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186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钦天监监正面见皇太子,却带了个从九品的芝麻官,从姓氏就不难看出,他们是父子。

  杨宏亮一进入清宁宫的正殿,就带着儿子给朱翊钧行了个大礼,叩谢皇太子当年救命之恩。

  朱翊钧连他的面都未曾见过,白白得了杨家这么大个人情,怪不好意思,想了想,要不就给赐个坐吧。

  他这次把杨宏亮叫来,主要是询问日食之事。

  “杨大人,日食是如何预测的?”

  “回殿下,大明现行历法源于前朝授时历改良后的大统历法,以及来自西域的回回历法相结合。此二种历法都有详尽且严密的日食、月食推算。”

  他还给朱翊钧大致讲了讲推算过程,黄道与白道的交点,月亮运行的区间,最后得出结论:“因此,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

  朱翊钧说:“这个我知道,在这一天,月亮会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

  自从冯保给朱翊钧讲过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就明白了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的运行规律。

  他又看向冯保,调皮的眨了眨眼:“一切问题都是数学问题。”

  说完,他回过头来,正好看到杨宏亮身后的杨汝常欲言又止。

  朱翊钧说道:“所以,你们一开始预测的是正月初二,那为什么现在又改成了正月二十九?”

  杨宏亮神色尴尬:“相比月食,日食的推算更为复杂。况且,咱们的历法已经沿用两百年,与最初相比,相差甚大。”

  朱翊钧问道:“所以,咱们现在的历法不能用了吗?”

  杨宏亮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道:“除了星象,气候的预测也十分困难。”

  四时与气候变化对于农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嘉靖三十八年,迟迟不下雪,除了异常天气,也与历法偏差有一定关系。

  朱翊钧又道:“那是不是应该重新推算历法了?”

  杨宏亮身后的杨汝常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杨宏亮说道:“依臣之见,的确如此。”

  朱翊钧便说道:“那你拟一封奏疏,我会向父皇提。”

  这是个大工程,钦天监是个清水衙门,所有工作都是皇帝指派,又不能到民间看风水捞外快。推算历法,工程量巨大,属于加量不加价。所以,这么长时间,才没人提这事。

  朱翊钧倒好,三两句话,就给人把工作安排下去了。

  杨宏亮也没办法,只能应承下来。

  这时,朱翊钧又注意到那个杨汝常,他好像有话要说,但又不敢。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又想起个事:“对了,我还得替父皇问一问,这次日食,需要救护吗?”

  日掌阳,月掌阴,星掌和。阳为德,阴为刑,和为事。是故日食则失德之,国恶之;月食则失刑之,国恶之;彗星见,则失和之,国恶之。

  所以,凡是出现类似天文现象,都是君主的错,需要君臣协力,组织救护。

  不过《祖训》有规定,日食和月食低于一定时长,便不需要救护。

  “这……”杨宏亮不敢说,因为根据钦天监推算出来的,此次日食时间不长不短,刚好卡在需要救护和不需要之间。

  这关系到君主的德行,杨宏亮只是个小小的钦天监监正,曾经差点在这上面丢了性命,不想重蹈覆辙,因此,他只给数据,并不敢替皇上做决定。

  朱翊钧突然说道:“杨大人,想说什么,你就说吧。”

  “……”杨宏亮愣了愣,以为是救护之事,朱翊钧非得找他要个说法,十分为难,“臣……”

  朱翊钧打断他:“我说的是后面那位小杨大人。”

  刚才说到要不要救护的问题,那个杨汝常又张了张嘴,随即低下了头。

  已经第三次了,他看起来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希望能表达出来,但亲爹兼部门领导在场,轮不到他说话。

  此时,听到朱翊钧点他的名,杨汝常才惊讶的抬起头,却接收到父亲斥责的目光。

  朱翊钧却饶有兴味的看着他:“没关系,在我这儿,你不必有顾虑,想说就说。”

  得到他的鼓励,杨汝常便上前一步,大胆说道:“臣以为,此次日食,圣上与朝中大臣不必行救护之礼。”

  “为什么?”朱翊钧惊讶道,“可是,已经有好几位大臣上疏乞求父皇救护,其中还有殷阁老。”

  或许是年纪尚小的缘故,他说话时,眉眼间总是有一股天真之气,说出来的话却十分惊人,至少把杨宏亮惊得不轻。

  殷士儋那可是内阁次辅,圣上的经筵讲官,他都乞求救护,他儿子却太子跟前信誓旦旦的说不需要救护,莫不是嫌命太长了。

  杨汝常却道:“剧臣观测,此次日食并非日全食,只是局部日偏食,且持续时间短,更重要的是,臣连续几日夜登观星台,观测星象,推测日食当日,或被云层遮挡。”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朱翊钧点点头:“我知道了。”他又看向杨宏亮,“杨大人,你先回去准备重新推算历法的事情吧。”

  杨宏亮正准备退出殿外,又听朱翊钧说道:“小杨大人,你留一下。”

  杨宏亮看了一眼他儿子,回去之后,正准备训他一顿,在皇太子跟前口出妄言,一点也不持重,哪知道,杨汝常却被朱翊钧单独留了下来。

  杨宏亮心中,又不免担忧起来,候在清宁宫外,久久不肯离去。

  杨汝常自幼便于天文之事展现出颇高天赋,家族后辈接不如他。杨宏亮是将之作为接班人来培养,可不想因为触怒圣上,或是得罪了皇太子,而惹来杀身之祸。

  大冬天,他站在那里,急得额头上冷汗都下来了。刘守有从外面办事回来,一眼看到他,惊讶道:“杨大人,你怎么到东宫来了?”

  他身为锦衣卫,以前时常被朱希孝派去执行一些抓捕任务,在京官中也算名声在外,大小官员,听到他的名字,都不免心中一紧。

  经过十年前的事情,杨宏亮对于东厂、锦衣卫更是有着几分畏惧。刘守有问起来,他便简略一提,今日殿下宣他们问话,犬子被留下来了。

  刘守有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咱们殿下年纪虽小,可不好糊弄,小杨大人……啧!”

  此言一出,杨宏亮更是大惊失色。皇太子可是他的恩人,不能见一面就变仇人了吧。

第139章 刘守有这是被他家……

  刘守有这是被他家太子欺负得太狠,得在别人那里找补回来。

  陆绎看不惯他恶作剧,瞪了他一眼。这时候,他们却看到杨汝常从清宁宫走了出来,笑容满面,如沐春风。

  杨宏亮迫不及待的问道:“你可有冒犯殿下?”

  “冒犯?”杨汝常一愣,“父亲……监正大人何出此言?”

  “太子殿下年纪虽小,却博闻强识,涉猎甚广,下官所言,他皆能意会且赞同。下官与殿下相谈甚欢。”

  自己生的崽,自己了解,杨宏亮清楚儿子脑子里有多少天马行空的想法,听到他这个“相谈甚欢”便觉眼前一黑,差点当场晕过去。

  倒是刘守有,大笑着拍了拍杨汝常的肩膀:“这么说来,小杨大人可是太子殿下的人,前途无量。”

  杨汝常身材瘦削单薄,是个典型的书生,被他这个习武之人冷不防拍一下,差点摁地上去。

  其实朱翊钧和杨汝常聊天的时间并不长,主要也就聊了刚才他欲言又止的几个问题。

  朱翊钧上来就问了个惊掉杨汝常半条命的问题:“小杨大人,你觉得日食真的是凶兆吗?”

  自古以来,农耕文明依赖阳光,也崇拜太阳。人们看到太阳消失,大地陷入黑暗,由此产生恐惧,认为是上天以此传递对天子的警示。

  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日食的预测,天子举行救护之礼,驱散黑暗重现光明,使百姓安心。

  这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统治者的政治手段。天子都说是凶兆,谁敢说不是呢?

  杨汝常虽然年轻,但又不傻,乱说话要丢命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他没有正面回答朱翊钧的问题,思忖良久,朱翊钧也不急着催促,笑意盈盈的让他慢慢想。

  过了一会儿,杨汝常才开了口,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臣曾经看过一本书,据记载,汉代,人们在石头上绘制星图,其中就有月亮遮蔽太阳的景象,称作‘日月合璧’图。”

  朱翊钧在心里计算了一下:“距离咱们竟然有一千多年了。”

  “天狗食日”这样的说法,大抵只存在于上古时期的部落文明,或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之中。中国人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明白,月亮遮蔽了太阳,在大地上投下阴影,这就叫日食。

  钦天监聚集着帝国最顶尖的天文、地理专业人才,观星台上也放置着“浑仪”、“候风地动仪”、“相风铜鸟”等诸多仪器。

  对于一些常见的天文现象,他们心里清楚其中原理,也能通过复杂的计算来预测,只是这一切不能让百姓知道罢了。

  不过,既然杨汝常提到“日月合璧”图,朱翊钧就明白了,这个看起来约莫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就是冯保曾经跟他提过的,愿意学习和探索基础科学的人才。

  朱翊钧看着杨汝常,又说了句让他惊讶不已的话:“那让你来主持这次重修历法如何?”

  “啊,这……”震惊之余,杨汝常又露出十分纠结的神色。

  朱翊钧笑道:“你父亲已经走了,有什么话你直说吧。”

  “……”

  一旁的冯保心道:“你搞错了吧,他忌惮的并不是他爹,是你才对。”

  朱翊钧与他对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没关系,有什么话,你就直说,这儿没别人,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治你的罪。”

  朱翊钧打消了他的疑虑,纠结片刻,杨汝常才如是道来:“殿下,无论是大统历法,还是回回历法,与实际都有较大误差,沿用一段时间,就会显现出来。”

  “根据臣的推测,咱们现在与洪武时期相比,同一天,实际已经相差数十日。”

  “这样啊,”朱翊钧说道,“那就重新制定一套可以用很久的历法。”

  杨汝常神色复杂的看着他,看来殿下还是年纪太小了,大明两套历法,要么沿用前朝,要么翻译西域,两百年,还没能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历法,说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朱翊钧也意识到,这个难度确实很大,看来大伴所说,发展基础科学很有必要,于是他转头看向冯保,漂亮的大眼睛里流露出些许失望:“没有办法了吗?”

  冯保哪里舍得让他失望,或许创造新的历法对于古人来说难度很大,对于几百年后的现代人来说,那可再容易不过,公历纪元照着用吧,用一万年都没问题。

  “有……”

  “臣听说……”

  冯保刚开了个口,另一边杨汝常却说道:“那些西洋人有一种历法,比咱们的历法更准确,使用时间更长,误差更小。”

  朱翊钧问:“那是什么历法?”

  杨汝常躬身道:“臣……也只是听说。”

  朱翊钧一排大腿:“好说,大伴认识好多在江南监督制造的太监,他们接触过西洋人,咱们抓一个……不,请一个回来问问便是。”

  听闻此言,杨汝常也笑了起来:“如此甚好。”

  朱翊钧搓搓手:“就这么决定了,等我给你抓一个……请一个西洋人回来。”

  冯保在心里叹一口气,他们这位小殿下,就是性急,想到什么就立刻要付诸实践。西洋人又不是猴子,说抓一个就抓一个。

  再说了,这是几十年后一个叫徐光启的人干的活儿,你们都干了,让他干什么?

  “大伴!”等杨汝常走后,朱翊钧回头去看冯保,还有些兴奋。却看到冯保微皱眉头,便去拉他的手,“怎么了?”

  “殿下,我听说,那些漂洋过海来到大明的洋人,好多都没读过书,也不会说咱们这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