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启夫微安
余氏哪里不明白,但还是不放心:“我跟你一道过去。”
他们起来的早,这会儿天色才蒙蒙亮。叶嘉盯着叶五妹看了许久,叶五妹其实也想跟去街上。但是余氏若是去的话,家里就没人。她挺知情识趣的,“姐,我在家里看着蕤姐儿。”
叶嘉点点头,跟余氏出了门。
来得早,东乡镇的街道上人还很少。但有些商贩已经挑着担子,推着推车往东街那边走。叶嘉跟余氏就跟着商贩的方向走,果然在前头一个空旷的地儿停下来。一大批的人聚集在拒马跟前,跟李北镇的情况大差不差。是有瓦市的,且来做生意的人更多。
叶嘉跟余氏两人在人群中穿梭,发现了没有像叶嘉那样的小摊儿。但是靠拒马百步远的地方就是东街。东街上倒是有两家面摊子。做的馕和素面,价格比李北镇那边要便宜一点,一个馕三文钱。一碗素面五文钱。两个镇子离得不算太远,东西味道差不多。
叶嘉跟余氏买了一个馕和一碗素面分着吃,两个挑嘴的人连这点儿东西都没吃完。
最后得出了一个定论:“朝食摊子能做。但价格得下调。”
第37章
调低价格也不会调低许多,东乡镇的百姓日子比李北镇的强。
吃食只要做的像样点儿都是能卖出去的,若是味道足够好,叶嘉也有自信把价格定高。只是韭菜鸡蛋饼不能做长久了,叶嘉考虑后续要不要做个杂粮煎饼接替。可杂粮煎饼的味道很大部分取决于酱料和薄脆,没有辣椒这酱料可就不那么美了。
“唉,还是苦于没调料。”少了辣椒这种下饭神器,做什么吃食都是缺了点味道。
叶嘉的嘀咕余氏没听见,倒是拉着叶嘉去瓦市里转悠一圈。
东乡镇这边瓦市都比李北镇热闹,场地也大很多。从大拒马的入口处进来,叶嘉一抬眼就看到正中央一个硕大的笼子。笼子里关着一群人,蓬头垢面的,一个个神情麻木。一个膀大腰圆的络腮胡汉子甩着鞭子狠狠往笼子上笞去。那动静,听得叶嘉都胆寒。
“西域那边送过来的新一批战俘,各个身强力壮抗造得很!”那络腮胡大汉一边甩鞭子一边喊话,“走过路过的看一看瞧一瞧哦!”
叶嘉瞥了一眼赶紧把目光收回来,跟余氏往里头走。
东乡镇的瓦市里买卖的东西就多了,大到马匹牲畜小到绢花布头。买菜卖肉的也有,还有专门卖新奇种子的。余氏早就想把后院那块地给翻出来种菜,此时拉着叶嘉去种子的摊位蹲下来。
她看的都是些常吃的瓜果,叶嘉倒是注意到一个眼熟的东西:“这个是寒瓜的种子?”
那摊主是个有点异域血统的壮汉,乍一眼看不出异域血统,但头发打着小卷儿是应该有外族血统的。他见叶嘉问,眼珠子一转就瞥过来一眼。事实上,这个寒瓜种子他到手好久了就是没人问过,叶嘉是头一个问他的。当下脸上就堆了笑:“是是,是寒瓜的种。”
“这个种怎么卖?”叶嘉想吃西瓜不得了,天气一热就更想。
说起来,西北这强光日晒的气候最适合种西瓜。光照足,种出来的比中原甜。
叶嘉犹记得后世就属新疆的瓜果最甜。他们如今所处的位置虽不叫新疆,但叶嘉根据当地习俗和气候能依稀能测离得不远。按理说这个地方的瓜果应该是顶好的,但由于许多外来物种,当地人又是主放牧,并没有种植习惯。以至于好些东西流窜于瓦市无人问津。
叶嘉的心思不由地活了起来,“那这个种儿怎么卖?”
那摊主弄来的稀奇古怪的种子不少,除了寒瓜,还有甜瓜。甜瓜就是后世的哈密瓜。如今还没有普及,只在西北边陲有极其少数的人种。市面上不卖,但商店里有的。见叶嘉似乎认识这些种子,以为用上懂行的人,他忙一股脑儿将自己无人无津的种子都拿出来。
“若是能一块儿拿了,能给你算便宜些。”
叶嘉瞅了一眼,除了西瓜子和哈密瓜子,别的她不大认得。不过有个她确实认得,豌豆。或者这时候应该叫‘薇’。薇在古时候吃的挺普及,倒不算什么新鲜吃食:“可以,你给算个价。”
摊主是从西域商人手里辗转弄来这些不认识的种儿的,没亲自种过其实也说不上来价格。但想着都是从西域送来的东西自然得要个高价,这些个种子他一狠心张口要一两:“这些东西也只有我这儿有,旁处是绝对没有的。若非见姑娘你识货,我定不会这么卖。一两银子是必须有的。”
余氏一听一两,顿时就有些变脸色。她手里拿了三样种子也不过才几十文。这些种子就算再稀罕,不会种也是白费么?再来,谁晓得这种是死是活?若买回去种不活,一两银子岂不是打水漂?
如今余氏也是会讲价的人了,听着不对就细声细语地驳斥了商贩。
摊主哪里不晓得?但这不是遇上个识货的人了么!
“我这东西是独一份的。”摊主就这么一句话,余氏问他种子是什么他答不上来,也不清楚怎么种。但这些就只有他有,“你去别处是肯定没有的。”
余氏被他这耍赖的口吻给气着了,胸脯一起一伏的,脸气得通红。
“这样吧店家,”叶嘉实在是眼馋西瓜子,“你给便宜些,我就将这些全给拿了。”
那店家瞅着叶嘉看了许久,心里在琢磨。许久,眼看余氏要拉着叶嘉走,他才松口说:“我再给你多一包西域来的种子,你一起拿了。八百文,少一文都不卖。”
叶嘉看他这样子分明是还有砍价的余地,面上不动声色,只叫他先将多一包的种子拿出来看看。
这一看,叶嘉心口猛地一跳。有点像辣椒籽,但她不敢确定。
叶嘉稀薄的历史常识让她多少知道一点,辣椒是在元明时期传入中原的。她记得并非是了解过相关历史,而是多亏了九年义务教育让她背了许多唐诗宋词元曲。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有一句:辣椒花,把阴热窄。至少,在叶嘉看来,辣椒应该是很后期才进入中原。
边陲就是这点儿好,通了西域五国的商路,好些中原没有的东西都能淘到。
“这个是什么籽?”叶嘉心口越跳越快,隐约有种赚到的感觉。
“不晓得,”摊主又不种地他根本就不认得,他当初得这一包籽是意外。如今回想都想不起来从哪儿弄来,“我把这一包也给你,算八百文,成吗?”
“成。”叶嘉木着脸,不管余氏给她使眼色径自掏了钱,“你都给我包起来。”
摊主就喜欢叶嘉这种爽快人。高兴地应和一声,给叶嘉包了六包种子。加上余氏手里的白菘、萝卜、茼蒿和韭菜籽。叶嘉给了他一两银子。
店家给找了一百文回来,叶嘉想了想,叫他收回去。
见他似有不解,叶嘉笑道:“往后店家再有什么新奇的种子给我留着吧,我平日里就爱钻研这些稀奇古怪的。”
店家听她说得好听,当下就笑起来:“好好,肯定给你留着。”
余氏这会儿也转过弯儿来。儿媳虽说心软,但不是那等明摆着吃亏的性子。方才那模样到好像是淘到了什么好东西。她定了定心思,跟着叶嘉转悠了一圈,两人就又去到铁匠铺子。
“打一些东西,”叶嘉可不是个坐以待毙的性子。虽说如今搬到驻地附近不大可能被兵祸牵连,但她隐约意识到这两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夜里睡下都会有些不安。家里的院墙要增高是肯定,除此之外,还得在墙附近挖点陷阱,“防歹人爬墙。”
余氏这方面跟叶嘉一样舍得花钱,她经历了天上掉落地狱的人生,早就明白没什么比命更重要。
两人跟铁匠订做了一些捕兽夹,又接连去了砖窑看货。前些时候叶嘉才去问过说是今日,如今正好能来看看东西。那窑匠一看叶嘉就认出来,毕竟这么好看的姑娘见过是极少能忘的。忙将按照叶嘉画得图纸弄出来的带钉瓦拿出来给叶嘉看。
叶嘉看了看,就问了一句:“这个能抗摔么?”
“抗摔的,”窑匠记得叶嘉说的要求,抗摔,钉瓦够尖,“你摔摔看。”
叶嘉看他胸有成竹,当真抓起一块往地上摔。
还别说,砸地上嘭地一声别说碎了,那上头尖锐的钉子都没断一根。
“师父手艺可真不错啊!”被说叶嘉眼睛敞亮了,余氏的心口都觉得舒坦了好些。带钉瓦余氏自然是认得的,好些名门望族家中的庭院都铺设这种瓦,但是她所知的带钉瓦没这么尖。叶嘉找的这个窑匠竟然能把钉子做的这么尖锐,还抗摔,委实不错。
那窑匠被叶嘉夸得不好意思,笑笑说,折腾了好几日弄出来这个样子。
“既然能做,咱就跟你订一千二百块。带钉筒瓦要占到九成,剩下的一成做带钉板瓦。”叶嘉用这个主要是铺院墙顶端并非是弄在屋顶上,自然是筒瓦更合适些。板瓦留一些作他用。
窑匠自然是满口答应,这东西实验一回弄出来,后头就好弄了。
一千二百块瓦烧起来也就是一窑子的事儿。叶嘉愿意结现钱,他们就跟叶嘉说半个月后来取。价格商议了一下,这东西比一般的大瓦难制,每张瓦贵一文钱。一千二百块得二两四钱银子。这个价格算是很低了,余氏知道中原贵族采买这些东西都是百两的花。
“这是自然,”叶嘉也没跟他们讲价,手艺人挣个糊口钱,“咱家过半个月来取。”
带钉瓦这么一瞧,余氏的眉头眼瞅着就松展了许多。她是晓得儿媳平日都在琢磨些旁人不懂的东西,倒是没想到儿媳把带钉瓦这些东西都给弄出来。一面心里高兴一面又觉得惊奇。余氏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她当初聘儿媳时,确实知晓儿媳读过书识字。但这读书识字跟如今这样子可差了十万八千里。她也大小读书识字,怎地就没有儿媳机敏?
心中惊异,但余氏也知道这事儿不能往下深思。一深思,她怕是夜里就要睡不着觉。目光若有似无地瞥了眼叶嘉,见她目色清正,神情镇定又平和。顿时又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到脑后去。若是这也要疑心那也要揣测,她怕是就活不到蕤姐儿长大。
人生啊,难得糊涂……
余氏想得开,这么一会儿她就给自己开解了。到了家,高兴地抱着蕤姐儿就亲香了几下。
叶嘉没管旁人怎么看,如今的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还藏着掖着有什么用?她想在这破地方活下去,吃奶的力气都得拿出来。临死还矫情怕自己本事多,那是得多没有自知之明?
他们回来,叶五妹才将家里的衣裳洗好了正在院子里晾晒。看到叶嘉回来,隔着绳子喊了声姐。叶嘉点点头,两只小羊羔都长得有半人高了,正在院子里啃墙角的草吃。孙老汉睡了一觉醒过来,正带着小孙子从后头的屋过来。
老远看到叶嘉回来就快步走上来,叫小孙子给叶嘉磕头。
“别管那些虚礼了。”叶嘉摆摆手,“去洗漱,一会儿又是叫孙叔搭把手。”
孙老汉也没矫情,点点头带着孩子去洗漱。
周家院子里有井的,取水洗漱很方便。祖孙俩都是男子,洗把脸漱个口就赶紧过来了。
叶嘉正在收拾背篓。余氏也进去换了身破衣裳出来。两人蹲在前院看地上的几包种子。余氏有过养花的经验,往日她闲暇无事便会侍弄花草。但真论起种植却不敢托大。叶嘉有一点常识,但她是工科女,不是农科女。模糊的常识能告诉她这些东西可能怎么种,但其实实操不会。
“小老儿年轻时在驻地是开过荒种过地的。”孙老汉虽然好些年不种地,但实操比周家的两个女人要懂得多些,“浇水施肥会做,就是不大懂这些种子是个什么习性。”
叶嘉看了看余氏,又看了看孙老汉。完了,缺胳膊断腿的种植技术,她斥重金买回来的种能活么?
余氏看出了叶嘉的心思,挠了挠脸颊。她心宽,倒是道:“不如先把后院那几块地翻出来。种一些咱常吃的菜色,后头闲暇了再琢磨这些?”
叶嘉没说话,孙老汉有些羞愧自己无用。倒是一旁的叶五妹听了会儿凑过来:“姐,要不要我试试?”
叶嘉一愣,倒是有些吃惊地看向叶五妹。叶五妹闷声不吭地还真的会不少活儿。
“家里的田和菜圃都是二嫂在照顾,我平日里忙完了家务也要过去帮忙。”叶五妹蹲在旁边表情有些忸怩,不是很确定地开口。她确实帮着照看过菜园种过菜,家里两亩旱地的菜都是她跟叶家二嫂去浇水施肥的。但也仅限于种萝卜和白菘。
为了证明自己有用,叶五妹自荐道:“我种过菜,家常菜……”
叶嘉看了她许久,点了头:“行,先拿白菘给你试试。”
叶五妹眼睛蹭地一亮,当下就高兴极了:“我会好好照顾的。”
如今已是六月份,其实许多菜种植是过了季的。大部分能吃的菜早就上市了。要种的话只能等第二季。也就是七月份之后秋收的这一季。秋收这一季,最早也是七月开始种。不过由于手里的种子叶嘉也不是全认得的。怕浪费了,她思来想去就每样拨出一小包先试种。看种子她看不出来,但苗儿长出来或许能看出来。毕竟花了一两银子买的种子叶嘉也舍不得浪费,总不能放手里搁坏了。
孙老汉歇够了,叶嘉叫他去吃了饭。他拿着锄头就去后院开荒。
周家的新宅子占地很广,四周没有邻居,其实往外扩一扩也是可以的。别看院子里只有五间大屋加一间厨房和两个小柴房,院子围得范围却是特别大。当初二十两叶嘉拿得干脆也是因为这个,别说院子围里起来的地儿都是是自家的,附近只要把土地开出来,抢占了也没人说。
孙老汉约莫是住进周家第一日想要好好表现,一天下来,开出了一亩地。汗流浃背的,晒得老脸都反光。叶嘉真怕他中暑就这么厥过去,忙给煮了绿豆汤解暑。
叶五妹也是怕被叶嘉赶走,孙老汉前脚把地开出来,她后脚就跟着那把小铲子把地沟给理出来。
整整三日,孙老汉跟叶五妹忙得没个歇的,开出了一亩二分田的地。把常吃的茼蒿和薇给种下去。正好这几日叶嘉也没闲着,叶嘉把朝食摊子也给摆起来。
家里有大人在,两人如今去镇上摆摊子也放心了。蕤姐儿每日跟孙家小孙子搭个伴,人也活泼了许多。
韭菜不是自家种的,材料都得去镇上买。由于价格压了两文下来,加鸡蛋的白面饼也只卖五文钱一个。虽说价格压得低,但吃的人却更多了。这味道在李北镇不算新鲜,到东乡镇却是顶顶新鲜的吃食。一早上卖五六百个都嫌不够,这么算下来赚的倒也还算不错。
余氏数了数,挣了二两多银子。扣除成本也有小二两。三四日就挣了五六两。
“改明儿猪头肉还是做起来。”余氏笑容满面地看着儿媳,这些时日家里的钱像流水一样划出去。虽说是救命必须得花,可只出不进到底叫人心里慌。终于有了进项,这颗心就定下来。
叶嘉也在琢磨这个,如今家里吃饭的嘴多了就得辛苦些。
到了东乡镇,叶嘉把周家西施摊的这个招牌又给拿出来了。虽说这时候没有品牌的概念,但有名字就是比没名字的好,当人问起来能说出个所以然,就会被人注意到。叶嘉没做过社会心理学研究却也懂这个道理,再说,她还指望着胭脂铺的东家能找着她呢!
香胰子的事情一晃儿就过了半个月,那胭脂铺子的东家也不知有没有去李北镇寻她摊子。叶嘉心里知道如今兵荒马乱肯定不会去寻她,但还是抱着一份侥幸的心态。
忙活起来日子过的特别快,转眼就到了七月底。
天儿越来越热,人心浮躁。朝食的摊子也越来越早,收摊儿的也早。过了辰时三刻,日头一晒起来,朝食就不那么好卖了。不过叶嘉的西施摊愣是靠好吃在东乡镇的瓦市占下了一席之地,最终的分量稳定在每日五百张饼。如今人人提起朝食,都说西施摊的饼最好吃。
看着名头定下来,叶嘉就准备卖猪头肉。
余氏如今也熟这程序,卤料的种类她记不清,但拌菜的配料和如何清洗、卤肉的程序她记得牢。都不必叶嘉亲自动手,她带着叶五妹就能把猪头洗得干干净净。如今每日做这些事的都是她。只需叶嘉一早包好卤料,她都能卤得不错。
不过卖猪头肉这事儿还得叶嘉亲自来,她刀工不行。
“不然往后卖猪头肉叫五妹跟我去吧。”叶五妹干活是真的勤快,手脚麻利又眼疾手快。跟余氏卖猪头肉时是叶嘉切叶嘉拌,余氏负责收钱找钱。但叶五妹去的话,她既能切又会拌,能帮叶嘉做不少事。
叶五妹一听这话没敢应答,下意识先看了余氏。
上一篇:穿成臣妻文的绝美炮灰
下一篇:穿到乱世搞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