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38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美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我怎么好要呢?丈母如此,实在是和我生分了。”蒋羡连忙推辞。

  还是锦娘笑道:“官人收下吧,这也是我爹娘和扬哥儿的一点心意。”

  如此,蒋羡才收下,锦娘则让罗大的儿子虎头用毡子包了送了他书房。家中又让人整治了酒席,一家人都去花谢吃酒。

  用饭时,蒋羡则对扬哥儿道:“你若要中,从今日起不要出门,我出题你写,每日十篇,我帮你批改。”

  若是锦娘和罗玉娥让扬哥儿每日做十篇,扬哥儿肯定不听,他精力不济,但蒋羡说,他答应下来。蒋羡拍了拍他的肩膀:“都是这样过来的,等你考上了,就不必这般了。”

  且不说扬哥儿如何,蒋羡为儿子宁哥儿请了位先生,此人原本进士及第,因惹了执政不喜,故而在野。锦娘又开了钱匣子备下束脩,如此便是六十六两,一年两套衣裳,包食宿,把一进西边的耳房给他住下。

  宁哥儿和筠姐儿二人平日在二进的西厢上课,开始专门教经史子集。

  锦娘就悄悄和罗玉娥道:“若弟弟中了,将来即便不做官,一年也尽够了。”

  母女二人说着话,锦娘这里有媒人送来的帖子,“米铺的赵掌柜,她侄女出嫁,陪嫁嫁妆二百贯。这个太少了,还不如当时的我,我当年都有宅子嫁妆统共两千多贯,那时候十六郎还没有功名呢。”

  “这个呢,仿佛是个做官的人家。”罗玉娥指着那帖子道。

  锦娘拿起来看了看,又请人叫了位紫褙子的媒人过来问,穿紫褙子的是上等媒人,出入于官员之家,扬哥儿现在是起居郎的小舅子,又是举子,自是不同。

  不一会儿有个程媒婆过来,人称程大家,她见锦娘问起,不由介绍:“这是秘书郎郜家的小姐,郜小姐也是生的花容月貌沉鱼落雁,家中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她家最难得的是陪嫁全幅紫檀木的家俬,嫁妆银也有三千贯。”

  问过媒人婆,罗玉娥都听的有些心动了,锦娘笑道:“您先别忙,我们且找人打听一番,若是姑娘性情好,人品好,咱们再说。”

  说罢,锦娘请了蒋延之妻曾氏过来,这曾氏是原配过世后续娶的,前几日随蒋延过来玩过,和锦娘也说的来,锦娘遂托了她明里打听,又托陈小郎去附近找丐头暗访。

  就在她们打探的期间,锦娘则和罗玉娥先备下定礼,反正无论是娶谁都得备下。先是插钗用的金钗,锦娘从自己的妆奁选了一根,用长匣子装了拿到罗玉娥那里。罗玉娥哪里敢要:“我怕贵重物事放我这里弄掉了。”

  “这有什么,我先给您,免得到时候忘记了。”锦娘递给了她。

  再有下定礼要准备的用络装酒瓶,上头放大花八朵,或者是罗绢生丝,银珽八枚。魏家当然没这个条件用银珽了,便折中用八匹彩缎,正好是锦娘曾经给罗玉娥的。

  富贵人家给新娘子的臂钏、手镯、披坠都要是金的,普通人家准备银的,锦娘觉得魏家并不有钱,故而准备银的。至于聘礼,锦娘这里倒有现成的,红素罗大袖、黄罗销金裙一套,再有一顶窦二夫人送给她的玉兰花仿生冠子,金帘梳两把,珠花一对、金球簪子一对。

  罗玉娥则和魏雄夫妇又买了花髻、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花粉、洗项、画彩钱果回来。

  再她夫妇二人手里因买了田,就只有一百贯,又有赁钱三个月的不过十贯左右,用一百贯当聘礼,至于成婚就等明年倒也铺的开。

  又因明年二月就是省试,不少学子进京赶考,有吴县顾家大娘子的丈夫郝二郎,原长洲县县令之子也进京赶考,特地进了拜帖。蒋羡见了他一面,见他也是少年俊才,倒是要留他在府上住下。

  这郝二郎进京,也送了厚礼过来,江南绸缎十六匹、茶叶二十饼、柑橘酒六坛、玉做的仙桃杯一对,再有多的,锦娘退了回去,只对他道:“你家虽然富贵,但与我家有旧,土产收下倒罢了,贵重的等你日后中了进士自去打点。”

  郝二郎只道:“这是小可之妻让小可带来的,夫人这……”

  “你娘子为人周全妥帖,这我是知晓的,但你在我家里,若是太过客气,我反而不好留你。”锦娘笑道。

  如此,遂把他安排到客房住下,白日让他和扬哥儿一道写策论、诗赋,晚上回来他与他们讲解。原本郝二郎也是国子生,后来老父过世,顾老夫人过世,连着守孝才耽搁了,他作为官场子弟交际说话比魏扬强十倍,但魏扬勤勉谨慎更为踏实,尤其是在策论上相当有天赋,郝二郎倒也不敢小瞧。

  又住了半个月,郝二郎在蒋家住着,三餐茶饭酒水都着紧提供,蒋羡还带他们一起去见了他兄长蒋晏,也是进士出身,魏大学士、范大学士那里都去行过卷,倒也算不枉此行。

  锦娘这里打探到郜小姐的事情也是有回音了,陈小郎道:“那郜小姐在家排行第三,也没听说什么不好,但也没什么美名。悯芝问那常卖翠花的王婆子,她说那姑娘也是识文断字,只是性情天真烂漫,在家横草不拿竖草不拈。”

  “这就不太好了。”锦娘摇头,那扬哥儿是个懒鬼,爹娘也不是特别有主见的,若是再迎一个这样的人来,那魏家就不成了。

  那边曾氏过来,只说那女孩儿嫁妆不错。

  锦娘又想看看下一家,却见彭三娘子上门了,这彭三郎如今是张九郎家中帮闲,上回还同张九郎一起来过自家。二人寒暄一阵,这彭三娘子才道明来意:“张家不就是有个正在摽梅之年的姑娘吗?十六嫂何必舍近求远。”

  “你是说张家小娘子?”锦娘有些吃惊。

  张九郎家世显赫,后来进国子监读书,数年过了考试,如今恩荫了水部员外郎这个肥差。

  彭三娘子话说的直白:“十六嫂,要我说这再好不过了,张小娘子不仅五千贯的嫁资,宜秋门宅子一套,妆花袍子、织锦裙子装了六箱六橱,手都插不进去。即便令弟将来中了进士,也未必能找到这般好的亲事。”

  却见锦娘笑道:“我倒不是不同意,只我爹娘寒素人家,唯恐配不上,将来新妇到我家中,怕是要吃苦的。况且,我们两家关系这么好,若是说成倒也罢了,若没说成,将来也不好自处。”

  她虽然觉得张九郎人不错,张小娘子也见过两面,印象也可以,可是两家的差距还是要说一下的。

  彭三娘子又回去同张夫人道:“那蒋家娘子说她弟弟寒门小子,家中不过浅浅几间屋子,土地薄田几亩,怕你们觉得不甚相衬。”

  张夫人却想那魏家哥儿是个读书人家,又和翰林魏大学士是族亲,姐夫是一门双进士的蒋羡,正是人家清贫,自家才有机可乘。

  真等人家中了进士,哪里还轮得到自己?

  诚然,魏扬才学并不拔尖,但也是稳居国子监前中上等,甚至最近几次考试人家考考过前十。因为锦娘没有见猎心喜,张夫人反而高看她一眼,听说她家买了新宅子就手头紧,即便如此人家也是审慎处理。

  张家回话说愿意,锦娘和蒋羡商量,蒋羡觉得这桩亲事极好。

  锦娘就以礼佛为由,安排大家见个面。扬哥儿穿着宝蓝色直裰,显得相貌端正,张小娘子生的极标致,为人也颇有礼,见到锦娘和罗玉娥格外谦逊。

  “姑娘如今读什么书?”锦娘问道。

  张小娘子看了锦娘一眼,知晓她才是真正的话事人,否则以父亲和蒋叔叔的交情,直接定下就好,她便小心回话:“也不过是读些《女论语》《女孝经》。”

  锦娘点头:“《女论语》说居家相待,敬重如宾。夫有言语,侧耳详听,夫有恶事,劝谏谆谆。莫学愚妇,惹祸临身。我虽也读这些,但咱们做女子的明白其道理就好。”

  张小娘子心里一动,笑的真心实意:“您说的是。”

  魏娘子挑出这段是让她不必拘泥以夫为天,丈夫有问题也不要怕指出。

  她们又说笑几句,锦娘让他们年轻人在前面走着,她则和张夫人道:“我实话与你说,若是我弟弟成亲,我娘和我的意思都是让她们夫妇俩单独住,多培养感情。若是无事,也来我家里住些时日。”

  张夫人嗔怪道:“你这说哪里话,照顾翁姑实属她分内事。”

  “是分内事不错,所以我把跨院收拾出来,她们俩住满一个月就好。我想若是扬哥儿有幸中了,他们总要有自己一番能为,若是未中,也是大人们该成家立业了。况且,亲戚间彼此住在一处,也是难免约束。”锦娘如此道。

  张夫人又和锦娘说,既然如此就住她们陪嫁的宅子云云,锦娘是不觉得有什么,因为蒋羡就是住她陪嫁的宅子住了多年。

  很快罗玉娥就过去插簪,她带的是锦娘给她准备的镂空金花簪,形制都极其好看。插完簪又迅速过了帖子,择了日子。

  张夫人知晓锦娘父母原先不过是平民百姓,本以为很是寒素,但见送的东西虽然不奢华,但也中规中矩。女方回的定礼倒是不少,皂罗巾缎、金玉帕环、七宝巾环还有些女红绣作。

  定礼下了便是下聘礼,因这桩亲事不错,锦娘又添了一套织锦衣裳,再有自己的银冠子送了过去。张家也回送了金玉文房四宝、彩缎罗帛,罗玉娥从中把金玉拿了给了锦娘,女儿这次可是为弟弟花费不少。

  聘礼下了之后,魏家送去一百贯做财礼,如此只等明年春天把人迎进门来。

  此事办完,锦娘也是松了一口气,只是心里总有些犯恶心,请大夫过来一看,竟然是有了身孕。

第120章

  话说锦娘因为一直在忙, 倒是忽略了自己的身体,这猛然间有了身孕,总是有些不可置信。因为从船回来的时候, 二人就一直在备孕, 却一直没什么消息,锦娘都不觉得自己会有身孕,没想到刚进腊月, 就怀上了。

  蒋羡这个时候比锦娘镇定许多:“娘子, 正好你把送子观音绣完,孩子就怀上了, 这孩子是观音菩萨送给咱们的,必定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能平安诞下就好, 我不奢求什么福气不福气的孩子。”锦娘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总是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夫妇二人很期待这个小家伙的降临, 心里都想的是只要平安康健就好,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罗玉娥也正和儿子道:“你的聘礼财礼,家里也只能拿出这么些了。你姐姐也说, 张家是图未来进士夫人的位置, 你呢,只要好生读书,就算是对得起人家愿意许配女儿你了。”

  扬哥儿哪里不知:“儿子知晓。姐姐是万事都为我考虑,这次也是劳姐姐破费不少。”

  “你姐姐刚买了宅子,这些都是她自己的私房拿出来的, 等你日后真的出息了, 可要多照拂你外甥和外甥女,才不负你姐姐对你这般好。”罗玉娥叹道。

  扬哥儿小声道:“姐夫又私下带我去魏家、范家一回,这一回便是没带郝兄去。”

  “这就是己亲啊。”罗玉娥又叮咛儿子莫说出去。

  扬哥儿点头。

  母子二人又说了几句家常, 方才散了,罗玉娥则去看女儿,正好蒋羡刚出去,锦娘正在准备年礼。

  这是提前要准备出来的,满满的写了几个册子,见到她娘,笑道:“您坐下,我还有一些就写完了,快些弄完,我也能安生的歇一歇。”

  锦娘每次都从别人的回礼中知晓自己的不足,就比如魏家回送的橄榄,她就没想过送别人橄榄,这次节礼就可以添上,她还对罗玉娥道:“今年添了张九郎这门亲戚,我顺道给您也备上一份。”

  “我还有钱的,今日臭水巷的赁钱又送来了,还有一季的租子。”罗玉娥坚决不许。

  如此,锦娘也道:“这是头一次送过去得体面些,您别忙,等日后您要出钱,我还不拦着呢。”

  弟弟娶了个有嫁妆,又能干有家世的女子,将来日子必定好过许多,爹娘也就不必操心,自己也不必操心了。但要她给弟弟出更多,又没有了,她也有儿子女儿的。

  话说锦娘送节礼过去张家的时候,张氏归宁,张夫人正听身边的丫头道:“魏亲家送了两匹江南时兴妆花缎、一头北羊、两坛瑶醽、一罐糖渍樱桃、一罐盐渍橄榄、两盆芍药。”

  自从知晓娘家弟弟竟然把女儿许配给一个做包子的儿子,张氏总算是体会到了婆婆的心情,但张九郎也不是受她管的性子,上次还说她送错了缎子就罢了,还诬赖别人,两人关系不复以往,自从张小娘子和魏扬定亲,张氏又说了一通,关系就更僵硬了。

  如今她见魏家送来的节礼,又忍不住道:“连个金冠子也不送,搞这些花头。”

  “魏家首饰送的也有金簪珠钗的,至于金冠子没有,也有银冠子,不差什么。”张夫人并不受她挑拨,人家那般好,还要中进士的,会找个荫官的女儿。

  张氏挑拨不了弟妹,又去了张小娘子那里,张小娘子针黹不是很好,得知未来大姑子女红极好,她也用功起来,至少得看的过去。

  见张氏进来,她忙起身道:“姑母。”

  张氏没有女儿,因此很疼侄女,常常接她去周家小住,如今见了她这般乖巧懂事,忍不住为她鸣不平:“平君,你爹给你定了个甚么穷措大,倒是给你那庶妹定的是湖州通判的儿子。”

  “姑母,那魏衙内也是蒋大人的内弟,也是魏家族人。”张平君道。

  “那怎么一样?咱们谁不知道魏家原来啊!你爹偏心那庶出小娘养的。”张氏道。

  张平君心想换了原来的姑母,便是不喜欢也绝对不会这般露骨的,如今姑父新娶了个有钱的二房,姑母因前些年放钱给人做生意,被人卷了一大笔钱,又不得夫君宠爱,性情愈发尖酸刻薄了。

  但既然已经成了婚,张平君便道:“姑母,魏家郎君虽然贫寒,但正是贫寒才出良才,十八岁就考太学,已然是很不错了。”

  张氏未必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听侄女这般坦然,又从袖口拿出个小匣子道:“这是姑母送给你的添妆,收下吧。”

  张平君打开匣子,是一对龙凤呈祥的金镯子,她看向张氏,张氏握着她的手道:“姑母素来性子要强,女人要强太多就不好了,你别学我。”

  自从她的货款被人骗了之后,手中余钱就没了多少了,周家长房也是出的多进的少,公公好古玩金石,都是花钱的玩意,婆母还是要摆以前的架子,周存之官场要打点,同僚要四时八节送礼往来,她也是不得已才以次充好的。

  这也是挑选了对象的,似魏锦娘这样丫头出身的,必定不好意思总和主家往来,即便过几年发现了,也吃哑巴亏。

  没想到她这般快就捅出来了。

  还好周存之不知道,如今他本来就喜欢人家有钱的姐儿,倒是嫌弃她这个穷官女儿了,张氏心中很是不平。

  但她也知道自己这般强势,终究吃哑巴亏,因此叮咛侄女。

  “嗯。”张平君含泪点头。

  腊月二十六,老宅有喜事,宣哥儿要迎娶邬家女儿。锦娘早起先梳妆,今日特地戴上金冠子,身上穿同色杏黄珠服,耳朵上坠着灯笼流苏耳坠子,手上带着一个嵌宝的戒指,一个缠钏式金戒指,自是珠辉玉丽,光彩照人。

  蒋羡想妻子不知是不是绣多了菩萨 ,倒似菩萨似的,自己总不敢造次了。

  他扶着妻子上了马车,又道:“咱们今年花销了不少,等到明年就好了。”

  “我也这般想的,什么时候这钱只有咱们俩用就好了,女儿要出嫁,儿子要娶妻,肚子里还有一个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也得备下一份。”锦娘嘟嘴。

  蒋羡见她如此撒娇,心都酥了,但又怕把她衣裳弄乱,只不好搂进怀里。

  他夫妇二人起初是夫妻之情,后来发展到互助之情,最后是男女之情。她心思通透,为人底线高,却又有本事,有本事又不会太过凌厉。最重要的是,和她在一起,自己什么都不必怕。

  到了南薰门老宅后,外面已经是张灯结彩的,蒋羡感慨道:“咱们当年成婚的时候也是如此,一晃眼,也过去这么多年了。”

  “咱们外放的日子过的太快了,说实话,我现下的记忆只有咱们成婚在甜水巷的日子,跟昨天才发生似的。”锦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