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花赋 第96章

作者:六耳圆圆 标签: BG同人

  “是。”

  蒋安领命,带着几名内侍出去,一路齐声高喊:

  “沂王得天眷顾,天火变瑞火,烧出了一个太平有象,大吉之兆!”

  一时之间,声音此起彼伏,回荡在整条街道。

  围观众人皆惊诧不已。

  “竟有这等奇事!”灵香感慨。

  “不简单,这人不简单。”青萝喃喃道。

  “谁?”灵香问。

  “周辰安。”青萝想了想,向她嘱咐:“你在这里守着,等艾望远出来,给他传句话,让他得了空去尚寝局一趟,我要知道周辰安的所有底细。”

  “好。”灵香应下。

  青萝快步赶回尚寝局。

  一场火,如何能烧出一个太平有象?

  周辰安之外,如果还能有人知道答案——

  那一定是绿竹。

第84章 解谜

  “一场火,烧出了一个太平有象....”

  初夏的房间窗扇大开,夜风徐徐吹进,撩起轻柔的裙摆,随着绿竹来回踱步的动作起起伏伏,宛若滚动的波浪。

  “烧的哪里?”

  “听说是放鸽台。”

  青萝一面答着,一面在香炉里点燃艾草用来驱蚊。

  绿竹蹙眉思索了会儿,忽地停住脚步,道:

  “图案显现的地方,应该是鸽子的降落台,只有那里,才能烧出太平有象。”

  “他到底是怎么烧的?”青萝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在外面看得真真的,那火苗、那烟雾,都做不得假。难不成他是祝融转世,可以控制大火的走向,随心烧出一个图案吗?”

  绿竹微微一笑:“火自然是真的,烟也自然是真的,他不是祝融转世,也不必控制大火,只需提前做好应对,便可以烧出图案。”

  “什么应对?”

  “取一杯水、一张宣纸、一把剪刀、一个火折子来。”

  过不多会儿,青萝端了一个托盘过来,托盘上放着一杯水、一张宣纸、一把剪刀、一个火折子。

  绿竹拿起剪刀去剪宣纸,先剪了一块长方形的纸片,向青萝示意:

  “这是降落台。”

  言罢蹲下身子,将它放于地面。

  接着又将剩下的部分剪成一个个长条,再挨个对折起来,立放在纸片周边。

  “这些是鸽舍。”

  “嗯,然后呢?”青萝迫不及待的问。

  绿竹拿起代表着降落台的那片纸,从中间剪了一个圆形小纸片,又把剩下那圈空心纸放置一旁,道:

  “咱们把降落台一分为二,这圈空心纸呢,是降落台的四周边角,而这个圆形小纸片呢,就是图案烧出的区域。”

  然后她端起托盘中的茶水,对着那圆形小纸片洒出一滴,水滴浸入纸片,登时晕湿开来。

  绿竹指着晕湿的那一小部分道:“这一块,就是他提前做下的太平有象图案。”

  青萝单手撑着下巴,认真的望着地上的纸片,发出疑问:

  “图案是可以提前做,可是其他地方若燃起来,都是木材,不还是会将它一块烧了?如何就能完好无损的出现呢?”

  “你接着看。”

  绿竹笑了一下,打开火折子,点燃那块代表图案烧出区域的圆形小纸片,除了中间的浸湿部分,余下地方很快燃为灰烬,静静躺在地面上。

  “他先让人把图案做好,然后烧掉图案周围的地方,接着再把先前锯开的降落台边角移回来,恢复原位。”

  那圈空心纸被她重新套在圆形纸片上,又合成了最初的长方形,不同的是,现在它的中央,是一圈灰烬围着一个水浸的图案。

  “表面上,放鸽台如旧,但其实,降落台中心的部分,已被他做过手脚。待淑妃令人放的孔明灯一落下来,他只需提前安排好人手,把那些孔明灯全往放鸽台上扔,鸽舍连着降落台一块烧起来——”

  绿竹拿着火折子去点代表鸽舍的纸片堆。

  红光亮起,纸张烧得啪啪作响,很快蔓延到“降落台”,然而代表四周边角的空心纸烧得虽快,可是火势一到图案区域的圆形小纸片时,就被那圈灰烬所阻,再也烧不进去,便是有些燃烧的碎片飘到上面,也很快化为细屑,不过是添了层掩盖。

  青萝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灰烬是烧不起来的,所以不管附近的火烧得有多旺,这圈灰烬都可以护着那块做好的图案,不被波及。”

  “不错。”绿竹颔首,“咱们是从上往下看,自然将这里面的道道瞧得清清楚楚。可是在万安宫,大家没法像神仙一样升到半空去俯视,都是站在地面上平视。而且那木材烧起来持久,你们站在宫门口向里望——”

  纤指轻点了下地面,而后与灰烬保持平行的角度。

  “这个视角看过去,哪里瞧得见被围在大火里面的景象?只能看见一片浓烟,一片火光。这降落台只是一块大木板,灭起火来要简单得多,所以不等禁卫军赶来,他们自己宫里的人就可以先行浇灭,等禁卫军到了,把麻烦的鸽舍交给他们就是。全是灰烬,打眼瞧过去,都是一个样儿,谁能分得清哪块是先着的,哪块是后着的呢?自然无人起疑。”

  她端着茶杯往上面一泼,又拿起剪刀,拨开落在圆形纸片上的碎屑灰烬,露出里面的水浸形状。

  “火一灭,再打扫出来,这图案不就显现了么?”

  “不简单,真是不简单。”

  青萝连连感慨,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只小鸟,心道:

  哼,什么助它成仙,都是骗人的,小鸟终究是枉死了!

  这个坏家伙!

  想到一处,她又问:“可这孔明灯是淑妃放的,他如何能料到会着火呢?如果没掉下来,岂不是白安排了?”

  绿竹站起身来,放下剪刀,拍了拍手上的灰尘。

  “天下之大,不乏有些奇人,知天文晓地理,观天象测风向,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利用天气风向赢了此仗。想来淑妃那边,就找到了这样的奇人,提前预测出风向,想借机引发一场大火,来证实沂王不祥的传闻。但周辰安既是钦安殿的知院,那他肯定有些真才实学,测测风向嘛,也不在话下。”

  “懂了。”

  青萝从水盆里捞起浸好的巾帕,拧干后递给绿竹:

  “秀王与沂王争夺储君之位,淑妃上心,周贵妃这边自然也上心。所以淑妃那边要祈福的消息一传出来,周辰安便猜到了她的用心,故意将计就计,借她之手,成全了沂王大祥的局面。”

  “不错。”

  “高明,真高明。”青萝感叹,“如果这火是万安宫自己烧起来的,大家肯定觉得是他们有心设计,但偏偏是对家弄的,这下不信也得信,就连淑妃自己,也无话可说。”

  “不错。”

  擦好了手,绿竹拎起苕帚去扫地上的灰烬。

  青萝也拎来簸箕去铲灰尘,叹道:“要说吧,我跟沂王也算有些交情,看他处境不好怪可怜的,也打心眼里希望他能好些。可如今一想到他那母亲也会跟着好起来,心里就不是滋味。唉,沂王是个好孩子,周贵妃却是个心狠的,若她东山再起,也不知会怎样报复咱们。”

  铲好灰尘,她放下簸箕,想了想,又道:“哼,倒也不怕。她若敢来招惹,咱们就把这太平有象的秘密抖搂出来,让万岁知道,杀一杀她的威风。”

  绿竹也把苕帚放到一边,摇了摇头:

  “他才不怕你讲呢。”

  “为何?”青萝不解。

  “这就是周辰安最高明的地方。他根本不怕万岁知晓,因为就算万岁看穿,也不会揭穿,更不希望有人来揭穿。”

  “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青萝一头雾水。

  “古往今来,历代皇帝皆爱祥瑞,是因为他们信吗?不,是因为老百姓信这个,祥瑞代表了上天的意志,上天的认可。他们爱祥瑞,不过是祥瑞可以帮他们收服民心。”

  “哦~难怪评书里,那些有名的皇帝出生时,要么当娘的会做个怪梦,要么得遇到点什么怪事。”

  “就拿麒麟苑里的麒麟来说,和书籍记载的麒麟模样仔细对比的话,它不符合的地方多了去了。永乐帝会不晓得吗?他当然晓得,可他篡了自己侄儿的皇位,得位不正,天下议论,他需要一只麒麟来证明自己天命所归,堵住悠悠众口,所以麒麟才成了麒麟。”

  “我就说嘛,我摸那麒麟的时候,也没觉得它有什么仙气呀,除了模样少见,其他地方跟别的动物差不多,都是该吃吃该拉拉,没啥稀奇。”

  “当今万岁也一样。七年前他被俘瓦剌,接着圈禁在南宫,堂堂天子沦落至此,你觉得他心里一点都没有怀疑过自己吗?景泰帝治国有方深得民心,他心里一点都不介怀吗?此次复辟,朝廷内外、天下百姓,虽然不敢明言,可是大家心里的真实想法,他会不在意?但是祥瑞一出,他就可以大肆宣扬,借此收服民心。”

  青萝顿悟:“所以烧出的祥瑞不是别个,而是太平有象。天下太平,五谷丰登,这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吉兆呀!老百姓喜欢,万岁自然也喜欢,祥瑞是不是真的并不要紧,万岁需不需要才最要紧!”

  “正解。”绿竹点头,“俘获圣心的最高境界,就是成功把到他最隐秘的脉门,即便他看穿你,也照样喜欢你,甚至欣喜于你能把到他的脉。”

  青萝琢磨着她的话,忽地想起当初的朱祁钰,他事后看穿她们在冬至宴会的表演,却毫不着恼,不但对她偏爱有加,还想让绿竹为己所用。

  “因为那点心思,恰好对他有利,而他想要的那点‘利’,能做到的人太少,所以他欣喜,对不对?”

  “对。周辰安的祥瑞做的天衣无缝,极为服众,非常人可比。可他又非权臣,只是个钦安殿的知院,这种聪明绝顶却没有威胁的人,君王最是喜欢。以后一旦需要祥瑞破局了,只消给他一个小小的暗示,他自会不着痕迹的满足。”

  “我真是又长了见识了。”青萝由衷感叹。

  绿竹望着香炉里漫出的袅袅烟气,轻轻嗅了一把空气中的艾草香,唇角轻挑:

  “如此能人,我倒真好奇他的底细。”

  第二日傍晚,艾望远总算抽出了空,一个人来到尚寝局,带来了周辰安的所有底细。

第85章 储君

  这要从龙虎山说起。

  自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这里修道大成,龙虎山便成了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在民间逐渐形成深远的影响力。

  到了唐朝,更是因为皇帝崇尚道教,得到皇权扶植,确立了皇宗地位。以后不论如何改朝换代,都会获得当权者的尊崇。甚至,元世祖入主中原、明太祖称帝,都曾派遣使臣请发上天文书,授以“天运有归”符命,以此显示自己君权神授,皇位正当。

  正统年间,朱祁镇就曾召见第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赐宴款待。

  那年,周贵妃圣眷正浓,朱祁镇赐京师宅邸一座,让她全家从昌平老家搬来,还任她父亲为锦衣卫百户,特许他们一家进宫团聚。

  其中,就有她的弟弟周辰安。

  进宫之时,恰逢张懋丞从乾清宫出来,一眼瞧见了他,开口叫住,对着他打量了一番,笑道:

  “瞧你道缘深厚,贫道收你为徒,渡你一程,如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