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198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埋怨着埋怨着,他又把快写满的信纸收了起来。

  霍善小小年纪就能把一郡之地治理好,那是霍善的本事。他这个当表叔的没能做好表率就算了,怎么还因此而写信去埋怨他?

  刘据想明白了,便重新给霍善写了封信,顺便让人收拾些宫中攒下的贡品一并送去给霍善尝鲜。等安排完了,他就去找自家文武师父主动要求加课。

  既然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就要迎头赶上!

  人在江夏郡的霍善哪里知道刘彻父子俩的想法。

  终军走的时候,正好出了九九,到处冰消雪融,迎来了明媚的春光。

  当然,往北走的话依然是春寒料峭的天气,远还没到可以彻底摆脱冬衣、穿上春衫的时候。

  霍善知道终军是要坐官船回去的,便让人搬了满船东西到船上去,其中有给终军的,也有托终军带给长安那边的亲朋好友的。

  反正他买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给他送出去了。

  终军本来觉得这样可能太招摇,但是打开一看发现那不过是些土产,连白萝卜都每个箱子塞了几根,他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正经行贿谁送这些玩意啊!

  而且这小子不管是给皇帝和太子的,还是给卫青以及新丰县那些小朋友的,全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完全没想过要给刘彻多塞一些!

  如果霍善知道终军在想什么,肯定得郑重其事地给他介绍自家的白萝卜可不一般,别处哪里有这么又白又胖的白萝卜?

  真是不识货!

  终军走后两天,就是二月二了,据说这天叫龙抬头,掌管云雨的龙要开始行云布雨了,接下来雨水会渐渐多起来。

  霍善一大早就被摁在庭院里剃头,小孩子的头发是要按时剃的,据说这样才长得好。他们也不用找什么理发师傅,李长生就能帮他剃好。

  霍善乖乖坐着玩孔明锁,由着李长生帮他把头发理得短短的。

  这孔明锁是诸葛亮上次过来时给他送的,据说又叫做鲁班锁。

  鲁班,那可是曾和他们墨家创始人墨翟当对手的。双方倒是没什么仇怨,主要是鲁班很擅长制造工具,比如攻城器械,而墨家却是专门帮人守城的。

  双方理念不一致,自然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了。

  

  事实上他们就算是当对手,那也是君子之争。

  最初墨子还默默无闻的时候,是鲁班把他引荐给楚王。

  后来楚王想要去侵占宋国,墨子持反对意见,就建议鲁班用他制造的攻城器械来攻城,而他们墨家负责守城,看看真打起来是否会如楚王所想的那么顺利。

  结果当然是墨家九守九胜,成功打消了楚王出兵攻打宋国的念头。

  不过这并不代表鲁班的技术真的不如墨家,毕竟守城一方有整个城池可以依仗,攻城却只能依赖攻城器械,双方的难度本来就不一样。

  只能证明鲁班的攻城器械并没有那么无往不胜,贸然开战还是会有一定的风险。

  霍善很喜欢玩这个据说是起源于鲁班的“孔明锁”,央着李长生给他做了好几个变式。

  等李长生给他剃好头了,他也把手里的孔明锁拼装好了。

  他摸了摸自己新鲜出炉的短发茬小脑壳,觉得整个人都清爽了不少,麻溜跑去招呼易知他们也来把头发剃一剃。

  李长生笑道:“你师弟的头发可以扎起来了,不用剃。”

  霍善不是随随便便放弃的人,又跑去拉夙小星来剃头,说是剃完贼拉舒服。

  夙小星将信将疑地坐了过去。

  霍善把孔明锁还原好塞到夙小星手里,说是让她不用紧张,拼好这个孔明锁以后头也就剃好了,可快了!

  夙小星本来就没紧张,不过听霍善拿孔明锁当计时的来用,她也来了兴趣,拿起孔明锁认真摆弄起来。

  等到李长生这个临时理发师傅收工,霍光就找来了,说是亲耕之事已经准备好,霍善该出城去意思意思地犁几下田给郡民看。

  这是二月二的重要仪式,毕竟作为一个极其重视农桑的时代,从皇帝到地方官员都要起到带头作用,依照农时劝农劝桑。

  霍善对这种活动一向十分热衷,精神抖擞地骑着他新买的小马霍小花出城。

  春耕去咯!

第176章

  霍善平时就爱到处溜达, 今儿他骑着马走在最前面(虽然左边有金日磾牵着绳,右边有易知帮他背着一堆日常用品),后头是几个个头最大、身量最威风的县吏扛着犁或者挑着担,霍光等郡守府幕僚也紧随其后。

  光是这队伍就好生热闹。

  尤其是霍善这家伙人小心不小, 连扛东西的人都挑长得最俊的、未婚的, 说是要借此机会展示一下他们江夏郡最英武的汉子,好叫他们能早日觅得良缘。

  他这个小太守真是为底下人操碎了心!

  至于那些连拾掇拾掇自己都不乐意的懒汉, 就让他们继续单身去吧。

  果然, 霍善这支劝农队伍一出发, 就引来不少人的围观,甚至还有许多人一路跟随着他们出城去, 想亲眼看看霍善这位小太守是如何犁地的。

  也有少数人注意到众县吏扛着的犁跟他们惯用的犁不太一样。

  这犁好像……非常小?

  还有那犁头也长得不一样, 犁是菱形的, 犁头尖尖的, 瞧着更小了,这犁难道是专门为霍善这位小太守定制的?

  一路上闲着也是闲着, 有人提出自己的疑问,霍善就给他们吹嘘起来, 说他这新犁是可不但是为他这个小孩子打造的, 而是针对小面积水田和农田而制的,江夏郡许多地方水泽丘陵很多,很多县里都没有北方那种连片的辽阔田野,所以笨笨的大犁在这里和江南地区都不太实用, 这样聪明轻便的小犁正好适合!

  霍善还给他们讲起新犁的好处, 说这犁不仅只用一头牛拉着, 人推起来也不费劲,连他这样的小孩儿也能轻松扶犁。

  唯一的问题是他年纪还小, 个头不够高,不过问题也不大,只需要有个人把他抱起来就可以了!

  霍善也已经钦点好抱他的人选,金日磾知道不,曾经的匈奴王太子,一听就知道是绝对不会种地的那种人对吧?他一个生活在马上的匈奴人带着个五岁小孩都能轻松犁地,谁能说这新犁不够轻巧好用?

  众人听得将信将疑。

  这是真的吗?

  只不过众人往替霍善牵马的金日磾看去,一眼便觉这人当真不凡,瞧着就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霍善这么积极地跟人推广新犁,自然不仅仅是因为嘴巴闲不住,他这边还根据郡中的水田数量申请了新犁指标呢,造好的新犁虽然可以全部分发给霍去病那边的军屯用,但他觉得好东西要是能分配到需要的人手里当然是最好的。

  这个宣讲任务和分配任务此前已经交给底下的县令们去执行,不过既然有直观展示新犁的好机会,霍善当然不会放过。

  今年实在推广不开,明年再推广也行,左右犁这东西放个一两年又不会坏。

  霍善一点心里压力都没有,兴冲冲地来到李长生给他选定的官田上。

  官田虽有不少良田,但良田没有代表性,所以安排给霍善的是亩中田。

  霍善到了地头,就发现那亩用来展示新犁以及亲耕劝农的水田已经收拾得妥妥当当。万事俱备,只等着他来耕作!

  水田这种东西,非常考验农户料理农田的耐心,全程水多了不行、水少了也不行,地里一年到头都离不开人。

  还离不开一条好田埂。

  好的田埂能做到全年不漏水。

  霍善早就打听清楚了,每年春耕的时候都要挖泥糊田埂,再往田里放满水,看看这农田的储水能力如何。等到春天万物复苏,爱打洞的泥鳅和小螃蟹之类的也开始繁衍了,得防着它们在田埂上挖洞。

  这里头学问多着呢!

  霍善力邀司马迁他们等他犁完地后和自己一起糊田埂。

  一听就很好玩!

  司马迁:?

  不是,你真的要把整亩地全犁完啊?

  还有,我们这么大的人怎么可能陪你一起玩泥巴?

  司马迁满脸写着拒绝。

  霍光却是笑着应道:“好。”

  司马迁觉得霍家教孩子的方式有问题,怎么能什么事都由着小孩子胡来?

  好在这一整亩的地也不全是霍善自己全部耕完,而是他先领头走上两圈再换别人上,不仅会把府衙的人全部推出去溜一遍,还会从民众之中挑选乡老与力田作为代表下地走一圈。

  吉时一到,霍善马上由金日磾抱着上场了。别看他年纪小,实际上他的力气不算小,而且推这个犁主要是牛在前头发力,而他只要扶着犁监督牛不要偷懒就好。

  霍善还没下田,先积极地和那头壮实的耕牛商量起来:“你好好犁地,犁完我给你喂好吃的!”说完他还从小荷包里掏出棵草给耕牛尝鲜,说这是定金。

  

  这是周山上次过来过元宵时为商城增加的新商品,苜蓿!

  其实就算周山不贡献这商品,张骞也快把它给带回来了。

  毕竟刘彻心爱的大宛马,最爱吃的就是这么苜蓿,为了缓解大宛马的思乡之情,让爱马安心在大汉定居,苜蓿这种后世极为常见的牧草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带了回来。

  既然要不了多久大汉就会有很多这玩意了,霍善也没急着拿出来种,只囤了一些在医馆仓库里随时拿出来哄骗无知牛马,顺便多攒些种子等张骞引种回来以后再这里撒点那里撒点。

  不知是因为霍善那【禽畜多息】的被动技能起了作用,还是因为那耕牛第一次尝到这种进口牧草,一吃之下惊为天草,浑身上下充满干劲,迫不及待想要快点把地犁完多吃两口。

  它要耕地,它要耕地,谁都别拦着它好好耕地!

  金日磾:?

  金日磾虽然不知道霍善为什么要往自己的小荷包里塞草叶子,但见到那牛突如其来的亢奋后还是有点忧心地把霍善往后扛了扛。

  等确定这耕牛没有伤人是意图后,他才抱着霍善下了地,适时调整扛人的角度方便霍善能够好好扶犁。

  众人本还不信一个小孩子能把控好耕犁,直至看到牛拉着犁稳稳当当地走到田地另一边、灵巧地转了个弯继续耕地,所有人才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

  真的可以!

  霍善耕得很来劲,一路上还不忘给他的牛友鼓劲,嘴里不停说些“真厉害”“就是这样”“牛牛你勇敢地往前走”“等会我一定给你加草”“冲鸭”之类的话。

  金日磾:???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其实还是田边那匹叫霍小花的小马,这马身上红白错落,是头长得怪怪的雄马,偏偏霍善一眼就相中了它,特意把它买下来作为自己的第三匹坐骑,并为它起名为霍小花。

  这霍小花一路在田边跟着走,不时还很不满地叫上两声,试图吸引霍善的注意力。

  一副我上我也行的不服气样。

  霍善倒也不是喜新厌旧的人,见霍小花一路跟着自己犁地,非常欣慰地说道:“一会也给你加草!”

  霍小花不服气的叫声才小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