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世家 第44章

作者:夫子红颜 标签: 朝堂之上 科举 宫廷侯爵 古代言情

  谢棠就好像根本没有看到面前荒淫的一幕一样。行礼道:“吾皇万岁长宁。”

  朱厚照上前把人扶起来,却见对方手里抱着一堆折子。

  想到这折子不是自己批的,朱厚照更加不安。却听年轻的官员站在自己面前道:“臣有急事前来,故没有等陛下的宣召就来了。”

  然后他锐利的眼神看向刘瑾:“臣自然没有私闯宫帷。”他展开自己紧紧攥着的手,让众人都看到了那枚玉令。“此乃先帝赐予臣的玉令,让臣可以在禁中行走。”

  张永见谢棠来了后皇帝的表情变化,知道皇帝对这位小谢大人和其他大人是不同的。立刻让人把东西都撤下去。

  谨身殿伺候的人手脚都麻利,等到谢棠和朱厚照说折子的事情的时候,那些东西都已经撤没了。但是空气中仍然弥漫着一股子脂粉味和甜腻的香气。和先帝时沉静的龙涎香或是沉香完全不同。

  谢棠打开折子,不问为何皇帝不自己批复折子,也不问是谁批的。他知道那没有意义,现在最重要的是让这位皇帝收回成命。

  他只是问道:“陛下,先帝为了天下庶民,说过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折子上为何要批复加赋税、徭役?”

  “且不说为政以德,只说孝顺纲常。民间百姓尚有三年不改父志的说法。如今先帝尸骨未寒、改革未成。且因航海之利,国库与内库都充盈,陛下为何急着添加赋税?还一下子整整加了一成这么多?”

  朱厚照也懵了,他明明说过,让这些太监按照内阁阁老的建议批的,怎么会变?

  刘瑾被谢棠问皇帝的一句句话吓得心惊肉跳。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泪直往外淌。对皇帝哭哭啼啼地道:“陛下,这折子是您让奴婢批的。奴婢也是为了陛下好呀,陛下想要盖新的宫殿、打新的首饰玩器。奴婢怕陛下的银子不够才那么写的。陛下,奴婢一直伺候陛下。哪里知道什么朝政?奴婢错了,谢大人要打要骂,只管把奴婢千刀万剐好了。一切都不干陛下的事,都是奴婢肆意妄为。”

  谢棠听到这话,冷冷地看着刘瑾。

  这位刘公公的话术,着实是高明至极!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8-14 17:44:53~2020-08-15 11:07: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言火火又又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0章

  谢棠不管刘瑾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话。

  他知道正德帝年幼, 被先帝养的不知世事。因此他也不和刘瑾争辩,也不去和正德帝讲那些大道理。

  他只是直接告诉皇帝:“陛下,您要建宫殿, 这没什么可说的。一些言官说的话臣也觉得过分, 平常百姓家还有建造新房的, 没道理天家都不能建。但是,陛下, 这钱是国库出, 还是内库出?若是国库出完了这笔建宫殿的钱, 没银子了。遇到灾年怎么办?遇到战争怎么办?”

  “陛下总不能让朝廷没有赈灾的银子, 也不能让军队断了军饷。百姓吃不饱饭要饿死就会谋反, 军队吃不饱就去打仗会引起哗变。臣为天下百姓,为先帝恳请陛下,告诉臣,臣该怎么办?”

  “增加赋税百姓动荡。若是不增加,陛下用光了银子, 军队饷银、朝廷俸禄、修路修河的钱从哪里来?”

  朱厚照道:“那就从内库出。”

  谢棠道:“陛下有这份心, 自然是好的。可是陛下,建造宫殿不是打个金银簪子雕个玉瓶玉饰般的小事。没有几十万两的银子打不住的, 陛下若是用光了内库的银子, 如何给两宫太后最优渥的生活?到了最后还是要归到增加赋税上来。”

  谢棠柔声道:“陛下, 张养浩写《山坡羊》。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寻常人家也有和两宫太后一样年纪的祖母和母亲。一旦增加税收,江南富庶之地还勉强可以承受。但对北疆苦寒之地的百姓而言,这简直就是在要他们祖母和母亲的命。”

  “臣恳请陛下,为天下计, 收回成命。”

  朱厚照看着桌子上的奏折和地上跪着的刘瑾,陷入了两难之境。

  一面是忠心耿耿的臣子,自己的救命恩人。另一面是同样忠心耿耿的伴伴,从小到大地伺候自己。

  真是令他难以抉择。

  忽然,父皇的话在自己耳边响起。

  “谢伯安家里有良田千顷,有丝绸庄子的出息。朕又因他的功劳赏了他几条出海航船的票子。他们家过的富裕。谢伯安也不是贪图财货之人。父皇观察了许久,谢伯安是真的想做事情的。朕把他安排在户部,就是想让他替你把钱袋子守住了。”

  “这个国家你什么都能没有,只有军队和钱粮,绝对不能缺。杨介夫和谢伯安是朕给你留下的人,这两个人的恩,还要由你来施。”

  “等到几位老阁老和尚书们致仕后,你就让杨介夫做吏部天官,谢伯安做户部尚书。户部的事情,谢伯安说的只要于国家有利,你就答应。你记得,绝对不能把你两个舅舅,你未来的宠妃还有宫里的太监推荐的人送到户部和三大营里。要不然朕在地底下都不会安息。”

  朱厚照还在沉思,只听谢棠道:“陛下若是想修建宫殿,也不是不可以。等到下次出海的船队回来后,臣派户部里算账极好的员外郎来给陛下算好宫里开销需要多少银子。留下足够的内库库银以供宫里开销。多出来的全都可以用来给陛下建宫殿。”

  朱厚照回过神来,对谢棠道:“都听夫子的。”

  谢棠道:“多谢陛下。”说完后,他道:“陛下还是要爱惜己身,莫要忘了天子的担当。”

  离开的时候,送谢棠离开的是张永。

  谢棠和张永走到离谨身殿远了一些的地方后,忽然道:“德延,你是想做怀大伴,还是王振。”

  张永被他的话吓得一哆嗦,先不论是非忠奸。怀恩和王振都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是为内相。

  谢棠道:“我和我的父祖们都不同。他们是文官清流,看不起太监内侍。但是我不一样,我看谁都是一样的。尘归尘,土归土。百年后我们都是大地下的一粒沙。”

  他的话很不客气,文官看不起太监都是藏在眼神里,写在奏折上的。从没有人会直接当着太监的面说出来。而谢棠就这么说了,但张永却觉得坦荡,不觉得生气。

  “我知道你有野心,也想名留青史,而不是遗臭万年。”

  他忽然看向张永的眼睛:“德延,我想和你说的是,你和刘瑾混在一起做的这些事,桩桩件件都能让你们被称为张让和赵忠第二。”

  “我愿意给你留一条后路,也会让一些明面上不是我门下的御史为你说话。”

  “作为回报,我需要你派着小黄门时刻看着刘瑾的行为。若是他诋毁我,都要麻烦你周旋。除此之外,还要麻烦德延兄帮我劝告陛下。我不想让我的户部出现什么乱七八糟的事,乱七八糟的人。作为报酬,他年我家出海,会带上德延兄的货物。”

  “我这里已经准备好了一张路引和户籍。在江南有一座庄子,两家铺子都在这个户籍的主人名下。若是他日有所动荡,我保德政兄了无死伤。”

  “除此之外,京郊二十里有一座庄子,那庄子庄头的媳妇娘家也姓张,乳名叫做巧儿。”

  张永心神俱震,问道:“她是谁?”

  谢棠道:“她是成化八年被卖到谢家的小丫鬟。后来做了我祖母身边伺候的大丫鬟。祖母喜欢她,风风光光地把她嫁给了我家当时在城南最好的一座庄子里的管事。后来祖父考中进士后授官,谢家全家进京。张巧儿就成了京郊谢家庄子的总管事娘子。”

  全都对上了,阿妹也是成化八年被卖了的!

  “我听洪管事说,巧娘子嫁给他后,说过她被卖之前家里对她最好的就是二哥。巧娘子的二哥乳名叫做小老虎,背上有一块月牙胎记。”

  张永狠狠地闭上了眼睛,道:“我答应你。”

  谢棠笑道:“巧娘子今年生了一个小儿子,我亲自给那孩子取了名字,叫做张怀。跟巧娘子姓,养在了谢家。以后会在谢家附学,成为我长子平哥儿的同窗,同时也是平哥儿最好的助手。未来如果他出息,我会送他一场青云平步、满堂富贵。”

  谢棠第一次见到张永的时候就觉得眼熟,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

  直到两年前巧娘子和洪管事来给徐氏磕头,他才发现洪峰家的这位被称为巧娘的管事媳妇和张永长得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问了几句话后他更加肯定他们两个可能有关系。不知道打探了多久才得到证据证明他猜测的正确。

  在那之后,他就一直开始布局,直到一切都布好局后才来请君入瓮。

  而此时,谨身殿里。

  刘瑾道:“陛下,那位谢大人如此猖狂。您怎么不把他拿下?”

  他心里暗很这位户部侍郎折了他的面子后又断了他的财路。心里恨不得撕了这个人,面上却是无害的笑。

  “他说不建就不建,把陛下当做什么了。全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又何必忍耐?”

  张永还没进来就听到这句话。本来他还想着刘瑾不至于像谢棠说的那样小心眼吧。就因为谢棠过来指出他的错漏就给人家小鞋穿。毕竟人家还没上书骂他呢!

  却没想到这么快,刘瑾就开始揪人家的小辫子了。

  想到谢棠的承诺,的确是利益丰厚动人心。又想到巧儿,更是坚定了站出去的决心。

  于是张永进去个朱厚照捏肩道:“奴婢觉得小谢大人说的没什么错啊。”

  他道:“正是因为全天下都是陛下,是大明的。所以陛下才应该爱惜大明这个家啊。陛下,要知道,自从小谢大人入户部,凡是他掌管的清吏司税收都十分不错,堪比永乐。小谢大人直言不讳,这才是忠臣模样。”

  这是说谁是奸佞呢?他谢伯安驳斥的是我刘瑾的建议。他谢伯安是忠臣,我刘瑾就是奸佞吗?!

  刘瑾看向张永的眼神好像

  是淬了毒。他在朱厚照看不见的角度狠狠地瞪了张永一眼。而张永也毫不示弱地瞪了回去。

  谁怕谁?都一样是伺候陛下十多年的太监。凭什么要让他张德延听刘瑾的吆喝?

第91章

  且说这边文渊阁里, 韩文、李东阳和谢迁几人凑到一起商量对策。

  他们对谢棠此去都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没有和谢棠那枚玉令一样的信物。因此他们几人根本没有办法进宫去阻止谢棠的行动。

  谢棠回到户部后,按照平允安的吩咐一直等着的一个属官立刻带着他前往文渊阁。

  谢棠在路上问他怎么了。那位属官长话短说、一五一十地把平允安对他的吩咐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说了。

  谢棠听了后,对平允安这位师侄的担忧颇有些哭笑不得。

  谢棠很快到了文渊阁, 把皇帝收回增加赋税的事情和几位大人说了。隐去了皇帝的混账事和自己搭上张永这种在传统文臣眼中大逆不道的事情。

  到了四月, 内阁提出重新开启开中法之时, 朝廷上下又开始沸腾起来。

  明洪武三年,因山西等边地急需军粮, 政府募商人输粮换取盐引, 凭引领盐运销于指定地区, 称为开中。洪武四年时, 制定中盐成为定例。

  一开始的时候, 开中法为大明筹集军粮等事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诚然是一桩好事,但是任何制度产生的时候都是先进的。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制度会逐渐被人钻了空子,变得腐朽。

  开中法亦然如此。

  到了后来,开中法日益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敛财工具。宗室、宦官、勋贵、文臣, 谁都想要咬上一口开中法这块大肥肉。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

  这一现象被时人称之为“占窝”。

  这种现象破坏了开中制度﹐也严重影响了大明的财政收入。

  因此在先帝朝叶尚书执掌户部时, 改开中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后解至太仓, 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

  这一改制, 令太仓的银子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

  但是这却是竭泽而渔的方法。这项制度施行之后, 商人无利可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哪个商人是不逐利的?

  因此,这一制度最后导致泰半边地盐商举家内迁。自□□实行开中制度而形成的商屯迅速被破坏﹐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

  其实在谢棠搞出来船引,并且得到了不错的成果后。内阁的阁老们就动了要恢复开中制度的心思。

  但为了不让盐引再次成为贵族敛财的工具,他们想了很久才制定出一套看起来切实有效的监督方法来保证开中制度的公正。

  内阁的建议在皇帝那里很快就通过了。朝廷专门设置盐运监督司, 共属于户部和督察院。同时还令锦衣卫暗探参与其中。

  而此时,慈宁宫里的张太后看着自家哭哭啼啼向她要盐引的两个哥哥,头疼地要命。

  “娘娘,臣等也不是为难您。您知道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张鹤龄道:“月儿要嫁人了,还没有一份看的过眼的嫁妆呢。”

  “当年先皇在的时候,谋利的路子那么多。有出海的航船,也有边疆的地皮。可是我们兄弟二人却是一点儿油水也没捞着。”

  “姐姐。”张延龄道。“两个侯府太大了,臣和哥哥真的养不起啊。求求您替我们兄弟二人向陛下说句好话吧。”

上一篇:表小姐

下一篇:被迫和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