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女场长 第173章

作者:洛水伽楠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张书记回忆了一会儿,隐约记起了这事。他当时以为杨君苏只是随口一提,并没有放在心上,哪里想到对方行动如此迅速,说干就干。

  杨君苏和张书记算是不欢而散。关于孙展青要提为畜牧科科长的事立即传开了。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众人并不看好她。觉得她性子不适合当干部。

  也有人察觉到张书记脸色不对,关于杨君苏和张书记不合的消息也传了出来,就连温明知也听说了。

  他不解地问道:“苏苏,张书记以前不是跟你挺合得来的吗?怎么现在又不合了?”

  杨君苏道:“很正常,以前我是他的下属,事事都要经过他的同意。现在我跟他平起平坐了,他还不适应。不好意思,时代变了,应该改变的是他。”

  温明知哦了一声,顿时觉得办公室里的事情好复杂。

  还有一点杨君苏没说出来,她能感觉到,张书记对宋要武跟对她的态度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宋要武是首都来的,资历比他高,年纪跟他相当,他对宋要武是平等以待。但到了自己这里,她年轻,资历不高,张书记潜意识里并没有把当成地位同等的同事,还有就是,现在是党的一元化政策,他理所当然地觉得党委书记的地位高于场长,毕竟纪书记跟罗场长就是这样的。但杨君苏可不惯着他,她在哪个位置,哪个位置就高。

  两人以后还要同事,她的话不能说得太直白。她让对方正视现状的同时又不能让对方翻脸,估计得磨合一阵。

  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孙展青这个当事人自然也听说了,她来汇报工作时,说道:“杨场长,我的争议太大,要不就算了,以后再说吧。”

  杨君苏淡淡一笑:“你这样可不行,咱们当女干部的就要像石灰一样,别人越泼冷水你越要沸腾。别人家一反对你就退缩了。”

  孙展青笑道:“行,我继续沸腾着。”

  杨君苏也不再管张书记,到了周上,她把名单拟好提交了上去。

  张书记脸色微变,杨君苏笑着对他说道:“张书记,我坚持我的意见,你也可以保留你的意见。这样吧,我递交我的名单,你也可以递交一份。”

  张书记冷笑一声,没说话。是的,他可以递交一份名单,但这样一来,领导就知道他们两人意见不合。他的年纪比杨君苏大,资历比她高,如果两人不合,很容易让人怀疑是他的问题。当然,也有人会说是杨君苏行事太霸道,但杨君苏本人似乎不在乎这样的名扬,而他很在乎自己的名声。

  张书记思前想后,最终默默地咽下了这口气。

  总场那边复核一下,发现孙展青确实有技术,虽然性格有瑕疵,但人品没什么问题。她父亲的历史问题也证明是被诬陷的。她是符合要求的。

  孙展青被任命为畜牧科科长,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议论了好一阵子。孙展青的前同事难以置信,还特地过来打听一下,得知确有此事后,私下里都议论她走了狗屎运。这些人先是不相信,被事实打脸后,有些人开始巴结孙展青,问她科里要不要人。孙展青理都懒得理。

  杨君苏把周义良的弟弟周义正推荐过去,剩下的科员让她自己挑。

  孙展青挑了老羊倌的小女儿何敏,梅雪的妹妹梅林。

  杨君苏没看错,孙展青确实很有潜力,尽管她再三说她不会管人,可是她一上任,就把畜牧科管理得井井有条,工作安排得十分妥当。何敏负责管理牧场和养殖厂,梅林负责管理内勤,周义良负责跑外勤,猪厂的事仍由她自己管理。

  杨君苏把人员安排好,自己也腾出时间复习功课和哄孩子。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现在已经开始会跟大人互动了。

  杨君苏也不太懂怎么养孩子,但前世资讯丰富,随便学一耳朵也能知道一星半点。比如她就知道,0一3岁,父母应该多跟孩子说话互动。据说世界上最好的早教,不是什么昂贵的课程,而是父母日复一日的,与孩子充满爱意的互动,父母的耐心和爱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她一回到家就跟两个孩子说话,念念古诗和领袖诗词。

  她还跟温明知交流养娃心得:“明知,咱们虽然没当过父母,但都当过孩子。所以咱俩千万不能变成咱们讨厌的父母。

  比如说,我讨厌当父母的拿恩情压我,好像我一出生就欠着永远也还不清的巨额债务似的,咱们生娃又不是放高利贷;

  我还讨厌父母一边搓麻将一边唠叨着我把你养大不容易,我过得苦全是因为你。说得好像没有我,他们就能过得好似的;

  我更讨厌父母拿我跟别人家最好的孩子比,拿自己跟最差的父母比。做人能如此双标和无耻?”

  温明知完全赞同:“苏苏你说得好有道理。这些错误我不会犯的。”

  杨君苏满意地笑道:“明知,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以后会是一个民主睿智、博学温和的好父亲。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咱们这条起跑线不赖,还是挺靠前的。”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杨场长,你是个好人

  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凉秋。

  76年10月,十年浩劫结束,很多人奔走相告, 喜极而泣。

  全志明、苏伯平陆续平反, 陈辽原也即将被恢复自由的亲人接走。

  全志明一反往常的邋遢, 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来向杨君苏告别。

  “杨场长,你是个好人,更是个好干部。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平静安稳的生活, 我今天特地来向你道别。”

  杨君苏道:“全同志,恭喜你终于熬过去了。你也不用感谢我, 我也没特意帮你。”

  鉴于他们三个特殊的身份, 杨君苏并没有让人特意关照他们。

  全志明笑道:“不,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照顾了。”

  全志明三人走得很急, 办完手续就离开了。孙展青失落地说道:“又走了一个人才, 真有些舍不得。”

  杨君苏倒看得挺开:“他们是注定要离开的人。”话虽如此,杨君苏扒拉了一圈, 发现人才还是太匮乏。毕竟后面还要走一批知青和考上大学的年轻人呢, 必须得提前做好准备了。

  瘸子里面挑将军,还真让她挑出来一个,这人不是别人, 正是她堂嫂叶引弟,大宝的媳妇。

  叶引弟干活认真肯吃苦, 受到田翠翠和孙展青的好评。生完孩子没几个月, 她就把女儿交给婆婆看着, 自己又来猪场干活了。

  叶引弟比初嫁进来时白胖了不少, 总是面带笑容。她一看到杨君苏就停下手中的活打招呼。

  杨君苏走过去说道:“嫂子, 我们在夜校办了个学习班, 你要是有空也去学习。有空再跟展青学学科学养猪。”

  叶引弟听出来杨君苏这是在点拨她呢,她连忙点头道:“好的,我以后一定会认真学习,多学点东西总没坏处。”

  叶引弟把杨君苏的话刻在了心上,每天上班时认真观察学习,不懂就问,下了班,她一边做家务一边琢磨着白天新学的知识,晚上学习班有课,她就来学习,没课就在家里自学。

  杨大宝看到她这么刻苦,不由得一脸佩服。佩服归佩服,他还是懒得学,好在他愿意看孩子,反正闺女跟他一样懒,吃饱了就睡,醒了就自己玩手指头,也不爱哭不爱闹。

  杨大宝想到堂妹杨秋再想到杨君苏,最后跟大家说道:“咱们老杨家注定要阴盛阳衰,冒的青烟就不是男烟。”

  杨家众人:“……”

  他们觉得哪里不对,但又找不出理由反驳。

  杨春却挺赞同这个理论,特意去告诉杨君苏:“姐,大宝哥没说过几句正确的话,这次倒说对了。咱们家就合该女人有出息。”

  杨君苏:“大宝这人爱说实话,确实如此。咱们这一辈中,我最看好你和婷婷,你有空多读点书,知识就是力量。”

  “嗯嗯,好的姐。”

  杨春突然想到什么,连忙说道:“姐,我听说王根生要不行了。”

  杨君苏哦了一声,差点把这个人给忘了。

  王根生确实快要不行了,前些年他妈刘春华经常给他弄偏方吃,吃得肚子越来越大,像怀孕七八个月似的,后来彻底吃坏了,躺在床上起不来,王家人对他越来越怠慢,王根生身体不好,脾气也越来越差,动辄骂骂咧咧的,弄得王家人苦不堪言,他弟弟妹妹嫂子四处跟人诉苦。现在终于熬不下去了。

  王根生弥留之际,提出要见红玉红豆。杨新然考虑半晌,答应了。她带着两个孩子去了王家。

  不过,三人很快就回来了。

  杨新然愤怒地对杨君苏说道:“他这条狗至死都改不了吃屎,我寻思着他人都要走了,红玉红豆毕竟是他亲闺女去看他一眼,哪里想到,我们一去,他就要求红玉红豆改回姓王,说她们虽然是闺女,但总比没有后代强。还说两人要是不改姓,他就死不瞑目。还说他死得这么早都是因为我,我要是不离婚,他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杨新然呸了一声:“要是不离婚,死的可能就是我了。”

  对于杨新然的断然拒绝,大部分人都赞成,也有少部分人说她心狠,毕竟人家都要死了,你哪怕哄哄人家也行啊。

  杨新然可不惯着这些人,直接怼回去:“你要觉得他可怜,就把你们孩子改成他的姓呗。什么?他没有后代关你啥事?看你这么热心,怎么不管你的事呢?人家都要死了,你有没有心?”

  那些说闲话的人赶紧闭口不言,行行,杨君苏的姐姐谁惹得起。

  五天后,王根生悄无声息地走了。杨君苏大方地送了一个好看的花圈过去。

  红玉红豆对这个渣爹无感,继续茁壮成长。两人勤奋好学,身体健壮,性格阳光开朗。

  杨君苏对此很满意,隔三差五地送书送文具。两人也跟她最亲,有空就来家里看弟弟妹妹。

  黄豆和红薇已经会走了,两人迈着小短腿跑来跑去的,大人得在后面跟着,腿都快跑细了。

  杨盼累得心力交瘁,“抱着的时常觉得累,会走了更累。”

  杨君苏说:“大了就好了。”

  杨盼道:“反正带孩子是真累,还是妹夫好,你姐夫可以扔了。”周义良跟其他人相比还算负责的,也愿意带孩子干家务,但跟温明知这种全力带娃做家务的一比还是差了很多。

  周义良得知媳妇的抱怨后,也是一脸委屈,他明明已经做得够好了,唉,都是同行衬托的。他再看见温明知时,眼中不免带上了一丝怨念。

  温明知:“……”

  温明知跟杨君苏诉苦:“好像我无意中得罪了两个姐夫。”

  杨君苏安慰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会衬托出他们的懒惰和不负责任。明知,我觉得你是个有信念支撑的人,但他们没有。”

  温明知心中得意,嘴里谦虚道:“我哪有你说得那么好。”

  不知不觉中,他好像越来越自信了。

  家里不用杨君苏操心,她就把精力放在了工作和学习上。现在虽然运动结束了,但局势并没有彻底明朗,甚至还有些反反复复。一切的改革还没有开始,杨君苏很谨慎地小步前进,把眼前能做得做好,一切慢慢来。

  她之前做布局的都渐渐有了成效,像养猪厂里的几千头猪,因为饲料供应跟得上,长得是之膘肥体壮;又因为养猪厂卫生达标,一直是科学喂养,猪们很少生病,即便生病也很快得到医治,病猪死猪大幅度降低。生产队里养猪的情况也很不错。他们不但担心粮食不够的问题,也不用担心猪生病。大家彻底打消了疑虑,不少人现在就开始询问明年春天养猪的问题。等到年底,一批一批的肥猪出栏,大家的情绪达到了顶峰,排着队来畜牧科咨询养猪的事情。畜牧科的三个人嗓子都快说哑了。

  年底是个忙碌的季节,四分场的职工和家属尤其的忙。一车车肥猪要出栏,鸡、鸭、鹅、还有成筐成筐的鸡蛋鸭蛋,也要送往镇上、县市的供销社。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副食,像是粉条粉丝豆瓣酱豆腐干豆油等等,也是源源不断地往农场外面运送。当然,最先享受到福利的还是农场的职工,大家采买东西方便很多。有很多东西不用粮票就可以买到。手头宽裕的人家都买了很多,一大部分是自己吃,剩下的送亲戚朋友。

  四分场的家属们在林子里养的鸡也长大了,母鸡留下,公鸡留下一两只,剩下的宰了好过年。

  杨君苏就收到大伯三婶还有奶奶送的鸡,一共六只。叶香云也要送,杨君苏制止了:“妈,你那几只先养着,咱慢慢吃。”

  因为养鸡得了好处,还有人来问杨君苏明年他们是不是可以养鸭和羊。

  杨君苏道:“养吧,现在应该没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了。”

  大家听到这么肯定的答复,欣喜地离开。

  马上要过年了,杨君苏安排完工作后,便带着核心手下去送温暖,第一家是场里的困难户刘大娘家,刘大娘的老伴已经去世,只有一个残疾儿子,家中生活困难。好在四分场打零工的机会多,母子俩的生活勉强还过得去。

  杨杨君苏把十斤面二斤肉递到老人家手里,亲切地询问了他们的近况。

  刘大娘拉着杨君苏的手,动容地说道:“多亏了场里的政策,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我在林场帮着照看鸡鸭有一份收入,我儿子学会了编席子。”

  杨君苏道:“那就好,大娘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我们。咱们农业工人是一根藤上的瓜,一人有难众人帮。”

  刘大娘点头:“有难处我会说的。”

  一行人在刘大娘家呆了二十分钟,要赶往下一家,刘大娘依依不舍地目送着他们离开,嘴里跟邻居们说道:“要是多几个杨场长这样的好干部就好喽。”

  大家附和道:“谁说不是呢。好多人都羡慕咱们四分场的工人。”

  连续给四家人送去了温暖,杨君苏自己冻得手脚发麻,回到家里,温明知心疼地把她的手搁在怀里暖着。

  杨君苏暖和过来后,去里屋的地毯上陪两个孩子玩耍,两人已经会爬会坐了,也会伊伊呀呀地叨叨话了。

  杨君苏不厌其烦地教他们两个说话,“爸——爸——”

  功夫不负有心人,温念初最先开口说话:“爸——”

  温明知先是怀疑自己听错了,温念初又叫了一句,温明知激动地叫道:“念初叫我爸了,叫我爸了,哈哈哈。”

  温阳秋和于凤华也是一脸激动。

  他们的惊喜远不止于此,温念初继爸爸之后还叫了声:“耶耶。”温阳秋高兴得合不拢嘴,四处跟人炫耀。杨于飞开口叫的是奶奶。

  他们一家三口用同情愧疚的目光看着杨君苏,辛辛苦苦生了孩子,结果两个娃最先叫的却不是妈妈,搁谁谁不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