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恶女,只想造反 第151章

作者:闫桔 标签: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爽文 穿越重生

  陈皎握住她的手道:“阿娘,不论我走到哪里,你都会在我身边,对吗?”

  许氏坚定道:“咱们娘俩以前是相依为命,现在如此,以后也一样。”

  陈皎钻进她怀里,“儿无比庆幸能遇到阿娘。”

  许氏轻抚她的背脊,“阿娘也无比庆幸能有你这样的女儿。”顿了顿,“不论你日后想做什么,阿娘绝不拖你的后腿。”

  陈皎点头。

  这天晚上母女相拥而眠。

  许氏是陈皎在这个世上愿意豁出性命去维护的人,心甘情愿的那种。

  翌日陈恩召集惠州的骨干们商议是否要立新帝的事,一些人说立,毕竟当初打的是清君侧的名头,一些人则说没有必要。

  陈皎的意思是无需再立新君,只要陈恩不称帝,倒也没什么诟病。

  郑章觉得还是扶持幼帝能说服人,方世林也是这般认为,至少有块遮羞布。

  余奉桢则认为扶不扶持都差不多,反正陈皇叔也是皇室陈氏。

  人们各抒己见。

  最后还是决定不扶持幼帝,陈恩仍旧是淮安王,至少在南方没有统一之前,不会称帝。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圈禁起来的陈氏皇族也没什么用处了,陈恩不会脏手,底下的人自会处理。

  此次夺取奉州,徐昭等人立下大功,从都尉提拔成兵曹从事。裴长秀有领兵之能,因着陈皎的关系,也直接晋升成兵曹从事。像胡宴、宋青、刘大俊等人则提拔成都尉。

  文官这边也集体晋升,形式上还是按州府,实则干的是朝廷的职务,不一一细说。

  陈皎没有指定实职,赐封了长平郡主,陈贤乐则是永嘉郡主。

  二人于惠州有功,赐了府邸,算是开府。

  陈皎胆子大,挑了谢氏府邸自住,她一点都不怕里头死过人,反正她煞气重。

  背着手在偌大的府里闲逛,马春啧啧道:“这么大的宅院,得请多少家奴打理啊。”

  陈皎肉疼道:“我魏县那点食邑,只怕经不起这般折腾。”

  裴长秀咧嘴笑道:“这般大的宅子,得给我留一处院子落脚,万一我穷的时候就来打秋风。”

  陈皎嫌弃道:“出息!”

  现在陈恩进京,裴长秀知道她不会插手政事,怕引陈恩多心猜忌,问道:“待京中局势稳定之后,九娘又当作何打算?”

  陈皎歪着脑袋看天儿,“推科举有崔郎君他们,无需我操心。我若一直在京中待着,只怕又会跟大房他们冲突,回数多了总会惹爹心烦。”

  “你要离京?”

  “奉州的官绅还未清理,现在朝廷被我们掌控,清理起来就更容易了,我自不会闲着。”

  裴长秀沉默了阵儿,说道:“说起来,这两年惠州能有如今的茁壮,全靠九娘扶持。”

  陈皎:“那也离不了你们的协作。”

  裴长秀:“你是掌舵人,指到哪里,我们便打到哪里。若论起打仗,你自比不得我们这帮武将,可论起大局,无人能走到你的前面。”

  陈皎似笑非笑,“这般抬举我?”

  裴长秀点头,“打心眼里佩服。”

  陈皎笑了起来,耐人寻味道:“你说像我这样的人,在外奔波也就罢了,若还把手伸进家里,我爹会如何看待我?”

  裴长秀没有吭声。

  陈皎:“所以我不能在家里,我若在家里,便没法把你们带出去,明白吗?”

  裴长秀试探问:“那要一直不停吗?”

  陈皎:“我会一直推着惠州往前走,就算那许州不易打下来,至少也得把朱州灭了。”

  裴长秀目露精光,“灭了朱州以后呢?”

  陈皎笑了笑,“那便去中原,把南方作为后盾,我去中原。”

  裴长秀严肃道:“你阿娘定不允你冒险,毕竟北方的胡人跟南方的汉军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不一定能打得过他们。”

  陈皎眺望远处的楼台,一字一句道:“中原是我的出路,唯一的出路。”又道,“我要离家远远的,才能把你们带出去。”

  当时裴长秀并未听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她能明白陈皎眼下的困境。她就像一个流浪者,不停地开疆扩土,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家。

  因为只要在家里,兵权就永远也落不到她手里。她唯有出去,才能得到徐昭裴长秀这些武将和士兵。

  而中原,是陈皎唯一的出路,亦是她翻身做主的绝佳机会。

  那里的胡人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政权,他们野蛮凶残,南方的汉人无人敢与之抗衡。

  可她陈皎不怕,因为她有历史这个巨人在身后俯视人间。

  得知她打算外放清查奉州官绅一事后,崔珏平静说道:“这些事无需九娘亲力亲为,你可以歇一段时日。”

  陈皎跪坐于榻上,“对于某些人来说,我在京里太过碍眼,还不如放在外头,至少我爹会安心许多,因为我从不插手他的政事。

  “要用兵的时候,他放心放权与我;不用的时候,我老老实实归还。他心里头舒坦,我也不会落下诟病,大家都舒坦。”

  崔珏沉默,有时候他不得不佩服她的收放自如,若是某些人,只怕是做不到像她那般洒脱的。

  毕竟她为惠州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却少之又少,但从未生出过抱怨。

  崔珏知道她在等什么,也未多说,只道:“惠州,我替你守着,该是你的,谁也拿不到。”

  陈皎抿嘴笑,抱拳道:“谢了啊。”

  崔珏抱拳,“不谢。”

  那时无需多言,二人心中所想便知其意。这种默契是一路扶持过来累积而成的契合。

  没过几日陈皎就向便宜爹请命去往奉州各郡清理官绅。陈恩颇觉诧异,看着她道:“清理官绅这等小事派其他人去就行了,无需九娘操劳。”

  陈皎正色道:“爹此言差矣,我们虽入了京,但地方上的民生尤为重要,唯有百姓能得安定,王府才坐得安稳。

  “京中有你们坐阵,儿愿下放到地方上探民情,毕竟日后咱们还得跟朱州和许州一战,若是地方上发生民乱,府里才打了几场仗,可经不起折腾。”

  陈恩点头,欣慰道:“你比府里的兄长们都有远见,处处为府里着想,实在不易。”

  陈皎:“儿的荣华皆系在爹的身上,自然盼着爹能得安稳,只是这次出去,还请爹多加照料着些阿娘,省得她念叨。”

  陈恩点头,“且放心,没人敢动她。”

  看着这个识大体的女儿,在某一刻,陈恩都不禁有些惋惜,她为什么不是儿子呢?

  如果是男儿,他这个做父亲的铁定偏心。她知晓进退,懂得自己的位置,行事有远见,绝不无端生事惹他心烦。

  只是遗憾,是女儿。

  这世道容不下女儿继承家业。

  陈皎树敌太多,裴长秀等人跟着一起离京,崔珏把谢必宗派了出去。

  她离开后,郑氏不禁感到奇怪,同陈贤戎道:“九娘愈发叫人看不懂了,夺取奉州她可是立了大功的,明明风头正盛,却下放到地方,这是因何缘故?”

  陈贤戎被收拾后也比以前精明许多,忧心忡忡道:“这便是九娘的可怕之处,能屈能伸,现在爹对她是言听计从,且你还挑不出毛病来。”

  郑氏眼皮子狂跳,“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陈贤戎不答反问:“阿娘,你若是九娘,甘心这般卖命为惠州开疆扩土,却是为他人做嫁衣吗?”

  郑氏看着他,没有答话。

  似乎到现在他们才后知后觉意识到陈九娘是个可怕的对手。以往总觉得她是女儿身,只要大房不出错就能安枕无忧,现在看来大错特错。

  因为她极有可能会掀锅。

  大家都是在一口锅里舀饭吃,以陈九娘那杀伐决断的性子,哪天把锅掀了也没什么意外。

  她又不是没干过。

  郑氏莫名觉得心神不宁,仔细回忆起在惠州被陈九娘欺辱的过往,曹婆子赔上一条性命还未能让她醒悟,而今天,她忽然悟了。

  依赖的世家背景被陈九娘灭了,论起才干,大房二房都比不过;论起精明算计,陈九娘无疑很有专长;论起讨淮安王喜欢,她更是不消说。

  郑氏在后知后觉中开始转性,意识到只有牢牢抓住陈恩,才能保得继承家业的机会。

  她开窍了,还不算晚。

  但陈皎更明白,天高皇帝远,她主宰命运的机会即将到来。

第82章 一硫二硝三木碳

  奉州八郡,陈皎带兵前往庐月。

  时值冬日,寒风凛凛,二十岁的年轻女郎骑在马背上,身披斗篷,看广袤山河。

  这一趟出来整整待了一年多,陈皎不仅清理奉州官绅,途中还走了一趟怀安郡盛县鲁家庄。

  她过去时已是初夏,稻田里绿意盎然,此时怀安郡里已经有六个县都在种植鲁家庄培育出来的种粮,若是风调雨顺,产量普遍要比以前高两三成。

  当初曹士安被留在这里扶持农学,州府里不支持,全靠陈皎提供钱银给他们育种。

  现在金主过来看成果,负责育种的鲁正男等人领着陈皎看他们的培育场地,除了水稻培育外,还有黄豆、高粱等农作物。

  这些年州里太平,也没什么灾害,当地百姓只要不是太懒,勉强还是能得温饱的。

  陈皎头戴帷帽遮阳,一袭杏色,与众人行走在田埂上,说道:“民以食为天,这些年频繁征战,待世道太平之后,便把赋税减轻些,老百姓的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曹士安点头,“九娘子心怀百姓,关心他们的饭碗,实属难得,有你这么一位把百姓放在心上的郡主,咱们南方迟早会重新崛起。”

  陈皎:“曹老抬举我了,惠州没有诸位同心协力,很难走到今天。待他日把朱州收回,再把地方官绅清查,还百姓安居乐业,那时候的南方才能真正强大。

  “这些都离不开诸位的同舟共济,还请诸君共勉。”

  鲁正男也有点小野心,说道:“南方到底不比中原沃野千里,那边平原,最适宜耕种。”

  陈皎笑道:“鲁郎君当我不想吗,可是中原的胡人悍勇无比,咱们这边充其量只能算南蛮,且还四分五裂,各自为营。唯有先把南方统一起来,拧成一条绳,才能去逐鹿中原,这应是所有汉人的心之所愿。”

  曹士安道:“要打中原十二州可不容易,那边的胡人凶残无比,个个勇猛彪悍,皆是马背上的好手。咱们惠州的骑兵甚少,若与他们抗衡,只怕不易。”

  鲁正男有一腔热血,态度坚决道:“打不过也要打,中原是我们汉人的家乡,这一代打不过总有下一代,只要汉人没有绝种,就有重回故土的那一天。”

  一直没有说话的裴长秀听得热血沸腾,应道:“鲁郎君说得极是,只要汉人没有绝种,就不会屈服在胡人的屠刀之下。”

上一篇:御膳厨娘有读心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