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119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次日,王意来到店里,等了半刻钟的功夫,才等到嬷嬷。

  衣裙花样的事情并没有讨论多久,嬷嬷便定下了花样,而后嬷嬷借口要选些别的样图。

  趁王意翻找样图的时候,嬷嬷假装闲聊,打听起王意的私事来。

  一开始王意也没在意,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王意也不藏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

  后来等嬷嬷提起婚事,又打听王意喜欢什么样的男子,王意才警惕起来,巧妙转移了话题,没再跟嬷嬷说样图以外的事情。

  嬷嬷拿走了图样子,爽快了付了银子。

  临走的时候,说过段时日家里要来客,到时候再来选样图,让王意多画几张款式新颖,适合小姑娘穿的衣裙。

  王意应下后,回去就开始琢磨。

  虽然嬷嬷问她私事的时候,让王意感觉有些奇怪,但谁让人家给钱爽快。

  有钱不挣不是她的风格,只要以后再跟嬷嬷交谈的时候,多长一个心眼也就是了。

  作者有话说:

第87章 子孙满堂

  王意花了五六天的功夫, 画了四副新样图。

  春夏秋冬,各种季节的衣裙各一副。

  这回嬷嬷再来,就没有像上回那样问东问西, 拿了样图后, 什么细节都没挑,只问她自己满不满意。

  王意对自己精心画出来的样图自然满意, 嬷嬷听了她的话, 当场便把银子给付了。

  过了几日,这位嬷嬷又再次上门。

  只是这回她不是来定样图的,而是专门来给王意送东西的。

  “我们夫人很喜欢姑娘的手艺, 所以特地派我来给姑娘送些谢礼。”

  嬷嬷让了半身,两个下人抬着两个箱子放到了地上。

  “这里头的衣裳, 是根据姑娘样图制作的, 我们夫人说给姑娘也送两套, 算是答谢姑娘的巧思妙手。”

  王意有些愣神, 两套用得着用两个大箱子装吗?

  嬷嬷送完东西就走了, 也没等王意拒绝。

  王意过去打开两个箱子, 里面的确是装了两套衣裙,只不过春夏秋冬四套衣裙各两套。

  虽然初心和王元宝一直没有在穿着打扮上太过奢靡, 但王意也不是没见过好东西。

  这两箱衣服,所用的布料都是上好的锦缎和绸子, 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那位嬷嬷给的样图银子,连箱子里的一套衣裙都买不起,何况对方一送就是两箱。

  王意不想收下,可又不知道那位嬷嬷到底谁家的, 没办法, 只要先伙计送到她家里去。

  王珍不知道这两箱衣裙是别人送的, 还以为是王意店里做的,拿出一套试了试,十分的合身。

  初心看到王珍穿着新衣裙,也不免点头,“你姐姐设计的样式都格外的轻灵动人,适合你们这些小姑娘。”

  王珍也很喜欢,干脆就没换下,而是继续穿着。

  傍晚王意回来,看到妹妹穿着箱子里的衣裙,刚想说那是别人送的,可下一秒,她却皱起了眉头。

  为什么那位嬷嬷送的衣裙,穿在她妹妹王珍身上,会如此合适。

  王意和王珍虽然是双胞胎姐妹,但随着俩人慢慢长大,也产生了一些区别。

  王意的个头要高一些,平时做衣服,袖子都要比王珍多出小半截来。

  看着妹妹高兴的样子,王意就没有提嬷嬷的事,而是等晚饭过后,才找到初心,跟她提了那位嬷嬷的奇怪之处。

  “我总觉得有些古怪,她说是按照我的尺寸做的,一些眼精的老绣娘,不用裁量就能精准的做出合适的尺寸衣裳我信,可是她又没见过小珍,为什么小珍穿上也那么合身?”

  初心详细问了这几天发生的事,然后让王意带她去看看那两箱衣裳。

  箱子就摆在王意的房间里,祖孙俩过去打开箱子,把里面的衣裳都钭开来。

  发现两套尺寸并不一样,一套是按照王意的尺寸做的,另一套则是按照小珍的尺寸做的。

  “对方应当没有恶意,毕竟这些衣裳的布料也不便宜。”

  初心其实心里有了个猜测,却不知道要不要告诉王意。

  “奶奶,你是不是知道是怎么回事?”

  王意发现初心的欲言又止,便忍不住追问。

  初心和王元宝并没有瞒着王意和王珍,她们姐妹俩的身世。

  王元宝至今都没有再娶,王意和王珍稍大一些的时候,就总会问到亲娘。

  因为别的孩子,都有爹有娘,而她们却只有爹,没有娘。

  从那时候起,王意和王珍姐妹俩就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她们的亲生父母是谁,并不清楚,只知道她们是从雪地里捡回来的。

  初心看了眼王意脖子上的金锁,“那个嬷嬷,有没有看过你的金锁?”

  王意下意识摸上金锁,仔细一回想,好像是有那么回事。

  “我当时还以为她是在看我领口的花样。”

  王意顿了顿,忽然说,“明日我把那两箱衣服给带到店里去,等下回她再来,原样还给她们。”

  对于丢弃自己的亲生父母,要说不怨恨那是不可能的,只是王意想得开,不把仇恨留在心中。

  只是想让她原谅丢弃她们姐妹的亲生父母,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夜里姐妹俩睡到了一处,第二天,王意就把两个箱子原样抬到了店里,放到库房里存着。

  人家既然能知道王珍的身量尺寸,对于王意把箱笼抬回家又抬出来的事,自然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

  “看来她们都知道了。”

  秦夫人坐在绣凳上,看着院子里跟丫鬟玩藤球的小儿子,脸上笑着,可眼神中却带了几分伤感。

  “两位姑娘的养父,从未隐瞒过姑娘的身世,她们一早知道自己是大街上捡来的,大姑娘又冰雪聪明,跟夫人年轻的时候一样,能猜到也不稀奇。”

  嬷嬷奉承了句,又安慰道,“姑娘们是不知道您的难处,等她们自个做母亲,就能明白夫人的苦楚了。”

  秦夫人摇了摇头,“现在说这些有什么意思,总归是我亏欠了她们。”

  嬷嬷见状,立刻转移了话题,“六少爷那边已经让人带去大姑娘店里了。”

  秦夫人这才振作几分,“让人盯紧了,俞哥儿要是有那个意思,就立刻派人去提亲。”

  嬷嬷应了声,慢慢退了出去。

  秦夫人独坐在房中,缓缓叹了口气。

  沈若俞,沈家商行的三房的嫡出少爷。

  父母早亡,从小就养在秦夫人的膝下。

  自己养的孩子自己清楚,沈若俞为人清正,君子端方,只要俩人能成,以后上无公婆管束,又有万贯家财傍身,加上还有她从旁照看。

  只要大女儿肯嫁给沈若俞,以后就只要安安心心享福即可。

  至于小女儿,她也有她的打算。

  *

  沈若俞到王意的店里选了几个样式图,王意对他的到来并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对,只当是一个普通客户,招待完就抛到了脑后。

  沈若俞却对王意上了心,来之前,秦夫人只告诉沈若俞,她看中了一个姑娘。

  虽然对方家世一般,但人品性格都很不错。

  若是能娶回家做媳妇,一定是旺家之相。

  沈若俞一向信任秦夫人这个大伯母,去年大伯就让大伯母给他准备婚事,结果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

  如今举家来到梓州,大伯母闲暇下来,自然又重新替他操心起婚事了。

  沈若俞对自己婚事并没有?????什么想法,一切单凭伯父伯母做主。

  正因如此,他才会亲自去见王意。

  只是对方好像并不知道这件事,只把他当做普通的客人。

  沈若俞去了两回,秦夫人那边就明白了。

  王意这头还没把两箱衣裳还回去,初心那头就碰到媒人大张旗鼓的上门提亲来了。

  听到媒人是替沈氏商行三房的六少爷来提亲,初心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媒人那头可是收了银子的,一听这话顿时急了。

  “婶子别急呀,好歹听我仔细说说,这可是大户人家,您家姑娘嫁进去,那就是嫁到了福窝里,穿金戴银,使奴唤婢的,不比嫁给小生意人强?”

  初心不为所动,“沈家高门大户的,咱们家只是平头百姓,般配不上,还烦请大妹子替我回了吧。”

  媒人没能说动初心,只好回去复命。

  秦夫人那边也没为难她,而是让她想法子再去说和说和。

  “夫人,不是我不想做成这桩婚事,而是你不了解邓婶子那个人。”

  媒人也是梓州城里的老红娘了,初心家又有四个孙女,前头两个王英和王兰就是她经的手,所以对初心一家也算比较了解了。

  “这邓婶子是个疼孙女的人,她大孙女跟二孙女,定了人家后,愣是被留到十七才发嫁,家里的钱财产业,都是四个孙女平分,她们家三姑娘、四姑娘要是放到别家,今年也该说人家了,可在她们家,少说要再留上一年半载,亲事说定以后,还得再等上一年半年,哎哟,你说这事放到谁家能这么干。”

  媒人说的自己都发笑,做女人的也都能理解。

  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上挣命,年纪越小越容易出事,稍大一些,也更安全一些。

  秦夫人听了连连点头,“这是应当的,是我想差了。”

  让人好生送走媒人后,秦夫人就来嬷嬷商量。

  “看来俞哥儿是不行了,老爷催得急,俞哥儿又到了岁数,让他再等上两年,我也不好交代,干脆先办了俞哥儿的婚事,她们姐妹俩我再慢慢寻摸,等邓婶子那边愿意松口,我再出面替她们保媒。”

  沈氏商行的大夫人保媒,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