不及待到旁边的摊子上挑了两盏莲花灯,又蹦蹦跳跳地跑着回来。她将其中一盏递给了吴娘子,而吴娘子此前从未有过这般小女孩的心思和行为,忽而有些不习惯,正犹豫着要不要接,只见锦绣已经将莲花灯塞了过来,嘴里还振振有词说道:“若吴娘子您暂时还没有想许的愿望,可以先借给我哟。”

  吴娘子对锦绣精灵古怪的想法已经见怪不怪,顺手拿好了莲花灯,说:“走吧。”

  “快,我们去那里去那里。”锦绣指着一块行人稍少一点的河段,又拉着吴娘子加快了速度。

  来到河边,锦绣跟着旁边的人有样学样,先是点亮了莲花灯,又蹲下.身将其放入河里,再双手合十对着自己的花灯默默许下心里的愿望,再尔,就是目送着河灯一路往东,慢慢漂流至那璀璨的长河里。

  不知不觉间,锦绣将视线转移至灯火之外的远方,瞭望了许久,微微晃了神。这是她第一次放河灯,却感觉脑海里曾闪现过似曾相识的画面,但再要细想,又毫无印象。

  吴娘子看出了异样,拍了下锦绣的后背,“锦绣?”

  “啊?”锦绣回过神,像是想起了什么,呢喃细语:“吴娘子,我有点儿想吃糖人了。”

  吴娘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稍纵即逝,边走边说:“那就回去吧。”卖糖人的摊子就在她们过来时的半道上,现在往回走倒也顺路。

  这一路,锦绣虽还是伸着头东看看西看看,却不似来时那般雀跃,甚至有好几次还因不小心差点撞上了擦肩而过的行人。吴娘子不放心,干脆将锦绣拉到自己身侧,边走边小心看着。

  到了糖人摊子,锦绣给自己选了一个做成兔儿形状的糖人,含了一口,感觉甜味直入心扉,冲散了方才闷在心底的莫名苦涩,于是回头问:“吴娘子你也来一个?”

  吴娘子摇摇头,又见锦绣神色已恢复如往常一般,不再过多追问。念及两人参加了府里的活动,又在城中来回走了许久,着实有些疲倦,询得锦绣也是一样的想法,便决定慢慢走着回府。

  但刚一迈开步子,就发现锦绣这小丫头又带给了她另一个“惊喜”——

  一面如冠玉的俊朗少年郎正既惊喜又有些害羞地看着锦绣,迟疑道:“真的是你?”

第21章 少年

  吴娘子看着那少年,正欲开口,却瞧见锦绣仍是一头雾水的模样,再联系起少年方才短短的四个字,猜测到了个大概:难道锦绣并不认识他?

  果然——

  锦绣茫然开口:“你是?”

  那少年一听,欲言又止,垂在身侧的双手紧抓着袖口,连着耳朵尖都有些红了。

  锦绣努力回想了下入府后发生过的事情,还是想不来起自己什么时候还认识了这么一号人物。她回以吴娘子一记“我也不知道”的眼神,随后看向那少年,轻声问道:“我们,可是见过?”

  那少年似乎并不介意锦绣不记得他的事,而是踌躇了一会,才说:“几个月前,在药铺。”

  说到药铺,锦绣倒是有了些印象,她自入了侯府,只去过一次药铺,就是刚到大厨房时帮着生病的吴娘子去抓药。现在再仔细一看,隐隐想起她进药铺的时候险些迎面撞上一位少年,难道就是眼前之人?

  “‘百草堂’?”锦绣问。

  “你记得?”那少年欣喜,连着方才的羞怯都褪去了几分。

  “记得一些。”锦绣礼节性地点了点头。她与眼前的少年并不算认识,也不想知道对方为何会将这么一件小事记了这么久,正打算欠身告退,就看见那少年的身后匆匆走来一男一女,像是夫妻。

  “小杰!”其中那妇人喊了一声,继而直接撇下身旁的爷们,三步并做两步走了过来,目光却始终停留在锦绣身上,刚站定时还别有深意地瞥了一眼。

  此般轻蔑中带着警惕的眼神,锦绣再熟悉不过了,但她无意纠缠,也就没给任何回应。

  “娘。”那少年克恭克顺道了声。

  那妇人才将视线转移至吴娘子身上,又一愣,说:“吴娘子?”

  吴娘子自然没错过那妇人看锦绣的眼神,已有些不悦,这会儿听到自己被点了名,才正眼瞧了过去,认出对方竟是打过几回照面的人,就打了声招呼:“孟夫人。”

  孟夫人知道吴娘子是淮丰侯府里的厨娘,猜想跟在一侧的小丫头顶多也就是个在厨房打杂的,就更不屑了。但又想着刚才远远就瞧见这小丫头在搭讪自家儿子,眼神也变得锋利起来,颇有些警告的意味。

  吴娘子的性子,自然看不得锦绣被这样的人无故看低,点头致意后拉起锦绣的手就要离开。

  不料,却被那少年拦了下来,又对着锦绣冲口而出:“你,你叫什么名字?”

  锦绣还未来得及开口,孟夫人已经提前一步拖走了少年郎,边走还边唠叨:“你问这做什么。”

  锦绣看着那两人的身影,一个是唯恐避之不及,一个是一步三回头,忽然觉得好笑,她还什么都没说,而且也没打算要说什么。

  吴娘子更是叹了口气,说:“回去吧。”

  “听您的意思,与那孟夫人认识?”锦绣闲着无事,随口问了句。

  “这家人姓孟,是淮丰侯府的旁支的旁支,就住在侯府的附近,之前在府里见过几回,也算认得。”吴娘子忽然话锋一转,有些担忧地看向锦绣,“之前没听你说起与那孟公子还有过这样一段缘分?”

  “只是路过,要不是他说起来我都忘了还有这事呢。”锦绣把玩着手里的糖人回答。

  吴娘子听了,才稍微有些放心,又说:“那孟家虽远没有侯府富贵,但再怎么一般,也是淮丰侯的族亲,也正因为连着侯府的这一层关系,如你刚才所见,他们家族里的人大都觉得比一般人更高贵一些。”

  吴娘子说得隐晦,但锦绣听得明明白白,且深有同感。她对那个叫阿杰的少年不了解,不好多说什么,但孟夫人可真真如吴娘子所说的一样,那股自视甚高的劲儿,仿佛每一个路过的人都是为了攀附他们而去的。

  锦绣本来对那少年没多少印象,又因他使得自己平白遭了些白眼,不仅没有想进一步认识的心思,还打定了主意,以后要更加小心不会沾上这样家族里的人。同时,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给了吴娘子。

  吴娘子见锦绣心眼明亮,反而觉得自己多虑了,就将话锋转到了别的一些家常里来。两人一边说着些有的没的,一边看看街巷里的各式小花灯,一路往侯府走回去。

  在经过一处拐角时,锦绣忽而不经意瞥见侧边巷子里的身影,似是有些眼熟,就多看了两眼。

  “在看什么?不会又是你识得的人?”吴娘子调侃道,又顺着锦绣的方向看过去。

  “不识得。”锦绣摇头,“我们去买糖人那会儿,她就在我们前边,我看她一下买了一大把的糖人呢。”

  吴娘子不留意这些,也没什么印象,笑道:“你倒是眼尖。”

  “我就是馋她那一大把的糖人。”

  “你一个还没吃完,馋人家一大把做什么?”

  两人正说着,只见老妇人弓着腰,抽出一个糖人递给了她面前那正抹着眼泪的小孩子,同时嘴里还说着些什么,笑容可掬。

  但锦绣却觉得那笑容莫名的刺眼,心中蓦地闪过一丝不安,甚至是恐惧,她不由自主拉住了吴娘子,眼睛死死盯着那老妇人与小孩处。

  老妇人的糖人似乎没有完全讨得小孩的欢喜,他嘴里还是“呜呜呜”哼着。后老妇人又蹲了下来,与小孩面对着面,说了好一会儿,才终于使得他破涕为笑,一手拿着糖人,一手搭上老妇人的手心。

  “这有什么好看的?许是人在教训自家小孩呢,打了一巴掌,又给一颗糖。”吴娘子一时没想太多。

  “我……嘘!”锦绣瞥见老妇人牵着小孩正朝着她们的方走出来,迅速拉着吴娘子退了几步,站到隐蔽处,又竖起了耳朵。

  “你这是做什么?”吴娘子甚是不解。

  锦绣只是摇摇头,示意吴娘子先不要出声。

  果然,就听那小孩奶声奶气地说:“奶奶,你真的知道我爹娘在哪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