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倾碧悠然
温云起颔首。
周大玉眼睛一亮:“要不我带点豆芽跟你一起?”
温云起有些意外,村里的人贪图安稳,多数都不愿意到外头去闯。因此,他才教周大喜点豆腐。
事实上,他点的豆腐要比大多数豆腐口感要好,教周大喜时也没藏私。若是能到城里去卖,再做点豆腐干之类送到码头上由船只送往别处……完全可以多请点人,家里人也不用这么辛苦。
“好啊!”温云起想了想,“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到城里去租房子。”
“不不不,城里的房子租金太贵了,我就住在这儿,反正去城里也方便嘛。”周大玉想到自己的新宅子就满心火热,巴不得住进去,这时候让她租房,她才不干呢。
温云起也不劝,点头道:“那行,你收拾好了,一会儿咱们找村里的牛叔送一趟,顺便也去我铺子里认认门。”
兄妹俩在这儿说话,那边杨招娣从厨房里出来:“三弟,我煮了面疙瘩,你吃吗?”
杨招娣的称呼变了,之前喊周大椿这个小叔子,一会儿三弟一会儿大椿,如今态度尊重了许多,也再不喊名字了。
温云起吃了早饭,和周大玉一起进城。
周大玉哼着曲儿,心情不错。
另一边的李家父子六人都受伤了,特别疼痛,昨晚上他们是被本家的人扶回家的,看着像是没伤着骨头,可是实在太痛,他们觉得有内伤,连夜叫大夫来看。
大夫看不出个所以然,一会儿说严重,一会儿又说不重,李家人很想相信自己伤得不重的话,可又怕伤得重了没有及时医治再延误了病情。因此,早上让李家妯娌三人一起进城。
李二嫂留在家里做早饭,老大老三老四家的进城请大夫。
三人拖拖拉拉,出门后碰头一商量,又各自回娘家一趟,问问娘家人要不要带东西,到了官道上时,天色已经不早了。看见牛叔,三人猛挥手。
两个村子之间相隔二三里路而已,大家互相都认识。牛叔觉得为难,两家昨日才大打出手,今儿就把对方往死里揍,这……能凑到一起吗?
车厢里除了豆芽,还有兄妹二人,余下的位置最多挤三人。
“坐不下了。”
牛叔话还没说完,李大嫂已经扒拉着车把往上爬,一眼就看见了马车里的兄妹俩,她顿时就僵住了。
昨日两家谈了和离,说是好聚好散,其实周家人被李家婆媳几人骂了一宿。
就在方才,妯娌三人一路走,还在一路骂。
“怎么是你们?”
周家人昨儿没吃亏,但是周大玉对这几个嫂嫂一点好感都没有,原先同是李家妇时,她没少被欺负。
“怎么不是我们?这马车是我们请的!你们下去!”
三个女人结伴上路,即便是府城不远,几人心里也怕遇上坏人,她们更愿意坐熟人的马车。
“这能挤得下,我们挤挤。”李大嫂厚着脸皮往上坐。
大概钱是人的胆,周大玉造房子的账还没结,手头握有一笔钱财,不想再忍耐,抬脚就踹。
马车上站人,本就很难站稳,李大嫂身子没着力处,被这么一踹,咕噜噜滚下了马车。
其余两人手忙脚乱地将李大嫂扶起,牛叔一脸慌张:“哎呀呀,怎么又打起来了?我还是先走吧,你们坐其他人的车。”
话音落下,赶了马车离开。
周李两家打架,但凡懂理的人,都知道李家活该。相比起隔壁村的李家,牛叔自然是更愿意与周家亲近,无论是帮理不帮亲,还是帮亲不帮理,牛叔都不打算带上李家的媳妇。
温云起没有带着周大玉进城,而是把这些豆芽拉到了码头上,前后不到一刻钟,就已被人抢完。
一来豆芽稀少,二来,周大玉的豆芽又长又嫩又直溜儿,品相特别好。
周大玉数着银子,心里特别欢喜。原本她还怕自己发的豆芽在镇上卖不完……若是长出了叶子,或者是多长两天变老了,可能会亏本。
现在好了,一会儿回家就猛泡豆子,卖不完的通通送到码头上来!
“三哥,我能不能买马车啊?”
温云起猜到了她的想法:“可以啊,回头我帮你打听一下,选一匹好马。”
周大玉欢欢喜喜,忽然觉得脚下的路不太对:“往那边走就是刘家的馄饨摊子,咱们去看看大哥吧。”
温云起扬眉,他是故意不从刘家摊子旁路过,才选择了从另一边离开码头。
“行啊。”
大家是亲生的兄妹,温云起不想在背后说人坏话。
兄妹俩掉头,这会儿是吃午饭的时辰,温云起一路走一路买,什么油饼果干油果子,甚至还买了几个夹肉的馒头。
码头上人来人往,有许多这种简单的吃食,周大玉没想太多,她总共也才来第三次,兜里又不缺银子,哥哥递过来的她都吃了,看见新奇的还会自己付钱请哥哥一起吃。
才走了十几丈远,兄妹俩就吃饱了,手里还落下了一堆没吃完的。
周大玉笑道:“只恨肚子不够大。”
说话间,两人已经看见了周大南。
六目相对,周大南收回视线,手忙脚乱地下馄饨。
周大玉上次见哥哥还是过年时,算算都有半年了,欢喜地迎上前去:“大哥!”
第154章 天降的媳妇不好娶
周大南看到弟弟妹妹, 神情欢喜,奈何手上的活儿放不下:“找个地方坐,我给你们煮馄饨。”
此时将将过饭点,一半的桌子上坐了客人。周大玉有些失落, 她好久没见大哥, 特别想念, 但兄妹重逢后, 哥哥明显不如她高兴。
“大哥好忙啊!”周大玉感叹道。
收拾桌子的刘氏笑道:“三弟和四妹来了?我们这会儿比较忙, 自己倒水喝啊, 别客气。”
周大玉心下有些不适,却还是取了茶壶给自己倒了两杯水。
值得一提的是,刘家的馄饨味道一般,相对其他荤食而言要划算些,因此, 生意很不错。
前来吃饭的人大多都是码头上的力工, 图的就是实惠。
这条街上十成十的摊子都会给客人准备茶水,只不过泡的是粗茶,茶叶很老,甚至茶杆子都有,因为是不收钱,又随便喝, 客人从不挑剔。
而村里的农家人大多都会自己采茶叶来炒, 可能炒制手法火候欠缺一些,但茶叶的品相绝对比这茶好。
这喝茶的杯子在饭点后会重新收回去洗, 期间前头的客人喝完,后面的人就将就那个杯子喝。当然了,不可能所有干净的杯子都拿出来糟蹋, 万一遇上讲究的客人,他们若拿
不出干净杯子,那不是赶客吗?
此时摆在温云起面前的杯子,已经有先前的客人喝过。
周大玉自然也想到了这些,面色格外复杂。
算起来,他们确实是自家人,不该等着哥哥嫂嫂端茶倒水,可兄妹之间有半年不见,难道不该客气些么?
想到此,周大玉忽然想起来方才三哥想从另一边离开,当时她以为是三哥忘记了大哥,现在看来,城里住了这么久的三哥怕是早就知道了这一家人对周家的不上心。
周大玉没说话,看着自己大哥忙忙碌碌。
周大南忙过了一轮儿,将锅中的馄饨全部捞出,紧接着刘家母女把馄饨送到客人手上。他这才转身笑问:“我给你们一人煮一碗,要吃多少?”
闻言,周大玉又想起来三哥请自己吃的那些零嘴。这会儿肚子特别饱,一口都吃不下,她摇摇头:“我们吃饱了的,不用麻烦。”
“哎呦,不麻烦!大南,给他们一人煮一碗。”刘母笑吟吟,“你弟弟妹妹这么远来,怎么能饿着肚子走?”
“真不饿。”周大玉忙道:“都不是外人,亲家大娘真不用客气,要是饿了,你们不得空煮,我也会自己去煮东西吃。”
刘母叹口气:“我们这儿太忙了,不得空走亲戚,你爹娘还好着?最近忙不忙?”
周大玉兴致勃勃跑一趟,原本是想跟大哥说一下家里的变化,这会儿却意兴阑珊:“他们都挺好的。”
刘父起身接过了女婿手里的勺子:“你去陪他们聊聊吧。”
周大南满脸感激,这才坐到了兄妹俩的边上。
“大玉,你怎么得空来城里?”
周大玉面色复杂:“大哥,我和离回娘家了。”
闻言,周大南喝到口中的茶险些喷出来,他满脸的惊讶,上下打量着面前的妹妹:“怎么回事?我为何没有听说?”
温云起不开口,也不喝茶。从这个茶杯到面前起,他就没有端起来过,这会儿还在啃油果子。
周大玉眉心微蹙,想说大哥半年不回家,家里的三哥成亲,到夫妻俩分开,再到家里卖豆腐,造房子……发生了这么多的事,周大南一次都没有回去过,不知道很正常。
眼看弟弟妹妹不说话,周大南心情格外复杂,放下了手里的茶杯,又见弟弟面前的茶杯还是满的,他恍恍惚惚起身,去煮馄饨的锅旁边取了两个干净的茶杯给二人倒上茶水。
“三弟,喝茶。”
温云起这才端了茶杯。
刘家其他的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知周大椿这是嫌弃那杯子被人喝过。
这事算起来确实是他们刘家失礼,可周大椿如此挑剔,也没给刘家脸面。
刘母似笑非笑:“大子越过越好,如今都看不起原先的力工,不肯和他们共用杯子……”
“这是一回事吗?”温云起打断她。
不论周大椿嫌不嫌弃,到了亲哥哥这儿,连个干净的茶杯都用不上,明明是刘家怠慢客人,反过来还要怪客人挑剔。
刘母笑容僵住,啪一声扔掉手里的帕子:“我去买葱。”
语罢,转身就走。
温云起站起身,伸手去拉周大玉:“妹,我们走吧。再坐下去,主人家都要被咱们逼走了。人家不懂得待客之道,我们要懂为客之道。”
刘母身子顿住,回过头来,满脸不可置信。
她确实是故意,却也是看准了兄妹二人脾气好,不会因此闹脾气才敢说走就走。
两家是姻亲,差不多事都不计较,毕竟,往后还要来往大半辈子,闹翻了再坐在一起,大家都尴尬。
周大玉自己倒茶,见没有干净的杯子,直接取了别人喝过的杯子来用,就是如刘母所想……论起来都不是大事,没必要因为这点事翻脸。
周大玉愣住,方才她还在劝自己说刘家人是太忙了才怠慢兄妹二人,实则不过是不好翻脸才故意为刘家开脱罢了。三哥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她也没必要继续委屈自己。
说到底,如果不是大哥在这儿,他们也不会到刘家的馄饨摊子上来。
以后……兄妹之间要闲聊,还是等大哥回家的时候再说。
两人说走就要走,周大南傻了眼,他知道自己的岳母看不上周家人,不愿意招待,但兄妹俩这一闹,把他撂到了空里,完全不给他留脸面。
“大椿,小妹!你们别走啊,我带你们去炒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