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105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赵平安“……”

  她们说什么都不愿,俩人都认为平安不适合住在客栈,平安毕竟是要科举,马虎不得,可不能因为碍于礼节便委屈了。

  客栈毕竟人多眼杂,环境又吵,若是找那种僻静些的,离考院的路途就远了,在高家住着起码前前后后都有人照应,饭菜也比客栈要精致许多,不管他们如何比较都不如住在高家合适。

  赵平安自然明白,但又拗不过她们,只得依了她们的意思。

  如今还算不忙,但之后的几个月他都得安心备考,管不了太多事,他还顺口问了一句:“如今那山泉经营的如何?”

  因为之前高小姐都忙着订婚的事宜,旁的都搁置在一边,他就没想起来问,后来又出了小金那当子事……

  此时问出来高小姐还有些得意:“平安,幸好你是将这生意交给了我,若是换了旁人,恐怕你这生意早黄了。”

  “哦?是吗?”原先赵平安还有些诧异,不过他也没觉得有什么,毕竟成本就摆在那里,一开始的打算便是亏了也无妨。

  “可不就是吗?”高小姐接着道:“但凡是个好茶的人,都知道那泉水自然是要比井水要好得多,买坛子泉水的价格也不高,所以打从一开始生意便是很好。先前我还得找人沿街吆喝去卖,结果不知怎的就变成了预订的形式,每日按点儿去送便可。因为订上一个月的泉水也没多少钱,所以选择预订的人还真不少。”

  赵平安想了想,这不就跟他们前世订牛奶是一个道理吗?按理来说,这生意算是挺好,怎么会黄呢?赵平安心里这么想,他也是这么说的。

  高小姐似是有些怪异的瞧了他一眼:“平安啊!你果然不是个做生意的料。”

  赵平安挠了挠头,虽然不知她为何会如此说,但他高姨说的确实是对的。

  确实也是如此,包括从前他搞出的那些玩意儿,甭管是搅搅糖也好还是写出的话本子,种出的柴胡,培育的蚕茧……经营的事儿都不是他自己来。

  这搅搅糖是姜大爷和姜二爷负责,话本子是方长来印制出售,柴胡是姜鱼墨来卖,蚕茧是赵康来忙前忙后,如今这泉水又归了高小姐负责。

  而他,只负责捣鼓出来后拿其中的分成,也算是个闲散人。

  高小姐叹了口气:“就是因为生意太好所以才招人眼红,咱们这郡上本就是多山多水的,有泉的山又不止你这一座,看你这生意起来了,自然他们也跟着学。好在这主意是你先想起来的,咱们做得早,所以那些时日我便安排了许多人大肆去宣传,搞预定优惠来加速预定。

  如今,这郡上舍得买泉水的人家里,起码有一半儿的人用的都是你山上的这泉水。好在是我来操办,若是你自己来,恐怕早已被打压得不成样子。”

  高小姐说的没错,她可以,是因为她姓高,因为她家在这郡上经营了数十年,知根知底的,所以旁人也愿意相信他们。倘若换了个外人绝对会被挤兑,随意使个什么阴招儿都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但若是高家,她家有这个资本,旁人也不敢来惹,就算有什么阴招儿他们也不敢用。

  高小姐可是能说出“打人也是门学问”这种话的,赵平安有理由相信,若是他们敢用什么阴招儿,他高姨就敢加倍还回去。

  说是地头蛇倒不至于,但差不多是那个意思。

第一百一十一章 请问女驸马是怎么过得……

  高小姐家住在城南的忠义巷, 这忠义巷就在主路边儿上,位置极好,那是座三进的宅子, 家常就他们父女俩住着,空旷的很, 多个赵平安根本不是事儿。

  这一个月里,赵平安基本都是在屋里忙着复习, 不光是背诵默写,他还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太紧张可不是件好事。

  好在他这次带了如花过来,不错, 就是鸟爷送他的那只长毛狮子猫。

  之所以带它不带富贵儿也是因为猫的生存能力更强, 还不用遛。赵平安累了便撸撸猫, 觉得倦了就出去走走,中间他还去了一趟山上。张氏夫妇告诉他, 租了半座山的那个人在这山上建了宅子,瞧着修得极为奢华, 赵平安曾离得远远的看了, 确实修得很是华丽, 但他倒也没太大反应, 毕竟前世看得多了, 什么没见过?

  而那玄衣青年,他来了两次都没见着,听他们说是一月才过来一次,但每次也只是待上个一两日或是两三日的样子。

  赵平安觉得有些无语,只待上个一两日,又要租山, 又得再建造房子,何必呢?

  有钱人的生活他不懂……

  童试安排在了二月十四,提前几天,高小姐就替赵平安找好了保人。这科考都是要保人的,而这童子试的保人则需要五人来进行保举,分别是四名普通的百姓和一名有功名的秀才。

  这一世的朝廷有规定,科举允许普通人自由报考,不需要达官贵人的推荐,也不需要考察读书人的门第高低,只要身家清白没有污点也不在服丧期间,投牒自进即可。

  这牒便是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上面写着本人的籍贯、年龄、相貌、另外便是三代人的名字,包括了自己、父亲和祖父。

  但这样的证明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文字描述也只能描述一些基本特征,比方说高矮胖瘦,脸型以及面色是黑是黄还是白,有无胡须等等,太容易冒充。

  所以为了防止考生冒籍替考,还会要求保人同行,担保人就是为了确定考生的信息是否真实。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了违反规定的行为,除了自己以外,担保人也要担责。

  二月十四这日早,天未明时,赵平安便出了门。

  他给自己准备的一应物什与他给姜鱼林准备的大差不差,除了冬春的一些单层衣物以外,似是肉干、人参谷粉、烧水的小架子,以及一些常备丸药都是齐全的,这些东西早在昨日便放在了车上,所以洗漱完直接出门便可。

  他上车的时候高小姐已在车内等候半天了,赵平安见车里有人还以为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见真是她,一脸的惊讶:“高姨,不是说好了今日我自己出门吗?”

  高小姐神色如常:“第一回 考试,按理是该送送。”

  只见她又从马车的车座旁边拿起一个包裹:“早饭你应当还没用,快吃些吧!怕你闹肚子,没敢给你准备得太丰盛,都是这些日子家常吃的。”

  “嗯”赵平安打开这包裹,果然里头装的都是些包子米粥之类的,还热乎着。

  说实话,他高姨在这方面真的是细致,也不知道他小舅上辈子是做了多少好事才能得她倾心。

  事实上,越是到这种关键时候,越是应该保持平常的状态,吃食方面也要注意。赵平安从前高考的时候就因为吃食出现过问题,所以在这方面他确实不敢松懈,包括他今日带的谷粉肉干之类的吃食这些日子他也在适应。

  说实话,吃的他都有些腻了,但特殊时期特殊对待,起码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出问题的可能性。

  要知道,这里的科举可不是从前的高考年年都有,若是错过,便又要再等三年。

  高小姐家离考试院相对还是比较近,毕竟她家虽是在城南,但也是属于中心地带,去哪儿都方便,这也是为了在生意上提供些交通便利。

  年年考试,这附近的路都要封,马车驶进这考院附近的时候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考试证明,若是提供不了是进不去的,他们用的考场跟姜鱼林参加乡试时用的考场是一个地方。

  到考试院门口的时候天刚蒙蒙亮,赵平安撩开帘子伸头往外看,外头乌泱泱的都是人,大多穿着红色系的衣服,或是佩戴些红色系的装饰,都是为了图个好彩头。

  他们来得并不算早,也不算晚,有许多人怕迟到,已在考试院门口等待了许久。

  二月的天还冷着,他们在离考试院不远的路边停车,免得影响别人过去。马车里是安了暖炉的,赵平安下车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外头的温度比车里低了八个度。

  赵平安搓着手,自言自语道:“不行,还是冷……”说完话就又要回车上。

  “平安”

  一脚刚抬起踩上马车便听见远处有人喊他,转头一看,竟是他小舅和外婆。

  两人在不远处笑盈盈地看着他,赵平安顿时就有些想哭,还有些想笑,但哭也哭不出来,只能笑盈盈地看过去,抬脚走向前面那两人。

  “外婆小舅,你们怎么都来了?”

  “我们平安第一回 考试,自然是要来送送,你小舅知道你要考试,今日醒得格外的早。”

  赵平安瞪大了眼睛:“真的吗?”

  李陈氏言笑晏晏:“不信你问他。”

  赵平安眼巴巴的看着他:“小舅,你是特意来送我的吗?”

  李程文听他这么问,勾起嘴角摸了摸他的脑袋,又从怀里拿出一只小乌龟,只见这小乌龟头上绑着红绸子,手里握着笔杆子,明显一副奋笔疾书的样子,赵平安看得直想笑。

  李陈氏问他:“你知道这红绸子哪来的吗?”

  赵平安摇了摇头,“不知道。”

  李陈氏偷偷的附在他耳边,小声道:“从他的新郎服上面剪的……”

  赵平安讶然:“他怎么想起来用红绸子?就算是用,就非得从这喜服上面剪?”他高姨要是知道不得生气啊!

  李陈氏一摊手:“谁知道他咋想的!”随后,她指指天又指指地:“所以这件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知,这事儿就咱们仨知道,你别告诉壮壮就行。”

  赵平安收下了这小乌龟。无奈的道:“也只能如此了。”

  高小姐还在马车上面等着,他们三人也不好说太多,便都进了马车。进去了以后自然又是一番问候。

  马车里坐四个人相对还是比较挤的,尤其是李程文和高小姐那处,毕竟体型摆在那里。他们两人坐里头,面对面的坐着,赵平安就坐在李程文旁边,他外婆坐在高小姐旁边。他们两人本就腿长,这么面对面坐着,膝盖抵着膝盖,虽然隔着衣物,但还是让两人都有些不好意思。

  旁边还有人在看,李陈氏和赵平安怕他两人尴尬,便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是不是问问赵平安有没有吃饭?东西准备的怎么样?有没有准备齐?考试放平心态等等……都是些诸如此类的交代话。

  差不多到了时间以后,自考院走出一队人,搬桌子敲锣打鼓的都有,考试院外零散的人群也都开始聚集。

  锣鼓声紧锣密鼓地响起,考院的负责人大声喊着让所有的考生在此处排队,边敲边喊。

  那人嗓门儿极大,也极是负责,为了让所有的考生都能够听见连着喊了数十遍。

  “考生在前,保人在后,家属到外面去离远一点,不许喧哗。”

  六人站一列,足足站了一长排,他们让排队的人群站在后面,前面留出了一大片空地,挨个的点名,点到名字的就带着保人到前排来站队,再经过仔细的审查后才能够再进场。

  年年童试的考生都是最多的,也是最乱的。

  赵平安的五名担保人刚才就到了,便也随着他上前去排队。他这回要在这考场里待三日,东西带的自然是多。

  提着行李,赵平安一步一挪,后头的那个保人让赵平安把东西给他,他来拿着,等审查到赵平安了他再拎着。

  “谢谢,谢谢!”

  “不客气!”

  像赵平安这个年龄的考生毕竟还是在少数,但也不是没有,大多都只是来体验一下科举的氛围,并不想着一定能考上,总归报名也花不了多少钱,几十文钱罢了。

  但赵平安却是奔着功名来的,若是不考取功名,他跑这儿来受什么罪。

  点到赵平安时他们一行六人到前头去站,考官便开始审查,按着牒子上面的信息核对考生的姓名、籍贯,再让考生和担保人签了份文书,这一项主要就是为了核对他是否是本人,防止是替考。

  不过,轮到赵平安时审查的倒不是那么严格,谁替考会找个十一岁的孩子来替考?

  差不多例行审查把该问的话都问了便得了,如此保人的作用到此算是结束。

  当然,这几名保人也不是白来,每个都给了不少银子,但是做保人都是有风险的,他们也需慎重。举个例子,万一赵平安在考场上作弊,或是说他是替考,那么连带着担保人也是要被革除功名。

  保人走了以后,赵平安便拎着行李进了这考试院的大门。

  踏进了这大门,他便要在里面待上三天两夜,不能再出来,但这并不代表着现在就能考试,紧接着还要检查考生所携带的行李和衣物。

  以及……搜身。

  就搜身这一项,赵平安是最无法接受的。

  看着前头那人夹着腿环抱着胸,一丝不挂脱得精光的样子,赵平安不禁想起《女驸马》的戏词。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对了?

  前世戏文里唱的那中状元的女驸马是怎么过得了这关的来着?

第一百一十二章 科举之路

  来考童生的人多, 肯定不是挨个儿的检查,果然,没等赵平安前面的那人查完便有人拍着照平安的肩膀, 一本正经地道:“把衣服脱了,行李拿上来。”

  该来的总会来, 早脱晚脱都得脱,结果都是一样。

  赵平安叹了口气, 无语归无语,话还得照办,考试院的人才不会有那么好心帮他拿行李,他原本也没指望着别人帮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赵平安才把这行李搬到桌案上才便开始脱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