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 第92章

作者:因果定律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BG同人

  胤禔再三问过,连道琴这几个月来,是不是心情好,有没有人给她不痛快等等,统统问过一遍,最后才确定,或许真是意外。但哪怕是意外也该提高警惕,他点头道:“嗯,这段时间你们也辛苦,本王取你们这份忠心,但府里还要给我查一遍,日后不能再有这种事!”

  “嗻,奴才们明白。”全都此刻才道:“主子,还多亏您让旗下包衣都学妇科、学生产术,要不然这次……福晋在里头挣命,奴才们只能在外头,都是福晋娘家太太带着产婆在里头,加上太医、大夫一起使劲才将福晋从鬼门关拉回来。”

  “传我的话,等二格格满月的时候,福晋身边的人、你们,还有府里大夫和负责帮福晋生产的嬷嬷都赏上等份例。嗯,还有太医院的副医正,也要备礼,记住了?”

  “奴才们记住了。”

  全都和赵顽一起应是,全都又道:“奴才还有下情禀告王爷,府里出了这样的大事,长史尹适报到了宫里,太后和延禧宫主子都传话过来,太子爷和太子妃也几次传话问福晋的情况。

  外头大公主亲自来了,三福晋派人来问过、又送了药材,四贝勒叫人送了药材过来,五贝勒让他们家侧福晋带着药材探望,纯王府那边,最近纯王老福晋身体不好,福晋侍疾,但老福晋还是命纯王福晋带着老参过府探望。

  明相府上,富尔敦少爷送大奶奶来探望,成德大爷还请顾先生写了江南那边的救命方子,但沈先生看过,怕水土不同、用药不合,就没有用。除此之外,阿尚书、戴侍郎,还有旗下很多人都或派人、或亲自过来问安。”

  “我知道了,这些你都替我备下回礼,附上签子说我刚回来,家里事情又多,等二格格平安满月,我请兄弟们喝酒!嗯,阿拉木和戴梓那边,二格格满月记得送帖子过去,旗下再说。”

  都说患难见人心,这会不至于说患难,但兄弟们之间还是彼此关心的。尤其是太子,胤禔没想到胤礽这么够意思,一听说他福晋不好,马上就命人快马将消息送到了御前。

  这份人情是太子的厚道,胤禔心想,找机会也给胤礽透两句话:别折腾了。当然了,他说归说,胤礽听不听,他可不管。

  福晋没事,胤禔自然要写奏折送到盛京给康熙,告诉老爷子一声“您儿媳、孙女都还好,没有大事。”完了还得进宫一趟,让太后、额娘都知道消息,顺便去毓庆宫道谢。

  回京第二天,胤禔好容易从床上爬起来,命人送奏折之后,又陪着道琴吃了早饭。看着几个孩子用过早饭,都规规矩矩跟着沈瞭读书,这才去了宫里。说起来这段时间也得谢谢沈瞭,苏日格能那么气魄的压服太监、嬷嬷,无人敢在大格格跟前懈怠,他这个“狗头军师”功不可没。

  “你福晋都大好了?哎哟这可太好了!”皇太后一脸放心,“先头消息传过来,我就说怎么能够呢?这孩子都生了三胎了,怎么会呢!我还想着,是不是你府上有什么小人做耗,如今没事就好了。”

  皇太后真是什么都敢说,胤禔笑的无奈,他府上谁敢做耗,那真是“纯粹找死,毫无好处”。告别了太后,胤禔又去了延禧宫,惠妃最近瘦了一圈,一见他就急切问道:“你媳妇好?孩子好?”

  “都好,等孩子大些,我和您媳妇把那孩子抱进来!额娘别担心,没有他们传的那么吓人。”胤禔心下安慰,他额娘这是对道琴真的好。

  惠妃已经快五十岁了,年纪越大,她就越明白什么叫“子孝不如媳孝”,谁让她儿子被皇帝指使的东一下、西一下,南一趟、北一趟,好像就没个安生的时候。这时节里,儿媳妇给力比什么都强,深宫寂寞,而媳妇没几日就带着孙辈进来看她,她就总有个盼头。

  “你媳妇的事,毓庆宫太子妃还特特叫人过来传话,说太子已经给皇上上折子。”惠妃道:“这段时间你不在京里,许不知道。宫里都传遍了,这几个月闹太孙的事儿,闹的沸沸扬扬不说,太子心绪也不好。”

  “额娘也不怕别的,皇上不追究了,说明对太子还是好。”惠妃最后道:“不管你想干什么,也得承太子这次的人情。”

  “额娘放心,我心里有数。”

  两处跑完了,最后胤禔才去了毓庆宫,胤礽也知道他要来,一早将詹事们打发回詹事府,还命人告诉厨房,他要和直郡王“兄弟小聚,小酌几杯。”

  胤礽的心情比最初接到圣旨那会好了不少,精神头也还可以,胤禔被迎进来,就看胤礽坐在桌子旁边出神。

  “太子瞧着身子骨还好。”胤禔笑着走过去:“汗阿玛还念叨,说你有点苦夏,不知道今年怎么样。还说今年江南进上的鲫鱼,该让你多吃些。”

  “大哥啊……唉。”胤礽都能想象出康熙的语气,他无奈的笑了一下:“承蒙汗阿玛关爱罢。”他拉着胤禔一起坐下,又让太监们都退了出去,“我与郡王小酌,你们不要留在屋里,气闷!”

第131章 :试探

  “这群奴才, 蠢的人没话说。”胤礽自斟自饮,转眼间两杯酒下肚了。

  对方看上去心情不太好,但绝不是因为太监气闷。胤禔也提起酒壶给自己斟酒,他无意去安慰他。没人能安慰另一个人一辈子, 尤其胤礽究竟在烦心什么, 直郡王心中有数。

  胤礽摩挲酒盅, 好一会才道:“大哥告诉我一句实话, 汗阿玛是怎么说四阿哥的?”

  “……还能怎么说, 自然是夸侄儿好哇!”胤禔笑道:“汗阿玛还说将来要带侄儿到盛京祭祖呢。”实际上, 康熙说的是, 日后皇孙们长大, 也得带他们过来, 不能忘了根本和祖宗创业艰难。

  太子的脸上这才有了些笑容,他甚至为胤禔倒了一杯酒:“四阿哥出生至今,汗阿玛都没有像当初大哥儿生下来之后那么关怀, 我……多谢大哥了,来, 咱们满饮此杯!”

  胤禔隐隐觉察了太子的念头,他好像很担心康熙对四阿哥有什么想法, 是担心什么呢?

  担心康熙觉得四阿哥出生就带出这么多事, 于是对孙子不喜?还是怕康熙从四阿哥想到他身上, 觉得嫡出名分真是……碍事?

  “太子爷,外头皇上旨意来了, 传旨侍卫已经到了门口!”毓庆宫陈总管小心的在门口道:“请太子爷到前头去接旨。”

  胤禔也没露头,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就站在里间门内听太子接旨。旨意倒也简单,康熙要回京了, 但不用太子郊迎……下边才是重点,皇帝令直郡王带着御前大臣赶赴京郊迎候。

  这老爷子又怎么了!

  胤禔和胤礽哥儿俩同时在心里想到,好端端的又不让太子迎接,那就都别去呗,还非得让直郡王去,这叫什么事儿?

  太子觉得有点头疼,汗阿玛到底想要干什么,他到底对自己……难道就因为一个孺子,父子俩这么多年的感情,就都不算了吗?就这么一下想要甩开他?!

  胤禔蹑手蹑脚退回室内,他本不打算强出头,可康熙非得把他摆上台?

  如果后续康熙真的这么干,胤禔绝对不要去“接球”,万一这对混账父子和好了,那自己妥妥就是炮灰。太子是国本,如果皇帝打定主意只是给东宫一点教训,这样被摆上来和太子打擂台的人以后绝无好下场。

  想着的功夫,胤礽已经进来了,胤禔假装举着酒杯:“既然太子这边有事,那最后喝一杯,我也该走了。”

  胤礽看着他,迟迟没动,屋里的气氛有些微妙。胤禔佯装不知,笑道:“怎么了太子?”

  “哦,汗阿玛说,不准我们出城迎接。”胤礽摆弄着手里的书信:“大哥觉得……”

  胤禔马上表态:“汗阿玛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希望太子去迎一迎的,不如太子写份奏折?恳切一些,说在京数月没见着汗阿玛,想第一个看见他老人家身子骨好不好啊?在外头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啊?哦,我就举几个例子,太子还是自己拿主意。”

  “好,咱们喝了这杯酒,大哥就先去忙罢!”胤礽终于笑着举起杯子:“这一回王府里必是好一番惊吓,大哥早些回去也好。”

  胤禔走了,胤礽独自坐了一会,起身去了儿子们读书的地方,他的大阿哥、二阿哥声音朗朗,太子站在门口听了一会,俩孩子在读诗经,“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太子脸色一变,最后还是回到书房,给康熙写了奏折,再次表示自己想念父亲,想要迎一迎他老人家。胤礽在奏折里的态度非常恳切,“数月未见,倘若汗阿玛不准臣相迎,外臣观之,子臣岂非不孝之人!”

  在太子来看,京里之前拿的风波历历在目,大家都看在眼里,汗阿玛不准他迎接,万一引发第二轮“胡思乱想”怎么办?胤礽用这个做借口,逼康熙让步,修改之前的旨意。

  他成功了。

  胤禔听到的正式旨意,是康熙令太子率在京诸王公大臣迎候他,坦白的说,直郡王松了一口气。可算不用夹在那对父子中间里外不是人!

  重阳节前几日,皇帝御驾回京,太子领衔,在京的诸王大臣跟在他屁股后面去迎候天子。大家都在关注康熙在看见太子的那一瞬间,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出乎大家的预料,皇帝的态度非常之和蔼,对太子非常关切,当着众臣的面询问“毓庆宫几个阿哥还好么?你这几个月身子还好,朕瞧你有些瘦了,要注意身体啊。”云云。

  众人心中各有思量,有些觉得这是父子没有隔夜仇,可也有人觉得皇上是不是太刻意了?过去也没见皇上见太子的时候这样赶着表示对太子的关心。当然了,也有可能父子双方都想弥合之前的裂痕。

  皇帝回宫,王公大臣也各自散去,三四五都关心了一下大嫂的病况和新生的小侄女怎么样了。富尔祜伦和班第也凑在一起在旁边听着,听胤禔说已经平安无事的时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女人生产真是鬼门关,原以为旗下那些产婆也算是略通医道,起码产科是懂得,谁知道还是……不知道会出什么问题。”胤禛道:“我家也有有身子的,想想让人觉得揪心。”

  “顺其自然,大嫂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至于旁的但尽人事罢了。”胤祺也跟着叹口气:“否则还能如何。”

  班第此刻憨厚笑道:“别想那么多,这种事毕竟还是少数,瞧公主就知道,平素小心保养比什么都重要。此次皇上回京,眼看着就要入冬了,不如寻个好时候带着孩子出来骑骑马?”

  “好主意啊!”几个人嘻嘻哈哈约好,已经要走到西华门的时候,后头突然有人叫他们。

  “直郡王、诚郡王?”后面人喊道:“奴才来传皇上口谕。”

  是乾清宫的太监。等胤禔、胤祉收拾整齐听旨,太监就道:“皇上口谕,久未见皇孙们了,叫直郡王、诚郡王、四贝勒、五贝勒带皇孙们,三日后养心殿觐见。”

  “魏珠!”这太监有点脸生,但胤祉认得他,张口就将人叫住,然后道:“不知道毓庆宫那边的皇孙也是一样安排么?”

  “回诚郡王的话,皇上先是亲口告诉的太子,然后才让奴才来传话的。”

  胤禔和胤禛同时往那边看了一眼,这个太监他们都没怎么见过,胤祉却马上认了出来,还能自然的问话……厉害啊老三!

  太监魏珠走了,胤祉回身的时候也没发现众人有什么不对,他笑道:“兄弟们也都预备一下罢,汗阿玛想见孙子喽。”

  “汗阿玛要见弘晗,带着咱们小二一起吗?”道琴这段时间养的不错,沁林扶着她靠坐着喝鸡汤,里头加了南方上好的天麻。

  胤禔坐在旁边看着她笑:“咱们家二阿哥不去,他太小了。我和几个弟弟商量了一下,小二和几个侄子年纪都不大,最后决定都带长子过去。”

  “弘晗总算还有体统,咱们小二的确太小了。”道琴也舒了口气。

  胤禔拍拍她被子下的腿:“一切有我,别想那么多。趁着这功夫你好好养身体,而且我也和额娘商量好了,今年过年都给你请假,我让苏日格带着她弟弟进宫,最多去宁寿宫,然后就在延禧宫待着,额娘也说好,让你好生将养,人没事儿比什么都强。”

  道琴回握他的手:“我都明白。”

  出了上房,胤禔就去了侧院,二阿哥被嬷嬷带着在自己屋里,这孩子最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受了风,小病了一场。

  “阿玛!”二阿哥躺在炕上也不老实,看见胤禔进门就一下蹦起来,要往父亲怀里冲。

  哎哟,这小子沉的,小胖墩。胤禔抱着儿子坐在炕上,先是交代了太监嬷嬷“不要让阿哥受凉,但也别让他热着,一热就心烦,到时候他又闹起来。”

  “嗻,奴才们小心着伺候阿哥,必不令王爷失望。”

  “好,嗯,你最近也要听话。”胤禔颠颠胖儿子:“你额娘最近身体不协,姐姐哥哥都要读书,你乖一点,然后他们回来看你,阿玛也回来好么?”

  “那,阿玛,额娘什么时候能好哇。”二阿哥捏着自己的小胖手,特别天真可爱的问:“我好想额娘,可姐姐也说额娘病了,不准我过去。”

  道琴怕过了病气给孩子,就连苏日格和弘晗都只在门口问安,二格格也养在暖阁不敢近身,何况这个胖小子。

  “等过年的时候,你看外头都冷了,再过两个月就要入冬,然后就过年,那个时候你就能见到额娘了。”

  小孩子扳着手指,两个月听上去也不是很久,这还好。他美滋滋的坐在父亲怀里:“阿玛也帮我和额娘说说呗,我可想额娘了!”

  “好。”

  看完小的还得看大的,苏日格和弘晗都在前院书房读书,沈瞭和胤禔商量之后,他们的课程安排是,上午从诗经开始读起,还要练字,午休之后,沈瞭会挑一些史书上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胤禔没有让他们晚睡早起,也不让他们大晚上的读书练字,直郡王总觉得如今这个医疗条件下,小孩子首先就要吃饱穿暖,睡得好,然后适量锻炼身体,省着一个个长不高,风吹就倒,夭折成风。

  以目前的成果来看,至少眼下这三个孩子,“长势喜人”。

  这会是午饭时间,苏日格和弘晗各自回去吃饭,有时候他们姐弟也凑在一起用饭,胤禔从来不管,都让他们自己协调。他过来是拉上沈瞭一起吃吃喝喝的。

  “汗阿玛叫皇孙们入宫,说真的,我是真怕他老人又要搞什么幺蛾子,把我摆出来,夹在东宫和乾清宫里外不是人。”胤禔叹气。

  沈瞭想了一下,却道:“在下倒是觉得,不会了。”

第132章 :男主:你凑上来干什么!

  小阿哥们大的已经八岁了, 小的才刚周岁,弘晗和毓庆宫的大阿哥、弘晰玩得好,因为年纪相仿。同样的,胤祉家的弘晴、胤禛家的弘晖、胤祺家的弘昇也玩的好, 这几个都在四岁左右。

  “好像很久没见大姐姐了。”毓庆宫大阿哥很小大人似的, 面对弟弟弘晰疑惑的目光, 他还笑道:“就是弘晗弟弟的姐姐, 咱们这一辈的大姐姐, 她很好的!”

  当年苏日格胖揍罗布藏衮布的情景, 真是让人历历在目, 难以忘怀。

  弘晰只在过年的时候见过苏日格, 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不过听哥哥说那位姐姐很好,那应该是就很好。弘晰和弘晗玩的不错,俩孩子哥哥弟弟叫着, 马上就混熟了。

  更小一些的弘晖、弘晴两个打着小哈欠,迷茫的看着弘昇, 弘昇则看着阿玛,还要在这站多久啊, 什么时候能回家……

  “怎么就两个小阿哥在这, 太子人呢?”胤禛看着一屋子小孩, 皇上没出现,太子也没影子。

  胤祉使了个眼色:“乾清宫呢。汗阿玛打算将旗下都统进行人事调整, 叫太子在边上学习。”

  果然如沈瞭所说, 康熙允许太子去接他, 就说明他还是维护太子。至少目前直郡王不用担心摆上台的问题,至于以后嘛……

  沈瞭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对胤禔道:“皇上对您不能说没有寄予厚望, 王爷怎么就认定您一定会被摆上台呢?您和太子打擂台,对皇上的既定政策有好处。归根结底,皇上是希望太子登基的,真的闹大了,您与太子两败俱伤,皇上的损失最大。”

  “最要紧的只有一条,王爷您自己把持住了,别人都没办法!”

  就在养心殿内各有心思的时候,康熙带着太子到了,皇帝满脸笑容的一个个问过孙子。儿子们带来的孩子都是家中长子,只有毓庆宫两个阿哥都来了。

  “哦。大阿哥、弘晰,你们弟弟现在好吗?”康熙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