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347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随着FBI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事实浮出了水面,“亨利再生物资处理公司”的老板罗伯特·亨利已经被批准逮捕、等候审判,因为他至少有一桩走私的罪名是无法洗脱的;而他的处境则与詹姆斯·麦克唐纳一样,被取保候审——如果不是那个神秘的黑衣信使至今还逍遥法外导致证据链不完整的话,他现在也应该住在臭烘烘的牢房里了。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最糟糕的。

  从国防部、国会军事委员会、海军上层等各处传回的消息全部都是噩耗——鉴于F-14战机高昂的造价以及这次事件带来的恶劣影响,海军方面有可能放弃后续的所有采购计划转而选择更新的F/A-18战斗机。

  而现实的情况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消息——格鲁曼公司用于存放F-14备件的仓库被米国海军派人监管,没有上级的手令,连一颗螺丝钉也不允许出库!

  更坏的消息接踵而来,即将于下个月开始的“ATF”项目概念设计招标中,格鲁曼公司的名字被划去了,这也就意味着,公司失去了在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获得新战机合同的可能。

  而当“超级熊猫”计划被正式终止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兰德里悲哀地发现,格鲁曼的前进之路,已经被完全堵死了。

  那天,他一个人跑到了父亲的墓前,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却抱着父亲的墓碑哭得像个孩子……

  然而,他知道,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

  也时候做出决定了。

  他征得了负责监视他的FBI的同意,秘密飞了一趟弗吉尼亚州西福尔斯彻奇市,与韦斯特·诺斯罗普——诺斯罗普航空器制造公司现任董事长、创始人约翰·诺斯洛普之子进行了一场长达12小时的秘密会谈。

  当他回到长岛之后便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的会议召集了公司所有的董事、元老参加,在会上,他坦率地承认了是由于自己犯下了错误才导致了公司目前的困难局面,他为此负有全部责任,公司已经难以为继了,而他能为公司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大家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他告诉他们,他已经与韦斯特·诺斯罗普达成了协议,格鲁曼将与诺斯罗普合并组成全新公司,而因为诺斯罗普正在执行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项目——“先进技术轰炸机ATB”项目急需要大批的航空器设计和制造精英们加入的缘故,他们完全不必担心在新公司里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和工作,他们的薪水不但不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增加……

  在这一刻,老格鲁曼留下的珍贵遗产终于体现出了价值,宽容而温情脉脉的企业文化传统让公司的董事、元老们对他既没有指责也没有抱怨,所有人都对兰德里表示了理解,更有很多人纷纷上前安慰了他,而这,让兰德里再一次泪撒衣襟。

  于是,紧接着震惊全世界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分拆案之后,另一桩没那么引人注目,却在米国及全球军工行业内影响深远的公司合并案也拉开了帷幕,1983年11月25日,诺斯罗普和格鲁曼公司联合发表了申明,两家公司正式以换股的方式合并,新公司被命名为“诺斯罗普·格鲁曼”,与此同时,兰德里·格鲁曼宣布永久退出新公司的董事会,只保留1股“诺格”公司股票以作纪念……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属于惯例,就像所有的收购、合并案在资本层面的操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必然是三家新的航空巨头都需要对内部错综复杂的组织、人事、项目进行梳理,对部分重合岗位进行调整,缩编冗余人员、砍掉前景不明或者重合的项目以节约资金。

  吞下了麦道民机部门的波音迫不及待地挥动起巨斧,事故率极高且已经被FAA勒令无限期禁飞的“DC-10”原本就与“波音747”和“波音767”有直接竞争关系,所以被首先砍掉,而麦道另一型主力“DC-9”系列也因为“波音737”及“波音757”的存在也完全没有保留的必要,只是出于不能一次把事情做绝,免得引起原麦道员工情绪上的过激反应才勉强保留了一个发展型号,将正在研制的百座级“MD95”保留了下来,并给予了一个“波音717”的编号继续发展。

  至于“DC-9”的另一个发展系列“MD-82”?呵呵,有了“波音737”还要那个机型做什么?什么?居然还有前段时间与华夏谈的火热的整机授权制造?连那个莫名其妙的华裔副总裁都离职了,这种项目,还有存在的必要么?想要与华夏航空制造业保持良好关系,以顺利进入华夏航空市场?那还不简单,前几年不是给他们的西京飞机制造厂发过一块“飞机零部件供应商资格认证铜牌”么?那,随便发包一点不关键的零部件给他们生产,安抚一下他们的情绪,就足以让他们感激涕零了吧?

  波音这种做法完全是其一贯的企业策略沿袭使然,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它吞并麦道的时间虽然推迟了很久,但其做法却与本次一模一样,而且在刚拿下麦道的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撕毁了其与华夏的新机技术转让合同!

  在另一家公司内,类似的事件也在上演。

  新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完全没有继续发展F-14战机的意思,在他们看来,这型战机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米国政府出于多种考虑,肯定不会再批准这型战机的出口,而且就算能批准,这款战机高昂的制造成本和售价也决定了它的市场前景在与F-15的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且随着F/A-18战机的交付,海军选择的倾向性已经暴露无遗,那么,F-14整条产线唯一的任务就是完成海军剩下的订单、生产一些必须的维修保养配件,为公司的利润贡献最后的余热了。

  更何况,此时的诺斯罗普,全部资源和精力都要投入到庞大的、划时代的“先进技术轰炸机ATB”项目中去,根本无暇顾及看不到前景的F-14发展型号。

  顺便解释一下,这个“先进技术轰炸机ATB”项目,其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后来独步全球三十余载、令人闻之色变的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

  基于这种现况,整个原格鲁曼公司的F-14项目人员必然要大大缩编,这也让某位已经年过六旬、精力不济的老人的退休申请终于获得了批准。

  

第857章 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结果

  

  “所以,埃里克先生,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目前发生的这一切,都是你在幕后推动的,对么?”

  旧金山,谭振华居所。

  张振中终于还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踏进了位于唐人街内这所大宅的门,而谭振华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将麦道覆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告诉了他。

  当然,站在谭振华的角度,他是有选择地说的。

  而站在张振中的角度,听到的一切实在是曲折离奇、耸人听闻。

  故事从1982年11月的某天,谭振华前往长滩,拜访小唐纳德·道格拉斯开始,由梅隆财团、花旗财团、罗斯柴尔德的犹太财团为主构筑的地下反麦道联盟、围绕西班达斯航空的995号班机事故调查报告内容的博弈、被操纵的媒体、被收买的FAA官员、令人讳莫如深的6.2空难事故、蹊跷的F-4“鬼怪”战机配件走私案……

  表面上看来毫不相关的几件事,却是被人精心策划的连环阴谋,也正是在这些阴谋不断地发酵影响之下,看似庞然大物一般的麦道公司,轰然崩塌、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结果,所有的一切都对得上,然而,张振中还是难以相信,这样的一个算计庞大、参与者众多、执行时间跨度长达一年有余的阴谋竟然会出自眼前这个笑起来阳光灿烂、看似人畜无害的年轻人之手。

  如此年轻,心机就已经如此深沉,等他再成长一些时日,那又会多么可怕?

  张振中看向谭振华的阳光笑脸,却忽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不能说都是我策划的。”谭振华并没有将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上的意思,而且在他看来,这里面有些事实在太肮脏了一些,揽上了纯属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只能说,开始的时候,我向所有人都描绘了一个美妙的,各方都能获得巨大利益的结果,而所有的参与者都认为,这个结果是有实现可能的,而相比于实现这个结果可能获得的利益,付出的代价实在微不足道,且就算失败,也几乎没什么损失,所以自觉不自觉地都向那个方向进行了努力。”

  谭振华望着紧抿着嘴唇、脸色复杂的张振中耸了耸肩膀继续补充道:“你曾经是麦道的高级副总裁,我这么说,你也许会觉得难以接受,但,我还是得这么评价:麦道公司对于危机的感觉实在太迟钝了,应对的手段也糟糕透顶,而我认为,这才是这家公司走到今天这种结局的最根本原因。”

  张振中一时默然。

  没有人比他体会得更深刻了,最后的这一年,麦道就像一个固执的巨人,明明已经被敌人暗算得遍体鳞伤,却执拗地沿着最错误的方向一路狂奔,不但听不进任何正确的意见,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保护自己的措施,最终的倒下,其实也是必然。

  现在他终于明白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了,但这也让他更加的疑惑。

  “为什么?”他问道。

  他实在不明白,这个年轻人为何要如此处心积虑地对付麦道,他相信,以谭振华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手段,如果仅仅是想要在资本市场上获利,根本无需如此大费周章,也根本不应该挑选麦道这样的公司下手,市场上有的是更容易得手的目标。

  “两个原因。”

  谭振华伸出了两根手指,然后弯曲起了其中的一根道:“其一,我不希望麦道与华夏曾经洽谈的那个项目得到实行,而我不能从华夏方面下手阻断这个计划。”

  张振中顿时恍然大悟,觉得自己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

  由他亲自负责的“MD-82”项目,如果不是因为麦道突然死亡的话,今年,已经到了决胜的关键之年,而按照他之前在华夏各机关部委活动获得的成果,这件事具有极大的成功概率。

  他还知道,眼前的这位谭振华,也正运作着一个与之极其类似的“BAC”计划。

  很明显,这两个计划从机型到模式,天生就具有互相竞争的属性。

  他张振中当初采用的,是由上而下的推进策略,希望借助米国与华夏两国关系不断升温,且华夏急于引进各类新技术的历史性机遇,一举奠定麦道公司在未来可能极为庞大的华夏民用航空器市场的先发优势和绝对领先地位。

  反观谭振华,他采用的却是与自己截然相反的自下而上的推进策略,利用自己的财力,联合了几家华夏的飞机制造厂,以利益驱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产线、技术买回了国内再说,他曾经听与他关系良好的三机部内消息灵通人士说过,这条产线,在三机部系统内至今还依然挂着“零部件生产线”的名头,华夏也依然没有给予“BAC”这型飞机一个合法的身份,最大的用户华夏民航,也没有下单采购过哪怕一架飞机——似乎不管是产线的实际拥有者谭振华还是产线的实际运作企业西京飞机制造厂,目前都没有联系过华夏民航,好像根本就没有将其列入客户名单的意思。

  不过这人,为了达到将己方推进的项目扶正的目的,在他本身还很弱小的时候,居然狂妄到胆敢将麦道这样的巨型公司列为对手,且不惜用尽心思,拖了无数人下水,机关算尽。

  而且从结果来看,他竟然还成功了!

  扪心自问,张振中觉得,别的不说,仅仅这一点就是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所以,这就是自己奋斗了那么多年,也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所谓“高级副总裁”,实际上的高级打工仔,而人家却已经是真正的大老板的原因了吧?

  “这一点我能理解,埃里克先生,那么其二呢?”

  谭振华扯了扯嘴角,他能大概猜出张振中所谓的“理解”是理解了些什么,无非也就是商业竞争的那一套,不过,他也没有向其深入解释自己想法的意思,他愿意这么理解,就这么理解吧。

  “其二,自然是为了一个人。”

  “为了一个人?谁?谁那么重要,居然值得你如此大动干戈?”

  “这个人,就是你。”

  

第858章 信任

  

  尽管已经隐隐猜到了答案,但当这个答案真正从谭振华的嘴里得到证实的时候,张振中还是陷入了深深的震惊之中。

  “我?为什么是我?”他脱口问道。

  谭振华却没回答他的问题,他收起了刚才一直挂在脸上那若有若无的笑意,紧紧盯着张振中的眼睛,用非常严肃的口吻问道:“张振中先生,请你如实地告诉我,你对“运十”这个项目怎么看?”

  不知为什么,张振中忽然有种感觉,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可能对自己的后半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他踌躇了片刻,在一边努力回想着过去发生的一切的同时,也做出了决定。

  他决定实话实说。

  “这件事要从1979年3月说起。”他缓缓开口答道:“那年,华夏三机部派遣了一个30人的代表团访问了麦道公司,双方第一次讨论了就大型客机展开合作的可能性,当时因为我的华裔身份,所以,整个代表团的接待工作是由我负责的,也正是在那次的代表团里,我认识了马峰山先生,但当时,我完全不知道他正在从事什么工作。

  说实话,在这之前,不论是我们麦道公司还是我本人,都对华夏的民用航空工业能力一无所知,所以,第一次的会面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不过,我很快就得到了邀请,并于当年5月带队回访了华夏,这次的华夏之行,我走访了很多地方,京城、魔都、西京、盛阳、蓉城,我参观了这些城市的航空工业基地,也正是在那一次,我到了魔都的时候才知道,华夏,竟然也在研发制造一款大型民航客机,而这架飞机的总设计师就是我上次见过的那位马峰山先生,说实话,当时我是非常惊讶的。

  不过,正是由于看到了“运十”这架飞机,我才坚定了推进与华夏合作大飞机项目的决心。在当时,麦道董事会里反对与华夏合作的大有人在,理由就是华夏既没有搞大飞机的基础和经验,设计力量也是从各地拼凑起来的,生产能力更是可疑,这样的合作,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这次的参观考察,给了我说服董事会的信心。

  回到米国后,我立即向董事会进行了汇报,我告诉他们,华夏已经设计了一款大型的民用飞机,尽管不太成熟,但他们不仅有了各种地面设备,还有铁鸟试验台,在华夏总装飞机是有基础的。

  当时有一个董事问我,“要把飞机制造出来,公司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投入,而且能不能赚钱还很难说,我们的利益在哪里?”

  我当时的回答是,有两个理由值得我们这样做,第一,将飞机总装线移到华夏以后,因为华夏的人工成本非常便宜,仅通过降低加工成本就有可能使飞机总成本降低10%~20%,这显然是非常大的收益;第二,我们首先与华夏开展这样的合作,也就先于我们的竞争对手波音和空客在华夏找到了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这对我们开拓华夏市场是非常有益的。

  至于“运十”项目,说实话,从我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来看,这架飞机的原始设计就已经过时了,它大概相当于“波音707”的技术水平,而“波音707”是已经要被民航市场淘汰的飞机,所以我本人并不看好这个项目,当然,做为可能产生竞争的项目,我也不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在与我们合作的时候还心有旁骛。”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神态坦然,完全没有因为谭振华紧盯着他的眼睛而露出怯意或者紧张,这让谭振华觉得,要么张振中说的是心里话,要么就是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演员。

  而他更偏向于相信张振中说的是心里话。

  最起码,他没有刻意地隐瞒他自己对“运十”项目抱有的敌意。

  这让他稍稍打消了一些疑虑。

  毕竟如果换位思考的话,假设是他谭振华站在当年张振中的位置上,恐怕也会产生同样的想法,说不定,手段还会更加激烈。

  比如,为了推进自己的“BAC”项目,他其实是站在了坚决要求“运十”下马的这一方,而为了阻止“MD82”,他甚至不惜联合敌对势力,干掉了麦道……

  当然,他有这么做的理由,因为他知道历史的进程,可要放在一个不知道历史进程的旁观者眼里,他的某些做法,被别人骂上一句“买办”也不能算错了。

  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接受了张振中的说法。

  “因为,张振中先生,你是我能找到的,最适合的人选。”他说道:“你已经知道,我正在操作一个名为“BAC”的项目,从不列颠买回了“BAC1-11-700”这款客机全套的生产线和技术授权,在我的规划中,这个项目分成了好几个阶段,而现在执行的仅仅是第一阶段,我也可以坦率地告诉你,我对于民航客机这个发展方向非常的看重,目标也不仅仅是“BAC”这一款客机,而我本人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来全力投入这个项目中,所以,我需要一个人,一个具有充分的行业经验的人来运作和管理这一切。”

  张振中显然对这个回答稍稍有些吃惊,他低头微微考虑了一会儿才抬头说道:“埃里克先生,坦率地讲,我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的原因,同时,也对你如此坦率的回答感到有些吃惊,我并没有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说到这里,他稍稍顿了顿,像是下了某种决心般加重了语气道:“而且,埃里克先生,我得提醒你,我是一个原籍湾岛的华裔米国人,我的父亲和我的伯父,都是果党的高级官员,特别是我的伯父……”

  “我知道你的伯父是谁。”谭振华道:“但这种关系什么都不能影响,只不过,基于之前的所作所为,你并不能一开始就成为这个项目的最高领导人,因为你首先要做到一件事。”

  “什么事?”

  “获得我及我的合作伙伴们的信任。”

  

第859章 再访长岛

  

  犹豫了几天之后,张振中最后还是接受了谭振华开出的条件,他将前往香江并开启他新的职业之旅——做为“香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他的主要职责正是他曾经的老本行,与华夏的政府高层领导展开对话,全力推进“BAC”项目正式落地的诸般事宜。

  这其实是一份有些尴尬的工作,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还代表麦道公司执行着几乎一模一样的任务。

  不过,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交给他这件任务的谭振华都知道,在麦道已经不复存在之后,这个任务已经几乎不可能失败,无非是以什么样的代价、在什么时间获得华夏的官方认可而已。

  甚至他将面临的阻力也比推进“MD82”项目要小很多,因为与麦道项目还全部停留在方案阶段不同,“BAC”的生产线可是已经切切实实地在华夏落了地,且按照谭振华的介绍,第一架以全进口件组装的飞机,已经上了生产线,如果顺利的话,将在24个月左右之后,正式交付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