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224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BG同人

以及在此之后,马奇又建议各部条程、文书以及圣旨、文典等,都要有汉文书,这才有了现在的满文和汉文并行的制式文表写法。

如今好不容易浪里淘沙淘到一个席文毓,马奇自是毫不犹豫的引荐给皇帝。

德亨也是很看好席文毓的,但既然有马奇举荐,他就不多事了。

马奇是知道康熙帝犹豫什么的,他拉开架势,洋洋洒洒引经据典,条理论述,就跟现场做了一篇小策论一样,以求能说服康熙帝,让他用席文毓。

听的德亨叹为观止,马奇没有参加过科考,他是在十八岁直接入仕的他老爹是大学士、户部尚书,但听人家这文学修养,真是不佩服不行啊。

席文毓去年会试文章马奇看过了,觉着没什么问题,但凡他是个旗人,早就科甲在榜,现在至少也得是个侍读学士。

马奇虽然极力举荐,但康熙帝仍旧道:“你可留意着他,等他真学出一些成绩来朕再见不迟。”

席文毓通满文这一点,勉强让康熙帝满意。

虽然没有一口答应,但也没有拒绝,马奇觉着有门儿。

康熙帝将之前马奇选的六十八人,勾选了成绩合格的,其他成绩不合格的五十多人,令全部遣返。

康熙帝对马奇道:“重新挑选治学严谨之人去学。”

马奇为难:“可否将生员范围扩散到整个国子监和翰林院?国子监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学习上许会更勤勉些。”

揆叙是翰林院掌院,国子监祭酒不在,但揆叙代为说了两院情况:“不管是翰林院还是国子监,都以汉人为多,恐有违皇上之意。”

马奇:“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都是我大清的臣民,有何区别。”

德亨觉着马奇这话有些“超纲”了,他不给众人开口机会,道:“皇上,这才开学不到半个月,学的内容尚且浅显,臣以为,完全不必这样着急,您何不降下谕旨训诫,再给人一次机会,再等上半个月,您再看成绩如何?”

康熙帝道:“浅显的都学不会,更何况深奥的,朕一言既出,岂有更改之理,拙落之人不可再用。马奇……不分满蒙汉八旗,从入国子监读书子弟中再做选拔,翰林院那边,交给揆叙去问。两院皆以自愿为主。”

马奇和揆叙接旨:“谨遵命。”

德亨和马奇汇报完事情,还有其他大臣汇报其他的事情,两人就结伴出殿,将空间留给其他觐见的朝臣。

马奇叹道:“幸好有个席文毓。”要不然,岂不是显的他太过无能?

德亨笑道:“要不是我弄这个考试成绩排名,您的六十八人都会留下,您倒是庆幸上了?”

马奇嗤笑道:“酒囊饭袋之徒,弃了又如何?”

啧,这评价,真够犀利的。

对了,十多年前,马奇可是左都御史呢,听说他做御史的时候,可是参掉不少的尸位素餐的满汉官员。

马奇又道:“皇上对你加入算学考试并未否决,这倒是令老夫稍感意外。”

德亨无所谓道:“皇上恐怕连这个学馆都没太在意,更何况加一门算学科目。且只是带着小学生学一些九九表,打打算盘而已,又算什么算学?”

德亨要的只是一个名正言顺,并不在意康熙帝对这个学馆的态度如何。

学馆要办成什么样得看他想办成什么样。

康熙帝已经老了,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现在谈理想谈抱负,还太早了。

德亨等的起,也愿意等。

德亨停住脚,马奇也跟着停住脚,沉吟道:“虽然有些交浅言深,但老夫总觉着,您应该还另有目的。”

德亨转了转眼珠子,笑道:“不瞒您说,我还想加一门拉丁语,毕竟拉丁语更通用一些。”

马奇头疼:“一个俄罗斯语就够难为人了,您还要加一门拉丁语,老夫恐怕下一张成绩单上,老夫推荐的人一个都不会有。”

德亨好笑道:“您拿着皇上的口谕去吓唬吓唬剩下的人,不怕他们不下功夫去学?”

马奇:……

“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事儿,老夫已经很多年不做了。”

德亨玩笑道:“这哪里是鸡毛,这分明是货真价实的皇命圣旨啊。马中堂,您莫要太拘泥了。”

马奇摇头:“也罢,有您找来的那批人比着,老夫少不得要多使些手段。”

德亨:“对了,删减掉这么一批人,多出来的棚子,可否要搭建灶台,改成食堂,方便学子们用餐?”

马奇:“……那这米面耗费的费用您出吗?”

德亨立即否认:“怎么可能,我只能出我的人的口粮。”

作为领主,他有义务养育他的领民,兴办教育,在这方面,德亨可是很有自觉的。

马奇犹豫:“那…须得去理藩院谈……”

嘴里说着,眼睛却一直盯着德亨,意思是让德亨去找阿灵阿谈。

德亨揉了揉下巴,道:“这个,等我圣见之后再说吧。”

马奇好奇:“您不是才从皇上那里出来?”怎么还要圣见?

此时马奇才发觉,德亨是故意停下脚的,他这是在等着单独面见皇帝呢。

马奇:“打扰了,老夫这就告辞了。”

德亨:“您慢走。”

德亨等了一会,见朝臣走的差不多了,给阿尔松阿递了红头牌。

红头牌代表王公大臣,绿头牌,代表外姓大臣。

阿尔松阿递了牌子,出来宣德亨进去。

康熙帝奇怪:“你怎么又回来了?是有什么事情忘了说了吗?”

德亨:“臣有折本要奏。”

德亨从袖口抽出一张奏折,双手捧给了康熙帝。

康熙帝展开一看,脸色越看越凝重。

良久,康熙帝问道:“可有证实过?”

德亨道:“是拉锡亲自去探的。”

拉锡出列,跪地回禀道:“禀皇上,俄罗斯商队此行所携带火器数量和种类,以及哥萨克人的数量,奴才亲自数点后,说与德公爷的。”

康熙帝奇怪:“怎么是报与他,不是来报与朕?”

康熙帝用的这个“报”字很有含义。

拉锡神情一凛,详细解释道:“一开始,是奴才发现此次俄罗斯商队中有哥萨克人,奴才听说德公爷与俄罗斯人走的近,哥萨克人残忍成性,不通礼法,未免德公爷吃亏,奴才便提醒了他几句。德公爷想知道此行俄罗斯人商队当中有多少哥萨克人,便托了奴才去打探。臣一打探不得了,居然发现商队中,哥萨克人居然有百二十人多……”

“德公爷认为俄罗斯人包藏祸心,便支给了奴才银钱,托奴才想法子去打听俄罗斯人所携带火枪数量和种类。奴才打探清楚了,想着这事儿是德公爷发起的,就告知了德公爷,请托他与奴才一起上报与皇上知道。”

是“告知”,不是“报”,这里面的差别很重要。

康熙帝点头,道:“你能发现俄罗斯人异常之处,朕记你一功。”

拉锡欣喜,叩首谢恩:“奴才谢主隆恩。”

德亨见拉锡警报解除,就道:“皇上,臣去找阿灵阿问过,俄罗斯商队报与理藩院的是携带火枪三十支,不包括手雷,仅为自保用,但拉锡查到的实际数量,却是火枪超过了三百只,手雷三十只。悬殊十倍之数,殊为可观。”

康熙帝:“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德亨:“臣提议,查抄清剿。”

康熙帝:“不可。如此大批量火枪,如果他们反抗,火枪对射起来,将会给京城带来恐慌和动乱。”

德亨:“拉锡查明,俄罗斯人此行所带火枪,与咱们的火枪大有不同,手雷更是轻巧稳定,他们居然能一路无知无觉的带来京城,实在让人惊异。”

康熙帝眼前一亮,看向拉锡。

拉锡点头,道:“奴才亲自查验过,确实大不一样。如果不是怕打草惊蛇,奴才一定顺一柄来献给皇上。”

拉锡话说的粗俗鲁莽,但意思很得康熙帝的心意。

这一批火枪和那个手雷,一定要弄到手。

但这关系到两国邦交,即便是附属国,也不能蛮横抢夺,这是康熙身为大国君主的气度。

需要从长计议。

康熙帝起身,背着手踱步,沉吟道:“去宣耿额和阿灵阿,还有富宁安来。”

耿额,现任兵部满尚书,阿灵阿,现任理藩院尚书,富宁安,上个月才从左都御史调任礼部满尚书。

六部尚书都在畅春园随驾办公,是以三位尚书大人来的很快。

康熙帝将德亨的奏折给三位尚书阅看,三位尚书有志一同的面色复杂的看向德亨。

您可真会给咱们找事儿。

人俄罗斯人虽然携带了超规武器,但人藏的好好的,明显是为了自保,并不是为了闹事儿,要是没有这一封奏折,恐怕等他们离京,咱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呢。

现在好了,既然已经知道了,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们这些朝臣们也不能当不知道了。

康熙帝的意思很明白,他要这一批武器。

怎么从俄罗斯人手里得到这批武器,你们来议一议吧。

耿额:“俄罗斯人所为无外乎财货,不如挑明厉害,从他们手中购买过来。”

富宁安:“若是他们狮子大开口,难道咱们也任由他们要价吗?”

耿额:“礼部擅长长袖善舞,如何定价,就看富尚书的手段了。”

富宁安不赞同道:“兵主杀伐,若不是耿尚书当面,臣还以为方才是掌户部的马尔汉大人所言呢。”

德亨心下暗笑,这讽刺够味儿,我喜欢。

阿灵阿道:“两位大人莫急,若是出面交涉,该是我理藩院的职责。”

耿额和富宁安都看向他,听他有何高见。

阿灵阿有什么高见,他的高见是看着德亨道:“既是德公爷上奏,德公爷可有对策吗?”

德亨:……

好你个阿灵阿,刚以为你改性了,这会子又拿我顶上去了是吧。

德亨既然已经知道康熙想要“和平”拿到那批火枪和手雷了,德亨还真想出了个法子。

就是,说出来,你们不会以为我狡诈计多吧?

这跟我忠厚仁和的名声有些不符啊。

德亨:“我只想到了正面查抄,其他的就想不到了。”

阿灵阿狐疑看着德亨,心道,你都说“正面”了,可见你定还想到了一个“反面”,或者“侧面”?

上一篇:超能力是声带模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