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 第100章

作者:画三春 标签: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其余人这时还不知等什么,直到天色彻底暗下来,却听一墙之隔的位置,蓦然响起夜鹰的鸣叫,狄霄屈指发出相似的声音,三长一短,复归于平静。

  下一刻,只见城墙上出现几个黑漆漆的影子。

  吓得族人们当即后退,摸出藏在靴中的短匕,作势要冲上去。

  “自己人,别动。”狄霄低声呵了一声,方免了这场无畏的冲突。

  那几个黑影从城墙上跳下,身上还绑着数根粗麻绳,他们应是熟练工,落地后第一时间把麻绳固定在不远处的卡槽处,又发出几声尖锐的鸣叫,不过片刻,麻绳尽头滑下数个编织袋子,袋子砸落在地的瞬间,发出重重闷响。?SG

  这场从天而降的传送维续了近半个时辰,等把最后一麻袋东西送达,负责押送的几人说:“这是所有货物了,明老板清点一下数量吧。”

  狄霄没有检查:“我信得过张先生,辛苦各位。”说完,他从另外取了十两银子,给这几人做酒钱。

  送货的几人反身回城,而狄霄等人也拉着板车往关外走去。

  一直到彻底走出安石城的地界,才听狄霄将这大半日的见闻缓缓道来。

  原来他今天找的中间人姓张,是城里专做盐铁生意的,原本他还不愿接狄霄这一单,嫌他要买的盐铁太少,但意外见了狄霄真容,另起了旁的心思。

  “他听说前几月风锦关来了一伙游牧商人,带去许多上好的皮货,便问我是否知道,我未标明身份,但也说能寻到些许皮毛。”

  “姓张的那位有意交好,便行了个方便,帮忙采买了三百斤粗盐,和大小二百件铁器,兵器农具等混着来的。”

  狄霄顿了顿,又说:“我随他们进去盐坊铁坊看了,里面都是官兵在把手,真正管事的人不曾见到,但底下的小管事,长相也跟旁人不太一样……”

  狄霄似乎想起什么不好的回忆,面上闪过一丝纠结:“我看他们年纪不小,但面白无须,声音亦见习刺耳,作态更是奇怪,张先生称他们为公公。”

  “啊……”明窈一愣,“可是宫里来的内侍?”

  狄霄不知内侍为何,明窈只好又多解释了两句,听她说完,狄霄半晌无法回神,仿佛不能明白,怎会有人不惜残害自身,也要入宫伺候人。

  明窈轻声道:“许多内侍都是贫寒家庭送来的,一人十两银子,以一人身换全家活路,还有许多犯官之子,免去死刑,入宫为奴。”

  “但他们自入宫就再无出宫之日,能派来安石城的公公们……”她想了想,道,“大概是得了贵人的指示。”

  两人稍作谈论,又转回盐铁上去。

  “按照正规流程,采买盐铁是要到官府办手续的,写明为何要购买,购买多少,送去何处,还有许多许多,要走好几处衙门。”

  狄霄说:“张先生说,正常一套流程下来,就算处处顺利无人阻拦,也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而他们跟官家略有私交,可以先采买了,后续再补上手续。”

  不过这种方便也不是白来的,走正规流程一斤盐只要八钱,而通过中间人快速采买,就要付出十倍价格,铁器尤甚。

  “这……”明窈讶然,“这是走私盐铁吗?”

  不怪她这样问,按照大瑜律令,只要不是以官价购买的盐铁,都算走私,被官府抓到,那是要诛九族的。

  狄霄摇摇头:“不算,因为他们后续还会补流程,只要不是正好被人查到,就不算走私。”当然,要是有那倒霉蛋被查了个正着,只能算自己时运不济了。

  盐铁一途实乃暴利,安石城的盐铁买卖更有宫中人参与,其内种种,远非他们几个初来乍到的外族人能探查到的。

  明窈更是不曾参与到政途中来,思虑半晌想不出缘由,也只好放弃。

  明窈拍了拍手:“算了,反正东西也买到了,这么多东西,就算多花些银子,只要人安全,就是值得的。”

  “而且我们出了大瑜,就算有天东窗事发,也威胁不到我们。”

  可巧,狄霄也是这样想的。

  两人相视一笑,将安石城一行所遇暂抛脑后。

  很快,他们与等在外面的族人汇合,将板车上的各种货物又做了一遍加固,一路赶着夜露,直奔拔都儿部而去。

  此行要论收获,无疑是那一车的盐铁最为珍贵。

  那些盐巴能够族人吃上一些时日了,等过一两个月,再派人去采买,这样接续不断着,倒是没了后顾之忧。

  而铁器里除了铁刀外,更多的还是农具和厨具,农具留用,厨具有些多余,但族里也有会打铁的匠人,等把这些厨具熔了,还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车上的铁器过重,导致他们回程的时间又延长了两天。

  回到族里却发现,就在他们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族人们早将整个拔都儿部装饰得五彩绚烂,还有新宰的牛羊猪,妥善保存在背阴的地方。

  “这里的米面送去仓房,这些糕点留在外面,这些菜肉一部分送去厨房,一部分送去仓房,这些调味品也送去厨房……”

  在附近的族人帮着将采买回来的东西安置到各处,先用不到的运去仓房,冬祭需要的就近安放,各类布匹送去绣房,再有些零碎的,找公主问过再处理。

  收整到最后一车,狄霄拦了一把:“剩下这些不用管了,我自己处置。”

  “是!”族人并不多问,转身就走了。

  最后这车盐铁被送去王帐后面,狄霄不急处理,就暂时放在帐后了。

  他们一行奔波多日,身上早被风尘侵染,其余人各自回帐,狄霄和明窈也不例外,念桃和青杏听说公主和首领回来了,早早备下热水,把水送去王帐外,见了明窈两人,转身作别。

  “诶你们等等!”明窈忽然把人叫住,从袖中摸索半天,终于寻出在风锦关随手买来的一包粉珍珠,珍珠不大,胜在颜色好看。

  “你们拿着去做簪子,或者做成项链也好,不许拒绝。”

  她三言两句把粉珍珠送出去,急着回帐洗漱,闪身就从外面消失了。

  留下三人目光交汇,念桃和青杏先生了惧,匆匆告退。

  回到部族的第一天,归家的族人们还是以休息为主,但不少人被外面欢快的节日气氛所感染,稍稍睡了一两个时辰,就跑去和族人布置场地了。

  早前些天冬祭的主祭场就定下了,就在拔都儿部以南不远处,那边有一大片草原,东临山川,西有密林,再往南还有一条清澈的河流。

  山林河草皆备,被许多族人认作宝地。

  狄霄于祭场上没有过多研究,被族人通知一声后,又去找莫拉阿嬷请教一二,等莫拉阿嬷也说了好,他便把地方定下了。JSG

  而如今的拔都儿部,汇聚了各个不同部族的人,各部冬祭习惯不同,布置起部族来也各有特色。

  有人在毡帐上系满了彩带,还有人在毡门两侧立起高大的火把,还有换上新衣的,又或者用花草树叶编一花环,戴在头上和臂上。

  人们摒弃部族差异,看着欢喜的,就凑过去问两句,学着对方,也把自己和家人打扮得漂漂亮亮。

  于是,等明窈睡足再出来,先是被族里的花花绿绿闪了眼。

  不等她回神,只听侧面传来呼唤声,转头一看,竟是宁湘和念桃她们找来了,一群正值芳华的小姑娘穿着一身五彩裙衫,头发也用彩带编织成麻花模样。

  也不知她们从哪学来的,露出的一点锁骨上用绿染料涂了一抹亮色,右脸脸颊上也画了花纹。

  “公主瞧我们好看吗?”宁湘笑着,将带来的花环戴在明窈头上,“这是我们才编出的花环,送给公主,愿公主长安。”

  明窈忍不住笑出声:“你们这是从哪寻来这么多花?”

  “是阿玛尔大哥帮我们寻来的,在离部族很远很远的地方,听说虔诚编出的花环是能被草原之神看到的,会保佑带花环的人永远健康快乐。”

  这是很好很好的祝福了,明窈摸了摸头顶依旧清脆的花草,更觉珍惜。

  但她尤觉好笑:“可距离冬祭不还有四五天时间,你们怎也跟着凑热闹?”

  陈梦抿嘴笑:“还不是大家都太积极了,我们在帐里听着,心都飞出来了。”

  这是原先的拔都儿部族人来到新聚居地的一年,也是无数备受压迫的奴隶重获新生的一年,族中第一次庆典,不怪大家早早张罗起来。

  既然大家的心思全落在了冬祭上,明窈也不磨蹭了。

  “我有些小忙,想麻烦你们一些时日诶。”

  “公主尽管说就是!”

  明窈说:“我们在风锦关买来了许多菜肉,还有鸡蛋和调味品,想仿着中原庆典的样式,做一些色香味俱全的菜,不仅是为了祭祀神明,过后还想给族人们分着吃一吃,这事湘湘应该听过几句。”

  “是,我知道!”宁湘答到。

  这是在风锦关采买时就定下的,宁湘早有准备,也很愿意帮忙。

  “我记着前些年春节宫宴上的好多菜色,虽没法做的跟御膳想比,但怎么也比普通厨子来得好吧?”

  不仅宁湘如此,就是其余几个小姑娘,也甚精厨艺。

  明窈笑得更灿烂了:“那就说好了,等冬祭前两天,我们先把要准备的材料分好处理好,冬祭那天也好快快做出来。”

  宁湘主动揽下这个活:“公主要是放心,不如全权交给我们吧!”

  明窈当然放心,但她又不忍全叫宁湘她们操劳,索性道:“那这样,我这两天要去莫拉阿嬷那待一会儿,等后天我去寻你们,我们一起备菜。”

  她们约定好时间,又简单讨论了几个菜色。

  宁湘她们还想去装饰毡帐,明窈也有其余事要做,只好先告别。

  同宁湘她们分开后,明窈径直去了莫拉阿嬷帐里。

  莫拉阿嬷喜静,她的毡帐特意选在族人少的地方,但两边又有人家,遇上什么事,也方便找人帮忙。

  看见明窈过来,莫拉阿嬷很是欢喜。

  两人互问安好后,莫拉阿嬷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腿,忽然说:“公主可想过,由公主来主持这冬祭大典?”

  作者有话说:

第68章

  明窈到最后也没能跟着族里的姑娘阿姑们一起准备冬祭的菜品。

  她被莫拉阿嬷留在了帐里,直到冬祭当日,也没能寻到空闲,便是王帐也没回一趟,连狄霄都是他自己找来才见了明窈一面。

  明窈有些不安:“莫拉阿嬷说叫我主持冬祭,还说从这回开始。”她并非不愿,然距离冬祭只剩几日,她实在不觉得自己能速成。

  狄霄虽有惊讶,但等缓过神,竟与莫拉阿嬷持相同看法:“没什么好怕的,就当一次普普通通的经历就好,万事有我。”

  有了他的安慰,明窈心里的忐忑削了不少,却又忍不住挑刺:“万一出了差错,难不成首领还能上去替我?”

  谁料狄霄挑了挑眉:“也不是不可以。”

  明窈忍不住笑出声。

  两人在帐外站了许久,不时说一两句闲话,后来经过的族人实在太多,这才暂时话别。

  之后几日,族里热闹气氛依旧,只这与明窈没甚干系。

  她整日整夜的跟莫拉阿嬷待在一起,学祭典的过程,学古老草原话组成的祭文,学各路神明的尊号,还有象征着虔诚圣洁的祈福舞。

  莫拉阿嬷这两年腿脚越发不灵便,跳了大半辈子的祈福舞也显了老态,她步履蹒跚,抬手踢腿的动作变得迟钝而缓慢,唯有那双透着混沌的眼睛,还一如既往地露着真挚和恭谨。

  等真到了冬祭那天,明窈已将一干礼数学得七七八八的,只因不熟练,自身信心不足,颇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意味。

  不管明窈心里怎想,莫拉阿嬷将祭袍传给她,也算卸下了这大半辈子的重任。

  明窈跪坐在莫拉阿嬷身前,额头上用朱砂点了莲花印记,她微微仰着头,目光移向头顶的苍老双手。

  黑色祭袍被莫拉阿嬷举过胸口,她闭着眼睛,嘴中念念有词,睁眼的刹那,眼中浑浊有了一瞬的清明,只见她将祭袍送到明窈手上,又举起右手,在她额头鼻尖及双耳上依次点过,每点一次,就会有一句祝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