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素律
太子与朝臣们据理力争,双方各不相让,正吵得难解难分,长宁公主一身大红戎装进了大殿,当众宣称自己要随师父去边关。
长宁公主是明昭帝的心头肉,哪里舍得她上战场,长宁公主就问那些大臣,愿意让她去,还是愿意让太子去。
大臣们自然是两个都不愿意,可如果非要选一个,只能勉为其难地选公主。
毕竟公主不用继承皇位,对江山社稷的影响要小一些。
明昭帝恨死了这帮见风使舵的家伙,坚决不准长宁公主去,最后还是定国公向他保证,一定会让长宁公主毫发无损地回来,他才勉强答应下来。
长宁公主自小拜定国公为师,与他感情深厚,还专门为他创作了一首《策马度关山》的鼓曲,每每定国公出征,都会亲自登上城楼为他击鼓壮行。
此次师徒二人一起出征,击鼓的人变成了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受身份限制不能亲自出征,只能击鼓为妹妹送行。
长宁公主英姿飒爽坐于马上,大红的披风如火似霞,隔着人群远远向太子挥手,策马奔驰而去。
玉娘挤在人群中,望着城楼上奋力击鼓的挺拔身姿,望着长宁公主如一团火焰消失在远方,眼前闪现出一张粉嘟嘟的笑脸。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当年那个骑在侍卫脖子上看花灯的小公主,已经长成了上战场杀敌的大姑娘。
公主一定要平安归来呀!她在心中默默祈祷。
这场仗打了一年多,素有战神之称的定国公杜关山,一鼓作气杀到草原深处,攻陷了西戎王庭,打得西戎王亲自举白旗登上城楼向大周投降。
队伍凯旋之时,正是春光灿烂桃花盛开的季节,还赶上了京城三年一次的春闱。
春闱结束,一个来自南疆偏远小城的少年从四百名进士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周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
那一日,状元郎簪花跨马长街游行,俊美绝伦的容颜令所有女子为之疯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得胜回朝的长宁公主一身红衣从长街尽头策马而来,恰好和春风得意的状元郎撞了个正着。
长宁公主归家心切,等不及和大部队一起回来,自己带着一队随从先行回了京城。
没有人听说她回来的消息,街上的民众也没有认出她是长宁公主,只有挤在人群中的玉娘一眼就认出了她。
“公主回来了!”她激动大喊,“长宁公主得胜回来了!”
人群有片刻的寂静,随后响起山呼海啸的呼喊。
长宁公主挥动马鞭给民众回应,两队人马在熙然的长街狭路相逢。
大红的戎装与大红的状元服交相辉映,狂欢的人们全都停下来,心中不约而同冒出一个念头:好般配呀!
四周安静下来,长宁公主勒住缰绳,冲着对面的状元郎嫣然一笑。
这一刻,头顶的骄阳都黯然失色,满城桃花都不及她弯起的眉眼。
第616章 你都不问问孤为何高兴吗
状元郎面对长宁公主明媚的笑容,在马背上羞红了脸,正要下马叩拜,长宁公主已经打马从他身旁走过。
如掠过湖心的风,荡起涟漪尚未消散,就已经失去了踪影。
状元郎失魂落魄,想回头又怕被人看穿心思,强作镇定催马继续前行。
人群在短暂的静默之后,又开始喧闹起来,没有人留意到他的失落和克制。
只有人群中的玉娘捕捉到了他细微的变化,隔着一段距离,竟对他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因为她自己也是这样,当初国子监那个夏日午后的相逢,惊艳了她的整个青葱岁月,转眼十年过去,仍鲜活如同昨日。
随着状元郎和公主的远去,人群也渐渐散去,玉娘收起心思,沿着空下来的长街往回走。
她已经很久很久没见到殿下了,长宁公主与定国公得胜还朝,想见他一面只怕还要再等很久很久。
几日后,朝中忽然有消息传出,说陛下很中意新科状元宋悯,意欲将长宁公主许他为妻,目前已派人前往南疆查访宋悯的家庭状况,确认他没有娶妻或定亲,便会为二人下旨赐婚。
消息一出,整个京城为之轰动,人们奔走相告,热烈讨论,认为公主和状元郎是他们见过最般配的一对,这两位结为夫妻,正是对天作之合最完美的诠释。
玉娘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为公主感到高兴的同时,心中难免酸楚。
状元郎虽然也出身贫寒,至少在相逢的那一刻,已经拥有了足够和公主匹配的功名。
而她付出了十年的努力,才将将可以在面对那人时没那卑微。
要是女孩子也可以参加科考就好了,那样的话,她一定会拼尽全力考一个状元,披红挂彩出现在他面前。
如果真有那一天,不知道人们会不会也如今日这般赞上一句天作之合。
两个月后,赐婚的圣旨下达,长宁公主成了新科状元的未婚妻。
陛下并未让二人即刻成亲,而是将婚期定在了两年后,说是要给他们一个相互了解的时间,避免因不够了解造成婚后感情不和。
毕竟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不想让她的婚姻有任何瑕疵。
人们都说,天底下再也找不到像陛下这般疼惜女儿的父亲了。
当然,也不会再有比长宁公主更幸福的姑娘。
赐婚圣旨下达的同时,宫里还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喜事,年过四十的皇后娘娘竟被诊出怀了身孕,太子和公主将会多一个弟弟或妹妹。
喜讯传出,满城民众们都乐得不行,齐齐称赞帝后二人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堪为世间夫妻之表率。
朝中官员也很高兴,甚至比自家夫人怀孕还要高兴。
因为太子殿下至今仍没有任何要娶亲的打算,青云道长那个破解童子命格的方法也不知道灵不灵,万一太子这辈子都不打算成亲,皇后娘娘肚子里这个就是大周最后的希望。
出于这个原因,满朝文武都强烈期盼着皇后娘娘这胎能生个皇子,一定是皇子,千万是皇子,必须必须是皇子。
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唯独皇后娘娘羞得不敢见人。
一把年纪的人了,女儿都定亲了,自己又怀上孩子,实在让她难为情。
明昭帝却趁机给太子施加压力:“看到没有,你爹身体硬朗着呢,五年之期一过,你再敢推三阻四不成亲,朕就多生几个,废了你这个太子。”
太子嘻嘻一笑,并不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有事要找效古先生,告假出宫去了韩府。
这一天学堂放旬假,玉娘难得偷懒,睡了个很长的午觉,将醒未醒之际,有婢女进来叫她,说太子殿下来了,和先生在书房说话,要吃她做的莲蓉酥。
玉娘一个激灵从床上爬起来,睡意全消。
太子来得突然,让她有些手足无措,急急忙忙更衣梳头去了书房。
房门开着,太子和效古先生在几案前相对而坐,不知说了什么高兴的事,笑声朗朗传至门外。
玉娘尚未见到他的人,只是听到这笑声,心便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
等她到了门口,太子听到动静转头看过来,俊朗的面容如骄阳灼了她的眼。
她恍惚着,被思念冲得眼眶泛红,忘了下一步该做什么。
“玉娘!”太子出声唤她,语气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欢快。
玉娘回过神,走进去给他见礼,声音带着些许的颤抖:“奴婢见过太子殿下。”
“不必多礼。”太子叫起她,脸上笑容未减,“玉娘,孤今天很高兴,就想吃你做莲蓉酥,特别想。”
他说“特别想”的时候,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灼热的目光能把人烫伤。
玉娘微红了脸,应道:“殿下来得正是时候,奴婢今日恰好做了两份准备给先生当宵夜,既然殿下想吃,奴婢这就去取。”
“那我宵夜吃什么?”效古先生老大不高兴地问。
玉娘本来还有些紧张,被他这么一问,忍不住笑起来。
“先生不急,回头奴婢再做一些便是。”
“别理他,这老头没个正形。”太子也笑,又问玉娘:“你都不问问孤为何高兴吗?”
“奴婢不敢。”玉娘慌忙垂下眼帘。
太子的笑容收敛了一些,主动告诉她:“因为母后可能要给孤生个小弟弟了。”
玉娘愣了下,随即向他道贺:“恭喜殿下。”
“同喜同喜。”太子笑着回她。
效古先生在旁边看得牙酸,摆手叫玉娘先去端茶点。
玉娘走后,效古先生没好气地白了太子一眼:“还不一定是弟弟呢,现在高兴是不是太早了些?”
“肯定是弟弟。”太子十分笃定地说道,“这个弟弟就是来拯救孤的,有了弟弟,他们就不会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孤身上。”
“所以你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弟弟身上?”效古先生冷哼,“难道没有这个弟弟,你就别无他法了?”
“当然不是。”太子道,“孤早已有了应对之策,只是多个弟弟会多一重保险,为免母后受到刺激,孤打算等她平安生产之后再公开和玉娘的事,到时候,还要请先生先收玉娘为义女,为她增添一个筹码,也好堵住悠悠众口,剩下的事,就交给孤了。”
“呵呵!”效古先生回他一个模棱两可的干笑,随后又道,“你想到什么应对之策,能不能先和我说说?”
“天机不可泄露,说出来就不灵了。”太子神神秘秘,“先生不用着急,左右不过再等几个月的时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嘁!”效古先生懒得理他,声称自己还有别的事,径直离开了书房,留他一人在这里等玉娘。
第617章 再等一等就好了
玉娘回来时,见房里只有太子,不禁有些紧张。
“进来吧,先生有事出去了。”太子亲自收拾了台面,腾出地方让她放置托盘。
玉娘把托盘放下,想起今天早上服侍先生用饭时,先生还说今天没什么事,要在家里好好歇一歇,怎么这会子了,又有事要出去呢?
先生该不会是故意走开,想给她一个单独和太子相处的机会吧?
这样想着,她又有点伤感,太子根本不知道她的心意,单独相处又能怎样呢?
太子也是同样的想法,虽然很感谢先生的善解人意,可是,他对玉娘并未挑明心意,也就没办法互诉衷肠。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什么话都不说,能这样安安静静地和她待上一会儿也是好的,他们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相处过了。
于是,两人便都沉默着,一个专心煮茶,一个专心喝茶吃糕点,偶尔说上一句两句,也是无关紧要的话。
“说起来,长宁小时候还吃过你做的茶点呢,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你。”太子道,“她比孤小了七八岁,竟比孤先定了亲,真是没想到。”
玉娘低着头,十指纤纤摆弄着茶具,小声道:“公主回京那天,奴婢在街上看到了她,也看到了状元郎,公主和状元郎很般配。”
“般配吗?”太子略有些不屑,“那家伙就是长了副好皮囊。”
“才学也是一等一呀!”玉娘道。
太子还是不屑:“才学不重要,脸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长宁是不是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