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榻 第141章

作者:挥墨染蝶 标签: 穿越重生

  漱鸢的眸中在片刻间有所动容,千言万语凝固在其中,都化作唇边一抹深邃的笑,她垂眸,回应道,“我所想,自然与你相同。”

  ————

  皇帝的伤差一点深入肺腑,好在先帝庇佑,已然无脱险,只是落下个病根,容易犯心病,如若太过劳累,便会绞痛。

  也不知道那真的是伤口所带来的病症,还是整个事情留下的伤痛。

  李睿醒来后第一件事便是询问刺客,声音仍旧虚着,问道,“幼蓉何在?”

  幔帐外,宰相立在那,长袖一揖,道,“回禀陛下,刺客当夜在大理寺中服毒自尽了。”

  李睿微怔,双目凝凝地望着头顶的纱帐,久久沉默不语。他在洛阳之变的时候寻不到她,终于又在此重逢,谁想还未来得及做些什么,便再次失去。

  原来做帝王,只能掌管天下,却掌管不了命运的轨迹。

  “将她好生安葬于大慈恩寺隐太子陵墓的旁边吧……” 皇帝的叹息声很微弱,有察觉不到的哀伤,他说完,顿了一顿,又道,“墓碑上便用李丹芙这个名字,幼蓉并非她本名……朕希望她做自己。”

  宰相一一应声,“臣会叫宗正卿办妥,陛下放心。眼下陛下需静养,勿要事事操劳。”

  皇帝咳嗽了几声,却还是勉强起身了,遣退了旁人,随手拿起枕边的奏牍看了起来,“无妨……国事不可耽误……咳咳……”

  那咳声一阵阵紧着,仿佛每震一下,便要牵扯出心痛之中。房相如听得直皱眉,不禁有些担忧起来,忽然身后一声轻柔道,“陛下不可太辛苦,妾陪您吧。”

  宰相回头,徐徐垂首,后退一步道,“参见娘娘。”

  英娘一路走来,浅笑说免礼,然后坐到李睿身边,将手放在他的胸口抚了抚,婉柔道,“陛下不要再费神了,妾为你念奏牍,替你写,再教你看一遍就好,你且躺着休息……”

  李睿到底对她有些愧疚,反手握住她的手,捏紧些,道,“朕知道你这几日来一直衣不解带的照顾,有劳你……”

  英娘只是扬了扬唇,垂眸接过奏牍,偏过头道,“妾不辛苦。只要能为陛下分忧,妾心甘情愿。”

  房相如抬眼,见贤妃真的一句一句地为陛下念了起来,而陛下也没有阻拦什么,他不由得凝眉一阵,却也不说什么。后宫不干政是太后立下的规定,如今贤妃这般,恐有违训德,可又想到日后的大势所趋,宰相不多言,只是默默垂首告退。

  走出殿,一路出禁中,恰好在延英门碰上了她。

  房相如看见那秋日的暖阳照在她的身上,绰绰生姿的等待的身影显得那样可人,落在他的眼中,仿佛是上辈子记忆中的画面了……

  他望了一会儿,才浅笑着走过去,叫她,“李漱鸢——”

  又狂妄又暧昧的叫法。好在旁处没人。

  漱鸢猛地回头,娇嗔地看了他一眼,红着脸道,“你现在愈发不要命了……”

  宰相不多言,走过去立在延英殿外,道,“公主这是来监督监督臣,是不是在陛下那说了你的坏话?” 他问的时候轻轻挑眉,语气带着点佻情的意味

  “诶,监督这个话太过生分了,我不过是问问情形的。” 漱鸢扬声回应了一句,仿佛情人间打情骂俏,“九兄他,很是难过吧。”

  宰相道,“失去,不过是登上帝位的第一步而已。往后的日子里,还会有更为艰难的事情在等待着,如果这件小事都承受不来,那的确并非能君。”

  漱鸢轻笑,“你这是说九兄不适合做皇帝呢?”

  “陛下的情绪还算稳定,身旁有贤妃相助,想来会慢慢走出来的。” 宰相说着,压低些声音道,“更何况刺客一事本就牵扯了陛下的私情,如若探究恐怕会惹来更多伤心事。所以陛下那对刺客之死,也没有再追究什么。叫人安葬她,入土为安,也就终了。”

  “终了……” 漱鸢喃喃念着这两个字,脸上涌起无边怅然,“那你呢。你的决定,可有改变?”

  房相如摇了摇头,目光笃定地望着她,抚慰地笑道,“臣的辞书已经写好,不日就递交给陛下……于朝堂上,于众人前……”

  这是何等的胆量。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自己不干了,要献上相权,做个平凡人,然后要与公主朝夕相对,春花秋月去。

  宰相一向是倨傲而清高的人,那样的场合之下,他做得来吗?

  漱鸢有些不敢相信,可还是笑得心满意足,调侃道,“这样大的阵仗?就不怕旁人咋舌说你痴傻了?”

  房相如也不避讳地抬手碰了碰她微微扬起的唇角,大概过不了太久,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如此,那些纷纷扰扰的乱语,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大概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会彼此影响和传染,她的义无反顾已经叫他也改变了很多,哪里还有回头的路,他淡淡笑道,“说就说吧。臣只当做他们艳羡不已,孤身三十年,最终能得公主在侧,几个人能如此呢?”

  她青丝随风飘起来,缠在身前,落落抬袖听得开怀,两人对视很久,也悄悄说了不少话,才各自离去。

  自九月起一直到十月,短短一个月的日子里就发生太多太多令人悲伤或惊异的事,秋色再绚烂也总是多了几分浅淡的哀愁。先帝去,新帝伤。为了休养,暂时罢朝十日,因此新政也暂且延缓推迟了。

  闲散了一大段时间的朝臣终于在十一月初始的时候聚在宣政殿上,齐齐拜向御座上大病初愈的皇帝,随后,又纷纷神色复杂地转向帘子后头的人,道一声,“贤妃娘娘”。

  皇帝心痛之症时好时坏,这次好不容易上朝,却是带着英娘陪着,他暂时说不得太多的话,一切事务,暂由英娘待传。

  这举动来得太过唐突,众人对妇人出现在朝堂上的反应各有不同,有的说,从前也有先例,因此无妨,又不是垂帘听政,不过是代劳;又有的说,这是后宫乱政,非得请太后出山压制不可。

  至于为什么是贤妃,而不是皇后,这一点,窦楦倒是看得明白,拿芴板偷偷戳了戳房相如的后背,低声道,“陛下不糊涂啊。那皇后是国公拉扯的姻缘,也就是国公的人,陛下却没叫她而叫了没什么背景的贤妃,可想而知,他也在制衡。”

  房相如听在耳朵里,却也没理会他,满脑子都想着一会儿要当朝罢相之事。他也不是不紧张,只是有生以来没有在旁人面前暴露过感情问题。

  御史台会怎么说?大概谁都目瞪口呆,想不到他居然会为了女人连宰相之位都不要了,说他为老不尊,甚至背地里说他要“一树梨花压海棠”。所有的言论,好的不好的,他都想过了也做好了准备,一切后果由他承担,他只想要一个结果。

  今日这一次,真是要豁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有一大部分没有贴过来,补充2000多字的内容。

第78章

  皇帝高高坐在御座上, 看着消瘦了些许, 背虽强硬的挺着, 可依旧显得那衮冕沉重。平日上朝的通天冠被换成了轻便些的玄黑幞头, 为的是让这大病初愈的龙体稍稍减少些负重。

  秋末冬初的时候,日头上来得晚,所以大殿里的光线晦暗不明,濛濛亮着,像是青墨色晕染开来,有化不开的那种那种。好在四下里的青铜灯台上燃着烛火, 总算给这死沉沉的情景添了几分跃动。

  关于奏牍,皇帝都一一看过了, 多是朝臣们问安的言语和一些琐事,都叫英娘按照他的意思一一回应给各位朝臣了。此外, 涉及个别重要些的事宜,例如关于入冬前有炭商坐地起价之事,李睿就亲自回答。

  “去年在城外冻死了几个举子, 据说, 也是买不起炭。朕今年打算彻查, 木炭使……是户部之下吧, 窦尚书,” 皇帝视线落在窦楦身上,缓缓呼出口气,道,“便劳卿来办, 朕派御史随行,彻查户部上下是否有贪污受贿之嫌。”

  木炭使是专门负责为长安皇亲国戚和高官采购木炭的一个小官职,眼见着天气愈发冷,那木炭的价格也就越高。若是有朝廷的人从中牟利,串通东西市的炭商趁机敛财,也不是奇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