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大丫鬟 第12章

作者:果米糕 标签: 天作之和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知道啊,就是他们让我过来带你回去的。”

  “我刚才找了好久都找不着他们,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许是说到伤心事,小孩又起了哭腔。

  “不是不是,他们正在前边的巷子里等着你呢。”

  “奶奶,我喜欢你的糖人,你以后还会来找我玩吗?”

  ……

  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近,内容也越来越清晰,锦绣与吴娘子面面相觑,继而同时点头:是个拐子!

  锦绣心急,刚要出声喝止就被吴娘子给拦了下来。

  “不可冲动!”吴娘子毕竟是过来人,事情想的周全,曾听人提及说有些老练的拐子甚至已经“拐”出了经验,对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一一准备了对策,这事若处理不好,可能还会被反咬一口。

  “那怎么办?不能就这这么看着她走了!”锦绣深知被人拐卖的痛苦与绝望,今日又碰巧遇见同样的事,说什么都要尽己所能去阻止它往下发展。

  吴娘子想到了办法,正要开口,就听到锦绣说:“我想起来了,好像往前拐个弯就有衙门巡逻的衙役。”

  吴娘子一拍大腿,她怎么给忘了!元宵灯节这么盛大的节日,为了维持秩序,官府每年可都是出了好几队巡逻的衙役,满城来回走着呢。“锦绣,我在这跟着她,你腿脚麻利,去前边喊几个衙役过来,速去速回,快!”

  锦绣一溜烟往前飞奔了过去,一路上什么都没想,只是铆足了劲往前冲,没一会就看到了衙役。在简要说明情况后,衙役见锦绣长得乖巧,又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不像是恶作剧,跟着跑了回来。

  好在,老妇人牵着小孩还没走远,衙役赶紧追上去将其按住。正如吴娘子所料,一开始那老妇人不愿说实话,甚至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为自己辩驳,说遭人陷害,但经过一番追问,老妇人逐渐站不住脚,败下阵来,才承认了罪行。

  后衙役再一施压,老妇人心虚害怕,连着把之前的事情也都交代了。原来她不仅是个拐子,还是个惯犯。经常趁着人多热闹的时候,特意拿着一把糖人来来回回走在街上,一逮到这种与家人走失落单的小孩,就瞅着时机上前以认得其家人为由,又辅以糖人诱惑,一般都能得手。在此之前她已经用同样的方式拐走了几个小孩,今日见这小孩穿的整齐又长得白白胖胖的,觉得应该能卖个好价钱,就铤而走险故技重施,没想到最后还是被揭发了。

  这么一闹,周边街巷里的人都逐渐围聚了过来,对着老妇人指指点点,又或是同情那还未寻得家人的小孩子,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四五岁的小孩哪见过这等场面,嗷嗷哭了起来。小孩的家人及仆从正满大街找得焦头烂额,这会儿循着吵闹声才得以找了过来。

  锦绣看着小孩窝在其母亲怀里,慢慢止住了哭泣,既欣慰又有些羡慕。再一回头,看到吴娘子正好也在看着自己。

  两人相视一笑,默默从人群中间退了出来。

第22章 三等丫鬟

  锦绣在元宵节猜灯谜活动上小出风头,赢得了老太太的赏赐,这事几乎第二天就已在侯府的丫鬟们中传播开了。

  院里有些丫鬟之前没怎么太注意过锦绣的,现在也会多看上两眼。关注的人增加了,自然也伴随着各种声音,好的或是不好的。有的人是见到锦绣得势想趁机讨好,当然,也有部分是因为嫉妒而说酸话。

  “今日可真是够倒霉的。”还没回到厢房,一丫鬟就止不住开始抱怨了起来。

  “怎么了?”另一丫鬟搭着话。

  “一不留神差点出了漏子,被春芸姐姐给训惨了。”

  “嗐,谁让你没有一个大丫鬟给你撑腰呢。”

  “我倒是也想,可得有那手段啊。”

  两个丫鬟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唠着,突然听到旁边另一个没有参与其中的丫鬟轻咳了一声,齐齐回头,见是锦绣跟在后头,就换了话题,但也没搭理锦绣。

  实际上,锦绣也没打算搭理她们。元宵节那晚后,不管有意无意,她走在院里偶尔都能听到些酸话,话里话外的意思也很明显,大多是说她使手段拍了夏莲的“马屁”,才有了今日。锦绣心里有数,不去辩解,也没想要改变什么,与夏莲之间更是该怎么处着就还怎么处着,不去套近乎,也无需怕人说闲话就刻意避着。

  她从未想过能以她一己之力,改变别人心里的阴晦想法。

  反而是夏莲听了些闲言碎语,有点担心锦绣会调节不好情绪影响做事,趁着老太太刚睡下就找来了一趟。

  “夏莲姐姐,你怎来了?”锦绣脸上带着两个小酒窝,冲着夏莲甜甜喊了一声。

  “刚好顺路。”夏莲同样回以一记微笑。她原本还想了一些开解的话语,但见着锦绣似乎什么事都没有,才发现这小丫头比自己想象中要明事理,且不卑不亢。

  “对了夏莲姐姐!”锦绣思绪一飘,忽然想起元宵那晚惊心动魄的抓拐子事件,就手脚并用给夏莲讲了起来。“我跟你说……”

  夏莲虽没在场,但凭着锦绣的描述,完全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与气愤。她看着锦绣滔滔不绝的激动模样,更加肯定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人。

  末了,夏莲又叮嘱了一声:“不要太在意那些声音,虽说在这侯府里,会说话与会做事一样重要,但若只是会说,而分内事都做的不好,也走不长远。再过几日,老太太就要定下那事的人选了,于公于私,我都希望是你。”

  那事,指的就是按侯府每年的惯例,一般都会在喜庆的日子放出一些到了年龄的丫头,让她们配人或是直接嫁人等等。而元宵这么隆重的节日,自然不例外。老太太院里一共放出去了两个三等丫鬟,这人一走,位置就空了出来。

  如此难得的大好机会,底下的普通丫鬟更是争着表现自己,或是,变着法儿去讨好那几位能在老太太那儿说得上话的大丫鬟。

  锦绣也一样,她既然留在了老太太的院子,最终的目标是往上走,这便是个好时机,但所有人选中,她来的时间最短,所以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只是时刻谨记着吴娘子当初给的告诫,不妄自菲薄,只管好好做事。即使这次没轮到自己,还有下次,下下次呢。

  在挑选补缺的人选时,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都给了意见,夏莲自然是提议了锦绣。老太太一听是元宵节活动上大放光彩的小丫头,立刻就点了头:“那个小丫头我倒是挺喜欢的。”

  夏莲心中一喜,道:“那我这就去安排?”

  “等等。”老太太招招手,“就安排她专门伺候着我那只小八哥吧,声音脆生生的,也不知道她俩对着喊谁能赢下来。”

  夏莲“哎”了一声,就退了出去。其他几个大丫鬟中虽然对这事稍有异议,但老太太开口了,可没谁再敢说一个“不”字。

  夏莲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锦绣,又详细叮嘱了照料老太太的那只八哥需要注意的事项。这可是老太太最喜欢的一只八哥,若照料好了,自然少不了赏赐,但若是稍有差池,那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因为是要专门侍奉那只小八哥,锦绣手里的杂活就被分了下去,也不用再到各院跑腿,每日按着上边的要求,定时定量的给小八哥喂食喂水,又陪着唠嗑,倒也清闲了不少。

  而且,自从升了三等丫鬟后,锦绣的月例也跟着涨了起来,加上偶尔得到的赏赐,就觉得她床头的小柜子每日掂着都比昨日重了一些。每每此时,她越发感慨,难怪那么多人都希望往上爬并且进入老太太的院子,在这里做了大丫鬟,不仅日子过得舒服,出了院子地位也超然,能说得上话。

  锦绣每日悉心照料着那只小八哥,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明白了为何它能得到老太太那般喜爱,不仅是因为它长得精致漂亮,而且时不时还能学舌跟着叫两声,甚是会逗人开心。平日里没事的时候,她便会带着小八哥在院里溜着弯儿,晒晒太阳,逗逗池子里的小鲤鱼。

  这日,晨光熹微时,轻风吹散薄雾,叶瓣上的晶莹水珠随之滚动落入池中,漾起圈圈涟漪。锦绣正带着小八哥欣赏着高门大院里的美景,就听得身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锦绣!”

  “隽玉姐姐?”隽玉是老太太身边的二等丫鬟,锦绣与她的交往并不多,一般都是交代些差事,但这般着急是为何?

  “快。”隽玉上前抓着锦绣的手就往回走,“老太太叫你去一趟。”

  “叫我?”锦绣下意识看了眼手上的笼子。

  “不是小八哥的事,不用带着它去。”隽玉直接否定了锦绣的想法,又说:“是昌华长公主府上管事的来了。”

  昌华长公主?

  京城之中,谁没多少听说过这位大名鼎鼎的昌华长公主呢?

  坊间传闻,昌华长公主虽不是太.祖的大女儿,但在征战过程中,太.祖的两个儿子连同大女儿,都因颠沛流离东躲西藏先后夭折,与原配所出的小儿子,也在一次后方根据地出了内贼导致敌人攻下后,跟原配一起死了,唯有这位最小的女儿,曾因身体弱养不活,当时被养在了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那里,反倒成了独苗。

  即使后来太.祖又娶了继室,还有了其他妾侍,但对原配跟死去的孩子都十分愧疚,所以对于这位唯一活下来的小女儿,更是倍加疼爱。在建国后,就封其为昌华长公主,食邑两万户,在京城外还有着一大片庄园,另在京城内有一座华丽的公主府。太.祖去世前,因为这个女儿选的驸马早亡,越发觉得对不起女儿,更加了一万户食邑,成为了三万户食邑的公主,且还有其他诸多优待。就连当今皇帝对这位皇姐,也是十分敬重。

  可以说,这位长公主是燕朝最受宠的公主,哪怕是太.祖与如今太后所出的几个公主,也远远比不上昌华长公主体面。

  锦绣亦步亦趋跟着隽玉,问:“隽玉姐姐,你可知道是为何事?”

  “暂且不知。”隽玉摇摇头,“长公主府上那管事的进了正堂,没一会夏莲姐姐就走了出来吩咐我赶紧将你领过去。”

  锦绣垂眸深思,且先不说为何长公主府上突然派人前来拜访,单就是让她一个普通的三等丫鬟赶紧过去这事儿,她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毫无头绪。

第23章 长公主

  锦绣提着心随着隽玉赶了过来,见正堂中老太太正与一位年约五十的男人交谈着,气氛甚是融洽。

  但是,站在老太太身侧的竟是——吴娘子?!

  “老太太。”虽不明所以,但锦绣还是迅速反应过来,行了礼,又朝着吴娘微微点头。

  “锦绣丫头,快过来。”老太太面容慈祥地朝着锦绣招手。待锦绣上前,又介绍道:“这是昌华长公主府上的李大总管,快叫人。”

  锦绣刚要行礼,就听得李大总管略带着欣赏的声音:“你就是锦绣?那天智擒拐子的小丫头?”

  拐子?

  锦绣终于有了点眉目,又见吴娘子递来一记肯定的眼神,就明白了个大概,乖乖作答:“回大李总管,奴婢是锦绣。”

  “果然是老太太您手下的人,从容自若,遇着不平事又能果断出手,临危不惧。”李大总管先是跟老太太称赞了一番,然后才对着锦绣说:“今日过来,主要是替长公主来走一趟,道个谢的。”

  原来,前几日在元宵灯会上被拐子拐了的孩子,是长公主已故驸马的妹妹的孙子。长公主与驸马自成婚后一直恩爱有加,所以在驸马故去后,与其家人还都有着来往,特别是驸马的妹妹,时常到府上做客,陪着长公主。

  那晚抓了拐子,救回了家里的小孙子,失而复得的悲喜转换,等她们调整好情绪想要致谢的时候,才发现恩人已没了踪影。后又将这事说给了长公主,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是淮丰侯府里的厨娘和丫鬟。

  长公主重情也重礼,直接交代了府里的大总管备着厚礼早早亲自登门拜谢。

  “能看到她们团聚我们也很开心,是我们应该做的。”锦绣斟酌着回复李大总管。吴娘子也应声回了几句。

  李总管也不再多说,而是将昨晚就提前准备好的厚礼献给了上来,又再次跟老太太道了谢,才起身告退。

  既然长公主都派来了府里最受重用的大总管,老太太也不能失了体面,吩咐锦绣定要将李大总管送到门口才可以。

  出府这一路,李总管问着锦绣就小心答着,也不多说。如此一来,反而使得李大总管对锦绣的好印象又多了几分,觉得她敢作敢为,但又不急功近利,是个好孩子。

  将李大总管送出府后,锦绣按着老太太的意思又原路返回了正堂。

  那些谢礼自然金贵,但老太太开心的不是这个,而是长公主给侯府的这份体面。所以,她再看着锦绣和吴娘子,眼里更是溢满了的欣慰与欢喜。又让锦绣将那晚的事情经过给讲了一遍。听到紧张处时,不由得屏息凝视,而在说到最后那小孩获救,其一家人团聚时,老太太额头上的皱纹也跟着舒展开了,道:“现在的拐子真是防不胜防呐。”

  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老太太又看向锦绣,问:“当时是怎么想的?不怕吗?”

  “回老太太,当下就这么做了,没想太多,而且吴娘子也在,我不怕的。”锦绣说的是实话,第一时间就是想救下那个小孩,而且吴娘子的陪伴便是给了她极大的心安。

  老太太像是想起什么,又点头赞赏道:“你倒是眼尖,凭着一把糖人就把拐子给辨了出来。”

  “许是嘴馋,看着人一下拿了一大把,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一回,锦绣避实就虚。她没提及自己当时的感同身受,因为她小时候就是因为一个糖人,同样落入了拐子手中,与家人离散。

  老太太听着,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大赏了吴娘子和锦绣,又当场就下令让锦绣留下来,以后跟在自己身边服侍。

  虽还是三等丫鬟,但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是肉眼可见的明亮前途。

  经过这一事,之前说锦绣酸话的普通丫鬟,都不敢再开口得罪,甚至还或多或少担心锦绣得势后会针对她们。但其实不然,锦绣纵然得了老太太的亲眼,依旧如往常那样,对她们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转变,仍是不矜不伐。

  渐渐地,就连先前对夏莲帮着锦绣有些微词的个别一等大丫鬟,也因锦绣的表现而改变了看法,啧啧称奇。

  在老太太身边服侍的丫鬟,都是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各安其位,各守其职。锦绣算是新人,负责的部分都是些小差事,忙完之后就空了下来,她便趁着闲余的时间经常回去看看吴娘子,陪着唠嗑唠嗑,或者给吴娘子捶捶背捏捏肩之类的。

  而随着锦绣得势,她智斗拐子又意外救了昌华长公主远亲的孩子这一事也越传越神,再传到七爷那里,已经是变成了好几个不同的版本。七爷孩子心性,之前就爱跑去找锦绣玩,也曾想将锦绣讨要去他府中做事,但被锦绣婉拒。如今听了这些小故事,越发觉得锦绣果然与众不同,趁着院里的姐姐们稍不留神,又偷偷溜了出来。

  “锦绣妹妹!”七爷一溜烟跑老太太院中,远远看见锦绣就激动地招着手。

  “七爷慢点儿。”锦绣一看这小祖宗正行步如风朝着自己而来,只能先停下手里的活,迎了过去,“七爷怎么过来了?”

  “锦绣妹妹,你快给我讲讲那一日智斗拐子的故事。”七爷摇着锦绣的手臂说。

  “七爷先擦擦汗。”锦绣无奈,将一块干净的手帕递给了过去。大地回春,凉风习习,最是容易着凉。而这小爷又娇又倔,若真是生了病,不肯让大夫瞧也不愿吃药,到时候非得又大闹一番不可。

  七爷倒是不在意,接过手帕往脸上一铺,说:“锦绣妹妹,快说快说,我想听。”

  这事儿已经过去,锦绣早就不再提了,但又拗不过小祖宗,只能是一笔带过复述了一遍,她尽量讲得平实、直白,但谁知,这小爷边听还边缠着她提出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而且,还都是些她难以回答的问题。

  比如,为何那小孩会为了一个糖人就跟着拐子走?比如,那拐子为何会如此大胆敢在大街上拐人?比如,锦绣去喊衙役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

  锦绣只好东一句西一句找补着应付七爷的问题。正说着,蓦地隐约觉得身后有道视线紧紧盯着自己,一回头,果真如此。

  而且,还不止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