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43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第一百七十九章

  虽然麻烦, 但是该应付的还是要应付,例如不用走流程,比大姐夫一家更先回京的二姐夫一家。

  翻看着二女婿这趟回京交上来的功劳簿,正宁帝心情复杂地感慨道。

  “看来老二家的这次为了能争取到自行车, 真是拼了啊, 在最近的一年, 频频出手,挖出不来蛀虫,看到这些, 朕都忍不住担心他一家子出门在外的安全问题了。”

  何殊笑着安抚道,“二姐夫那人精明着呢, 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妻小, 何况他们身边不仅有我们安排的护卫,还有他们自己雇的人,何况他们经常随怀安商队一起出行,安全肯定不存在问题。”

  最重要的是, 现在的大安早已结束早些年的匪盗横行的局面, 要不然,她当年就算可以跟着怀安商队一起出行, 正宁帝也不敢让她离宫。

  毕竟正宁帝登基的那些年里,朝廷给各地驻军下过严打的任务,只有完成,才能有机会得到相应的军功与赏赐, 完不成,直接换将。

  在这种高压力下, 各地的驻军都十分勇猛, 不仅剿掉大批土匪, 还成功打掉许多地痞恶霸团伙,为刚在大安境内各地选址开建的农场提供大批劳力。

  更何况二驸马杨卫是个精明圆滑的,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肯定不会给自己留下后患,毕竟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除了宫里的这几位,这世上还真没几人是他得罪不起的。

  正宁帝点点头道,“希望如此吧,也不知道杨卫是怎么想的,好好的京官不当,整日带着一家子四处奔波在外,也不觉得辛苦。”

  “您回头问问二姐,就知道二姐夫为何坚持要做这项工作,人家一家子都乐在其中,可轮不到我们为他们操心辛不辛苦的事。”

  若有机会,何殊自己也很愿意过这种可以公费出行,自由极大,工作、赚钱和旅游三不误,还能在喜欢的地方住一上阵子的生活。

  负责东宫产业的徐从义,也是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后,乐不思蜀的典型代表,人家早就彻底放弃了本来颇具潜力的仕途,现在只愿为东宫产业尽心尽力,乐在其中。

  想想二女儿大婚后,总是回京没几天,就惦记着要离京的事,正宁帝摇摇头。

  “不用问,就知道你二姐已经在外面玩野了心,让她在京里长住,根本就住不习惯,连他们家那两个小的在内,那心都野了。”

  这话就让何殊不好接了,只能说,享受过自由滋味的鸟,都不喜欢住在笼子里,她也同样如此。

  可惜这辈子的出身与际遇,没有给她留下可选择的余地,她只能选择背负着责任与压力,自困于这深宫之内。

  杨卫成功拿到他心心念念的自行车不久,胡庆元就带着由一队夷北军将士亲自押送的在大群牛羊抵京。

  除上之外,还有大量的皮毛制品,与水师带回的那些财宝相比,这些贡品的价值低了许多,但这诚意绝对十足。

  听说大女婿与其手下直接带回大批的牛羊,正宁帝感到有些惊愕。

  “这夷北军的人怎么都是怎么想的?为了和水师较劲,直接带一大批牛羊进京,亏他们想得出来,距离这么远,也不怕那些牛羊掉膘,得不偿失。”

  何殊对此也感到有些无语,“合城到京城的新路已全面贯通,他们夷军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托运物资的车,羊是用车运回来的,沿途喂得好,掉膘方面好像还好,我们这次算是有口福了。”

  在优质草场上精心喂养大的牛羊,肉质绝对很好,就是这费的功夫着实有点大,大得何殊虽然喜欢,也不敢多吃。

  那些牛羊的最好去处,是被送到各处皇庄当种牛与种羊,多为关内的牛羊养殖产业多做贡献。

  随着养殖业与种植业在大安境内得以推广,且在短短数年内,就得以迅速发展和壮大,牛在大安境内早不像从前,是朝廷明令禁杀的存在。

  牛奶与牛肉的价格虽然较为昂贵,但已逐渐成为一些大城市中的常见物。

  用不偏不倚的八辆自行车打发掉夷北军后不久,何殊就收到卫西军的秘奏。

  在西月国王族内部的争斗到了两败俱伤,即将决出最后胜利者的关键时刻,西月国的两位大将突然以勤王的名义骤然起兵。

  率队如过无人之境,一路势如破竹般的直接攻向西月王都,现已兵临王都城下。

  何殊算了算时间,知道当她收到这封秘奏时,西月那边的形势肯定已经到了她想要的节点。

  而她想要的节点,就是西月王族已被彻底覆灭,不是她何殊太过残暴,而是卧榻之边不容他人酣睡。

  那西月国王族若能一直尽守属国本分,也就罢了,可是他们反复无常,时常想着要背主的嘴脸实在太过难看。

  何殊实在懒得与对方虚与委蛇,还是直接将西月正式纳入大安版图,更省事一些。

  所以何殊在收到这封秘奏后,迅速作出指示,要求卫西军伺机以宗主国的身份,以帮助西月王室平叛的名义出动。

  那些敢反叛的西月国将领,是因看到大安拒绝让西月国使者入关,不愿插手西月国王室的内乱,才敢无所顾忌地抓住机会起事。

  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们与王都的守卫军展开伤亡惨重的殊死战斗,成功攻入王都大开杀戒后,商量好如何划分‘战利品’,享受成功的果实时,大安的卫西军竟在这时突然出动。

  就算西月国的王室没能让西月国的百姓过上什么好日子,但是西月国被叛徒军所夺,西月王室被叛军尽数全诛的事,还是让西月国的百姓们十分憎恨与反感。

  大安的卫西军在这时突然高举正义之旗,进入西月国境内平叛,不仅没有受到西月百姓的敌视,甚至还很受欢迎。

  尤其是当西月国的百姓们发现大安的军队规矩森严、纪律严谨,不仅在沿途不曾扰民,甚至连沿途庄稼都不曾踩过半棵,与前不久刚途经过的叛军们的行径截然不同后,对卫西军更添许多好感与支持。

  所以卫西军一路前往西月王都时,可谓是没有遇上任何反抗,直接兵临城下。

  就算有人看出大安玩这出堪称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对此无可奈何,毕竟大安确实是西月国的宗主国。

  就算对方前两年做出过将西月国使者拒之关外的行为,也可看作是宗主国在表达对属国的不满,略施小惩,毕竟没有真正对西月国做什么,双方之间的关系尚未破裂。

  如今大安派出大军,出面镇压那些叛逆,为臣服大安的西月王室报仇雪恨,可谓是名正言顺、合情合理。

  而大安朝堂这边,为堵悠悠之口,何殊在给卫西军下令后,就将西月国的事,公开在朝堂上,顿时引来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的热烈讨论。

  有人以大安此前已拒绝西月国使者入关的事为由,认为大安不必再去插手别国事务。

  也有不少大臣认为大安作为宗主国,理当为西月国的王室和百姓提供庇护,应当及时派出卫西军,帮助西月国的王室平叛。

  还有不少人从中看到建功立业的机会,争相表示自己愿意领兵进入西月国,用西月国王室平叛。

  虽然不是正经的京官,但是胡庆元这个边境驻军首领还兼任着兵部侍郎一职,哪怕他这个侍郎只是名誉上的虚衔,在京期间也需要按出席早朝。

  何况他还是大公主的驸马,身上还有个驸马都尉的勋爵,也需按例出席朝议。

  不过与其他朝臣上完早朝后,就需回各自所在的衙门办差不同,他甚至都不用去兵部点卯,下朝后就可以直接回家。

  身为很典型的那种性格十分爽朗利落的领将,胡庆元对上朝这件事,是真既没兴趣也没有耐心。

  在朝堂上听那些朝臣,尤其是文臣各种弹劾,或是上奏一些他不关心的事,更加让他感到一个头两个大,想不通那些人怎么就那么闲,屁大点小事都要拿到朝堂上议几句。

  看到丈夫这日下朝骑车回来,一改往日苦大仇深的状态,大公主不禁有些好奇。

  “相公今天心情很好啊,这是遇上什么感兴趣的事情了吗?”

  胡庆元一边小心放下被他直接拎进屋里存放的自行车,一边笑着回道。

  “还是夫人了解我,今日的朝堂总算是真正议了一桩正经事,虽然在我看来,议了也是白议,根本轮不到那些上蹿下跳的人表现自己,但是好歹让人听着不那么乏味了。”

  大公主顿时有些担心,“哦,相公所说的正经事,肯定跟行武有关,这次又是哪里将起战事?”

  虽然根据丈夫的反应看,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大公主还是忍不住关心。

  “夫人不用担心,是父皇在朝堂上公开了西月国境内发生叛变的消息,引得诸位王公大臣们都上心得很。”

  听说是西月国的事,大公主的心里就踏实了,西月国前两年想来大安觐见,却被大安拒之关外,就算他们远在合城,也曾对此有所耳闻。

  “西月上次派使者求见,好像也是为了这件事吧,父皇这是放弃之前的决定,打算过问了?”

  胡庆元朗声笑着回道,“岂目是过问,依我看……”

  警惕的扫了眼周围,确定没有外人后,他低声接着道。

  “依我看,父皇和太子应该是已经给卫西军下了指示,才将这件事公开,如今有少人在争着要去西月国帮忙平叛,怎么可能有机会轮到他们?”

第一百八十章

  “事实上到底有没有过问, 谁知道呢?陛下与太子殿下肯定已经做好安排,那些人再怎么上心,都是白搭。”

  胡庆元说得很肯定,皇上明摆着只是通知朝臣们一下而已, 结果他们太将自己当回事, 以为自己真能帮皇上做主, 才争得那么起劲。

  他已知道去岁合城边境遭遇蛮族联军入侵的威胁时,宫里已将作战方案送到夷北军,朝堂上分别持主战与主和意见的两批大臣, 还在争执不下。

  在胡庆元看来,完全是有些朝臣实在太没有自知之明, 也太过自以为是, 才会总是摆不清自己的位置,才会在每逢遇上大事时,就想冒头秀存在感。

  想到自家那位打小就让人看不出深浅的皇弟,大公主的心情彻底平复下来。

  “也是, 父皇与太子做事, 从来都是走一步看三步,该怎么决定, 他们心里肯定有数。”

  夫妻二人的对话刚过去没多久,朝廷先收到卫西军以帮助西月王室平叛的名义进入西月国境内。

  随后又在西月国百姓的夹道相迎下,直接长驱直入,兵临西月国王都, 叛军首领的王位还没坐热乎,就被卫西军联合王都内的一些西月旧部给拿下。

  得知西月王室已被叛军为绝后患而灭族, 在灭杀叛军的事情上居功至伟的西月旧部, 在这时代表西月王廷出面表态, 为感谢大安帮忙出兵平叛,为王族报仇雪恨之恩,愿将已失主的西月投入大安,从此纳入大安版图。

  消息传回大安,又在短时间内传入京中,再次此起一片哗然,让听说这件事的大安百姓们,心中油然生出一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心中的高兴与激动,更是难以言喻。

  连正宁帝听说西月那边的事情进展如此顺利时,都忍不住问道。

  “皇儿到底在西月那边做了多少手脚?安排了多少人,这也未免太顺利了一些吧?”

  顺利得让正宁帝作为半个知情人,都感到有些难以置信,那可是西月王国。

  先帝当年若能做到将西月国彻底纳入大安版图的创举,仅凭这件事,就能让其得到想要的一切声望与荣耀。

  当年能打败西月国,成为其宗主国,就已经让先帝获得贤君、明君等赞誉。

  毕竟西月王族的立国时间,甚至比大安何氏立国的年代还要更早些,而且西月国的地盘可不算小,有大批的人口,境内物产也很丰富,若非底气足,西月也不敢屡次出兵与大安对上。

  面对自家老爹的询问,何殊实话说道。

  “儿臣没有安排多少人,毕竟西月国是个排外的地方,能利用的只有那些朝廷早在多年前,就已在西月国埋下的暗桩,通过他们,在西月国搞事,利用通过各种手段拉拢那些势力。”

  大安的许多产品,尤其是她开办的作坊生产的玻璃制品、毛制品,以及从海外运回的那些舶来品,在西月国境内,都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

  西月国的那些高官与勋贵们家中,谁家还没几个长大成年后,没有继承农业的资格,却很受宠的儿子呢,能拿到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他们当然乐意之至。

  由此而在西月上层织出一张利益关系网后,想要做成某些事,就容易多了。

  对于那些昔日的西月旧势力而言,反正不管西月国改姓什么,他们不过是换个老板继续享受富贵荣华与权势,影响不大。

  正因早就认清那些累世居高位的朝臣与勋贵势力们的嘴脸,何殊才会一边在大安极力肃清朝堂上的类似势力,一边利用这些人的心中只有利益,无所谓忠诚于谁的特点,在西月国布局。

  正宁帝没有再多问细节,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让他在御书房里来回转了几圈,才逐渐冷静一些。

  虽然他本人从头到尾都没怎么参与过,这个超级大功绩却是结结实实地落在自己头上,才让他激动到难以自持。

  “接下来就是往西月国派属官的事了,皇儿可曾想好要派什么人过去?”

  何殊直接道,“想好了,就是第二批在国子监接受培训的官员中的几位。”

  正宁帝这才恍然大悟,“难怪这第二批的官员中,有不少还没决定去向,原来皇儿心里早有打算了,不过你这么做,会不会暴露我们早知西月会有今日的事?”

  何殊不以为意的回道,“父皇不用担心,若我们已提前给那些人确定任命,的确会暴露,这不是还没有吗?就算那些人心中会有猜疑,无凭无据地也无法确认什么。”

  正宁帝笑着点头,“皇儿说得是,这种能为大安开疆扩土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随后却又忍不住扼腕叹息,“可惜这件事不好摆到明面上,要不然,就凭此功,我儿就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台前,不必再承受这许多不便和委屈。”

  何殊早就告诉过他,为人君者,一定要给百姓留下公平、公平、英明、大度的正面印象,绝对不能给人留下擅长使用鬼魅伎俩的印象。

  “父皇不必这么感到遗憾,儿臣只要实惠,不在意什么名声,等时机成熟后,父皇的期望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