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87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等见着胤祺与黛玉,康熙才将折子放下,随意打量过黛玉几眼,令梁九功拿来赏赐,又说了几句勉励之于,便挥着手说道:“老太太想必等得急了,你们自去给她请安。”

  说完,康熙的注意力又放回到了折子上。

  胤祺安抚地拍了拍黛玉手,向康熙行礼后便告退出门,整个见面过程,也不超过一盏茶的时辰。

  “五阿哥,”出了乾清宫,便是沿着宫道往宁寿宫走,黛玉凝神将康熙召见时候的行为从头到尾想了一遍,并未发现什么失礼之处。黛玉见着离乾清宫已远,身旁全是自己人,便凑到胤祺的耳边,用气声问道:“皇阿玛可是不满意我?”

  “怎么会。”胤祺却斩钉截铁地否认了:“若他不满意,如何会给我们赐婚。”

  胤祺毫不犹豫的话,让黛玉稍稍安下心来,心内却仍在不断思量。

  胤祺知黛玉心思细腻,唯恐她想多伤神,忙指着前方:“那儿就是宁寿宫了,也不知皇玛嬷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黛玉也是伴着皇太后的驾去过江南和塞外之人,是最知道皇太后对胤祺的偏爱的,听了胤祺的话,也不由好奇起来。

  宁寿宫离乾清宫不远,大约走了两盏茶的功夫,一行人便到了宁寿宫中,守在宫道的小太监撒着脚丫子便宁寿宫里跑着报信。

  黛玉深吸一口气,做足了心理准备,随着胤祺走过最后一段宫道,入了宁寿宫的大门。

  等入了宁寿宫,黛玉彻底呆住,她自以为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然而在皇太后搞出的排场面前,只能说,黛玉的想法,还是太简单了。

  宁寿宫里头的宫女全都薄薄的抹了一层胭脂,头上也插着各式各样的银簪子。要知道宫中最是忌讳宫人打扮,除了过年那几天,凡是涂脂抹粉,穿金戴银的宫女,都是要被拉去受罚的。

  更何况皇太后这种孀居之人的殿中,管得就更严了。

  这些宫女打扮的这般明显,必然是得了皇太后的同意,在老太太心中,胤祺成亲是和过年一样重要的大事。

  等到穿过院子,走入宁寿宫的正殿,大门推开的一瞬间,黛玉只觉着被珠光宝气冲得身子都要往后仰去。宁寿宫的大殿里满满当当的坐满了人,皇太后坐在上首,笑眯眯地等着,在皇太后侧下方,一左一右坐着钮祜禄贵妃与宜妃,再下首,则是荣妃、惠妃、德妃,以及受宠的贵人们。

  在这些妃子们身后,站着的是只有一面之缘的福晋们。

  每个妃子,都将压箱底的首饰呆了出来,足见对此番拜见的重视。

  胤祺与黛玉刚一露面,皇太后便笑眯眯地招手:“好孩子,快过来让我看看。”

第143章 开府

  厚重的檀香味道幽幽地在宁寿宫的宫室里飘散,将妃嫔们身上各色的香料味道压制住,黛玉顺着皇太后的动作,随着胤祺走近,在宫人早已准备好的垫子下跪下,向皇太后与宜妃磕头。

  宜妃稍稍红了眼眶,皇太后的眼泪却是悄然顺着眼角的皱纹往下流淌,嘴角却高高扬起。

  皇太后笑着接过胤祺与黛玉献上的茶,揭开紫檀木托盘上的暗黄色绸缎,光华闪耀的丹凤衔珠钗赫然入目。

  这珠子由最好的匠人手工錾刻而成,上头每一片羽翼,都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凤鸟身上镶嵌着米粒大的珍珠,足有数百之数,被凤鸟衔在口中的主珠,更是如拇指大小,璀璨夺目。

  这个簪子,放在富贵人家,都是难得的宝贝。

  黛玉双手接过皇太后亲自递过来的簪子,笑盈盈地向皇太后谢恩,眼中满满的都是对皇太后的孺慕之情。心意能够被接受,是最让人高兴的事情,皇太后喜不自胜地拍着黛玉的手背:“我已经与万岁爷说好了,胤祺也已经成家,是要顶门立户了,再住在宫中反倒不妥当,你们俩新婚夫妻的,在宫中住过头个月,也算全了规矩,找钦天监算个好日子,搬出去吧。”

  黛玉自是不愿意久居宫中,宫中贵人多,规矩重,时时刻刻都得谨慎着,哪有在外头当家做主来得自在。

  黛玉与胤祺对视一眼,两人眼中流露着同样愉悦的气息,眼神相接,又迅速转开,将喜意遮掩几分。

  宜妃见着胤祺与黛玉欲盖弥彰的模样,心里好似冷不丁地被针扎了一下,她心中本就觉着愧对胤祺,一直想着要好生弥补,然而一转眼,胤祺就已经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她这个额娘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

  宜妃心里酸涩难忍,脸上却丝毫没有露出来,嘴角高高扬着,周身流露出来的喜色,简直让惠妃、荣妃和德妃无法理解。她们也是有了儿媳妇的人,谁与儿媳妇见面的时候不是雍容华贵,尽显天家气象,这宜妃又何必将姿态摆得如此低。

  没想到,宜妃用帕子擦了擦嘴角,说出了让她们更不能理解的事情:“黛玉是好孩子,胤祺你可不能欺负她,你们小俩口新婚燕尔,出宫后好好过日子,我就放心了,你们不用惦记着每天给我请安,每个月初一十五让我瞧瞧,也尽够了。”

  惠妃等人骤然抬起头,脸色难看的看着宜妃,她们几个的儿媳妇,自成亲以来,日日晨昏定省从未疏漏,宜妃突然来这一遭,却显得她们不慈。

  然而宜妃对于殿中打量的眼神视而不见,她轻轻地摸着指甲上的玳瑁,指腹拂过微凉的指甲,从旁边的托盘中取出一双手镯,亲自戴到黛玉的手上,只见那碧莹莹、绿汪汪的镯子正正好卡住了黛玉的手腕,动作间一截手腕从袖中探出,纤细而轻巧,那镯子被那白瓷般的肌肤衬地,水头都足了几分。

  黛玉同样地向宜妃谢恩,眉眼弯弯的模样将宜妃心里头那丝丝的不自在逐去。

  这边婆媳在母慈子孝,那边惠妃几人眼神乱飞,站在她们身后伺候的福晋们,眼中更是期待地,自她们嫁入宫以来,每日都得提着心的伺候婆母,虽说此事也是女子本份,但哪个做人儿媳妇的,真心实意地愿意每日两次去伺候婆婆。

  果然,只见惠妃干笑了两声,她握着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的手,赞叹地说道:“我的儿,我知你最是守礼,自你入了宫,每日的晨昏定省从未懈怠,你的孝心我是尽知的,但你孝顺我,我也得心疼你,日后你便和五福晋一样,只初一十五向我请安足矣。”

  荣妃与惠妃也低低地与他们的福晋说着类似的话。

  伊尔根觉罗氏、董鄂氏和乌拉那拉氏看向黛玉的目光中,多了许多善意,无论如何,她们确实是沾了这个妯娌好处,这份情,她们认。

  但此时黛玉顾不上与她们闲话,她冲着几人笑了笑,转过头去认真听着皇太后与宜妃的谆谆叮嘱。

  黛玉这般认真的模样,让皇太后与宜妃更加满意,是个沉得住气的,日后胤祺出宫开府,后院里有个能主事的,她们也放心了。

  外头跪着的喇嘛又念诵完了一卷经,苏曼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向皇太后请示是否摆饭。皇太后愣了一瞬,见着日头的影子已经投到的殿中,时辰已经不早,显然是皇太后与黛玉说得高兴,都忽略了时间的流逝。

  皇太后点了点头,宫人们提着沉重的盒子走了进来,迅速在桌上摆好了朝食,黛玉挽起袖子,拿起桌上象牙白的筷子,笑着站在皇太后身后,为她布菜。

  至于其余人,就连布菜的机会也没有,只能站在一旁,候着皇太后用膳。

  等到皇太后用完膳,她对黛玉的印象愈发的好了,不骄不躁,不疾不徐,不愧是林家养出的女儿。

  皇太后笑眯眯指着桌上没动过的汤:“膳房里这道菜味道还成,你好胤祺将这汤喝了,昨儿个累找了,好生补补。”

  不知内情的惠妃等人揶揄地打量着,就连大福晋几人也悄悄笑了。

  黛玉被这眼神乱飞的打量羞地耳垂几要滴血,胤祺连忙借着袖子的遮掩,捏了捏黛玉的手,随后慢条斯理地盛出一小碗汤,仰头一饮而尽,这才笑着与皇太后说道:“谢皇玛嬷念着孙儿,这汤孙儿尝了,味道确实上佳,足见师傅手艺不错,一会儿我令弄墨给他送几两银子赏,也讨个方子,日后开府了也能时时尝到您这儿的味道。”

  皇太后见胤祺喝得痛快,已经笑眯了眼,听了他这话,更是高兴,她挥挥手:“什么方子不方子,你将这厨子带回去,我也能放心。”

  就这样,胤祺与黛玉从宁寿宫中出来时,跟在他们身后的队伍,更加壮大了几分。

  循着长幼的顺序,黛玉与胤祺在宁寿宫门口等着宫妃坐着肩舆离开,又微微行礼,为大福晋、三福晋以及四福晋让出道来,几个人温和笑着寒暄,并约好了等搬出宫后,再彼此正式拜访做客。

  毕竟他们此时住着的院子里,实在过于拥挤,连个正经待客的地方都没有。

  这个惨淡的事实,让黛玉再次确定了要尽快搬出宫去。

  等回了院子,黛玉也不急着认伺候的宫人,反正他们住不了多少天就要搬出宫去,这些伺候的宫人们基本都要留在宫中,等着下一个主子的到来。

  等着黛玉的事情实在太多,她忙着与胤祺商量屋子布置,又忙着收拾胤祺在宫中的行李,还记得派人去林府,将胤祺住着时候的用品全部拉到新的阿哥府中。

  如此这般忙忙碌碌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阿哥府将将收拾出能住人的模样,胤祺的行李勉强收拾妥当后,康熙下了圣旨,令在宫中居住的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出宫开府。

  与康熙的圣旨一道送来的,还有康熙给几个儿子的安家银子,每个人六万两白银。

  胤祺从梁九功手中接过银票,又从怀中掏出一个绘着西洋画的珐琅鼻烟壶,递到梁九功手上,等梁九功满意地离开后,胤祺转头就将那一摞银票全部塞到黛玉怀里:“这安家银子,便辛苦妹妹你管着了。”

  黛玉心知胤祺此时没有爵位,日后阖府上下靠的就是这笔银子以及他每个月五百两银子的俸禄过活,她也没有推辞,心里头盘算着如何用这些银子置办家产,将这些银票放入了她的钱匣子里头。

  就这样,黛玉拿着六万两白银,随着胤祺出了宫,搬入了阿哥府,开始了新的生活。

第144章 琉璃

  五阿哥府里,乌若一大早便领着内务府派来的下人,恭敬地站在大门口,迎接着即将到来的主子。

  车马骈阗,却寂静非常,五阿哥府的门口,早已经被侍卫牢牢护着,就连门前的街道,都拉起帐幔,不让其他人进入。

  胤祺骑着高头大马,走到车队的最前方,黛玉从马车的车窗往外望去,只见胤祺腰背挺得笔直,双腿夹着马腹,真真是英姿飒爽,器宇轩昂。黛玉望着胤祺由于用力而绷起的大腿,长袍搭在腿上,也遮挡不住利落的线条,忍不住想起了夜间不经意碰到的,胤祺胸膛上,胳膊上带着弹性的肌肤,悄悄红了脸颊。

  “福晋,我们到了。”雪雁坐在黛玉的下首,见着马车停下,黛玉仍然坐着没有动弹,不知想到什么,咬唇而笑,忙出声提醒,将黛玉从夜间的迷昧中唤回。

  黛玉轻轻甩头,将乱七八糟的念头甩出,弯着身子走出马车,胤祺已经从马上跳下,候在门口等着扶黛玉下马车。

  湖蓝祥云缠枝薄斗篷披在身上,阻挡了深秋的寒风,也将黛玉的头脸遮地严严实实,候在门口的下人们并未能觑得未来主母的模样,只能见着她被五阿哥呵护备至地扶着,入了府中。

  内务府中出来的人,最是懂得眉眼高低,几个管事的眼神一对视,互相便达成了共识。新福晋确如传言中所说,颇得五阿哥欢心,他们也得提起一万分小心,仔细伺候,万不能瞧着福晋面嫩就轻忽了去。

  下人们心里的小九九,黛玉并不知晓,即使她知晓,也不在乎。

  都说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权利面前,其他人心思再多也没用,只要她能牢牢的握住管家权,旁人再不愿意,也得循着她的规矩行事。

  黛玉此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即将入住的新家上。

  较之上一次胤祺领着黛玉过来之时,这阿哥府又有了许多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便是黛玉住着的屋子,窗户果然换成了琉璃。

  木头由手艺最精湛的匠人在上头雕刻着各式的图案,被上好的颜色涂抹,鲜亮地仿佛要从木头上跃出来,一根根雕刻精美的木头,拼凑成了古拙的门窗。

  窗框之中,原本该糊窗纱之处,已经换成了清透的琉璃,再如何清透的纱,也没有琉璃来得透亮,外头的光线不被阻隔地照入屋中,将暗沉沉的深处都映得亮堂许多。

  黛玉欣喜地摸着那透明的琉璃,她自江南入京也有许多年了,仍然尚未习惯北边屋子的模样,许是为了防风保暖,每间屋子都建得很深,窗户又开得很小,到了冬日,早早地便要燃起烛火,不然便什么也看不清楚。

  若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或许就是这琉璃实在太贵。

  黛玉并非不当家的女子,她在闺中之时,便管着林家的中馈,与相熟人家的人情往来俱出自她手,对于琉璃的价格,她心中有数。

  虽说前朝时候,就已经有了烧琉璃的技术,然而那时候烧出的琉璃,是色彩斑斓的各色摆件,不过巴掌大罢了,既没有窗户上的清澈,也烧不成这么大的一片。

  眼前的琉璃,必然是西洋人通过广州那边运过来的,海上飘了许久,又一路从广州运至北京,这等宝贝的价格,早已经成了天文数字。

  想必,就连胤祺这个阿哥,用着都颇为肉疼,不然为何整个五阿哥府里,只有黛玉住着的主院用上了这琉璃,就连胤祺的屋子都没有换上。

  秋日的风已经带着凉意,树叶簌簌地从树梢落下,黛玉凑近了窗户,伸手仔细感受着,竟然没有从窗户缝里透进来的风。

  外头的树影摇曳,风凄厉地嚎叫隔着窗户都听得一清二楚,然而坐在屋子里,却全然感觉不到呼啸冷风带来的寒凉。

  黛玉若有所思地看着,笑着对胤祺说道:“五阿哥待我之心,我心里明白,我待你心意,亦是如此,这窗户我瞧着实在好用,不知你从哪里买的,再多买几片,起码你住的院子也得装上。”

  胤祺闻言,热意涌上心头,什么比他的心意被人看到并好好珍惜还珍贵呢,他心里暖暖的,却故作严肃地板着脸,与黛玉说道:“妹妹这话却不对,什么你的我的,我的行囊可都放在着屋子里了,你还要赶我到哪里去。”

  自进了这屋子的门,黛玉便被着琉璃吸引住了注意力,还没来得及打量其他地方,听了胤祺的话,黛玉方从窗户前离开,绕着整个屋子走了一圈。

  黛玉的这个院子,在三进府邸的最后一进,正屋是五间的大开间,两旁是两个小小的耳房,院子的东西两侧,分别是三间的厢房。

  此时正屋里头已经摆满了东西,黛玉仔细瞧去,只见在她的用具之外,胤祺的东西也全都收纳妥当。书房里放了两个书架,分别放着两人的书,放箱笼的屋子一分为二,一人占着一半的地方,更别提多宝阁上的摆件,更是少不了胤祺的心头好,俨然乌若将这屋子当成了胤祺的起居之所布置。

  时人夫妻都是分开居住,按着常理,家主该住在前头最大的那进院子里,只有兴致起了,才往后头妻妾的屋子去。这般于理不符的布置,没有胤祺的吩咐,谁敢这么做。黛玉哭笑不得地瞪了他一眼,眼神却软绵绵的,毫无力度。

  黛玉也不愿意与胤祺分房而眠。

  黛玉胎中便带了弱病,虽说自出生后精心调养了许多年,又得那癞头和尚和跛足到人的话,总算平安康健地长大,但她到底还是体弱。夜间躺下久久不能成眠,睡觉还是很是轻省,外面一点点点动静,春日夜雨,夏日蝉鸣,秋叶坠地,冬雪飘零都能让她惊醒过来。

  黛玉本以为与胤祺成婚了,夜间依然久久难免,谁成想,不知是否是他们命格相依,自同床共枕之后,黛玉夜间睡得格外香甜,好似这么多年里欠缺的睡眠都要一口气弥补,只要闻着胤祺身上的味道,她就不可抑制地昏昏欲睡,白日里神采熠熠,精力十足。

  赶上去向皇太后请安的日子,见着几个妯娌,黛玉常常被她们含着笑意打量,彼此间眼神乱飞,偶尔还遮着嘴,意味深长地说一句:“小夫妻感情就是好。”

  黛玉自觉睡眠好了之后,她素日的体虚气短都好了许多,听到胤祺说日后还是同住一室,黛玉象征性地嗔了一句,便也不再阻拦,她思索着说道:“既然阿哥住在这儿,前面的屋子确实无需再装琉璃,既如此,便将你外头的书房窗户装上,在里头读书也能敞亮些。”

  是的,胤祺在前院还有一个书房。作为阿哥,自从出宫开府之后,胤祺便与胤禛一道,领了镶白旗的旗物,旗下也是有着佐领包衣,更是可以招揽门客,更别提他还入了理藩院当差,时不时地便要与外头的人见面,必须有个办理公务的地方。

  既然胤祺对她好,黛玉也投桃报李,将胤祺办公之处布置得更加舒心。

  见着黛玉神色认真,不似玩笑,更何况黛玉是五阿哥府的女主人,对于屋宇的布置难道还不能做主不成,胤祺也不再拒绝,笑着应了,受了黛玉的心意。

  只不过...

  “好叫妹妹知晓,这琉璃我是找洋人的传教士买的,他手中也没有多少存货,想必要从广州那头去找,想必耗时不非,需等些时日。”胤祺苦笑着,与黛玉说明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