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68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薛理:“你要不要洗头?”

小孩撒手,抱着荷包就跑。

薛理耳边清净了,对林知了说:“钱被我用完了。”

林知了:“用完再挣。再说,家里的钱也有你一份。你有没有想——”

薛理慌忙打断:“二哥二嫂和鱼儿都在院里。”

林知了无语又想笑:“我说什么了?”

“你看看发簪好不好看。”薛理转移话题。

林知了:“这么怕我?”

薛理不怕女人。

比方这次到临安府,也有姑娘给薛理送荷包,薛理可以坦然还回去,还胡扯出“孩子六岁。”那姑娘不信,尾随到客栈,薛理把在院长房中的小鸽子拉出来。

薛理早上数落他几句,小孩就不要跟他出去。不过一听姐夫有难,薛理让他怎么说他怎么说,叫爹也行。

薛理梦中也有逢场作戏的场景,还有很多次,只是那些人几乎都是朝臣爪牙,薛理一直谨慎提防,反而可以做到软香温玉在怀而面不改色。

薛理也劝他向梦中的自己学习,不过是个女子,还是他明媒正娶的,怕什么啊。可是梦中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薛理被她盯得有点坐立不安:“我看二嫂烧多少水。”说着话就疾步往外走。

林知了翻个白眼,随即留一根发簪,余下三根放抽屉里,又换上新荷包。

到了院里看到二嫂和薛瑜没有用发簪,林知了就问她俩怎么不试试。

俩人不约而同地摇头。

人与人的经历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一样,林知了是有好吃的就吃,有新衣就穿,有男人——反正不能委屈自己。不过她也能理解刘丽娘和薛瑜,即便以前一直生活在乡下,十天半月吃不上一次肉,衣服都是旧的,也比她前世过得好,从来不会担心出一趟门就有可能有去无回。

林知了打开橱柜检查一下要不要买调料,确定盐糖大料等物还可以用三五天就把柜子关上,问二嫂什么时候和面。

刘丽娘叫小姑子烧火,她和林知了各和一盆面,只因面晒干了可以慢慢用,不用担心和多了用不完浪费。

林知了和刘丽娘才把面筋洗出来放柜子里,面盆用纱布盖上放椅子上晾晒,院门就被敲响。

薛二哥看看天色,太阳偏西,估计周嫂子来送菜。打开门一看,果真是周嫂子。不过今天身边还有个吴氏。

薛二哥把两扇门打开,周嫂子一边把板车推进来一边问他要不要笋干。薛二哥点点头,看到板车上有个麻袋,估计里面全是笋干。

吴氏把麻袋拿下来就叫薛二哥验货。

薛二哥叫刘丽娘拿小篮子,一篮一篮称重,顺便看看压在底下的笋干品质如何。薛二哥一边称一边解释他昨天下午去街上买了几斤,随即就说出价格。

二人前几日也进城假装买笋干问过,跟薛二哥说的价一样。薛二哥见两人点头等称好又去掉篮重就叫刘丽娘拿钱。

随后薛二哥算木柴钱,最后算青菜、茅草和咸菜钱。

周嫂子要是去路边买菜,人家买两斤,她要送一二两,不然会被客人嫌弃。到了薛二哥这里一是一二是二,不少她俩一个铜板,哪怕有时候有些挑剔,二人也愿意卖给他。

收了钱俩人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一脸欲言又止。

刘丽娘故意问:“是不是以后地里忙不能天天来送菜?”

周嫂子连忙摇头:“不不是。这个时候地里没活。再说,就是有活也不差一会。从村里到这里来回用不了一个时辰。”

刘丽娘:“渴了?”

周嫂子又摇头,不由得朝薛理看去。

薛理奇怪,他很可怕吗?见状拽着小孩去薛瑜房中,叫他把这几日的字补回来。

周嫂子前几日过来没见过薛理,又没人跟她讲近日院试,她潜意识认为薛理在书院,今日也不例外。

周嫂子和吴氏在路上准备了很多说辞,进门看到他吓忘了一半。虽然没有忘得一干二净,可是又担心薛理嫌她俩爱搬弄是非,日后不找她俩买菜买柴。

刘丽娘:“都是一个村的,什么话不能直说啊?”

言外之意又不是外人。这话叫周嫂子放松下来,小声说:“昨天我看到你大嫂拎着食盒去了竹林酒家,就是不知道卖什么。”

吴氏:“那个酒店的东西贵,我们没敢进去。我俩猜跟你们以前卖的差不多。”

说着说着周嫂子就忘记压低声音:“以前你们一个院里住着,你和林娘子不管做什么她都能看见——”想起她俩和陈家大嫂没有矛盾,“这事你和林娘子是不是早就知道?”

刘丽娘:“知道。她卖凉皮。我们也是听别人说的。”

周嫂子奇怪:“你大嫂没跟你俩说一声?虽说是一家人,毕竟是你俩的东西——那个,你别嫌我话多。”

刘丽娘笑着说:“怎么会啊。”

吴氏想不通:“你们只跟你二婶吵过架,跟你婆婆起过争执也是因为你二婶,又没有跟她闹过,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带着孩子没时间进城,也可以叫我俩跟你们说一声啊。先前就托我们说过。”

刘丽娘:“她不是生个儿子吗,我婆婆说是薛家长孙,不用大嫂一家给家用。我和三弟妹不同意。因为这事有了矛盾。”

薛二哥解释:“我娘手里的钱不多,我们都能赚钱,不能一直用她的钱。之前就说每月每家给多少多少。”

二人懂了。

周嫂子好奇地问:“是不是他们一家三口给的多,所以她才不想给?”

刘丽娘:“三弟妹一家每月三贯,我和大嫂两家各一千五。因为三弟在书院的月钱比大哥当护院多一点。”

两人想不通,这事算起来老大一家占便宜才是。

清官难断家务事。周嫂子想不通就放下,“这事你们要怎么办?改日会不会学你们开店卖拉面和油饼?”

刘丽娘:“她一个人开不起来。再说,三弟妹有法子,她翻不出什么风浪。”

俩人闻言放心下来。

出了巷口俩人就聊陈文君的所作所为,聊到村口也没有分析出她究竟怎么想的,住到一起她占便宜她还不干。老二老三到了城里,薛家那点东西全扔给她又能有多少啊。又不是有几百亩地,奴仆成群,值得把妯娌挤兑出去。

俩人进了村正要各回各家,被从山边回来的人叫住。周嫂子赶忙把荷包揣怀里,等人走近就先问:“忙呢?”

来人倒也不是外人,周嫂子本家婶子,跟薛母年龄相仿,穿着短衣和草鞋,手里拎着自家编的小竹篮。她笑着应一声就把竹篮递给周嫂子:“林家娘子要这个吗?”

周嫂子看了一眼就摇头:“别说林娘子,就是我都不想要这个。”

她婶子脸上的笑容消失,叹气道:“我猜也是。不过我的干净,是在山上捡的,草不多,只有些泥。”

周嫂子:“我明日帮你问问?”

她婶子又把篮子递过去:“你带上。林娘子不要你再带回来。”

明日不用送柴,也不用帮吴氏拉干笋,只是半篮子青菜累不着她,帮她婶子问一下也是举手之劳:“你放车上吧。”

与此同时,薛理拽着小鸽子从屋里出来:“你们做凉皮的时候大嫂不是没有出来过?我记得鱼儿说过,她天天在屋里睡觉。她跟谁学的?”

林知了抓住想躲起来的小孩:“就是你想的那样。”

薛理看向二嫂:“娘教的?娘看过你们做凉皮?”

刘丽娘:“以前担心二婶突然进来,婆婆在门外帮我们守着。你说以前都这样防备二婶,现在竟然好的跟亲姊妹俩一样。”

林知了松开弟弟的头发:“以前也不想防备二婶。只是在我们和二婶之间选了我们。你忘了当时婆婆一脸无奈,还抱怨过一句。我们要是听她的,我给小侄子洗尿布,也不在意大嫂给不给家用,她会一直帮我们。”

刘丽娘:“我们活该出钱又出力?”

林知了笑着没说话。

薛瑜不禁问:“生个男孩就这么好啊?”

林知了:“遇上在意长孙的人,你生个女孩会挨骂。要是人家不在意你生男生女,那什么都一样。要是你婆婆疼你,不在意孩子,你过继一个,她也会当成亲孙子一样疼。”

薛瑜懂了,日后找相公要看看婆婆什么样。相公人不好,婆婆人好,相公敢欺负她,婆婆能把相公打个半死。

薛理叹气。

薛二哥拿着背篓准备去买肉,看到他这样,绕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叫他先洗头。

薛理洗好了在院里擦头发,无人打扰他,他又忍不住想起他娘:“糊涂!”

小鸽子最终也没躲过去,坐到他身边擦头发:“姐夫糊涂啊?”

薛理朝他脑门上拍一下。

小孩不敢耍贫嘴:“姐夫说谁糊涂啊?”

林知了端着油灯到棚下:“婆婆。以后见着她和大哥大嫂离远远的。”

小孩:“她会打我吗?阿姐,我不怕,我会咬人!”

林知了不由得朝薛理看去。

薛理:“在临安府街上跟别的小孩学的。好的不学学这些。以后不带你去。”

小孩摇了摇头:“我和阿姐一起。”

林知了把薛二哥买回来的大排洗干净又用布擦干净就敲大排。刘丽娘腌里脊,睡前再炸里脊卤大排。如今天热放到第二天清晨也不会变味,只因大排在滚烫的锅里泡着,里脊也放锅中箅子上。

待锅凉了,她们也起了。

薛理可以在家休几日,早饭后看到林知了做红烧肉,二嫂做凉皮,薛理有个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三天后的上午,正要关店,他娘和二婶气势汹汹地过来。

第49章 撕破脸

薛二婶看到薛理和林知了在店里, 到门外倏然停下,恐怕被林知了扔出去。然而薛母把她拉进去。

薛母这个样子刘丽娘不想请她坐下,林知了只当没有看见,拉着弟弟回后院。薛母见林知了无视她这个婆婆, 顿时感到被羞辱, 是以怒不可遏:“站住!林氏, 林家教你见到长辈不问安?”

林知了脚步一顿, 抱起弟弟快步回房。

薛母火气上头,无法自控,依靠本能追上去, 薛理拦住她的去路, 薛母命令他让开。

薛理:“你动了林氏,我们都会受牵连!”

薛二婶不敢看热闹, 慌忙把人往后拽, 小声说:“大嫂,这里跟县衙只隔两条街,你不能动她。听说知县到秋任满, 知县走了再给她立规矩。”

薛母不得不冷静下来:“我忘了还有林家。”

薛二婶:“她是嫁出去的姑娘,林家不会为了她跟我们闹得头破血流。最好林家叫她同理儿和离。理儿如今在书院当差,你还担心他娶不到个好的?林氏离了理儿就是破鞋,谁要她?有人娶她也是为了叫她当厨娘。她的苦日子在后头呢。”

薛母深以为然,怒火压下去,好声好气地询问薛理能不能不在店里卖凉皮。

薛理梦中看到母亲和妹妹的尸体都不曾感到无力, 那时的他满心仇恨,有着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勇气。然而他母亲却做到了。

动手,他会背上大不孝之名,重则斩首。用污言秽语骂她, 莫说被街坊四邻听见了他会不会被戳脊梁骨,被知县打几板子,只是这样上不了台面的手段薛理不屑用。可是严词厉色,母亲只当他一时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