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268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内侍不想不看也知道皇帝心动了。

薛理:“臣的意思也不是叫您这两年出兵。师出有名是前提!”

皇帝不曾想过开疆辟土,此时他只想坐稳皇位。可是一场大胜能让他从此高枕无忧,还可以解决那么多纷争,他有何理由拒绝呢。

皇帝:“朕需要时间。”

薛理:“臣去掖庭。”

这一年来皇帝把夜庭重新翻新加盖,又把掖庭北端的训练场同掖庭官隔开,太上皇和太妃以及小皇子和未出嫁的公主便搬去掖庭宫。薛理要去掖庭,自然是去探望老皇帝。

皇帝因为“掖庭”二字陡然想起朝中七成文臣武将是旧臣。王家兄弟和金吾卫大将军如今仍然对老皇帝忠心耿耿。

皇帝愈发觉得他需要一场胜利树立军威!

薛理走后,皇帝忍不住把他的想法告诉内侍。

内侍试探地问:“听说契丹兵强马壮,胡人也是如此,若是败了呢?”

皇帝:“朕去年春天登基那日,薛通明就同父皇说过,春天关外胡人不敢生事。若是春天出兵,即便不能取得大胜,也不会惨败。正好试试前两年工部研发的火/炮。”

内侍:“此事是不是再同颜阁老等人商议一番?”

皇帝不想找他舅,他大舅无论给出什么建议,末了总会用一副“皇帝我为你着想”,亦或者“我比你年长,比你懂得多,你听我的没错”等神色盯着他妥协。

哪有薛通明直爽,只给出意见。像方才他不同意,薛理就找理由说服他,从未用过“你不听我的,江山不稳”的口吻逼他点头。

先前他自以为是一碗水端平,薛理也是拿出实实在在的前例证明他并非杞人忧天胡言乱语。

皇帝转向内侍:“薛通明方才说的那些,朕不希望第四人知晓!”

内侍慌忙发誓他什么也没听见。

此时,薛理才到掖庭宫门外。担心撞到年轻的太妃,薛理问禁卫:“太上皇用饭了吗?今日谁陪在太上皇身边?”

禁卫朝御花园方向看去:“应当用饭了。八皇子和十二皇子,还有十二皇子的母妃,前后脚到御花园,此刻兴许同太上皇在一处。”

薛理移步御花园。

皇帝的花园在两仪殿后。以前两仪殿后面还有一座宫殿。经过多年战火损毁严重,修缮皇宫之初破败的宫殿被夷为平地,在其基础上修了两处凉亭和几间暖阁,种满了花果树木,又在水边堆上假山种上荷花。无论暖春还是寒冬,御花园都是好去处。

如今深秋时节,石榴柿子枣压弯枝头,苹果和犁等待丰收,还有零星几个桃子,以至于薛理甫一靠近就闻到果香花香。

薛理没有贸然进去,而是令守在远处的太监代为通报。

如今太上皇可以单手拄着杖走几步,慢慢说话不会流口水也说得清,但他在外仍然懒得开口。看到小太监出现就用拐杖戳一下心腹太监。

内侍开口:“出什么事了?”

小太监:“薛大人求见。”

老皇帝有些意外,紧接着哼一声。

内侍忍不住在心里替老皇帝说,他竟然知道叫人通传?装模作样!内侍面上神情自若:“陛下也想见见薛大人。”

十二皇子的母妃要抱着他从另一处离开。小孩像个蚯蚓似的躲开,慌不择路,一下子撞到薛理腿上,往后踉跄,坐到地上。

薛理本能把小孩提起来才意识到不是他儿子。薛理又不能把孩子扔地上,上前两步塞老皇帝怀里。

内侍慌忙伸手接过去。

薛理从提到塞堪称一气呵成十分顺手,陪老皇帝下棋的八王爷看呆了。

老皇帝没好气地瞪眼看着薛理。

薛理弯腰见礼。

老皇帝哼一声才用拐杖指着旁边的圆凳子。

薛理坐下。

老皇帝慢慢问他来做什么。

薛理笑着回答:“无事。”看一眼才出来的朝阳, “用饭了吗?怎么一大早来御花园?冷不冷?”

内侍替老皇帝回答:“陛下才用过饭,走过来的,不冷。这个时节秋高气爽,陛下不喜欢待在殿内。”

老皇帝瞪一眼内侍,就你话多!

薛理:“太极殿繁忙,若是皇帝有所疏忽,您别一个人生闷气,尽管告诉臣,缺什么少了什么,微臣令人为您寻来。”

老皇帝忍不住开口:“猫哭耗子!”

八王爷不禁朝薛理看去。

八王爷一直对他很是好奇。可惜他年少,不被允许参与朝议,私下里又同薛理毫无交集,以至于今日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薛理。

薛理果然和传言一样,只是长相就担得起“探花”二字。联想到他在扬州干的事,一日砍了两淮盐商官吏几十人,不怪他在朝中有个别名———玉面阎王!

不是判官,因为判官要听阎王的。薛理同阎王一样,叫你三更死,你找皇帝求情也活不到五更天!

只看薛理的做派便可知晓的他的秉性和宽厚温顺毫不相干。八王爷心想说,他会拂袖离去吧。

薛理一动不动,笑容愈发灿烂,“陛下糊涂了不成?哪有人说自己是耗子。”

八王爷险些惊呼出声。他不解释也罢,怎么还敢调侃父皇!

老皇帝毫不意外:“你探望朕,有愧!”

薛理:“您这话说的,不知真相的人还以为微臣是乱臣贼子。”

老皇帝:“你是!”

八王爷呼吸一顿,后悔故意留下观察薛通明此人。

好奇心害死猫!

古人诚不欺我啊。

现在走还来得及吗?

八王爷犹豫不决。

薛理慢悠悠问:“您是指去年皇帝登基那日发生的事吗?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江山社稷为重啊。若非臣请皇帝即日登基,待藩王集体发难再匆忙登基,给西北的胡人和东北的契丹筹谋的机会,恐怕这御花园早已被烧成灰烬。哪还有什么秋高气爽。”扫一眼御花园的景色,转向老皇帝,“一年多过去了,您还没放下?”

老皇帝放不下。

他还活着,京城将士不会兴兵作乱,不会出现生灵涂炭。当日薛理扯什么胡人,不过是因为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慌了神才被他哄骗过去。被哄的人自然也包括老皇帝自己。

老皇帝越发清醒越想收拾薛理,论大做文章,文武百官之中,他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若非薛理当机立断,太极殿的不孝子想坐稳江山最少要吃苦受罪挨骂半年!

老皇帝一想到不孝子非但没有挨骂,不知真相的文臣武将还在他面前盛赞皇帝孝顺,为了江山稳定老皇帝又不能说他逼宫,憋屈只能往肚子里咽,别提心里多堵!

老皇帝抄起拐杖要敲他。

薛理起身躲开:“您看您,怎么听不得半点真话啊。微臣知道忠言逆耳,可是利于行啊。”朝老皇帝的双腿看去。

老皇帝把拐杖塞给内侍,朝薛理看去。

内侍后悔才把十二王爷还给太妃双手空出来。

内侍拿着拐杖哭笑不得:“陛下,薛大人乃大理寺少卿,奴婢可不敢殴打朝廷命官。薛大人,您还没用早饭就来探望陛下,就是为了气陛下?”

薛理坐回去:“陛下,您为何不骂皇帝呢?因为您心里也承认他做得对!您说您的这些儿子,除了他还有谁能令百官俯首称臣?”朝八王爷看去,“八王吗?”

八王爷满脸惊恐,你们君臣打机锋,扯我做什么:“小王愚笨。父皇,儿臣都分不清五谷,如何能处理好朝政。皇兄是您亲自教养的太子,除了他无人能担得起祖宗家业。”

薛理:“陛下,听见了吧?这就是百姓的心声!”

老皇帝气笑了。

薛理故意说:“笑了就好了,笑了就不气了。”

皇帝冲内侍伸手,内侍赶忙把拐杖递过去。老皇帝又想敲薛理,他哪只眼睛看到自己气消了。

薛理抬手攥住拐杖:“陛下,您歇会儿,臣跟您说件事。”

老皇帝放下拐杖,瞪着眼睛等他胡扯。

薛理:“要说乱臣贼子,朝中确有其人。您有心思同微臣和陛下赌气,不如养精蓄锐打的他从今往后不敢踏进皇宫一步。”

薛理不提老皇帝都忘了,因为此人从去年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从未探望过老皇帝。

老皇帝用拐杖挥两下,薛理起身告退。

八王爷听糊涂了,他俩说谁呢?难怪不叫他退下!

老皇帝指着棋盘示意儿子继续。

薛理出了皇宫往西,在西市用了早饭才去大理寺,只因他在宫中逗留近半个时辰,大理寺的早饭早凉了。

晚上回到家,薛理就叫林知了耐心等消息。

饭后,小薛林不困,林知了牵着大花,薛理扯着绑在儿子身上的布条,在坊内闲逛。

坊内的王公贵族隔三差五就能看到薛大人遛儿子,可是两三个月了,他们仍然不习惯。

前往丰庆楼的大驸马到薛理身边停下:“薛大人,您这样不成体统。”

薛理:“人小跑得快,一眼没看见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不得不牵着。您这是去哪儿?”

驸马想起同友人约好了:“我也出去消食。”说完就上马。

薛理不禁啧一声。

林知了:“得罪过你?”

“羡慕他。富贵闲人啊。”薛理感叹。

林知了对着夜空翻个白眼,故意问:“这几年赚的钱足够我们后半辈子用的,你辞官回乡?反正我也过够了京师的寒冷!”

薛理脱口反对。感受到揶揄的神色,薛理的脸色不自然:“我寒窗苦读多年,朝廷将我养大,我总要回报几年,否则和忘恩负义之徒有何不同?”

“您可真会——”林知了不经意间瞥到双膝跪地的儿子, “林林,抓什么呢?”

薛理赶忙上前提起儿子,小薛林手里有一块石头。薛理拿走扔掉,用自己的衣角给儿子擦擦手:“你属乞丐的吗?什么东西都捡。我是缺你吃缺你喝把你养的这么眼皮子浅?”

小孩被训很不高兴,伸手要娘。

林知了把大花的狗绳给薛理,单手接过儿子。小孩趴在她肩上装委屈。林知了故意说:“回家吧。”指着来时路。

小孩瞬间站直,指着坊外灯火通明处。

林知了抱着他朝坊外走去。

到坊外,林知了把孩子给薛理。夫妻二人轮流抱着小孩,又叫他下来走一会,约莫半个时辰才到灯火如昼的平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