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68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必须要有取舍。

  于是,在经过了激烈的争论之后,各方终于就华夏的航发发展路线达成了妥协。

  首先,军发和民发,将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各自走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也是符合当前国际主流趋势的,虽然从整体上看,二者在技术上有共通之处,甚至不同的发动机可能就是来源于同一部核心机,但民发要求使用寿命长、稳定可靠、排放环保、无加力大涵道比、低噪音、高燃油经济性、易维护等等;而军发则更看重高推重比、追求各种极限工况、响应灵敏度等,这些就注定了,军发和民发,必然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

  民发方面,“MK606”当年是在客观条件限制下,华夏获得6吨级推力涡扇发动机技术的唯一选择,投产后,也在以国产发动机替换“三叉戟”机队原装发动机以及“BAC-I”型客机的适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这型发动机毕竟太老了,涵道比小,油耗高,噪音和排放也逐渐不能满足欧洲及米国最新的排放标准,且“三叉戟”机队正在逐步退出华夏民航,“BAC-I”虽然还在产,但随着“C919”及“BAC-II”研制工作的推进,这型飞机也肯定会在未来几年逐步退出市场,那么,再发展这个型号就失去了意义,维持住现有产线,并在新型号能够投入量产后逐步退出,才是正确的选择。

  至于“斯贝”的另一个发展型号“泰”,则只是授权生产版本,华夏本身就不具有发展这个型号的权利,而且其适装的飞机型号只有一个尚未投入量产的“BAC-I”,所以也不能列入华夏将来主要发展方向。

  这么排除下来,在已经搞到手的6~8吨推力级别的航发中,最适合华夏民用航发将来发展方向的,就剩下一个D36系列了。

  其实,这也正是谭振华的想法。

  D36系列,涵道比达到了5.6,采用了三转子这种先进体制,在他看来,代表着民用大涵道比发动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还有同体制的放大版本,推力达到25吨级别的D18-T,有这两个系列,已经覆盖了两个民用航发的关键推力段,只要能够补上一款10-15吨推力的发动机,就能形成完整的三转子民用航发系列,到了那个时候,华夏的民用航发工业,就完全能够摆脱对外部的依赖,做到够用、先进、好用!

  这将是一个需要花大力气攻关的长期课题,需要先从吃透搞到了这两型航空发动机的所有核心技术开始,并建立起一套有别于华夏当前所有航空发动机技术路线的新体系,这些工作被当然地给了燃气涡轮院执行。

  大涵道比、三转子,定下了这些之后,路线之争的第一争有了结果,接下来么,当然是继续撕!

  

第1530章 路线之争(二)

  

  民用的,或者说运输机用的航发定下了基本发展路线,接下来要撕的,自然是军用的小涵道比型号了。

  这个,撕起来就更加激烈,甚至战局都扩散出了航发领域,连宋文华、陈义坚、等人都被牵扯了进来,好一团混战!

  因为此时,可供华夏选择的军用航空发动机,也出现了多个性能相近的型号彼此竞争的局面。

  把所有可用的和正在研发的型号捋一遍,按不太严谨的划分来看一看吧。

  推力超过十吨的军用加力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有:“斯贝”军用版的增大推力型号,也就是华夏版的“TF-41”,正式型号为“涡扇9C-10 IPEF”,绰号“秦岭”,最大加力推力10.5吨,涵道比0.74,推重比5.7,已经被安装在“飞豹”战机的后续发展型号上批量使用,并成为了出口型“飞豹”战机的标配动力,且已经内定为“飞豹II”的初始动力;

  还有作为必要备件随着“苏27”战机一同来到华夏的罗刹“留里卡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经典第四代涡扇发动机“AL-31F”,绰号“三姨夫”,标准推力12.5吨,涵道比0.59,推重比6.95(华夏国标)。该型发动机是“苏27”的标准动力,将来华夏对“苏27”进行授权生产及国产化改进时,也依然会选择这款发动机为动力,同时,罗刹已经批准向华夏单独出口该型发动机用作正在研制中的“歼十”战机的动力,条件是装配了该型发动机的“歼十”战机若出口第三国,需经过罗刹批准。

  其实当年在为“歼十”选型发动的时候,宋文华一度想选用“秦岭”的,毕竟这是本国生产,完全自主可控,不过谭振华却一反他做事的一贯风格,婉拒了宋文华并表示,“秦岭”的尺寸和重量都太大了,而推力又略显不足,且过大的涵道比也导致发动机高空高速的性能下降会比较厉害,对双发的“飞豹”来说,还勉强能接受,但对单发的“歼十”来说,对性能的影响将十分巨大,在将来有可能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他建议宋文华等一等。

  宋文华将信将疑地等了等,于是就等到了“三姨夫”,这型发动机虽然没毛子们吹得推重比超过了8那么夸张,但与“秦岭”相比,性能整整领先了一代,稍加发展,推重比超过7是完全没什么问题的,且是华夏近期能获得的,唯一一款推力超过了12吨的大推!

  对于一架单发战斗机来说,推力增加2吨,这带来的好处就太多了,意味着战机的动力更加充沛,不但能带更多的武器升空作战,还能分配出更多的剩余功率来发电,从而带得动更大的雷达和更多的电子设备,特别是这型发动机的涵道比只有0.59,其高空高速的性能表现肯定能远远超出“秦岭”,这更能提高“歼十”战机在执行截击作战时的能力!

  如此一来华夏已经加入现役的大推就已经有两款了,而为了本国自身航发事业的发展,彻底解决对外依赖的问题,还有一型大推也早在1987年便开始立项研发,由盛阳3606所负责总体设计,3410厂(既军迷口中的“歌星厂”)负责制造,代号“涡扇10”,绰号“太行”,设计推力与“三姨夫”接近,而推重比稍高,目标是达到米国80年代的水平。

  这就已经有3款了,可谭二居然在本次会议上提出,他要联合燃气涡轮院和西航发也到这个池子里搅合一把!

  对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二少爷你是不是最近又打劫了前苏俄各国之后,钱太多实在没地方花了?

  二少爷非常委婉地表示,本次打劫行动尚未完全成功,同志们还在继续努力……

  不过对军用大推他到是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秦岭”的底子,实在太老了,发展到最近的“WS9C-10 IPEF”(10吨级推力并采用全权限数字控制技术FADEC)这个状态,实在已经到了这款发动机的极限,再想深入地魔改,就得从核心机的结构上动大手术,那还不如从头搞一款新的来得合算,而且从头搞一款发动机,没个十来年你都看不到成果,这样算下来,新发就算现在上马,到能用的时候也得在新世纪了,要磨合到好用,那还得再来上好几年,到那个时候,新一代的战机恐怕就得开始搞了,而新一代的战机需要的动力,现在已经在手里的这些发动机以及已经搞了好些年的“涡扇10”,都难说能满足要求,这时间可算不上宽裕,所以他决心现在就启动。

  至于到时候会不会与“涡扇10”形成竞争关系,谭二表示,这个么,国家只要保证“涡扇10”的经费就好,新发无需国家出钱,经费问题他来解决,而且有竞争,那是好事啊,米帝的发动机为什么这么强?那也是竞争出来的,想当年普惠和通用为了争夺F-15和F-16的订单而展开举世闻名的“发动机大战”的时候,两家都玩了命的你追我赶,拼命烧钱追求技术进步,这才打下了米国人在航发领域遥遥领先的地位,这就是竞争的好处——我说张恩河张老哥,你这不是怕被人比下去吧?

  当年谭二在伦敦为了引进技术而召开“大Party”的时候,还在米国进修的张恩河可是主动中断了学业,千里迢迢飞到伦敦来帮过忙的,原本谭振华还想将自己的航发事业交给这位,但很可惜,张恩河在学成归国之后,很快就被选中主持了 “国字号”的大项目,也就是“涡扇10”,使得谭振华与他的合作失之交臂,不过呢,也正是因此,成就了他与燃气涡轮院刘大想团队合作的机缘,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不过现在,谭二可没念旧情的打算,他毫不客气地向张恩河下了挑战书,顿时激得张恩河红了脸,一拍桌子就站起来说道:“比就比,谁怕谁啊?不过谭博士,我可已经先跑了好几年了,到时候你输了可别不服气。”

  “我才不会不服气呢,因为现在谁领先可还说不好。”谭二微微一笑,转向了坐在一边看了半天好戏的莫文翔道:“莫部长,我谭振华明人不做暗事,之前委托部里操作的项目,也得让张总师心中有数才好。”

  莫文翔闻言,叹了口气道:“谭博士,我倒是觉得,你这个做法有点欺负人了啊!”他接着转向了张恩河道:“张总师,你可得加油了,因为谭博士他委托我们部里买了一个大家伙回来。”

  

第1531章 路线之争(三)

  

  “什么?部里买回了R-79?什么时候的事?”

  刚才还意气风发的张恩河脸色顿时大变!

  他当然知道R-79是什么,也知道这代表了什么!

  R-79涡扇发动机,根据已知的情报,最新的试验型号全称“R-79-V300”,由罗刹著名航空发动机研制单位图曼斯基设计局研制,是“雅克141”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标配发动机,该型发动机的推力达到了惊人的15.5吨,并且,还装备了可以向下偏转95度的轴对称矢量尾喷管!

  正是因为有这台强大的发动机为动力,“雅克141”这型尚未最后完工的苏俄第二代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曾经在试飞中创造了该类战机的多项世界纪录,包括:有效载重1000千克时爬升到12000米时间为116.2秒;有效载重2000千克时相应的爬升时间为130.5秒;从高度3000米到8000米,爬升速度为250米/秒;而且这型战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19.5吨,并可以1.7马赫数进行超音速飞行,将同类战机,不列颠的“鹞”式远远地甩开了十八条街!

  尽管在1992年9月举办的范保罗航展上,西方航空界人士在看过了“雅克141”的飞行表演后,对其嗤之以鼻,各路西方媒体更是言之凿凿地宣称:“该机的垂直/短距起落功能缺乏实用性,也缺乏战斗机所需要的操纵及任务灵活性,它必须在装有防热甲板的位置起降,以免高速热喷气损坏跑道或舰面;此外飞机的起落操纵性也不够灵活,仅与鹞式战斗机相当。”

  但其实呢?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西方的“酸葡萄”心理在作怪罢了,再说了,罗刹人不管研制出什么黑科技的武器也必须是弱鸡的,否则,西方的军火商们怎么能推销他们那些又贵又不一定好用的装备呢?

  打压毛子,这是政治正确懂么?

  而且他们行动非常诚实地证明了这一点——就在“雅克141”携R-79-V300惊艳公开亮相不久,在明面上把它们贬得一文不值的米国佬就悄悄找上了罗刹人,要求他们转让发动机的矢量尾喷管技术,穷得什么都能卖的毛子当时正好打算全盘倒向西方世界的怀抱,对此丝毫没有戒心地以极低的价格将技术卖给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是,后来就有了X/F-35,再后来,X/F-35发展成了现今在全球大卖特卖的F-35。

  米国佬买得,二少爷自然也买得,大家给的都是美金,毛子此时正饥渴难耐,看见绿票子那眼睛都拔不出来了,有机会一机二吃还能放过?

  再说了,谭二可是全程参与了“苏27”引进项目的人,当年也着实凭着小恩小惠拉拢腐蚀了不少罗刹高级领导,旗下的“黑海商业银行”至今还肩负着华罗两国军贸合作付款的重任,在莫斯科,他的人缘可是相当不错的,这回开口要想买一个尚未完工,且注定永远也无法完工的发动机,这个顺水人情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做的。

  别忘了,此时的罗刹,哦,不仅仅是罗刹,是整个“独联体”国家所有武装力量的总司令乃是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对,就是那位主导了向华夏出口“苏27”战机的前苏俄空军司令官阁下,他也是前苏俄最后一位获得“元帅”军衔的空军将领。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位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乃是叶厉卿总统最亲密最可靠的政治盟友!

  嗯,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吧,元帅阁下和华夏空军副司令员林琥上将,那可是酒场上喝出来的铁杆老兄弟呢!

  所以办妥了伊夫琴柯设计局的大事之后,吴达观就借着参与“苏27”战机验收的名义悄无声息地走了趟莫斯科,没费多少唇舌便办妥了此事,除了航空部里有限的几位高级领导,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不过么,现在谭二已经捅破了窗户纸,吴达观自然也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这件事反正总要在系统中公开的,他笑眯眯地接过了话茬道:“买R-79啊,那是我亲自去办的事,就几个月前,我去乌克栏出差的那次,顺道跑了趟莫斯科,对了,除了授权、全套技术资料,我们还得到了一台完整的R-79-V300原型机,不过毛子还是留了一手,矢量尾喷管他们没肯给,给我们的那台原型机也不是最新的改进型号。”

  听吴达观说了这些,张恩河无奈地发出了一阵苦笑——这位谭博士和自己虽然也算是旧相识,不过交道打得并不多,倒是对他平日里那些传得神乎其神的事迹确实听说过不少,但那些毕竟只是传说,难免有夸大其词之处,这世上哪有真能走一步看十步,从来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人啊?

  那还是人么?

  可眼前这事儿却又真真切切地告诉他,这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就在他的眼前——这位一边化妆冒名顶替了别人的身份在基辅搅风搅雨,几乎将乌克栏的好东西一网打尽,另一边又把手伸到了莫斯科,就是不知道,除了R-79,他还从莫斯科搞到了点什么宝贝?

  或者,除了已经公开的,为人所知的那些东西,他还暗戳戳地搞了些别的什么?以他的性子,恐怕那是一定的吧?

  嗯,如果谭二此时能猜透张恩河的心理活动,一定会为他点一个大大的赞,老哥你猜的真准!

  有这种想法的显然不止张恩河一个,宋文华已经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吴老,你去了趟莫斯科,既然谈妥了R-79,那“雅克141”呢?他们怎么说?你有没有问过?”

  吴达观遗憾地摇摇头道:“问我倒是问了,还和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人见了一面,不过我听他们的意思,暂时不想卖这型飞机,他们目前的想法是,找人联合研制,以完成后续的工作,毕竟这架飞机的完成度其实已经很高了,验证机都造好了两架,他们觉得,就这样卖了,有点可惜。”

  “这样啊。”宋文华也颇为遗憾,不过他眼珠一转,转脸望向了谭振华就想开口。

  谭二对自己这位老师实在太熟悉了,不过这事他可不能轻易答应,因为前世的经验告诉他,和毛子搞联合研制,绝对会被坑得生活不能自理,阿三哥就是人证……“雅克141”好是好,但目前还不是华夏最急需的东西,这事可以慢慢来,最好是等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凉透了再下手。

  什么?同学你说在本时空,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明明到现在都活的好好的,哪那么轻易就能凉?

  嗯,这个么,同学请听题:谭二出道以来最拿手的本事是啥?

  答案很明显对不对?赚钱那只能排第二,排第一的,那肯定是坑人啊,大兄弟!

  

第1532章 路线之争(四)

  

  宋文华在打什么主意,谭二心里实在太清楚了,不过么,他对此有自己的安排和计划——且不说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那边肯不肯给东西,就此时的华夏而言,单单消化吸收这一批搞回来的好东西就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华夏当前的资源和人才储备现状,贸然再开一条新战线,时机恐怕是不太合适的。

  于是谭振华只好假装没看见老师投来的目光,顺着吴达观的话题就接了下去:“张总工,你也别太担心进度比较问题,其实呢,你也不用太高看这台R-79,这型发动机其实是当初图曼斯基设计局与留里卡设计局的AL41F竞争米格1.44战机引擎失败的产物,我已经看过这型发动机的基本参数了,它的推力是能达到15.5吨,只不过,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得到的,其推重比只有5.64,这个数据连米国第三代航发7以上的推重比数据都达不到,而且它的涡轮前温度只有1620K,距离目前米国先进航发1800K以上涡轮前温度的水平差距很远,以我有限的航发知识来看的话,R-79的参考意义远大于工程实际意义。”

  “那它的核心机空气流量多少?”

  “每秒138公斤。”吴达观答道。

  张恩河迅速心算了一番后,不由得暗自叹了口气,他现在负责的“涡扇10”,其核心机大量借鉴了民用航空发动机经典型号CFM56的技术,而CFM56的核心机来源于米国通用公司的军用发动机F101,这型核心机的空气流量为每秒120公斤,根据航发的基本原理,核心机的空气流量越大,其他条件相同时,推力也就越大——换句话说,R-79一旦研制成功,其推力肯定将大于“涡扇10”!

  有了更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对手又是个钱多到不知该如何形容的家伙,那国家会不会……

  吴达观从张恩河的脸上看出了一点端倪,不由得微笑道:“小张啊,你也不用担心,张部长人就在此,关于这件事,我和他详细讨论过,“涡扇10”这个项目,不会停也不能停,而且不但不会停,部里面还决定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尽可能快地搞出来。而谭博士这边呢?我们打算这次走完全正向研发的路子,R-79只是一个借鉴和参考,目标是将推重比做到9,甚至突破10一级,这样面临的困难和考验更多,再说了,我们都知道,对航发来说,材料和加工工艺是我们无法逾越的一个大难关,这些最基础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对你的“涡扇10”,还是对谭博士的新发,提供的帮助都是一样的,公开的,不过呢,老宋的“歼十”已经开始着手制造首架样机,现在虽然定下了要用罗刹的“AL-31F”作为首飞动力,但目标发动机还是你的“涡扇10”,我们空军未来的主力战机,当然不可能一直用国外的发动机,你可要加油了。”

  一席话说的半轻半重,有鼓励也有压力,这也就是吴达观了,除了他,在华夏的航发界,够资格这么对张恩河说话的,还能找出几个?

  知道项目无恙的张恩河,心中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事——他这也是被前些年那种项目轻率地上马下马的决策方式给折腾怕了,你想想,自己穷尽心力搞的课题,上面一拍脑壳,说停就给你停了,这搁谁能受得了?

  而且带着这种心思搞科研,难免会三心二意不是?

  不过吴达观最后那几句明着鼓励暗着鞭策的话还是让他涨红了脸,嗫嚅着就想要说几句叙功兼表决心的话,却被张部长抢先开口道:“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需要静下心来循序渐进,张总工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好饭不怕晚,“歼十”的发动机问题既然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你这边还是要精益求精,切不可贪功冒进,好了,关于大推的事情我们就暂时讨论到这里,三线并进,也让我们多了些保障,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中推吧。”

  “中推,我们现在也至少有两条技术路线。”这回开口的是燃气涡轮院的刘大想。

  “已经成熟可用的,是我们与罗罗合作研制的“华山”发动机,经国家验收后定型为“涡扇7”,该发动机是基于“斯贝MK807”发展而来,最大推力为8.25吨,由于运用了大量新材料,推重比达到了6.25,现在已经被出口巴铁的“枭龙”战机采用,同时,空军方面在看过了这型战机后,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国内也可以装备一批,以取代部分尚在服役的“歼6”及“强5”战机,因此我们可以预期,这型发动机的产销量将会非常大,预计总装备数量有可能超过2000台。”

  这个数字一报出来,几个相关单位的人脸上都露出了交织着得意与兴奋的光芒,这其中,最得意的当然是西航发和蓉城飞机制造厂与会的这几位。

  特别是宋文华,此时,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当初“枭龙”战机的轮廓第一次被他勾勒在了一张餐巾纸上的样子,嘴角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一抹微笑。

  “枭龙”战机,脱胎于“歼七”,刚开始的时候,还被谭振华称为“全能超级7”,原本只是为了满足巴铁的需要而研制的一款专供出口的大改型“歼七”,可在贲德搞定了PD雷达、西航发和燃气涡轮院联手搞定了“涡扇7”、他本人搞定了大边条翼的气动外形并和陈义坚联手搞定了多余度电传飞控之后,这型战机彻底脱胎换骨,发展成了一型真正的第三代战斗机,现在就算让阿尔乔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古列维奇这两位重生,恐怕都看不出来这架战机和“米格21”之间有什么血缘关系。

  在经过了一系列成功的改进后,“枭龙”战机已经开始陆续交付巴铁空军,并在该国组织的演习中,多次与F-16交手,取得了大约0.8:1的交换比,这成功地引起了华夏空军的注意——此时的华夏空军,除了刚开始接装尚未形成编制更别提战斗力的“苏27”之外,根本就没几架拿得出手的能进行超视距空战的第三代战斗机,因为“飞豹”他们好不容易才刚排上队,连第一个团都还没满编,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歼八II”现在已经被看过了好东西的空海两军嫌弃得不要不要的……

  华夏曾经制造了5205架“歼6”,除了出口的不到1000架,其余都是自用的,归属空军编制的超过3000架,虽然从80年代初开始,就陆续以“歼七”和“歼八”逐步替换,但目前在役的数量依然超过2000架,事实上,在另一个时空,华夏最后一架“歼六”退役的日期是——2010年6月12日!

  有超过2000架“歼六”需要淘汰,这个新机的更换数量,实在太可观了,而不论是“苏27”还是“飞豹”,都是双发的重型战机,装备和使用成本都实在太贵了,要想用这种战机全部替换那装备数量惊人的“歼六”,不是华夏当前的国力能做到的,按照原本的计划,这些飞机将组建被“歼七”和“歼八”替换,不过现在既然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空海两军自然而然地把主意打到了3611所的“枭龙”身上,以华夏当前各方面的能力,用“枭龙”战机来接替后续的编制,不但能极大地提升空军的战力,更是性价比和费效比都最佳的方案!

  于是乎,宋文华脸上的笑容,那是一天更比一天多,就连看谭二的眼神都越来越亲切了。

  

第1533章 峨眉

  

  科研生产任务饱满,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3611所和蓉城飞机制造厂人人都忙得脚不沾地,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而这,就带来了另一个好处,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进入这样的企业工作,原本在企业中的员工,其稳定性也大大提高。

  比如曾经为谭二当过几天“导游”的杨巍,就没有像另一个时空那样,动了出国的念头,更无须他的导师宋文华出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挽留,才为华夏留下了这位将来的华夏航空领军人物——事实上,杨巍现在的小日子过得甭提多滋润了,由于他的工作能力突出,已经担纲了“歼十”战机飞控系统的主持设计师这一关键职责,还在“枭龙”战机上充分验证了他很多独创性的想法,渐渐展现出3611所青年一代领军人物的风采,随之而来的当然是职务、职称、收入的增加,再加上他与谭振华一直以“师兄弟”相称,两人见面的次数虽然有限,不过电话的沟通倒是从未间断,这都是杨巍向上攀登的助力。

  谭二胳臂肘爱往内拐的脾气天下皆知,他的朋友,谁敢让吃亏啊?再说了,这位就是华夏最大的摇钱树,抱紧了他的粗腿,缺钱的时候摇一摇,掉下根毛来就比别人的腰都粗,你说谁没事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当然杨巍本人也很以能和天下闻名的谭振华成为好友为荣——你看刚才会议开始的时候,带头吹口哨欢迎二公子的人,就是他!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如果说刚才我们讨论的大推,是面向未来的话,那么中推,就是解决我们华夏当前面临的最迫切问题的关键。”刘大想接着说道:“考虑到现实情况,我们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装备足够数量的重型双发战斗机,而“歼十”战机因为技术难度较大、设计指标较高,采用的新技术较多,预计还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研制,真正开始批量生产装备,需要的时间就更长,所以能遂行“歼十”70%以上作战效能,并能完全取代“歼六”、“歼七”及“强五”,装备中推发动机的轻型战机“枭龙”,是这段过渡时期的好选择,且这型战机的国际出口市场前景也非常看好,所以我们认为,持续小改“华山”发动机,是我们需要一直坚持走的路线,不过,因为这型发动机也是来源于“斯贝”,技术有些老化,潜力也有限,很难再大幅提高其推重比,所以,我们和西航发方面的意见是,对这型发动机的改进,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其维护性能为主,将不会再大规模地对其进行深入改造。”

  “看来你们是把希望压在“涡扇12”上了。”张部长点头道:“这个课题你们已经搞了十来年,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可用的成果呢?”

  “涡扇12”,就是当年“高推预研”课题成果的工程化型号项目,由它的后续投资者谭振华亲自将其命名为“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