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59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轻点,轻点,这里边装的是瓷瓶,可不能弄破的。”顾成家的错眼不见的盯着下人搬箱子。

  妙娘她们正要搬到离翰林院比较近的一处宅子,这样方便程晏上衙,且这宅子一共有三进,说起来也算很大了,当然和之前程家大宅比不了,但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倦哥儿还少年不识愁滋味,出了门就咯咯咯的直笑。

  再回首,却是很感慨,毕竟在这里住了好几年,她和程晏新婚几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离开,总是有点舍不得。

  但是她知道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以前她们背靠程家这颗大树,背靠长辈获得荣光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她们自己来处理了。

  “走,我们上马车了。”她抱着儿子上了马车。

  程晏是等到最后才上来的,他笑着抹了抹眼睛,不好意思对妙娘道:“其实还有点舍不得。”

  还没等妙娘安慰过来,他又道:“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应该的,这个大宅子作为宰辅尚书一起的府邸够格,但若我一个翰林院编修住着,就不像话了。”

  “说明晏郎你是个很念旧情,重情义的人,才会如此啊。”

  程晏忍不住把妻儿搂在怀中道:“今儿是你娘家姐姐的大喜之日,结果我们搬家定在今日,你不会怪我吧?”

  六娘在程晏中状元那日,被宰辅秦劭的夫人看中,为秦劭最看重的门生,现任户部主事王敏行因为去年丧妻,家中事务无人搭理,秦夫人在席间初初听到六娘言谈,认为她言语温柔,极明事理。

  再回去托人打听一番,都道这位顾六娘若非是姐姐在前未嫁,她也未必拖到如今,说她极其擅长女红,待人和气,侍奉长辈孝顺云云。

  因此秦夫人把六娘告诉王敏行,这王敏行籍贯山西,父母俱在老家,因亡妻早去,他还三十不到,家中正缺人操持,他一切凭秦夫人操持。顾清茂没想到六娘自己就寻到这般好的亲事,这王敏行是永嘉四年的进士,身材高大,双眸凌然,交游广阔,是有名的能干人,况且他是秦劭高徒。

  秦劭为人严苛,很难对人赞扬,却唯独对自己这位门生赞许有加。

  俩家一拍即可,不过数月,就定下婚事。

  但正好六娘成亲这日,程晏定在今日搬家,故而有程晏这么一说。

  妙娘不介意:“无事,我送了贺礼过去就成了,其实我和六姐关系也不算特别亲近,再说了安廷去就成了啊。”

  “嗯,我知道妙娘把我看的最重要。”程晏忽然来了一句。

  啊?妙娘忍不住抬了抬下巴,狡黠道:“那可未必,以前刚成婚的时候嘛,晏郎还雄姿英发,我甚喜之,可现在,我儿子最好看,日后出去不知道迷倒多少小姑娘呢。”

  说罢,妙娘和倦哥儿额头抵着额头,玩着抵小牛,这孩子额头真硬。

  本以为她说了这话,程晏会不甘心,和自己争一会儿,反正这人素日私下喜欢和她打闹,没曾想程晏却委屈巴巴道:“你是不是看我有白头发,所以嫌弃我老了?”

  他还挺在意的。

  主要因为妙娘自从进门发现他有白头发后,就每日一碗黑芝麻糊,说明妙娘很在意他,他还沾沾自喜,现在听妙娘这么说,又怀疑自己二十岁正值青春年少,她说自己没那么雄姿英发,她是不是嫌弃自己了?

  闻言,妙娘抚了抚儿子的额头,不由笑道:“当然不是,跟你开玩笑的。但是我说真的,你也确实不能豪饮了,知道你好酒量,为人疏阔大气,但年轻时不把身体当回事,日后老了怎么办?”

  原来她是关心他,程晏很是受用,他怕妙娘辛苦,主动把儿子抱回自己身边,然后道:“我知晓了,日后会酌情少饮的。”

  旋即,妙娘想起三房的人,她不禁道:“现下三叔三婶既然已经准备回江宁,那时弟是要和我们住一处吗?”

  程晏摆手:“按照常理说应该住一处,但是你也知晓时弟一直不中,我看再坐监几年,他若实在是中不了,就得等吏部选官,到时候怕是得外放做个小官,恐怕皇甫家不愿意。故而,他应该会恩荫出仕,但是到时候怕是一直不得升官。我们住在一处反而不好,再者老爷太太过几年也是要回家的,不可能一直跟着我们,那到时候让皇甫氏和时弟跟着我们,处处以我们马首是瞻,时弟无所谓,那皇甫氏也不肯啊。”

  妙娘听他这般说,不住的点头。

  其实,她也就是证实一下,不住在一起当然好了,本就不是亲妯娌,以前闹过不和,勉强住在一处,容易闹矛盾。

  只是没想到她正为摆脱三房高兴时,不巧一下车,就看到了林寒哲夫妇,他们也刚才马车上下来,正欲进府。

  妙娘和程晏对视一眼,都察觉到彼此的无奈。

第91章 谋定而后动

  这是妙娘头一回来这个新宅子,本来她还在想念之前的宅子,可一来这里也喜欢上了,这座宅子小巧精致不说,且十分幽静。

  倦哥儿跟随祖父祖母先下去歇息,程添褪去官位后,成日着广袖深衣,颇有魏晋名士之风,比起做官时的威严,多了几分落拓不羁的潇洒意味,当然了,即便再潇洒,他和罗氏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一时绷着看不出来有什么,但是松懈下来,身上的病痛就发作了,今日舟车劳顿,搬家也搬了许久,难得安置好,妙娘就先行让公婆歇下。

  “按照咱们江宁老家的规矩,搬了新居要给邻里送一碟点心,一只盐水鸭还有一份喜蛋。此事要先办妥,然后探探咱们邻居的品性。”妙娘对琉璃道。

  琉璃因嫁给了程晏的小厮来喜,来喜现在成了管事,她也成了妙娘身边的管事,两口子都是忠心之人,府内一些事情妙娘也逐渐交给她做。

  “是,奴婢知晓。”琉璃按吩咐去厨下。

  厨下现在管事的是黄娘子,新宅没有所谓大厨房小厨房之分了,自从程添致仕,早就人走茶凉,也不需要那样铺张。

  妙娘也酌情减少了家中的用度,里里外外看似没变,这没办法,现在要靠程晏的俸禄养一大家人不大可能,但是成家立业之后就不能再拿爹娘的银钱了,故而,程晏和妙娘在之前赁屋子出去挣钱后,又把积攒的银钱买了一处铺面和田地。

  一年差不多也就八百两左右的盈余,但至少不需要长辈再拿钱出来了。

  对此,公婆当然高看妙娘一眼,虽说她不是长房韩氏那等仕宦人家还颇会经营的,家资巨富,但是确实是个会持家的。

  程晏每日出去,手上都是戴着几百两的银票和随时打赏的碎银子,这些钱他不用,但是妙娘也让他带上。

  因为程晏是时常要出门在外,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嘛。

  翰林院清贵是清贵,翰林们也常常被称为储相,但是真的是穷,要不然不会叫穷翰林。有的人当官还欠着不少银子,没办法,到后来还得受制于人。

  有时候你不想贪,但是必要的人情往来还得要,有些地方还得打点,所以就会走上歧途。

  妙娘可不愿意程晏成那样。

  但程晏这个人她也是很了解的,不是真的完全不计较得失的乱用钱的主,所以妙娘把钱也放些在他身上。

  “妙娘,你且再等几年,我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的。”

  妙娘则道:“那是肯定的,我最信晏郎的,但是事缓则圆,晏郎你这几年整日读书,本来就很累,在翰林院就不必太累了,反正你还年轻。”

  程晏心中一股暖流流过。

  大临朝一般一甲前三直接授官,其余都是挑选甲科优秀的进士成为庶吉士,通过三年在翰林院,考核过了就能留下来翰林院,其余不合格的就分去六部授予主事或者外放。

  像林寒哲那样升迁这么快的很少,程晏现下见了他都要行下官之礼。

  如今又街坊邻居的住着,他和妙娘都有些不自在。

  但妙娘比他想的开,虽然有些无奈,但很快恢复正常,主动和程晏提起道:“明儿让人去给邻里送些乡仪,其实只要咱们自己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你是想和她们往来不成?”程晏有些不解。

  他和林寒哲以前也只是同在国子监一起学习过,后来因为程晷的关系,还有众人的比较,他和妙娘曾经的关系,都让程晏和他关系平平,虽然红白喜事会有往来,但是并不密切,只当普通同窗走动。

  妙娘笑道:“也不是多深入往来,只不过就是表面上咱们不能表现的小家子气了。反正我和晏郎是天生一对,谁都拆不散的,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畏惧人言,该如何就如何。扭捏至极,反而显得咱们心虚一样。”

  这倒是说到重点了,程晏也觉得是如此:“我们分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况且你当初还在狱中救了我,这本就是缘分,何必要为别人随意几句流言蜚语,改变我们自己呢。”

  “我就是这个意思。”

  大家都误会程晏横刀夺爱,程晏为了避嫌也和林寒哲有些生疏,甚至可以生疏,这样岂不是更坐实了人家的言论。

  程晏觉得现在开始当家做主的妙娘,好像变得更疏阔些,也更自信一点了。

  这是好事,程晏心想。

  而聂六娘收到妙娘送的乡仪之后,也送了乔迁之礼过去,她跟林寒哲也提起了此事,现在聂六娘和林寒哲的关系十分融洽,夫妻二人做什么都是有商有量的。

  在林寒哲这里,他愈发能感受到聂家女子的出众,聂六娘巾帼不让须眉,家中的关系让她打理的妥妥当当,在外边的事情上,她也能很敏锐,还能给他出主意。

  “这是程家昨日送来的,听闻都是江宁特产,这盐水鸭就很好吃,以前我姑母每次从江宁回来都会送些去我们家。就是没想到程晏的爹娘居然不回江宁,反而留在京中照应。”

  林寒哲失笑:“你也别想太多,程少宰既然已经致仕,这人走茶凉,谁还会听他差遣呢。就像过之,宰辅之子,当今元辅之女婿,说外放还不是外放了,到现在都难调入京中。”

  但他也知道程晏是何等人物,初进翰林院,现下进翰林院,他一反常态,十分低调,但按照史书轨迹,他这是谋定而后动。

  其实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程家兄弟的科名调换了,在历史上程晷中了状元,但这辈子程晷是二甲头名,连一甲都没进,程晏这位在历史上只是二甲的,这次却中了状元。

  倏而,又听聂六娘道:“程晏可不需要人照看,他现在的座师是礼部尚书郭清,当年郭清和程晏大伯之间的恩怨你也不是不知道,他却能毫无顾忌的改换门庭,夫君可得小心此人。”

  林寒哲心道,此事我如何不知,程晏此次能中状元,完全是因为通了关节,郭清可是本次的主考官。

  他看了一眼桌上的盐水鸭,所以他现在是要拉拢程晏入他麾下呢,还是日后等着程晏羽翼丰满后和他分庭抗礼,林寒哲陷入沉思。

第92章 药材

  妙娘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送些乡仪过去,居然会令人想这么多,她对林寒哲夫妻唯一就是敬而远之罢了。

  再有,六娘成婚那日她托有事未去,回门这日她却是要回去的。

  亲戚就是如此,只要没恩断义绝,你即便再不喜欢,该有的来往还得来,她提前和罗氏说好了,次日一早就去了梅花巷。

  三叔顾清茂从工部主事上退下后,转去了大理寺,做个不大不小的官。

  大理寺当然比不得在工部油水足,但因为其女六娘许配给了王敏行,顾清茂找人借钱都为庶女置办了一份相当可观的嫁妆,这些都是他向宰辅示好之举动。

  因此听安廷回来道,六娘出嫁比五娘的婚礼办的还盛大。

  这让妙娘也不得不称这位三叔真是个人精。

  及至到了梅花胡同,妙娘进去后,五娘正好也刚回来,甫一见面,五娘就迫不及待的问:“听说你们搬家了,搬去哪里了?”

  “搬到礼运门附近,那里离翰林院更近,所以我们搬去那边了。”

  “咦,这么说起来岂不是和林状元家离的很近了?”

  “是啊,我们还是隔壁呢。”

  五娘笑道:“我家夫君和林状元是好友,我上个月还去林状元做客过,林夫人不愧是世家大族出身,对我十分周到。”

  妙娘是听说五娘的夫婿曹澄和林寒哲关系极好,曹澄现在正在翰林院做庶吉士,而程晏因为状元出身,已经是修撰了,不必再从庶吉士做起,因此彼此认识,在亲戚关系上甚至还算得上连襟,但是却不怎么熟络。

  不熟络也不能代表曹澄不好,只能说不是同道中人罢了。

  因此,妙娘笑道:“日后五姐要是有空,也可以去我们新家看看。”

  “那感情好。”五娘以前就和妙娘关系最好,后来中途变的差了,也是因为妙娘懒得搭理她,现在妙娘稍微对她笑一下,她还有些受宠若惊。

  况且,现阶段,她不喜的人变成了六娘。

  妙娘还好说,反而现在因为她公公辞官,程家大宅卖了,比起以前风光不再,六娘却摇身一变成了官夫人,她爹对六娘夫婿的喜欢比她夫婿还多,这让她怎么不气。

  妙娘也惊讶怎么五娘进去时还亲昵的挽着自己的手,看起来也确实是反常。

  小范氏见了妙娘倒是很高兴:“那日就听说你们在搬家,如何?都安置好了么?”

  “归置的都差不多了,只是真正弄好还要些时日,本来我们想办个乔迁宴,也让大家认个门,但是又想着马上要过年了,不如到时候一起请大家过去。”妙娘对小范氏实在是没什么好感,虽说庶女不是自己生的,但是哪里有自己女儿不嫁,就连说亲都不跟六娘说亲的,还好六娘自己被秦劭的夫人看上。

  况且在当初,她可是有意帮自己的姐姐大范氏,想让自己难产的人。

  因此,她也就面上敷衍一二,至于小范氏,则是周到的滴水不漏,不知晓的还以为妙娘和六娘才是她的亲生女儿。

  她又问妙娘倦哥儿如何,她公婆如何,妙娘答了之后,且听小范氏对徐妈妈道:“你去厨下看看,等会儿六姑奶奶回来,她最喜吃那三杯鸡,可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