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男配的人生2 第233章

作者:倾碧悠然 标签: 打脸 快穿 复仇虐渣 穿越重生

  蒋家主在看过那个纸后,给了温云起一万两银子,因为两人之间的关系,蒋家主没好意思欺负人,只要了其中的一成盈利。如果由他们将纸送往外地,那就要两成盈利。

  而这两成,是在除开了沈文思的五成后再分。

  也就是说,这门生意赚得最多的人是沈文思。

  蒋家主也有些感慨:“只凭着这门生意,文思这一辈子都不愁了。”

  温云起做这些生意,没有瞒着柳大伯,他还亲自去工坊看了看,眼神里都是羡慕之色。

  只有羡慕,没有妒忌,没有要抢的意思。

  “你有这个本事,也不怕沈家会小瞧你。”

  柳大伯做了十几年的上门女婿,明白许多道理,比如,只要自己有能力,谁都不敢小瞧。

  他这些年照顾母子三人,陈家一点意见都没有,一是因为陈家人厚道,二来 ,也是他能为陈家赚来银子。

  陈家铺子在他的手里,每年都有盈利,家里的积蓄越来越多,比原先在他岳父手中时赚得还多。

  城内新出了一种新纸,压根儿就瞒不住人,姚东家得了这个消息,还特意让人去买了一叠纸回来亲自试了试。

  试完后,满脸的惆怅。

  白氏过来找他商量给女儿置办嫁妆的事……姚娉婷是家中嫡长女,嫁妆应该是所有女儿中的头一份,谁都越不过她。

  但是,之前错嫁,姚红梅带着那批嫁妆嫁了过去,这已经送到人家府里的东西,没有再讨回来的道理。而且姚家也张不开那个嘴。

  那是白氏倾力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其中还搭上了她自己嫁妆的四成,这一份讨不回来了,她只能让姚东家给她补齐。

  “我的意思是,红梅已经抢了她的婚事和嫁妆,娉婷受了天大的委屈,无论如何也不能在嫁妆上委屈了她,更何况,沈家可比许家要富裕多了。您说呢?”

  姚东家的心思没有在妻子说的话上,他看着面前的纸:“林家……也不怎么样。”

  白氏皱眉。

  姚东家看她的模样,恨铁不成钢地叹了口气:“嫁给柳正阳多好!一个个的不听话,我这心口……”堵得厉害。

  白氏看了一眼桌上的纸。关于柳正阳,因为原先那别扭的关系,她难免也要多关注几分,自然也听说了柳家的新鲜事。

  “没那个缘分。”

  姚东家白了她一眼:“你不懂。林家孩子在沈家长大,本身没有多富裕,和咱们家世相当,也是因为和蒋府结了亲才有的光景。而且,继宗在沈家长大,从小是要风得风,自视甚高,从来都是别人捧着他。柳正阳不同,他出身寒微,骨子里是自卑的,咱们女儿嫁给他,那是下嫁,是他占了便宜。咱们婚是结成,他这一辈子都不敢对娉婷大呼小叫。”

  白氏无言。

  “那又怎么样?如今咱们女儿已经定了亲,柳正阳也有了未婚夫,你再怎么想让他做女婿,也只能想一想。这种话不要再说了,省得娉婷听见后又发脾气。”

  一听这话,姚东家满脸的不悦。

  “那孩子都被你惯坏了,居然还要我这个做爹的迁就她,等她以后嫁了人,你是想让林沈两家的人也跟我们一样迁就她?这不是做梦么?”

第180章 替嫁姐妹

  白氏听了这话, 愣了一下。

  这才恍然想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他们两个做长辈的迁就女儿。

  这怎么能行?

  做人儿媳妇,早晚要给长辈请安, 头上几重长辈, 就要给几位长辈请安, 少去一次, 都得让身边丫鬟去一趟。

  就女儿现在这个脾气, 去了沈家, 人家能看得上她才怪。

  姚东家没发现妻子的不对劲,提醒道:“在这半年里好生掰一下娉婷的性子,别等着婆家的人迁就。再不管,哪天被人休回来了都正常。”

  白氏心里有点慌,额头上都渗出了汗来, 急匆匆出门去了女儿的院子。

  姚娉婷已经睡下了。

  白氏得知女儿睡了, 冷静下来,多年以来养成的任性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好的。

  不能急躁!

  她这个女儿把这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了再说。

  姚娉婷还没睡着,听说母亲到了院子里,立即起身:“娘?”

  白氏进屋,坐在女儿床边,开始讲大道理。

  姚娉婷都后悔把娘叫回来了, 听得耳朵发热, 她不耐烦地道:“我知道了。”

  白氏看着女儿那眉眼间的不耐烦,心中一阵无力。她是亲娘, 女儿都不愿意糊弄,心里想什么,脸上就表露了出来, 真的是任性妄为又粗俗无礼,关键还一点城府都没有。

  她忽然生出了满满的后悔之意,“娉婷,要不我们别嫁林家了?”

  “为何?”姚娉婷像是被踩着了尾巴的猫,差点就跳起来了,“我好不容易才得了这门婚事,若是再退亲,还能嫁给谁去?你还是不是我亲娘?”

  白氏也是急糊涂了才顺口一说,忙匆匆离开。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温云起一直都挺忙,等到了婚期时,他手头已经积攒了近千两银子。

  他都答应了要住在沈家,肯定是要搬过去的。但他也不放心让母女俩住在柳家的小宅子,于是在距离沈家一条街外的位置买下了一个三进院子。

  这个院子不如沈家的大,里面的花鸟虫鱼也远远不如沈家,简单来说,没有特别贵重的花草,没什么底蕴。但也比下有余,远远超过了柳家姚家林家的院子。

  柳大伯很欢喜,张罗着要把柳家的祖宗牌位全部都挪到新宅子里去。

  温云起无所谓,任由他们操持。

  沈氏对于他买下这个院子很是满意,还进去溜达了几圈,又给引荐了一位特别会修园林的师傅。

  沈文思正在备嫁,最近被约束着不能出门,温云起好几次邀约都被挡了回来。这一次说是带她转新院子,才得以出门。

  “我娘嘴上没说,若是我真的在成亲当日嫁去了柳家的那个小宅子,她肯定要不高兴。兴许还会想办法让你到沈家来拜堂成亲,可能她到现在也没打消这个念头。”

  温云起沉吟:“但是我大伯肯定不会放我在沈家行大礼。”

  娶就是娶,嫁就是嫁。

  如果沈家一开始说的是招上门女婿,哪怕这是一场泼天的富贵,柳大伯也不会答应这门婚事。

  相较起来,姜氏还更看得开些。

  沈文思摇摇头:“不用管,她到现在都没提,那肯定还是按规矩来。”

  大喜之日,新落定的柳家院子一片大红,看着格外喜庆。

  小夫妻俩的新房安置在最后面的院子里,平时住在沈家,后门就不用开,偶尔去打扫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温云起在这院子里安排了下人,从柳家母女搬到这个院子起,她们再也不用出去做工,家里的杂事也有人代劳了。

  母女俩暂时还没觉得不习惯,最近她们一直都不得闲,忙着筹备婚事呢。

  二月初三,宜嫁娶。

  温云起一大早就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去了沈家。

  上一次成亲,柳家是倾尽全力,但请来的迎亲队伍还是不尽如人意,算是城里的三流队伍。

  而如今,温云起请的是城里价钱最高的那一拨人,花轿上还缀了珍珠宝玉,看着格外贵气。

  当然了,穷人乍富,到底是不如城里那些传了几代的富商有底蕴,就比如这花轿,真正的大户人家娶妻,花轿是自家特意请将人打造,而温云起就只能去租。

  成亲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如果说他一开始取文思时还会想方设法给最好的,如今两人已经不在乎那些身外之物。

  不过,温云起还是会倾尽全力。

  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沈家。

  今日要拜别的长辈,除了沈氏和林盛昌,还有蒋家主夫妻俩。

  沈文思的亲爹是蒋家主,生身母亲是蒋夫人的陪嫁丫鬟。这二人来送嫁,受新人一礼,那是说得过去的。

  如果说一开始定亲时沈氏和蒋家主都有些不愿意,只是拗不过沈文思才捏着鼻子答应这门婚事。如今兄妹俩早已改变了想法。

  他们眼中的柳正阳只是出身不太好,本身能力是足的。否则也不会在短短半年之内拿到一张方子后把生意做得这样大……郊外的造纸工坊占了足足两个山头,里面有几百号造纸工。

  所造出来的纸发往全国各个府城,货单已经订到了后年,光是定金,就收了很大一笔。

  出钱的沈文思赚得盆满钵满,蒋家也得了一份盈利……这份钱于蒋家而言,赚得太容易了,蒋家主没有费半分心思,只是交了点本钱,实话说,若不是这是自己女婿,蒋家主都有点不好意思。

  也正因为是自己的亲女婿,蒋家主打算过个一两年,赚上一笔后,就将属于蒋家的那份

  送给夫妻俩。

  温云起并没有被为难就接到了新嫁娘。

  一般新嫁娘都是由兄长或弟弟背出门拜别长辈后送到花轿上,而沈文思到了沈家以后,只有一个便宜弟弟,两人之间有死仇。

  沈文思就是自己走着上花轿,也不可能让他来背。

  后来是蒋家主拍了自己的嫡长子,也是沈文思的表兄,实则是亲哥哥来背她。

  一路很顺利,到了拜别长辈的大堂里,温云起心甘情愿对着蒋家主和沈氏跪了下去,沈文思也跪,只是该轮到跪林盛昌时,沈氏擦着泪道:“去吧,别误了吉时。”

  边上含笑等着的林盛昌笑容僵住,沈文思才不管这么多呢,转身趴到了表兄的背上。温云起也假装没看见林盛昌的尴尬,在众人的起哄声里出门上了花轿。

  婚事办得盛大又热闹,花轿走过的那几条街上百姓很多,铜钱扔了两箱子,不少人都捡到了喜钱。

  到了柳家宅子,这里面的人都是温云起亲自安排,一直到婚事办完送走客人,都没有出岔子。

  姜氏提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下。而柳大伯只觉浑身发软,在此之前,他已经熬了两宿,这会儿感觉精力用尽,也不再勉强自己,跟府里的管事交代了几句,便告辞回家了。

  期间温云起热情地邀他住一宿,柳大伯拒绝了。

  但看得出来,柳大伯虽然没住,对于温云起的热情,还是很受用。

  翌日早上,夫妻俩起得不算早,柳家是穷人乍富,没有大户人家那些规矩,但沈文思还是对着姜氏磕头敬茶。

  姜氏很是无措,急忙将早已准备好的红封送上。

  要说这人心很复杂,身处的位置不同,想法就不同。

  在温云起还没有开始做生意时,他能够娶到沈家的姑娘,那他算是一步登天,旁人都很羡慕他的运道。

  但短短半年内,温云起将生意做到风生水起,虽然还是远远比不上城里那些传承了几代的富商,但也算是后起之秀。他这样能干,却跑去岳家长住……其实有点委屈。

  但姜氏完全没有这种想法。

  在她看来,儿子是有几分运道,也有能力,但如果没有儿媳的银子,生意不会这么顺利。柳家兴许不会有如今的富裕。

  “家里没事,你们一会儿就回沈家去吧。”

上一篇:情况有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