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83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黛玉此言,并非无的放矢,作为皇太后最宠爱的孙子,每年送去宁寿宫的贡品,一部分都没焐热便被皇太后送来了胤祺处,全然不顾胤祺的推辞。

  能送到皇太后手里的东西,自然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更不需要考虑逾制的问题。只要皇太后不想着令人裁套龙袍自己穿上,天下万物,什么是她用不得的。

  但是这些东西,到了胤祺手中,却要仔细再仔细。

  虽然作为康熙的亲子,用些超出份位的东西,也没有人会过于计较,但到底也不能明晃晃的在别人眼皮子底下晃悠。

  管家悄悄看向胤祺,却只见他的正经主子只含笑望着未来的福晋,眼中全是明晃晃的笑意,他心中有数,立时便应了下来。

  黛玉笑着赞了管家几句,正在这时,清秀的丫鬟将精心冲泡好的茶水端上,黛玉打量着内务府选好的丫鬟,一举一动果然很有规矩,她笑着赞了两句,雪雁连忙从荷包里掏出一个银角子打赏。

  绞尽脑汁得了这差事的丫鬟喜色连连,忙给胤祺和黛玉谢恩。

  既上了茶,索性便好生品品。黛玉与胤祺相对而坐,一人捧着杯茶水慢慢啜饮着,谁也不急着说话,管家更是好似不存在一般,缄默地恨不得连呼吸都悄无声息。

  胤祺知晓,黛玉这是在等着他交代后院之事。他将杯中茶饮尽,讪笑着说道:“我瞧着后院位置挺偏,没事谁也不愿意过去,索性将那这几个院子都拆了,与前头园子并到一处,也给园子里多几遭景致,这才是物尽其用呢。”

  黛玉见着胤祺主动提及,自瞧着后院里那连绵的屋子后,心里冒出的别扭终于散了几分,她白了胤祺一眼,没好气的说道:“离吉日没多少日子了,您这时候弄这遭大动静,工部那些大人们又得加班加点,弄得沸沸扬扬的,您这又是何苦。”

  胤祺眉头一扬,又是那个混不吝的皇阿哥:“反正工钱给够,我再给赏银,那些匠人们能多赚些钱,今年也能过个肥年。”

  黛玉见胤祺越想越觉着这是个好主意,立时便要吩咐下去的模样,她深吸口气:“与其这般折腾,不若先将这后院锁了,等日后阿哥、格格大了,再将后院好生拾掇一番,该打通的打通,该翻新的翻新,孩子们住得也宽敞。”

  胤祺闻言,飞扬的神情又淡了下来,他斟酌着,盘算着如何与黛玉商量他思量许久的事情。

  然而,无论胤祺左思右想,他都找不着万全之策,笑意僵在脸上,他狠狠心,正准备不管不顾地说出来,却听见一声清晰地抽气声。

  胤祺黑着脸,不耐地看过去,却见管家倒吸一口冷气,原本好似隐形人一样的管家,突然存在感变得无比强烈。

  这实在怨不得管家,他能够被内务府派来负责五阿哥府的庶务,绝对见多识广,轻易不会动容。

  然而凭着这管家在内务府当差数十年的经验,从没见过哪个府邸将后院封起来,留给未来主子居住之事。

  泥腿子有钱了还想纳个小妾,如五阿哥这般出生就在金字塔上之人,府里有十几个伺候之人,都能称得上一句洁身自好,与福晋鹣鲽情深。

  这福晋,未免也太善妒,此时的管家,已经完全忘了,胤祺也提过将后院修成园子的一部分之事。

  他看向黛玉的眼神,满满的全是不赞成。

  管家的眼神,被胤祺看得一清二楚,他的眼神骤冷,犹如刀子一样飞向管家,胤祺冷声说道:“这府里我才是主子,谁敢将府里头的事情传出去,可以试试。”

  管家顿时出了身冷汗,原本盘算着向宫中告状的心思也全歇了下来,这主子瞧着就是说一不二的主,万不能触了虎须。

  管家膝盖一软,便跪了下去,胤祺冷声令他领着其他伺候之后退下,一阵衣物的窸窣轻响后,屋子里便之只剩下胤祺与黛玉两人,就连雪雁都被胤祺赶到了门外候着。

  黛玉很少见着胤祺这般严肃模样,她也提起了心,不断思索着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却只听见胤祺张嘴说道:“妹妹,我们成亲时先不圆房可好?”

第139章 说定

  “圆,圆房?”轰地一声,黛玉的脸上瞬间通红,饶是她再机敏聪慧,说到这等私密事,还是难免羞涩。

  黛玉的脖颈都红成一片,她脑中空白一片,磕磕巴巴的重复着胤祺的话。

  胤祺与黛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长大,但二人之间素来发于情止于礼,胤祺从未对黛玉说过这般孟浪的话,望着黛玉害羞的模样,胤祺同样的也不自在,他脚尖碾压着地面,青石砖发出轻微的踩踏声,胤祺视线游移着,看天,看地,就是不看黛玉。

  然而,这份不自在,并不能阻止胤祺将话说完。

  说一千道一万,他们的年龄实在太小了,过早接触男女之事,对谁都不好。眼前的黛玉搁在以后,还是未成年人,若非胤祺自己就是另一个主角,他都想骂一句,作孽啊。

  胤祺早就做好了打算,这几年绝对不会与黛玉圆房,不然与禽兽何异。

  但这事,显然不是能由胤祺单方面决定便可。当然,除了皇太后与宜妃,无人敢过问胤祺的房中事,但黛玉素来便是心思细腻的,不细细地将事情说透,也不知将此事放在心中,会如何郁郁。

  胤祺自来护着黛玉,从来不愿意见她伤心难过,更不愿黛玉将她的玲珑心肝放在猜测试探之上,索性趁着这机会,将他的打算全向黛玉交代了。

  黛玉听了胤祺的这一番解释,神色却未见轻松。红晕从脸上褪去,脸上瞬间煞白,她咬着泛白的唇,摇摇晃晃的,好似弱柳扶风,要倒在椅子上。

  黛玉本就容貌极盛,这一晃,便如西子蹙眉,极为妍丽,但这份姝色,到底被辜负,胤祺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黛玉那摇晃的身形上,连忙上前一步,虚虚扶着黛玉的手臂:“妹妹,哪里不舒服了,我这就找太医过来。”

  等扶着黛玉坐下后,胤祺便要将外头候着的丫鬟们喊进来伺候,至于前头未说完的话,在黛玉的身子面前,都不再那么重要。

  甚至此时的胤祺,心里不是不懊悔的,他并非懊悔与黛玉提及不圆房一事,而是懊悔他提及的过于直接,未曾有任何铺垫,让黛玉受到了惊吓。

  然而黛玉却紧紧地抓住胤祺的衣袖,用力到指甲都成了半透明的颜色。

  “五阿哥,我没事,别喊人。”黛玉抬头,深深吸了几口气,脸上的神色逐渐恢复了正常:“我有话要问你。”

  胤祺细细打量过黛玉的脸色,见着确实好转许多后,也止住了唤人的动作,他坐在黛玉身侧的圈椅上,轻轻点了点头。

  此事既然已经提及,索性便将事情全部说透了,也省得在两人之间成为心结。

  黛玉突然靠近胤祺身旁,清新淡雅的苏合香顺着衣物传了过来,与胤祺爱用的龙脑香相互缠绕着,为这严肃地对话平添几分旖旎。

  胤祺手指微动,好似把玩着浮沉交错却又无处可寻的气味。

  角落鎏金香炉里的苏合香正悄无声息地烧着,悠悠升起的烟将清新淡雅的香味送到屋子里的角角落落,霸道地插入到胤祺和黛玉交错的气息之间,胤祺只觉着四肢百骸全被熟悉的味道缠绕。

  “胤祺,”黛玉换回了昔日的称呼。此时的她,不是翰林家的小姐,眼前的胤祺,也不是天家的阿哥,而且情分深厚的,即将成婚的小儿女。

  黛玉顿了顿,声音轻地几乎听不见起伏:“这几年我们无子,又该如何是好。”

  黛玉何其敏锐,她瞬间便想到了子嗣之事,这才是让黛玉骤然失态的原因。莫说皇家福晋,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妻子,成亲多年没有子嗣,也是让人戳脊梁骨的事情。

  “妹妹,你放心,这些事情交给我便好。”胤祺自是明白此时之人对传宗接代的重视,但对胤祺而言,子嗣绝无黛玉来得重要,莫说这几年,若黛玉的胎里带来的弱症一直没有调养好,胤祺都愿意这辈子无子。

  毕竟,莫说黛玉的身子,仅说以当今的条件,女子生产便是一道鬼门关,谁也说不准能不能闯过,仁孝皇后与康熙感情甚笃,宫中又有当今医术最精湛的太医,不也一样没有逃过产厄之灾。

  但这想法到底惊世骇俗,此时也无需考虑那般久远之事。目前最重要的,是与黛玉坦诚以待,别让圆房一事在她心里落下疙瘩。

  黛玉柳叶般的眉头紧皱,她自幼丧母,并无母亲教她夫妻之事。所谓圆房,在她心中是与合卺酒一般,成亲必备的流程,经了这些程序,她才能够生儿育女。

  黛玉轻轻抬起眼眸,眼珠清凌凌的,犹如夏日冰窖里的那一抔冰,她静默着,就这么盯着胤祺。

  胤祺心酥软地不行,他也知无子将给黛玉带来多大的压力,但胤祺既然提出这个法子,自是有办法摆平,比起冒着失去黛玉的风险让她怀孕,胤祺更想黛玉能够长长久久的陪着他。

  “皇玛嬷和额娘那儿,放心交给我。”胤祺拍着胸脯承诺道,只要皇太后和宜妃没有意见,其他命妇再如何嘴碎,也不能直愣愣地冒犯到黛玉眼前。

  黛玉在备嫁之时,很是幻想过与胤祺成亲后夫唱妇随,生儿育女的日子,乍一听胤祺这番话,她心绪很是乱了一瞬,在那一瞬间,黛玉心头闪过许许多多的可能,各种不好的猜测人如地洞里的地鼠,这边刚压下去,那头又冒出来。

  等听了胤祺的仔细解释后,黛玉也沉默了下来。时人早婚,在此之前黛玉从未想过这些事情,好像成亲、生子就是这般的顺理成章,哪家妇人没有熬过生产这关,也不过就是为她的命苦叹息一声。

  黛玉知胤祺并不是信口开河之人,他既将此事郑重提出,必然有他的道理。

  更何况,作为准阿哥福晋,黛玉的课程里,有一门是各家的后宅关系,上至皇家,下至重臣,每个人家的夫人、奶奶是谁,出自哪家,彼此之间的关系都需记得一清二楚。

  这些高门的夫人们,由于产厄之事故去的不少。黛玉仔细回忆了一番,好似确实如胤祺所言,在生产时出事的,多为年岁较小的新嫁娘。

  这让胤祺话语中的可信度再次增加。

  天下如此美好,春日的风秋日的雨她还没有瞧够,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反正,胤祺也承诺了,事情交给他,不会让她听到烦心的话,想到这,黛玉眼眸弯弯地扬起,她笑着对胤祺说道:“我知晓了,按你的想法做吧。”

  既得了黛玉的首肯,胤祺便也不再束手束脚,将他的千般手段用了出来。

  自从入了理藩院当差,胤祺与三教九流打教导的次数越来越多,也认识了不少奇人异士。

  这一日,在将黛玉送回林家后,胤祺拎了袋茶叶便往郊外赶去。

  等出了城门,胤祺骑着的马终于撒开蹄子撒欢,恣意地往前头奔去。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到了山脚之下,才停了下来。

  只见眼前山岭高低错落,重峦叠嶂,见之忘俗。这山显见着人迹罕至,只有一条踩出的小道供人通行。

  胤祺勒住马头,从马身上跳下,止住了跟着来的小厮脚步,将束缚行动的衣裳下摆掀起,衣角掖在玉腰带间,皮靴踩在伏倒的小草上,已被踩得枯黄的草更加衰颓,下方隐约现出的黄土地上印上一串脚印,胤祺沿着隐约可见的路,大步走了上去。

  树木在日头的照射下散出木头的香味,鸟儿藏在树冠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山中绿树成荫,尽管太阳明晃晃地射着,也并不觉着炎热,反而很是惬意。

  胤祺自幼练习骑射,身子很是强健,没走多久,便到了小径的尽头。

  路的尽头,是一个素静的道观,那道观坐落在半山腰,被层层叠叠的树叶遮掩着,远远望去只能见着若隐若现的几个檐角,等走进了,才能瞧见道观的真容。

  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正在慢慢打开道观的大门,门扉刚开启,便见着独自前来的胤祺,他捋着胡须笑了:“贫道算着有贵人将至,却是应在了你身上。”

  这一笑,便是超凡脱俗,就连他身上的粗布道袍都难以掩盖风姿。

  胤祺同样笑了:“可要饮茶?”

  道士微微躬身,将胤祺迎了进去,等到金乌西沉,胤祺才从道观里重新出来。

  不知胤祺与道士说了些什么,在那之后没几天,京中突然流传起京外道观中有个得道成仙的仙人道长,能知天机,能算命数,为不少人排忧解难,说是活神仙也不为过。

  这流言很快便传到了宫中,皇太后正为了胤祺与黛玉的婚事而操持,不仅盯着内务府不许怠慢,更是令京中萨满、高僧都为胤祺祈福。

  听到那道士的名声,皇太后心头一动,想起胤祺幼年时遇见的那一僧一道。说来也怪,自从听了那僧道的话,将胤祺与黛玉亲近,这么多年来,胤祺是确实无病无灾,平平安安地长成,眼见着就要成家立业了。

  皇太后本就笃信佛法,经了那次事后,对于道士也重视起来。听了小太监当新鲜事说起的京郊道长二三事,皇太后瞬间便起了兴致,令那道士入宫觐见。

  很快,皇太后便在宁寿宫里见到了最近在京中赫赫有名的道长。

  刚见着迈着平稳步伐走入的道长,那仙风道骨的身姿都不能阻止皇太后的失望。此道长非彼道长,那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自多年前一面之后,再也无缘得见。

  世外仙人,或许都是这般可遇不可求。

  皇太后深吸口气,平复好心情,她先让那道长讲了段《通玄真经》,那道长口才了得,也不不因为面对的人是皇太后而露怯,将真经内容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一时间,皇太后都沉浸其中。

  等一段讲完,道长止住话,又笑着向皇太后行礼,皇太后才回过神来,她对这道长的本事再无怀疑,说出了宣召的目的:“道长,你瞧瞧这两人的命格。”

  纯金册子放在紫檀木托盘了被呈上来,上头刻着胤祺与黛玉的生辰八字,道长手中掐着诀,掐算半天,才弯着腰对皇太后行了一礼,缓声说道:“皇太后,两位贵人命格贵重,是天然互补之数,两人命数缠绕才是长久之相。”

  皇太后大惊又大喜,那癞头和尚的批命她常常回想,已经深深的记在心里,这道士说的话,却与那癞头和尚所言一般无二,显见着是有真本事的。

  皇太后正要笑着给赏,却只见那道士又掐指算了许久,面色大变,重又说道:“不敢瞒太后娘娘,按着这命盘推算,此两位贵人的劫仍未过去。”

第140章 亲事

  皇太后更加焦急,她探出身子,神色凝重地询问:“可有破解之法?”

  那道长捋着胡子,一挥拂尘,念了句“无量寿佛”,随后端正神色,温声说道:“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如何没有破解之法,娘娘您且听我细细道来……”

  说着,道士又止住了话头,皇太后心领神会,一挥手,令身旁伺候的宫人都去外头候着。

  宁寿宫的主殿高且开阔,尽管宫门开着,候在门外的人能见着两人的身影,言语却听不见分毫。

  那道士后头又说了些什么,旁人已不得而知,只知晓那道士离开时候仙风道骨更显飘逸,皇太后脸上的忧虑也悄然退去。

  等那道士走了,皇太后又将萨满召开,卜了一次吉凶,随即便令人将宜妃唤去宁寿宫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