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女场长 第172章

作者:洛水伽楠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杨秋一提到工作,两眼带着亮光:“姐,我适应得很好,王同志齐同志对我特别好,事无巨细地教我,还有总场内刊的编辑也教我写稿。”

  杨君苏满意地点点头:“小秋,场报代表着咱们四分场的舆论和风向,舆论阵地特别重要,你这个工作看似不起眼,实则相当重要。”

  杨秋重重地点头:“我明白的姐。”

  杨君苏鼓励完毕,开始布置任务:“你这两天去走访一下畜牧队、养猪厂、养殖厂,拍些照片,写几篇文章宣传一下,写完拿给我审阅。文章若是适合,就先登在分场的场报上,然后再把总场内刊投稿,如果有机会还有可能被县报市报转载,说不定会有稿费哦。”

  杨秋听得满怀激动,连连点头:“姐,我一定会好好写的。”

  他决定抽空去找姐夫借几本书看,好好提高一下写作水平。

  杨君苏回办公室后,开始写工作计划。

  现在是76年,马上就上迎来大变变革了。她记得此次运动在今年10月结束,明年10月恢复高考,她肯定是要参加的,农场里其他人她也尽量鼓励大家参加。高考好像有年龄限制,应该是30岁以下才能参加,孙展青和梅雪参加不了。

  为了防止人才断层,农场管理出现混乱,她现在就得开始着手准备,储备人才是必须的。

  其次,她也可以提前为高考准备了,这个准备当然不能直接说明,得用别的借口。那就用办学习班的理由吧。

  杨君苏叫过高洁和齐冰先开个小会,对她们说了要办个学习班的打算:“要为革命挑重担,就得端正思想路线,学习必须得重新抓起来。这样吧,每周抽出两个晚上,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来上课。学习范围是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你们帮我找几个老师,单科全科都行,地点就在咱们的政治夜校。”

  两人对视一眼,齐冰问道:“场长,以前都是学习领袖思想和马克思,这次怎么学课本知识?”

  杨君苏说道:“前两样,咱们都学得差不多了。我之所以让大家学这些,是因为我发现有些人的基础特别薄弱,初中生只有小学水平,高中生只有初中水平。我想给大家来个整体性的提升。

  高洁说道:“好的,我们这就去安排。”

  齐冰和高洁通知场里的年轻人上学习班,大家还算积极。李卫红和小路第一个报名,紧接着杨秋他们也来报名,杨二宝本来最讨厌看书学习,但看大家都报名了,他也只好跟着一起报名。

  大家踊跃报名,但老师不够用。杨君苏只能先让学员中基础较好的顶上去,杜娟教大家语文,齐冰教数学,全志明也被叫过来给大家上课。全志明第一个念头是拒绝:“杨场长,我这样的人怎么可以给你们上课?”

  杨君苏说道:“我说可以就可以,你放心吧,没人敢批你。”

  全志明只得点头答应。

  安排好学习班的事,杨君苏下班回家。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是洗手洗脸亲亲两个宝宝,亲完宝宝,她见温明知眼巴巴地看着她,便捎带着亲了他一下。温明知兴奋得差点跟着两个娃说婴语。

  杨君苏跟温明知商量:“我们办了个学习班,每周六周日晚7点到九点,以后咱俩也去学。”

  温明知道:“你是场长得起带头作用,我就不去了,我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杨君苏坚持要他一起:“你陪着我去吧,家属也得起带头作用。孩子就让爸妈看着。”

  “行吧,我陪你一起。”

  两人正说着话,温阳秋和于凤华也骑着车子回来了。两人停下车子,就赶紧洗手洗脸抱孩子。虽然孩子也听不懂他们说话,但两人还是面带笑容跟孩子对话,俩娃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他们,时不时地冲两人笑一下。

  杨君苏趁着这个机会跟两人商量:“爸妈,我们四分场办了个学习班,我打算跟明知一起去参加,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全还给老师了,以后孩子大了想教他们都费劲,就想趁着孩子还小,赶紧多学习学习。”

  于凤华道:“行,你们尽管去,我跟你爸在家里看孩子。”

  有人哄孩子,温明知赶紧去厨房做饭,杨君苏也过去帮忙。

  只是她刚进厨房就有人敲门,来的人是孙展青和杨秋。

  杨秋乖觉地说道:“我来找姐夫借书,姐你不用管我,你们忙你们的。”

  杨君苏冲他一笑,招呼孙展青进书房说话。

  两人进了书房,孙展青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杨场长,我考虑好了,我也想到上面去看看风景。”

  杨君苏面带微笑地看着她,等她继续往下说。孙展青语气坚决:“因为,我想离山脚下的闲人更远些。”

  作者有话说:

  我3月有事要忙,本文预计下月2号完结。

第一百八十二章 越泼冷水越沸腾

  杨君苏一看孙展青这样子, 就知道她肯定是受到什么刺激了,不用说,肯定跟婚恋问题有关。

  果然, 孙展青咬牙切齿地说道:“有人给我介绍一个50岁有孙子的男人, 开什么玩笑, 这人跟我爸差不多的年纪!”

  杨君苏拍拍她的肩膀安慰道:“下次再遇到这种,就告诉对方,这么好的人你自己留着吧。别生气, 不值当。”

  孙展青深呼吸一口,摇摇头:“没事, 我习惯了。”

  说完私事, 杨君苏又说起工作上的事,她把自己的工作笔记拿给孙展青看, 时间紧任务急, 两人只能加快速度。

  孙展青离开后,杨秋捧着稿子进来了:“姐, 这是我写的稿子, 你先审审。”

  杨君苏接过稿一目十行地浏览了一遍,看得出来这家伙挺用功,但他写作水平一般般。

  杨君苏不太满意, 语气委婉道:“小秋,你的写作水平跟以前相比有进步, 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杨秋像小鸡啄米似的不住点头, “姐, 我以后会继续努力的, 我刚才找姐替借了几本书, 回去好好啃。”

  杨君苏见他很上道, 便指点他几句:“比如这篇写养猪厂的,你要写出今昔对比,突出科学养猪的好处;写生产队养猪的那篇,你要重点表达出蕴藏在群众中的潜力解放出来了,写出扩大养猪数量,对农场对城里的兄弟单位的好处。你还得再写一篇文章,要多角度大范围地展现四分场改革的成果,在结尾说,这是点上开花,面上结果。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多点开花,全面结果。明白了吗?”

  杨秋每一个字都认真地听进去了,他感动地说道:“姐,我全听进去了,我感觉我好像明白了很多。”

  杨君苏道:“回去重新写吧,小秋,姐姐对你严格是为了你好,你以后可是民之喉舌,现在不好好练习怎么行?”

  杨秋重重点头:“姐,我一定会好好努力。”

  杨秋离开后,杨君苏疲倦地靠在椅子上,人才难得,没有现成的,还得她自己亲自培养。

  其实王宏声比杨秋的底子好多了,但是,他这个人杨君苏是不敢太相信。杨秋水平一般,但胜在听话,又是自己堂弟,有什么事也好交代。

  杨秋受到杨君苏的点拨,进步神速,熬了几次夜,终于把稿子写出来了。杨君苏审阅时终于还算满意。这几篇稿子先在四分场的油印小报上发表,也给总场内刊编辑室送去一份,内刊转载了三篇。

  杨秋激动得难以自抑,一下班就赶紧飞奔回去告诉家人。

  杨爱民和王云两人也一样激动,又分头去告诉其他人。

  杨利民听说后,淡声说道:“这有啥可奇怪的,经过我们君君点拨过的,还能有不行的吗?”

  杨爱民笑着附和道:“多亏了君君带挈着小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过了两天,县报的袁洛也看到了胜利农场的内刊,他浏览了一遍文章,写得还行,但还不够好,跟杨君苏以前的相比差了太多。袁洛现在可是老记者了,眼光也随之提升不少,就没看上。

  他想起好久没跟杨君苏联络了,就随手打了个电话问问。

  杨君苏钓竿都准备好,一看鱼儿上钩了,不禁心情大好:“袁同志,好久不见,听到你的声音我倍感亲切。”

  “哈哈,我也是啊。杨场长,恭喜你又高升了。”

  “谢谢。”

  寒暄过后,袁洛把话题把自己老本行上扯:“杨场长,你们四分场又有什么新闻没有?”

  杨君苏说道:“我们四分场变化挺多的,我就挑几个重要的随便说说。我们引进了新品种的猪仔,有首都黑猪和哈尔滨黑猪还有三江白猪,据说6个月能涨到180斤。”

  袁洛表示很感兴趣。

  杨君苏笑了笑,接着说道:“我们从今年开始打算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养从几百只扩大到几千只,鸡鸭鹅从几千只扩大到上万只,还准备养肉兔。同时还会植树造林种竹子,扩大果林面积。饲料加工厂也逐步走向正轨。

  袁同志,你有空一定要来看一看,如果没时间,派你的徒弟来也一样,绝对不虚此行。

  我用一句顺口溜总结就是:

  土地平展展,水渠绕山转。

  机器隆隆响,粮食堆满仓。

  鸡鸭满圈飞,羊群遍地跑。”

  袁洛干采访这一行就喜欢杨君苏这种自带内容的被采访者,他说道:“杨同志,是这样的,我倒是挺想去实地采访,可惜我还有别的任务,我的助手也有任务在身,真是遗憾啊。”

  杨君苏赶紧说道:“你们都是大忙人,我十分理解。你看这样行吗?我派我弟弟把照片和材实给你送过去。对了,我弟弟是场报的实习生,他非常崇拜你,正好让他近距离接触一下你,满足他的心愿。”

  袁洛谦虚两句,爽快答应了。

  杨君苏通知杨秋,让他带上材料坐车去县报找袁洛。

  杨秋满怀激动地接下了这一个光荣的任务。

  两天后,关于四分场的报道便上了县报,题目叫做《时代大潮漫空卷- 胜利农场四分场的新动向》。

  杨君苏看完报纸,静静地等着总场的消息。

  很快,宋秘书那边就打来电话说纪书记叫她回去汇报工作。

  杨君苏笑笑,迅速整理好资料,骑上自行车去总场。

  她神采奕奕地进了党委办公室,笑着跟纪书记打招呼,纪书记又恢复了以往的亲切和蔼。

  他指指对面:“小杨,坐吧。”

  杨君苏坐下,纪书记抿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问道:“县报上的报道我看了,写得挺不错。”

  杨君苏趁势说道:“纪书记,四分场建场三年了,各方面都在蓬勃发展,我们场的地形跟别的分场不同,牧业养殖业发展比较迅速,你看我们能不能新建一个畜牧科?”

  纪书记陷入思索中,杨君苏连忙说道:“纪书记,我知道总场比较困难,我不是要来支援的。人才方面我们自己想办法。”

  纪书记想了想,便说道:“行,人才方面你们自行解决,确定好名单报上来我看看。”

  杨君苏回去以后就把畜牧科的科长和科员名单定了下来,当然,还得跟张书记商量商量。

  张书记一看孙展青提名为畜牧科科长,便不太赞同道:“小孙她三十多岁还没结婚,脾气孤僻顽固,不太适合当科长吧?”

  杨君苏正色道:“张书记,提拔干部的条例中没有这一条规定。孙展青参加工作时间长,资历够;技术过硬,人品正直,我觉得她挺符合要求。”

  张书记为了缓和气氛,笑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杨啊,你到底还是年轻啊,提拔干部条例中是没有这个规定,但咱们也得考虑群众的观感,领导的看法是不是?像小孙这样的性格以后怎么走群众路线?”

  杨君苏道:“俗话说得好,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有人性格亲民就走群众路线,有人技术好就走技术路线。像小孙很明显是走技术路线的。而且这是畜牧科,她以后与畜生打交道的时间比与人打交道的时间多。”

  张书记:“……”

  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故作轻松地说道:“咱们四分场有了个高科长,再有个孙科长,怎么感觉都是你们女同志的天下。”

  杨君苏道:“全农场这么多干部都是男同志怎么没人说?才两个女科长你咋就不适应了?张书记,咱要与时俱进呀,领袖都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才哪儿跟哪儿。你这话也就咱私下里说说,你要在公开场合说,保不准有人给你扣个‘复辟封建礼教,压迫妇女同志’ 的大帽子。”

  张书记连连摆手:“小杨,你可别吓我。”

  接着,他也正色道:“小杨,我保留我的意见,我觉得小孙不适合这个职位。”

  杨君苏道:“张书记,咱们四分场又上县报了,纪书记叫我过去询问这事,也说起了新建畜牧科的事,还让我抓紧时间把名单交上去。你要觉得小孙不合适,那你推荐一个技术水平不低于她的同志也不是不可以。”

  张书记看着杨君苏,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这一时半会的你让我上哪儿给你找人?”

  接着,他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小杨啊,四分场上县报的事,我事先不知道啊,还有重建畜牧科的事,你好像也没提前说。”

  杨君苏道:“上县报的事,袁记者要求得比较急。以前整理材实和照片都是我的事,你和宋场长让我全权负责,我就做习惯了。重建畜牧科的事,你可不能冤枉我,我上上周跟你提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