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166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皇后,”皇帝半晌道,“是个会审时度势的人。”

  内侍压低声音:“天家,您这次是要贬黜嘉慧郡主?”

  皇帝看着窗外半晌才道:“朕知晓她有些心思,但没想到她这样不知分寸,本想给她留个脸面,宋羡和杜琢是戍边武将,西北边疆的防务比什么都重要。

  可惜了……”

  可惜了,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广阳王的后辈,让人接受了嘉慧郡主的身份,就这样功亏一篑了。

  一个死人,其实比什么都可怕,不管他做了些什么,留在众人心中的印象会慢慢变成最好的,旁人无法逾越。

  尤其是灭门之祸,许多举动都会变成无双忠义。

  但如果有后辈就不同了,提及广阳王就会提及那个嘉慧郡主,站在那里如同一朵娇花般,以色侍人……

  这会让人觉得广阳王一脉不过如此。

  皇帝道:“让徐元裕接着闹吧,不用去提醒,若是还有其他世家子弟暗中打点的,都在意着些,等到闹出大动静,朕会一并惩办他们。”

  广阳王一脉留给世人最后的印象,应该是嘉慧郡主的案子,而且嘉慧郡主的作为必须与广阳王属地有关。

  皇帝道:“就到这吧!”广阳王的一切到此为止。

  如果嘉慧郡主与当年的广阳王妃有半点的相似,他或许还能心软留一丝情面。

  皇帝从大殿里走出,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影。

  广阳王妃。

  她生得貌美,但让他留意到的却不是她的相貌,而是她辅佐广阳王的本事,打理后宅和属地官吏来往,广阳王深得民心有一半归功于她。

  母仪天下当如是,可惜嫁错了人。

  他们的女儿也不错,当年如果广阳王肯将十四岁的女儿下嫁给他,也许结果也会不同。

  现在徐氏处处学着广阳王妃的样子,贤良、得体,终究不过是个漂亮的坯子,看着还行,一烧可能就碎了。

  八州之地是该到了解决的时候,宋羡有句话说的没错,有八州之地在那里,臣工不时就要提及。

  从八州之地、前朝余孽到广阳王,将一切铲除,八州之地就不再是谁的属地,只是他的天下,他的子民,他派几个节度使前去,盖住广阳王留下的痕迹。

  皇帝想到这里停下脚步,看向身边内侍:“宋羡今年多大?”

  内侍禀告道:“宋指挥使二十岁。”

  皇帝点点头:“等他再打赢一场胜仗,朕就封他为节度使,高于他父亲镇国大将军。”当然宋羡必须活着回来。

  ……

  镇州陈家村。

  邢州的案子过去之后,陈家村和周围几个村子也就不用再藏着掖着,妇人们终于能随意在人前谈论纺车。

  今天出了多少线穗,挑出多少内毛。

  也能放商贾进村看货物了。

  陈老太太的小本子记满了好几个,高氏见老太太忙得脚不沾地,有心来帮忙,打开老太太的本子就“哎呦”一声。

  高氏道:“大娘,您这都是记得什么啊?”

  陈老太太挺直脊背,轻蔑地道:“怎么?想要改我的账?改不了,这只有我老太太自己能看懂,你们每个人做多少,做的怎么样,都在这上面,谁想要瞒……瞒天过海,不……浑水摸鱼,想都别想。”

  高氏忙道:“您这就冤枉媳妇了,媳妇是想要帮忙。”

  “不用,”陈老太太干脆地拒绝,“这些事还是我老太太自己做才能安心。”外孙女手缝大得很,天天不停地往出漏银钱,她都不知道货物卖出去之后,那银钱够不够分给大伙儿的。

  高氏将本子还给陈老太太,搓了搓手道:“也不知道宋将军什么时候回来,好久见不到,怪挂念的。”

  陈子庚刚好从东篱先生那里回来,听得这话随口道:“那得问阿姐。”

第二百五十四章 越做越大

  高氏听到陈子庚的话先是一怔,然后反应过来:“宋将军让人送消息给你阿姐了?”

  陈子庚点头:“从阿姐回来之后,有五封信了。”

  陈老太太皱起眉头:“该不会是那桩案子有什么差错吧?”

  高氏也想到一起去了,辰丫头从邢州回来的时候就与大伙儿将整件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总之陈家村没事,货栈也好端端的。

  宋将军去京城的时候,带走了陈咏义,京中衙门询问的时候,陈家村总要有个人回话。

  陈咏义不会写信,有什么消息自然是宋将军托人送回来。

  不过陈子庚方才那话的意图不在这里,他想要说的是,宋将军信来的频繁,而且为何每封信都给阿姐?

  陈子庚看向自家祖母,祖母神情自然,这是一点没有多想的意思。他又将视线挪向二婶,二婶跟着阿姐去了一趟赵州,回来之后就把宋将军挂在嘴边,动辄夸赞一番,好似有多了解宋将军似的。

  其实就是表面上的喜欢,一点没过心,否则怎么就没看出将军阿哥的心思呢?

  陈子庚想着叹了口气,他给过祖母和二婶机会了,是她们没有好好把握。

  陈咏义媳妇听得京城来了消息,立即跑过来询问,自从听说陈咏义跟着去了京城之后,她就一直心惊胆战:“咏义没事吧?他该不会一直被留在京城吧?”

  谢良辰才将信上的内容告诉陈咏胜,两个人忙完了熟药所的事,一路来到织房,正要与陈老太太提及此事,就看到陈咏义媳妇焦急的神情。

  陈咏胜见状接口道:“一直留他在京城做什么?谁家院子多,非要请他长住?”

  陈咏义媳妇听得这话松了口气:“我这不是害怕吗?皇城根儿,皇上眼皮底下,我光是听着腿都软了,听说随便在街上走一走,都可能遇到相爷,更别提皇亲国戚……咏义没见过世面,会不会不小心开罪了谁?那么远,我们都帮不上忙。”

  陈老太太听着噗嗤笑出声:“咏义不回来,你也想搬到京城住?”

  这次连高氏和陈玉儿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放心吧,”陈老太太道,“咏义可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人了,赵州那摊子活儿,邢州的货栈,还不都是咏义在操心,宋将军带他去京城,就能好好地将他带回来。”

  陈咏义媳妇的心放下大半,不过她还是看向谢良辰。

  谢良辰颔首:“宋将军信上说,案子很是顺利,人证物证俱在,京城的衙门看过了案宗,只是将四舅叫过去问了两次话,知晓这些事与我们陈家村无关,看样子四舅很快就能归家了,四舅母安心。”

  陈咏义媳妇就这性子,有点事就在心中翻腾,一会儿就要拿出来说说,村子里的人都知晓她脾性,连打趣带安慰说一通,她便好许多。

  谢良辰道:“宋将军让人跟着去京城,我和二舅商议让四舅跟去,也是去看看我们陈家村的物件儿卖的怎么样。

  四舅也不会白走这一趟,我们还要多纺些一等线穗,让商队送去京城。”

  陈老太太听到这话道:“咱们的羊毛不多了,只怕从中挑不出多少内毛。”

  谢良辰笑道:“有羊毛了,宋将军说西北的商贾愿意将羊毛卖给陈家村。”

  高氏喜出望外:“这话是怎么说的,我们还因祸得福了?”

  谢良辰点点头:“等西北商贾来了,我就去谈这桩事,若是买卖双方都满意,以后他们不愁羊毛卖不上好价钱,我们也不愁买不到好羊毛。”

  高氏已经将怎么谈价钱的事抛诸脑后,反正有辰丫头在,他们不用担忧这些,她也没那个脑子去担心。

  “大娘,”高氏看向陈老太太,“今天灶房做的饭食可能不够,咱们是不是还得再去做一些。”

  陈老太太刚刚揣进袖子里的手又拿出来:“为何?”

  高氏道:“这一高兴,都得多吃一口,这么多人……你一口,我一口,一锅饭就没了。”

  陈老太太觉得有理,刚要嘱咐高氏,等饭后在将这消息传出去,这边就听到黑蛋四处吵吵:“我们有羊毛喽。”

  陈老太太叹口气,一个个都不能让人省心,眼下吃饱了饭,都中气十足,黑蛋这一吼恨不得喊出二里地。

  “走吧,”陈老太太看着高氏,“还愣着做什么?快点去做饭,早些开饭。”免得别的村的人听到消息赶过来,那样的话,今日灶房的火就别想歇了。

  陈老太太背着手走在前面,后面的高氏拉了一把陈玉儿:“你这段日子怎么了?偷懒了?”

  陈玉儿一怔:“没……没有啊。”

  高氏道:“我都瞧见了,老太太的本本上记着呢,你那里画了两块大饼子。”以她对陈老太太的了解,大饼子是不好的,鸭蛋是好的。

  高氏关切地道:“没事吧?”

  “没事,”陈玉儿道,“您放心,这往后不会了。”

  高氏还想说话,陈玉儿道:“您快去吧,一会儿该给您画饼子了。”

  其实祖母对她们还挺宽容的……她就是……心有些乱,八成做活的时候,思量太多被发现了。

  陈玉儿觉得自己真没出息,思量那么多做什么?赚钱才是最重要的,看看阿姐就知晓了,没有什么事能烦扰到阿姐。

  陈咏胜,谢良辰和陈子庚进了屋,子庚帮二叔和阿姐倒茶,喝一口清甜的茶水,陈咏胜看向谢良辰:“你准备要怎么与西北的商贾说?”

  谢良辰道:“我定了两个价钱,让他们自己选。混毛一个价钱,将羊毛分成上中下三等则价钱会更高些。

  若是西北有足够的人力,第二种自然最划算,这样一来我们虽然给的银钱多,但节省出来的人力可以纺更多的线穗。

  而且到了收春茧的时候,纺车还要纺丝,这些足够我们忙活的了。”

  陈咏胜听着道:“这法子是不错,大家都能赚到银钱。”良辰说了,互利的买卖才能长久,独霸着赚钱的买卖不许别人沾手,向来不是陈家村的做派。

  陈咏胜道:“羊毛买卖是不错,可惜从西北过来要走很远的路。”

  “也许熬过今年就好了,”谢良辰端起茶,“最多两年大家都会轻松。”

  陈咏胜定定地望着谢良辰:“你是说?”

  谢良辰道:“中间不隔着八州之地,从绥州过来就没那么远了。”

  只不过过程会很凶险。

  战场上刀枪无眼。

  谢良辰想到这里接着道:“我还想留下一批药材,如果将来外面人问起来,就说今年药材便宜,我们这才囤积了些。”

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近

  陈咏胜听明白了,有意的囤积一些药材,将来以备不时之需,但这件事不能让旁人知晓。

  陈家村的熟药所来来往往那么多草药,想要做这件事并不难,除了看账目的陈咏胜和谢良辰,旁人几乎难以察觉。

  说完这桩事,谢良辰接着道:“几个官药局都陆续开起来了,药材需求大了,也就没那么容易买到好药,我们出去收药也要小心着些。”

  陈咏胜点头:“几个村子出去收药的人我都嘱咐一遍,宁可收不到药材,也不能上了当让人以次充好。”

  谢良辰道:“孙家村的人经常远行,他们去的莫州、雄州离拒马河太近,防着有人借收药将他们骗走,万一遇到山匪和凶徒,后果不堪设想,眼下大家都有饭吃,千万莫要冒险,真的出了事,丢下一家老老小小,有多少银钱也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