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67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薛二哥想起来了:“不是在弟妹窗台上找到的吗?”

林知了没理他。

刘丽娘白了他一眼,又说以前做彩糕买水果,大嫂还偷吃,忽然一顿:“弟妹,婆婆会不会教大嫂做彩糕?”

林知了:“做彩糕的豆薯粉还有吧?”

刘丽娘点头:“在坛子里放着。在鱼儿房中。我担心屋里潮湿发霉,前几天还拿出来晒了一个晌午。”

林知了:“改日我跟刘掌柜谈谈。”

刘丽娘瞬间知道她想做什么。

薛二哥和薛瑜也想到了,顿时不禁幸灾乐祸。

翌日伙计再来买肉,林知了就叫伙计告诉刘掌柜,她要跟他谈一笔生意。

申时左右,林知了才把门关上,刘掌柜就来了。

林知了心说,真应该叫薛理看看,什么叫钻进钱眼里。

刘掌柜还不是空手来的,拎着两小篮水果,酒店自己种的。水果递出去他就问:“薛郎君还没回来?”

“不出意外今晚能回来。”林知了请他到棚下坐。

刘掌柜也没嫌弃身后就是木柴,坐下就问:“林娘子有何吩咐?”

林知了把坛子递给刘掌柜,“不是想知道彩糕怎么做的吗?”

刘掌柜眼中一亮,顿时如获至宝:“秘密在这里?”

林知了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笔墨纸砚:“不止啊。先签字后谈合作?”

第48章 气势汹汹

刘掌柜接过去就写下他的大名, 名字后面特意补一句——竹林深处掌柜。

薛二哥惊呆了,讷讷道:“你不看看吗?”

刘掌柜很是爽朗地笑一声:“林娘子不会叫我吃亏。”

先前做松鼠桂鱼的法子大厨不止试了各种鱼,试过鸡肉,还用猪肉试过, 十分挑剔的客人也是说一句可以更好。

从去年到如今半年过去, 几乎每桌都会点一样酸甜口的菜。刘掌柜意识到一贯钱给少了, 端的怕林知了嫌他小家子气, 不再卖给他食谱。

林知了指着契约:“四贯钱,还不是独家。只是一年,你看清楚。”

刘掌柜笑着说:“不用看。从去年到现在才半年, 林娘子就有新菜, 我相信到年底又有新菜。你说过有了新菜先卖给我,我们总比别人早半年, 何惧之有?”

林知了把钵仔糕的法子递过去。

每个字他都认识, 但合在一起刘掌柜一头雾水:“这个豆薯粉是什么?”

林知了叫薛二哥解释。

薛二哥先说叶子长什么样,接着在地上画出长大的豆薯,又说皮是什么颜色, 去掉皮又是什么颜色。

薛二哥说完林知了才说:“你不是有半个山头吗?可以去山上找一下移到树林里。如今先用荸荠粉代替。我的这些就是都给你也做不了几次。你店里有荸荠粉吧?”

刘掌柜:“有的。我们时常会做荸荠糕。林娘子吃过吗?改日我叫伙计拿几份你尝尝。”

林知了道一声谢就继续:“澄粉就是和一块面,随后用水洗,面筋洗出来,面水放一夜,第二天把上面的清水倒掉,沉底的面粉晒干就是澄粉。这契约上写了, 你不可以做面皮。”

刘掌柜恍然大悟:“难怪我的几个厨子怎么试都差点什么。原来是面粉里头多了面筋!”

林知了:“做彩糕也可以加米粉。口味你自己定。不过加了米粉也要加澄粉。我再送你一个,澄粉做成面团,揪成小剂子擀皮包成饺子,蒸熟后面皮近乎透明。也可以包成圆形, 像生煎馒头,但是用蒸的。若是加了虾仁,白里透红,应当比彩糕受欢迎。”

刘掌柜顿时想立刻回去吩咐下去:“林娘子,这里可没写用澄粉包饺子。”

林知了:“我不告诉别人怎么取澄粉,他们怎么做透明饺子?”

刘掌柜尴尬:“倒是我忘了。”忽然想起什么,“你大嫂不会也做这个吧?”

林知了:“她带着孩子没有时间。即便做能卖过你?”

刘掌柜不敢苟同:“林娘子,别怪我小人之心,也别认为我挑拨离间。”

林知了:“但说无妨。”

刘掌柜不再拐弯抹角:“薛郎君才高八斗,在万松书院做事。这位薛郎中以前在济世堂,如今可以给人和牲口看病。不是我查的,客人说的。你和你二嫂经营这家店,两家又没有儿女,每月少赚一两贯,你们也不会因此心急忧虑。”

林知了:“你是说你店里做彩糕,我大嫂的彩糕卖不出去,别人发现她会做彩糕,高价找她买方子,大嫂为了养孩子会毫不犹豫卖出去?”

刘掌柜很是欣慰:“林娘子果然聪慧,一点就透!”

林知了拿出二八酱,舀一勺递给他:“这个如何?”

刘掌柜用手戳一点尝尝,忍不住皱眉:“什么味啊?”

林知了忘了用水解开:“等一下。”给他挖半碗,教带回去用温开水搅开,用这个裹满羊肉再尝尝,“如果我大嫂真那么做,我把这个方子卖给你。但是你不能为了早点买这个,回头就叫人假扮别的酒楼的人找我大嫂买彩糕方子。”

刘掌柜:“我又不是明年不干了。这么言而无信,东家也不敢用我。”

林知了:“若是大嫂真像你说的那么见钱眼开。但凡有一家找她买,我们就把做法卖出去,五百文一份,谁都可以买。亦或者一百文一份,卖的钱你我五五分!你叫人去临安府卖,我在这边卖!”

刘掌柜大喜,顿时觉得这个办法好极了,“我们赚不到钱,他们也别想靠这个在城里做独家生意。”

林知了:“现在没顾虑了?”

刘掌柜:“早点把这个酱拿出来,我还担心什么。林娘子,告辞。”

林知了几人送他到门外。

薛二哥等车出了巷口才问:“怎么不跟他说实话?”

林知了:“商人在意能不能赚钱,不在意这些家长里短。我要说凉皮和彩糕是大嫂偷学的,他会有别的顾虑。”

刘丽娘:“弟妹说得对。你看我们没说大嫂一句坏话,这个刘掌柜就想到大嫂有可能见钱眼开把方子卖给别人。”

林知了看向薛二哥和薛瑜:“我讨厌二婶,我要说她坏话,你们会认为二婶又给我添堵。别人要说二婶不好,你们会怀疑二婶人品不行。有些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比我们说更有说服力。”

兄妹二人恍然大悟,随即满脸惊喜。

林知了扭头看去,薛理和小鸽子从东边回来。小孩前面跑,薛理拎着大包小包在后面。

刘丽娘:“真不禁念叨啊。”

“阿姐!”

小孩跑过来抱住林知了。林知了弯腰抱起他,他搂着林知了的脖子就说:“阿姐,我好想你啊。”

刘丽娘:“你见谁都想。”

“我最想最想阿姐。”小孩急得大吼。

林知了头疼:“阿姐听见了。临安府好玩吗?”

小孩点头:“好多好多楼,好多好多人啊。阿姐,以后我们一起去!”

“好啊。”林知了看到薛理到跟前,“这几日没闹你吧?”

薛理冷哼一声。

小孩慌忙伸出手臂去捂他的嘴。林知了看他半个身子悬空:“干什么?不怕摔着?你敢闹脾气,还不许你姐夫告诉我?”

薛理把东西给二哥:“头两天睡觉都兴奋。两天后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今早还哭了,说昨晚做梦梦到你想他。”瞪一眼小孩,“满嘴谎话!”

小孩转向林知了:“阿姐,你想不想我?”

林知了点头。

小孩很是得意:“姐夫,你看得见吗?”

薛理朝他屁股上一巴掌。

小孩懵了。

刘丽娘好笑:“活该!他可是探花,你说他瞎他能听不懂?”

薛理:“自作聪明!”

“我没有!”小孩大声狡辩。

薛理:“先回家!”

林知了抱着他进去。薛二哥好奇他弟买的什么,忍不住频频打量。

薛理早在昨晚就分类放好,见状进院就把大包裹送去卧室,随后到棚下把小包裹拆开,给妹妹和二嫂买了两支绒花发簪,二哥的是幞头,除此之外还有几盒点心以及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是医术,给薛二哥买的。

薛二哥很是感动,连声说让他费心了。

薛瑜高兴地又蹦又跳,只因长这么大还没收到过发簪。

以前在村里薛瑜跟小鸽子一样在头上绑两个小揪揪。到了县里林知了说她大了,不能那么孩子气,发型换成马尾,马尾可以不用发簪,又因她哥嫂手里没有余钱,就没想过给她买首饰。

再后来月底分账就买布,林知了和刘丽娘没想过置办首饰,自然也想不起来给她买发簪。

刘丽娘自己也没有绒花发簪,她的发簪不是木雕就是竹雕,最贵的一支铜发簪简简单单的,没有任何镶嵌,仅有一朵雕花,还是成亲前娘家人置办的。

刘丽娘和薛瑜拿起发簪都有些小心翼翼。

薛理此举又不是为了叫她们感恩戴德,不等二人开口就故意问:“有没有水?这几日没洗头发,担心着凉病了连累学生染病。”

刘丽娘把东西收起来就去烧火。林知了回卧室给薛理找换洗衣服,就把弟弟放地上。然而小孩双脚沾地又跟上去拉住她的手。

薛理叹气。

薛二哥:“怎么了?”

薛理无奈地说:“多个小孩事真多。”说完就进去。

薛二哥愣了一下才意识到他嫌小孩碍眼。薛二哥哭笑不得地把书送回卧室。

薛理也不是想做什么,光天化日之下他什么都不敢干。可是小鸽子如今听得懂又会说,薛理当着他的面是什么也不敢说。

到室内薛理把包裹打开,拿出四支发簪,又拿出两个荷包,小孩伸手拿走一个:“阿姐,这是我的,好看吧?”

林知了听出来了,重点是最后几个字:“好看。你自己选的呀?眼光真好!”

“是不是比姐夫选的好看?”小孩满脸期待。

林知了怀疑薛理这几日没少数落他,否则不至于一有机会就拉踩,“都好看!”

小孩不依,抓住她的手叫她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