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 第7章

作者:千阳燎原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那便让侍卫们搜身吧!若无赃物,便放了你。”

  喜宁立马就慌了神,他身上确实没赃物,但是他身上有一张舆图!是他观摩了天幕的舆图后,回屋摹画出来的,这舆图,便是他的保命之物!

  但若是被搜出来,可能要掉脑袋了!

  思及此,喜宁的眼睛乱转,恨不得立时就想出个脱身之计来,可是侍卫们一左一右挟住他,让他慌乱无比,脑中更是空白一片。

  喜宁被侍卫们拉到一旁,从上到下都摸了一遍,不仅将他的小包袱里,积攒的一些银两珠宝给翻出来了,那幅舆图也被打开了来。

第15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15)

  侍卫们想趁机将喜宁的钱财私吞了,却被锦衣卫制止了:“回头王公公问罪,你们担待得起吗?”

  两个侍卫浑身皮一紧,忙丢下了那些黄白之物。

  吴佥事注意力回到舆图上,却完全看不懂。喜宁虽然颇有几分聪明才智,但画工却让人不敢恭维,画的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线儿,不懂之人,看得人一头雾水。

  “这是何物?”吴佥事问。

  喜宁缩着脖子,小声小气地回道:“就……就是封家书……同伴家里人不识字,便用这涂涂画画的东西,示意一下。”

  吴佥事虽然怀疑他撒谎,可凭他能力,也看不出是什么,便将舆图收起来,道:“这东西,锦衣卫收了,你,将东西收拾好,回宫里面去。若真有要紧事,找王公公要了手书再去也不迟。”

  喜宁自是不敢吴佥事,只能委委屈屈地将包袱收好以后,转身又回了宫里。

  边往回走,喜宁心中边暗恼,转念又想到,幸好跑路这事儿,自己没和别人提过,其他人尚且不知他想出走的事儿。至于舆图,自己已经牢牢记在脑中了,待到了瓦剌人那边,再重新画一幅也不难。

  家里弄得差不多了,马顺又急匆匆赶回锦衣卫卫所,装作什么都未发生的样子。

  听到属下来报:“大人,不久前,小太监喜宁想要出宫,被属下以特殊时期,无皇命不得随意出宫为由拒绝了,您看……”

  马顺胡乱点头应道:“你们做得对,如今宫内形势大变,咱们要加强宫内外戒备,莫让宵小钻了空子。”

  【八月初十,重新返回了宣府。瓦剌追兵已经追上了他们,可是随驾的锦衣卫,以及夜不收(夜哨)都不知道瓦剌军的情况,更不知道瓦剌军追击的速度。】

  【朱祁镇到了这里,好不容易收到了瓦剌军追击的情况后,就派了皇亲恭顺侯吴克忠和都督吴克勤①,率领明军三大营中的三千营②三万人,作为断后,在鹞儿岭阻击瓦剌军的追袭。但瓦剌军早已占据山上高处,对明军张网以待。待明军行至伏击点,突然对毫无准备的明军发动袭击,石头、箭矢等犹如瓢泼大雨一般砸过去。明军对偷袭毫无准备,无力抵挡,将士死伤无数,连主帅吴克忠和吴克勤,都自顾不暇,奋勇还击后,终于还是难逃战死的命运。而随二人出征的三千营三万将士,在此役中全军覆没。】

  说到此处,武将们不由得哗然。吴克忠吴克勤兄弟,可是从永乐年间,就多次跟随太宗皇帝出征蒙古的。当时太宗皇帝主要打击是阿鲁台的鞑靼,兄弟两都在战场上颇有建树,战绩突出。

  就近的来说,正统九年他们还出征过兀良哈,功勋卓著。二人在军中能有今日的威望与地位,都是靠军功累积起来的。

  出征经验如此丰富的两名虎将,竟然如此轻易地死在了瓦剌人手里吗?

  李世民摇头叹息:若无军情可做依托来判断,打仗便如瞎子一般,中计属实难免。

  赵匡胤也觉得十分可惜:此二人能承爵能任都督,必然打过不少胜仗,此次却因探听敌情不够,而葬身于此,委实白白牺牲了。

  朱元璋的太阳穴忍不住突突直跳,从众臣的惊骇程度可以看出,被天幕预言会死于鹞儿岭之战的两位武将,都是大明的重要将才。稍稍回忆一番,便能忆起兄弟两,这些年在北拒蒙古之战上,所取得的诸多胜利。

  而夹在群臣中,接受众人目光洗礼的二人,也是大为惊骇。

  惊骇过后,二人也明白,若皇帝真让二人去阻击跟随的敌人,二人会毫不犹豫前往。他们二人觉得,自己死在瓦剌人手里,倒不是最要紧的,出征那么多次,早已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心理准备。最要命的是三大营中的三千营,精锐竟尽数亡命于此,二人更觉得心像是在滴血一般。

  “实在是可惜,太可惜了!”

  “二位将军是难得的将才,又通晓蒙古人的战术,他们若是战死,对我大明便犹如断了一只臂膀啊!”

  “正是如此!如今英国公与成国公皆已成老将,这二位正值壮年,以后御北敌、控沙场之事,更多依靠他们二位呢!”

  虽然事情还并未发生,可是一想到那样的情形,大臣们就觉得接受不了,如此肱骨折损了,大明对蒙古势力,胜算更小了。

  已经有暴怒的武将忍不住道:

  “这都是那阉狗干的好事!若不是他撤军时胡乱指挥,却对后方瓦剌军情丝毫不知,何至于二位将军毫无准备地应敌,最后全军覆没?”

  一句话,瞬间将武将们的怒火给挑了起来。

  明朝有太监建军制度,太监平日里不在行伍中待着,出征时,便要代表皇帝和朝廷来监军。可太监大多是不通文墨之人,先前都是干着伺候人的活计的,突然参与到兵政之事中,便是外行指导内行,没少让大大小小的将领们受气。

  比如之前提到的郭敬,若不是他胡乱指挥,阳和之战也不会败得如此惨烈,可他自己却躲在草丛中逃脱了,让守城的将士们送了命。

  “阉狗不除,大明难兴!”

  “奸宦误事!奸宦误国啊!”

  “这三千营折损如此严重的话,想要重建,怕也是难复精兵能将之荣光与强悍了,太宗皇帝一手创立的三大营,一下子折了一个腿!”

  “王阉狗!你如何去面见太宗皇帝!如何去见仁宗宣宗二位先皇?!”

  这话是借着骂王振的名头,指桑骂槐地指责皇帝。

  毕竟要去面见列祖列宗的是皇帝;而且到了那时候,必然是皇帝钦点了名,吴克忠吴克勤才能率三千营的三万人迎敌。

  武将们不敢直接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但拐弯抹角地骂皇帝的胆色,他们还是有的。如果能就此把皇帝骂醒,也是尽臣子本分。

  武将们越骂越难听,吴氏兄弟的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他们兄弟今天可是被人当枪使了。

第16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16)

  做过好几次监军的太监刘僧,见武将们竟然骂到皇帝头上了,便觉得这是刷皇帝好感的好机会,更是天赐的抢王振风头的良机,立马就蹦出来道:“将军们,瓦罐离不得井边破,各位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知道战场形势复杂。两位吴将军的牺牲,也不能全是谁一人的错吧?天幕可是说了,一路行军,军士疲惫,粮草接济不上,军心大乱,如此迎敌,想得胜也难啊!”

  刘僧仗着自己监军过几次,和这些武将们还有些熟悉,便跑出来说和,这样既帮皇帝圆了脸面,又给了武将们台阶下,想要两边都讨好。

  只可惜,他的小算盘,被在场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并不愿意给他抬轿。武将们依旧嚷嚷道:“军士疲惫是谁乱改行军路线造成的?”

  “粮草接续不上,不也是王振做总监军失职?”

  “行军途中,不用斥候不用夜不收,如何探得敌情,加以应变?”

  “僧保太监①还是多读几本兵书,好歹学会了纸上谈兵再来与我等分辩!”

  武将们没有直接骂皇帝,骂的是王振,刘僧也不能戳破了这事,不然王振背着的黑锅,就被他亲手送到了皇帝身上了。

  刘僧顿时口舌错乱,被武将们怼得节节败退。武将们文墨上不如文臣们精进,雄辩上也比不得,但他们嗓门大,占住了理。更何况群情激奋时,与群体抗辩吵架是最为不明智的。

  气急之下,刘僧忙看向关系较为亲近的成国公朱勇,用眼神向他求援。

  朱勇见皇帝面色晦暗不明,再吵下去吃亏的也是武将们,便顺道卖刘僧一个面子,清了清嗓子,大声喝道:“够了!此时是御前,吵成这样像什么话?陛下还未发话,尔等怎能如此喧哗!?”

  武将们这才带着不满渐渐歇了声,嘟嘟囔囔地放过了刘僧。

  朱元璋默默地观望着,便看到了武将和文臣一样,都对宦官们极为不满。

  能让文官武将都万分嫌恶,除了利益冲突之故,必然与太监们平日行事张扬跋扈有关。

  只是朱元璋没想到,太监不仅能插手政事,甚至还能当上监军了。

  打了一辈子仗的朱元璋,能够想象军中有个阉人指手画脚时,会有多令人头疼。不曾想,这法子,竟然是老四朱棣搞出来的②。

  朱元璋忍不住啊呀一声,气得直拍脑门子:老四文治武功都颇有建树,怎的给后世留下如此大的一个隐患?这帮子阉人,最不可信了,只能留在身边当个奴仆,切不可给予权位。老四给了监军之职,养大了宦官们的胃口,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也难怪如今阉宦们如此嚣张。

  看来,回头要多了解了解老四做的那些事,得给他修补修补烂摊子,谁叫自己是他爹呢?朱元璋无奈地想。

  朱元璋头疼朱棣留下的问题,对于武将们和刘僧等人的请罪,也只是敷衍地摆了摆手。

  大家见皇帝愁容满面,还以为他是因为吴克忠吴克勤两个将军,死得如此冤枉如此不值的事难过,便都识趣地收了声。

  【前方,朱祁镇收到了战败的消息后,立马又派遣成国公朱勇和永顺伯薛绶,率四万人前往支援。可惜,此次因为监军刘僧的冒失,中了瓦剌军的诱敌之计,在不了解地形的情况下,大军还没有摆开,他为了追击瓦剌军的前锋,就贸然带兵冲入隘口;朱勇和薛绶担心刘僧的安全,只得带大军跟进,后面果然中了瓦剌军的伏击,瓦剌军从两侧山上进行夹攻,明军抵抗不及,再次全军覆没。成国公朱勇和永顺伯薛绶,也战死于此次会战中。】

  【这里的刘僧、朱勇和薛绶等将领,都是与蒙古势力有过多次交手的。刘僧作为太监监军,也曾参与过对蒙古势力的胜利战争,获得了不少封赏,他的军事经验也是有的。但之前一直是与东北方的兀良哈作战,兀良哈的战斗力,和这时的瓦剌无法相比。刘僧可能基于以前的经验,低估了瓦剌军的实力,犯了冒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将全军都带入了陷阱。朱勇与薛绶两位老将的轻敌冒险之举,主播更不能理解,都是尸山血海杀出来的将军,怎么会如此冒进?】

  刘僧听到这里,亦如五雷轰顶,瞠目结舌如呆瓜:刚刚还仗着自己有些战场经验,帮王振,或者说帮皇帝反驳了武将们,猝不及防自己也死在了瓦剌军手里?

  这反转太大,打脸快如龙卷风,刘僧只感觉整个脸都火辣辣的。

  更重要的是,按照天幕所说,他不仅因为轻敌冒进,把自己的小命给送了,还连累成国公朱勇和永顺伯薛绶,以及四万将士!

  就在刘僧脑中一片空白的时候,突然一个黑色的官靴飞了过来,又准又狠地砸在了他的头上,刘僧顿时感觉头晕目眩,两眼冒金星。

  还未等他看清楚是谁砸的,一个黑影直接朝他扑了过来,带着极强的压迫感,“砰”地将他摁在了地上,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顿如骤雨般的老拳,往他的脸上身上招呼。

  成国公朱勇之子朱仪,听到自己的老父亲,竟然因为这个阉人的贪功冒进,直接死在了瓦剌人手下,气血冲顶之下,就直接冲向了罪魁祸首,一顿暴打!

  朱仪不仅气老父亲的死,更气父亲因为最后一仗被刘僧带进沟里,浴血奋战一辈子攒下来的赫赫威名,就全化为了乌有!朱家的门楣也被抹了一把灰!

  其他诸官将先是一愣,待明白了过来后,纷纷为朱仪叫好喝彩,阉贼该打!

  趁这混乱之时,有人一把揪住了本瘫软在地的王振,直接将他拖下台阶来,拖到了文臣武将的面前。

  王振只觉得那股力气极大,自己挣脱不得。一级一级的台阶给了他强烈的震痛后,又被像破麻布袋一样扔在地上,才松了半口气,很快就面上一痛,不知哪位武将那沙钵大的拳头,第一拳就捣在了王振的脸上!让他直接气厥了过去,差点就一口气喘不上来了!

第17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17)

  王振只觉得头晕脑胀,胸口发闷,叫都没来得及叫出口,就有更多的拳头朝着他袭来!

  王振本是仰躺着,一堆拳头就“砰砰砰”地砸在他的胸口和肚子上,疼得他直接弯成了一颗虾米。

  但很快,拳头和脚踢又落在了他的背上、腿上、腰上。王振很想喊救命,可是他胸口闷着,喊不出来,好不容易发出了微弱的求救声,又被武将们的咒骂声淹没了。

  在吴克忠之子吴瑾,趁乱将王振拉下来痛殴的时候,一旁的文臣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平日里只顾着打嘴仗的他们,从未想过还能有如此简单粗暴的出气法。

  不过很快,文臣们就反应过来了,一起拥了过来,有些把笏板①塞进腰带里,撸起宽大的袖袍,趁乱也给王振咚咚咚地砸了几拳。

  还有些官阶低的,他们的笏板并不是名贵象牙或者玉质的,而是竹制的,便毫无顾忌地直接用笏板抽打王振,那啪啪啪的声响,听得所有人都畅快无比。

  官阶高的,看着官阶低的用竹笏板狠狠抽打王振,感觉到舒爽的同时,竟然第一次羡慕起了竹笏板来。有些有眼力见的,直接将自己的竹笏板塞给了上官,自己用手抽。

  朱元璋眼睁睁看着文武百官一拥而上,不管是官阶是高还是低的,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全都冲王振去了。

  他本要阻止,可是看到那些群情激奋的大臣,朱元璋又觉着,若是不让他们对王振发泄一下,都得憋一肚子火,回头全得来给自己念经,叽叽歪歪的属实烦人,于是干脆假装去看刘僧。

  刘僧被朱仪揍了一顿,但对他下手的人并不多,再加上朱勇亲自上前来,将朱仪拉开,因此刘僧只是身上挂了一些彩,还能勉励支撑站起来。

  朱元璋见此,叉着腰冲朱仪喝骂道:“你小子,怎么能在朕面前做出这种事?即便是天幕说,是刘僧冒进害死了你父亲,可这并未发生,你怎能为此对他下手?”

  刘僧做出一副委屈可怜的样子,还真以为朱元璋是在为他说话。

  朱仪气愤,正要回怼朱元璋,却被朱勇狠狠摁住了。

  朱勇到底是四朝老臣,识趣地忙拉着朱仪跪下,给朱元璋行大礼,乖顺地请罪道:“是臣教子无方,请陛下责罚!”

  朱仪揍刘僧,是出于激愤,此时自己父亲要替他受罚,朱仪当然不愿,更加大声道:“不,陛下,是臣性情冲动,殴打了刘公公,请陛下降罪!”

  朱元璋嘴角隐隐含着笑意,可惜父子两都弯着腰低着头,根本没注意到这细节;刘僧痛得龇牙咧嘴的,眼眶已经乌青了,三丈外已经人畜不分,自然更看不清朱元璋的小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