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28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霍善熟练地拿起筷子尝了一块,只觉东西果然是在灶头上吃到的第一口最香。

  满足极了!

  苏轼自己就是格外爱吃的人,他让易知他们把剩下的粉蒸肉拿去分给其他人吃,自己和霍善就着灶头解决了一整笼粉蒸肉。

  还准备和霍善准备只小猪,等霍去病休沐过来可以烤乳猪吃。

  他虽然不能吃太多,但是烤好以后尝上一口还是可以的。

  真想知道《随园食单》里写的烧乳猪之法到底好不好吃啊!

  苏轼和霍善聊起自己在开封时的日子,他们开封城大相国寺有个烧猪院,里头卖得烧猪全京师第一好,大伙想吃都要去排队的。还好他别出心裁地交了几个和尚朋友,每次都能走后门拿到新鲜烤好的烧猪肉。

  也不知烧猪院的烤乳猪与《随园食单》的烤乳猪哪个更好吃!

  提及远在不知几千里外的京师,苏轼语气有些怅然。他可能永远都回不去了,那些热热闹闹的日子早已成为过眼烟云。

  不止他回不去了,几十年后所有的宋臣都回不去了。

  他们的汴梁城,永远只能成为许多人魂牵梦萦的“故土”。

  霍善见苏轼情绪明显有些低落,麻溜说道:“好,我们烧小猪吃!”

  汉代官吏一般是五日一休沐,也就是做四休一,方便官吏们回家后能彻彻底底搓个澡。这代表只要没别的事要忙,他爹一般隔个四天就能过来看他!

  像今天他爹就可能会过来。

  霍善拉着苏轼陪自己写《烧猪帖》。

  

  既然要烧一整只小猪(或许不止一只),那肯定是要把自家几个表叔都给请过来尝尝,这不得给大伙都下张帖子!

  “哼,不给司马迁写!”

  霍善还和苏轼这么宣布。

  苏轼果然忘了刚才的惆怅,好奇地问霍善:“怎么?你还和司马迁有过节?”

  他还没见过活着的司马迁来着。

  而且眼下司马迁不仅活着,还是齐整的!

  霍善可是很记仇的,哼哼唧唧地说道:“他请别人去他家玩不请我,我也不请他!”

  这个“别人”指的自然是嬴政。

  苏轼乐道:“人家又不是四岁,请你个小孩子去家里做什么?”

  霍善道:“反正我不请他!”

  苏轼也不强求,还真陪着霍善写起了《烧猪帖》,替霍善广邀亲朋好友过来尝尝庄子这边的秘制烧小猪。

  两人写到一半,霍去病就找过来了。

  见霍善跟个生面孔凑在一起忙得不亦乐乎,霍去病眉头一跳。

  这又是什么人?

  霍善不知他爹心中警惕,瞧见霍去病以后就兴冲冲把写好的《烧猪帖》拿给他看。

  听说后世请人到家里做客,都是要给人家发帖子的,他已经准备好啦!

  霍去病懂了,他要负责跑腿给大伙送帖子。

  霍去病翻了翻帖子上的名字,说道:“没有陛下的?”

  霍善振振有词:“我们怎么能怂恿陛下出宫,这是不对的!”

  霍去病看了眼那份抬头位置上写着“太子叔”的帖子,欲言又止。

  怂恿皇帝出宫不行,怂恿太子出宫就行?

  不过小孩子懂什么,肯定是想邀谁就邀谁。

  霍去病道:“行,我回去后会帮你送到。”

  霍去病在庄子待了大半天,尝到了苏轼和李长生捣鼓出来的新菜,还捎带了一整板豆腐回去给卫青尝尝鲜。

  这豆腐用的豆子都是橘井水泡过的,每颗都吸饱了水,吃了对卫青身体有好处。

  

  霍去病带着新磨成的嫩豆腐来到长平侯府,然后赫然发现……

  刘彻居然正好在跟卫青下棋。

  沉默,非常沉默。

  

  刘彻见霍去病手里拎着东西,挑眉说道:“你这是给你舅舅送什么来了?”

  霍去病道:“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就是阿善他师父弄的素食,豆子做成的,不值钱,我顺路捎点回来而已。”

  不值钱的东西不拿给你,很合理对吧!

  刘彻道:“那我可要留下来尝尝了。”

  霍去病能感受到自家儿子为什么老想给刘彻扔个【衡石量书】了。

  ——因为他们这位陛下看起来真的很闲。

第106章

  霍去病知道这一板豆腐送过来, 卫青也不可能全吃了,所以也接受了刘彻的蹭饭行为。他只是心里有些纳闷,怎么刘彻每次都能精准知晓他或者他舅家有了好东西。

  霍去病自己也留下吃了顿饭,等到刘彻吃饱喝足回宫去了, 他才把几张帖子拿给卫青, 邀他下个休沐日去庄子上玩耍。

  卫青接过一看,上头的字迹颇为特别, 与时下流行的写法挺不一样的。他说道:“没有陛下的份?”

  霍去病道:“没有。”

  孩子不想写, 难道还要逼孩子写?

  不可能的, 不想写就不想写,何必逼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

  卫青就猜到是这样, 真要有刘彻的份, 霍去病刚才早就拿出来了。他说道:“阿善还让你给谁送?”

  霍去病就直接把帖子拿给卫青看, 刘据、霍光、夏老头他们都有, 温应他们几个学徒也没少,甚至连终军和苏武三兄弟他都请了。

  人看似挺多的, 实际上人员分布还挺集中的,霍去病只需要让霍光分别把它们拿到郎署、医馆以及太子面前就好, 倒是不需要他到处跑。

  只不过卫青觉得照霍善这个请法, 刘彻很难不知道。

  尤其是太子要出宫肯定是得告知刘彻的。

  回头这一大一小要是闹腾起来,头疼的还得是霍去病这小子。

  卫青道:“小孩子不懂事,你也不知道劝劝。”

  霍去病道:“世上有那么多懂事的人,不缺我和阿善两个。”

  卫青微顿, 仔细想想也是这个理。

  刘彻想要懂事的人, 到处都一抓一大把, 还是随他们父子俩去吧。

  卫青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霍去病回去的路上还撞见了东方朔,于是顺手把东方朔那份帖子给了出去。

  东方朔接过帖子一看, 只觉这玩意还挺别致的,应下来揣怀里优哉游哉地找酒喝去。

  到家后霍去病就把剩下的帖子给了霍光,让霍光拿去分给对应的人。

  霍光第二天就依言照办。

  医馆那边人挺齐的,直接送过去就好;太子那边也好办,等太子课间送过去就行了。霍光很快便揣着剩下几张帖子回到郎署,把帖子分给对应几人。

  终军吃了霍善开的药后几乎是立竿见影,所以热情地帮霍善发了一圈传单。

  见霍善邀请自己去吃烧小猪,终军也不嫌弃猪肉价贱,欣然表示自己到时候一定过去。

  霍光又去找苏武三兄弟。

  他这侄子上次明明只是和苏武打了个照面,不知为何竟会把苏武兄弟给记住了。只不过帖子上写明了名字,霍光只消把它送到便是了。

  苏武三人拿到帖子时也有些意外,这帖子是用笺纸做成的,拿在手里比寻常纸张要硬挺许多。再看纸上所写的字,瞧着那叫一个漂亮。

  就是内容有点荒唐。

  大意就是“有空的话一起来吃烧小猪吧”。

  苏武:?

  既然朝阳侯都主动邀请了,当天他们又没什么事,那肯定是要去的。

  霍光分完帖子就干自己的事去了,那些手头没活的郎官则凑到苏武三兄弟身边讨要帖子来传阅。

  司马迁从外头回到郎署的时候,那三份帖子已经被传看了一圈,众郎官都觉得这《烧猪帖》写得颇有意趣,正热烈地讨论着帖子所用的纸张与字体。

  苏轼的字风格也算是十分鲜明的,他学生兼损友黄庭坚就曾评价他的字是石压虾蟆(当然,是苏轼先锐评黄庭坚的字为“树梢挂蛇”)。

  简而言之就是苏轼的字扁而肥,瞧着怪可爱的。

  对小孩子来说可能有点幼稚,对苏轼这样的大人来说写着刚刚好!

  这只有聊聊几行字的《烧猪帖》,对于还只精通篆书与隶书的汉代人来说蕴含着太多可讨论的新鲜东西。

  汉代也不是没有书法,只是花样远没有后世多,更没有王羲之告诫过书法爱好者字不要写成“死蛇挂树”(太长)、也不要写成“压死虾蟇”(太短),所以他们只觉苏轼这字写得圆融自然,瞧着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司马迁不知帖子来历,见大伙议论得这般热闹,不由也向苏武讨来看看。

  苏武把帖子给了司马迁,但嘴里忍不住问道:“你没有收到吗?”

  苏武记得霍善和司马迁关系还挺好,上次霍善来郎署玩耍也是径直找的司马迁。

  司马迁看完整份《烧猪帖》后才知道这是霍善邀人去他庄子上做客呢,他无奈地说道:“我没有收到。”

  司马迁何等聪明一个人,一下子想到霍善是在记仇呢,上次霍善就跟他讲过想去他家玩,他装作没听懂,没有把霍善也邀请上。所以这次霍善邀人去玩,便直接不请他了。

  小孩子的喜恶就是这么分明。

  司马迁当时其实并不觉得自己那么做有什么问题,因为霍善这小子有时候真的挺让他头疼的,所以他觉得没必要把这小孩儿往自己家里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