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第427章

作者:爱吃咸蛋黄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成长 基建 穿越重生

  许黟欣喜:“学生求之不得。”

  闻此,尚弘深便约好下次休沐,让许黟来他家里。

  许黟自是连忙应下。

  传到后世的医书只是少部分。很多千古书籍都泯灭在长河中,只知其名不知其书。他去书肆里采买纸墨,都会顺便淘下有没有古医书。

  可惜书籍珍贵,多是世家珍藏,他能捡漏的概率极低。

  另一处。

  阿旭和阿锦没有跟着许黟。

  他们出来药房就分开去到别处,不急着和别的医者交流论道,而是一人拿着茶点边吃边站在旁侧听别人如何论道。

  即便如此,在场的医者还是注意到他们。

  有人认出他们就是跟着许黟来的,对阿锦这个唯一出现在茶会上的女郎甚是好奇。

  有个跟阿旭年纪差不多的青年举着茶杯过来问候。

  他姓廖,名宁才,是太医院里的医生。上回院里关于许黟的话题,他还为许黟说过好话,今日见到许黟,更是对许黟心生好感。

  廖宁才看她扎着已婚发髻,礼貌行了一礼,报了姓名后,笑着问:“这位娘子是跟着许先生来的,敢问与许先生是何关系?”

  阿锦欠身,坦然道:“我是郎君的徒弟,姓许名阿锦。”

  廖宁才恍惚道:“原来是许小娘子,我就说许先生不会带家眷来。”

  说罢他看向旁边站着的阿旭。

  阿旭拱手道:“我姓许名阿旭,是郎君的徒弟。”

  廖宁才:“……”怎么觉得怪怪的。

  但他没有多想,转头好奇地问他们益智方的事。

  “许先生救了霍家玉二爷这事,没几日就在市坊里传开了。当初我们听到有民间大夫给霍家儿郎开益智方,好些医生觉得虚张声势,大家还议论了几回。”

  百姓们爱听八卦,对于这种带有悬疑色彩的八卦事自然人人口传。

  先是有缝合术传出来,后是“聪明药”,但太医局不比民间,知道这聪明药是益智方化载。

  有人说,许黟刚来京都就打响名声,怕是为了名声而来,兴许没多久,太医院就会多一号人物。等了半个多月,迟迟不见院判出手,这时候,他们就又猜测,许黟怕是不会来。

  到底来不来太医院,不是这群医生们说了算,更多是像廖宁才这般,单纯对许黟好奇的。

  阿锦蹙着柳眉:“郎君只是救人,并不是为了名声而来。”

  “这事不重要。”

  廖宁才摇了摇头,兴头上道,“连莘教授都对许先生赞叹有加,我等何其羡慕。”

  他来到太医院好几年了,如今还是个医生,未能经过院里的考核成为一名御医,只能给其他御医和教授们打下手。

  “你参加茶会,带了什么方子来?”廖宁才问。

  阿锦不假思索回他:“安胎方。”

  廖宁才“啊”了声,有些苦恼地说:“我对妇人科知晓不多。”

  阿锦扬着笑脸道:“那可以看我哥哥的,他带来的是治黄瘤病的方子。”

  廖宁才愕住,脸颊瞬间涨得通红:“我、我也不太懂……”

  兄妹俩一言难尽看他:“……”

  这时,有好事者过来解围,笑着道:“你们就不要为难廖学弟了,他主学内科,今日来参加茶会,便是来涨见识的。”

  “胥学长。”廖宁才尴尬笑着。

  阿旭却道:“如此倒是可以请教郎君。”

  那位姓胥的学长顺势问道:“哦?你家郎君擅长哪科?”

  阿旭说起郎君,木讷的双眼霎时亮起,滔滔不断地说道:“郎君会的可多了,我和妹妹都是郎君亲手教导,他不仅擅内科,其他疑难杂症只要非死症,都难不倒郎君。”

  阿锦在旁附和:“我们俩就没见过郎君不会治的病人。”

  “好大的口气。”

  突然,身后响起一道冷笑声。

  来者三十多岁,穿着灰色道袍,道袍外披着件蓝色鹤氅,是被邀请来参加茶会的民间大夫。

  廖宁才和胥学长知道他,在京都也是小有名声。

  两人拱手喊:“庄先生。”

  庄先生是京都本地人,在马行北街开医馆,擅治疑难杂症,出师十年,他都不敢轻言什么都会。

  “两位将许先生捧上天,也不怕摔下来。”庄先生看向兄妹俩,似笑非笑道,“你们初来茶会,应该不知这茶会还有一道环节,到时这许先生是否真高明,一试便知真章。”

  阿旭和阿锦疑惑,齐齐看向旁边两人。

  廖宁才立时道:“每逢茶会,太医院都会从四处找寻身患疑难杂症者,以义诊的名义,让参加茶会的医者为他们辩证开方。”

  这道环节每届都有,论道不过是空谈,最重要的是实践论证。

  茶会上名医众多,不仅太医院的医生能从中得到十分宝贵的经验,来参加茶会的医者也是受益良多。

  兄妹俩听到这话非但没有担忧,反而兴奋起来。

  原来茶会这么有意思。

  要是他们久居京都,是不是每届都能参加了。

  “什么时候开始?”阿锦问他。

  廖宁才左右张望,没在庭院里见到负责这个环节的学长,当即道:“快了。”

  ……

  许黟要比兄妹俩提前知道辩证环节。

  与尚弘深聊完,没走几步,就有几个太医院的教谕来找他论道。

  聊了半个时辰有余,众人口干舌燥,意犹未尽地拉着许黟去亭子里边喝茶边继续。

  许黟对他们开的方子很感兴趣,看到有几味他以为时下里还没问世的药材,已经有大夫在使用了。

  之所以没有流传到民间,那是信息差的缘故。

  像许黟适才所说的牛尾狸,尚弘深就没有表现出意外,这时许黟才知道,原来在《本草纲目》之前,就已经有极少部分医者取它的鳞片入药。

  当然了,在《本草纲目》问世之前,牛尾狸多是出现在野味里。

  拿来入药的医者少之甚少,更别提民间药铺里有卖了。

  论到药材,其中一个大夫笑眯眯道:“我知道一种药物,叫做土鳖虫,能拿它来治瘘疮肿。”

  另有大夫补充:“这土鳖虫不好找,有回我为了找它,把一面墙都给挖塌了。”

  “怎能挖塌?”有人惊呼,“这土鳖虫在湿地处也能挖到啊。”

  那位大夫连连叹气,说他当年年少无知,引起诸多笑声。

  许黟心情颇好地听着他们讨论,说道:“这土鳖虫有续筋接骨之效,用它来治折伤接骨也是极好的。”

  有人闻言,眼睛亮起,兴冲冲地应道:“上回我用它来治血瘀,也有奇效。”

  说着说着,众人都好想去抓些土鳖虫来做实验。

  还未付诸行动,有小童来请他们。

  说是辩证时间到了。

第261章

  这时候, 许黟才想起来阿旭和阿锦。

  他要去寻人,小童见状便说一并安排人去请了,叫许黟放心。

  许黟只好跟着几个教谕边走边聊地去往辩证的地方, 来到开设茶座的大厅,他见到尚弘深和莘淮都在。

  身为太医院院判,尚弘深的茶座自在前排,周围都是太医院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莘淮坐在后几排的位置, 他似有所感地回头, 便看到从门口进来的许黟。

  许黟:“……”

  很快,许黟又被他拉去说话了。

  开口第一句话, 他便问:“我看到你递上来的药方了。”

  “你那方子用的药材多是扶脾益胃, 清热利湿之效, 只治黄瘤证确实有用,但若是这病人除了此等病症,还有虚火旺盛, 该如何治?”

  许黟望着他, 淡笑问道:“莘吏目是在考问我吗?”

  “是。”莘淮没否认。

  他直言不讳道,“年轻时,我见过不少与你这般了了者,可到后面却是小小不然。”

  许黟眼睑微微一垂,不置可否,反倒是仔细地琢磨着莘淮抛给他的考题。

  虚火旺盛者, 便难见肥胖,多是形体消瘦, 五心烦热, 往往肾水不够滋润心火。这种情况会出现阴火虚旺,看似人精力充沛, 有使不完的劲儿,可等真的熬干肾水,人就会病倒。

  还有一种虚火旺盛则是心肾不交所导致。

  只是这个假设很难成立,黄瘤病的病症特点,其一就是血热湿蕴郁于肌肤。两者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极低,但也不是没有。

  这两种情况的救治方不同,但无疑都需要在治疗黄瘤病前,先将这个“虚火旺盛”的情况处理了,要不然虚不补,对于药性来说也是同理。

  “先治虚火,再治黄瘤病。”许黟说着,就将想到的两个病症列出来。

  看着茶座上摆设文房四宝,他不客气地拿起笔,根据不同病症书写了两张方子。

  直到写完药方,时间还未过去一刻钟。

  莘淮很是意外地拿过方子端看起来,见着许黟所用药方,满意地点头笑着。

  “好好好。”

  他连道几声,拍手道,“老夫果然没小瞧你。你这用方,可比院中一些老顽固强多了。”

上一篇:今天也在当大家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