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92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武将们杀了也就杀了,反正苻秦宗室名将众多,小一辈的苻登等人培养一番,很快就能顶上来,独当一面。

  但尹纬可没有替代品。

  本来吧,苻融觉得,本方网开一线,留尹纬一条命,把他丢到中枢去,代行宰相事,也算是完美地物尽其用了。

  什么?

  你说让尹纬去中枢,那等王猛复活之后怎么办?

  害,这还用思索吗,当然是尹纬当副手,努力帮忙为丞相分担政务啊!

  我们要吸取教训,不要什么事都堆给丞相!

  可不能再把丞相累死!

  他想得很好,奈何尹纬完全不配合,宁可一死,也决不入仕前秦。

  尹纬和他的天水尹氏,全都是姚襄旧部。

  之前,苻坚也知道他们对姚襄死忠不可能为自己效命,所以干脆禁锢了天水尹氏一族,不许他们入仕。

  这绝对是他为政期间,下过最严重的惩罚之一。

  以宣昭帝一贯的宽容仁慈来看,就连敌国郡主都能舒舒服服地入朝为官,全员安然无恙,却独独和天水尹氏过不去。

  由此可见,尹家确实是立场无比坚决,一腔忠贞只给了姚襄。

  因为苻坚在战场上杀了姚襄的缘故,尹家对苻坚更是恨得十分深沉,一心想着复仇。

  招揽了也是白招,所以苻坚一挥手,干脆把全族都禁了。

  《晋书》记载,淝水之战爆发,尹纬听说前秦大败,第一反应就是“喜甚”,而后“向天再拜,既而流涕长叹”。

  “喜甚”,自然是因为苻坚将死,秦国将亡,大仇得报。

  “向天再拜”,拜的是故主姚襄的在天之灵。

  “流涕长叹”,叹息于姚襄已经看不到斯人伏诛的那个时刻。

  而后,尹纬连夜奔往关中,拥立故主的弟弟登基,揭开了乱世的又一页风起云涌。

  苻融尝试了多次,尹纬的态度一点也没有软化,完全不愿意给朝廷效力。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归根结底,尹家的问题还是出在姚襄身上,他只好来找姚襄帮忙。

  “他若不效命,只有死”,他告诫道,“以尹纬犯下的罪过,凌迟三千刀都不为过——你也不想看见他走向如此凄凉的结局吧?”

  姚襄默然。

  在他现在的时间线上,他还不认识尹纬,却仍旧为了这一段跨越数十载的坚贞情义而动容。

  “好”,他轻声说,“我姑且一试。”

  苻融在天幕评论区发了一条消息,当即,便有人开启传送门,把尹纬送了过来。

  别人要从刘裕那里借用传送门,必须得签租赁协议。

  但前秦位面要借用,却很简单,直接让王镇恶去。

  王镇恶连知会一声都不必,直接嘻嘻一笑,扛了门就走。

  刘裕对此习以为常。

  这孩子一贯没大没小,随性惯了。

  要是哪天对他突然客客气气,无比乖巧,一口一个「臣参见陛下」,那才可怕,刘裕甚至怀疑他想来国库偷钱了……

  很快,姚襄见到了一位两鬓斑白的素衣文士。

  他常年沉郁,落拓市井,故显得格外沧桑,眸光也如死灰槁木一般沉寂,唯独看见姚襄时,那双萧瑟的眸中忽然涌起了炽热的火光。

  那是燃烧不息的心火,仿佛要将整个人也随之燃烧殆尽。

  苻融关上门,将空间留给了这一对隔世君臣。

  尹纬没有说话,只是默然看着年轻版本的故主。

  姚襄眉目清亮,意气风发,是他数十年梦里不曾见过的少年模样。

  “殿下风华如昔”,泪水从面颊上落下,他哽咽道,“臣却已老去。”

  61

第61章

  ◎朱祁钰:封英王为英格兰之王◎

  尹纬曾在梦中设想过很多次,倘若隔世经年,还能再重见旧君王,他会和对方说些什么,又做些什么。

  然而,真到了此刻。

  百感交集,俱归于无言,他只是静静地望着年少时的对方,觉得这已经很好很好,足慰平生了。

  姚襄想,就这么干坐着也不是事啊。

  他作为一名“好学博通,雅善谈论,英济之称著于南夏”的交际小王子,所在的地方,必然不可能冷场!

  “景亮——可以这般称呼你吗?”

  姚襄粲然一笑,神采焕然道:“我先同你说说最近发生的事吧。”

  “那时,我带着数万部曲南下,一路漂泊,莫知归所,决定单骑度淮水,先去见一见谢镇西,探听一下他的口风……”

  他想起当日,在寿阳城中初见谢尚的场景。

  对方轻袍缓带,坐在高楼上,一天青青柳色,垂手弹琵琶,低吟《大道曲》:

  “青阳二三月,柳青桃复红。车马不相识,音落黄埃中。”

  世人但驻足静听而已,莫知这是当朝三公。

  姚襄想到这儿,下意识微笑了一下,支颐道:“后来,他教会了我好几首新曲呢,等有机会弹给你听。”

  他话锋一转,又说起近来的日常。

  尹纬神色安静地倾听,目光片刻不移地注视着他,冷漠冰封的眼眸深处,仿佛也漾开了一丝暖意。

  姚襄念念叨叨说了一大堆话,刚觉得口渴,他就恰到好处地递上来一杯清茶。

  “谢谢”,他一饮而尽,忽然有些好奇,“我们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认识的?”

  尹纬一滞,带着几许追忆之色,轻声说:“我第一次见到殿下,那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姚襄这样的人,就连敌人殷浩派来的刺客都不忍心杀他,痛哭流涕,将实情告知。

  素不相识的江南百姓听闻他出走,拖家带口,前来投奔追随。

  何况是他。

  千万人中惊鸿一面,乱世流星与烈焰的交汇,从此余生辗转过风霜经年,还记得那一双清湛的眼。

  “彼时在许昌城下,殿下决意北归,吟鞭遥指,以弘远略,说要终结这一场烽火乱世。”

  “冀天不弃德以济黎元,吾计决矣。”

  可后来呢?

  尹纬闭上眼,万般心绪化作沉沉一声叹息。

  天意既不曾眷顾他的殿下,亦不曾眷顾天下苍生。

  姚襄轻轻握住了他的手,聊作安慰,正想说什么,却听见门外传来了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

  还伴随着一阵喧嚣的呼唤声:“平北王!殿下!姚襄你在吗?”

  而后又是轰隆隆一阵巨响,仿佛是什么人摔跤跌倒的声音。

  谁这么闹腾,姚襄面露无奈之色,唯恐自己家门口被一群不速之客拆了,下意识看向尹纬。

  尹纬抿唇微笑:“殿下自去吧,我在这里等你。”

  就如,以往相识的那么多年岁月中,我一直在你的身后,凝望你的背影一样。

  门帘微微晃动,露出了外边交谈的几人身影,清风吹过,送来了他们的低语。

  那些人都是经常在天幕上出现的。

  尹纬认出来,好像是什么……杨慎,周娥皇,还有陆机?

  这什么阵容啊,姚襄有点懵。

  他抬手向三人点点:“你、你,还有你……”

  杨慎是这两天才到书院的,主要目的嘛,就是过来凑个热闹。

  万朝菁英学子都在的场合,怎么能少得了他这个状元小天才呢!

  出发前,庄宗陛下特别给他颁发一个任务。

  那就是,重编《百年歌》的琵琶曲,务必胜过记忆里的先王置酒三垂冈时。

  近些天,杨慎早就恢复了弹琵琶这项爱好。

  杨廷和对此很不乐意,认为是玩物丧志,奈何李亚子因为要听曲子,一心相护,又有朱厚照在一旁不断帮腔。

  他身为大明首辅,岂能斗得过两个皇帝,最终只好听之任之。

  杨慎一来书院,就找到了《百年歌》的诗文原作者陆机,以及琵琶圣手周娥皇老师,大家一起参谋。

  “我想请您帮忙引荐谢镇西”,他双手合十,诚恳地祈求道。

  万朝善弹琵琶的人不少,但好到谢尚这个份上的,也就只有对面的周老师了。

  姚襄有些好奇:“为何来找我,不去找安石公?”

  却见对面三人神色一动,颇为怪异。

  良久,周娥皇摇摇头,轻启朱唇,声音清脆,颇有些无奈地告诉他,方才正是从谢安那里回来。

  “安石公倒是答应了帮忙引见,谁知消息一发出去,镇西将军丝毫未看,便让他少来烦自己。”

  谢安作为弟弟,可管不了自己从兄的日程安排,在谢尚这边丝毫没有排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