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 第18章

作者:竹叶西风 标签: 穿越重生

  新蒸出来的馒头香甜可口,有着和麦场里一脉相承的味道,不就菜空口就能吃下去一个。陈梅忙里忙外的,拿扁担,拿箩筐,拿麻袋,喜气洋洋的等着分粮食。

  夜里,一个庄子的人都汇集在麦场上,推架车的也有,推独轮车的也有,还有赶着骡子的。

  麦子比往年堆得多,可是到手里的粮食不一定比以前的多,因为粮食产量报的高了,交公粮的比例也相应的增加。能到农民手里的粮食自然而然的就少了。

  队长很严肃:“今天咱们就把粮食分到你们个人手里,是多是少你们个人心里有杆秤,上次分粮到现在的工分本子上还记着呢,多了也别到处吹,那是你该得地,少了也别埋怨,那也是你该得地。”

  “公社要求报产量,每个队都报的多,因为这,我已经受了好几次批评,为啥?因为我报的少,为的就是给咱队上多分点儿粮食。今年咱还按老办法分,谁要是叽叽歪歪说给她分的少了,咱就过磅,一个粒儿一个粒儿地数,不信给你数不明白。”

  老队长讲完话,底下一片寂静,这是默认队长的话了。只是队长身后,咋站着个外乡人呢?

  章 富贵一脸莫名其妙,他只是想看看生产队的分粮盛况,怎么一个个的眼睛跟探照灯一样瞅着他了呢?

  队长顺着大家的目光也找到了这个人,丝毫不留情面,“老大,你送富贵回去,天晚了拿着矿灯。”

  李花儿一句话都不敢说,不安的搅着手指,下嘴唇被咬的苍白一片,她早就说了嘛,庄上分粮食是不能有外人的,可是他听说分粮食特别热闹,非要来看看。她心里七上八下的,也不知道回去之后爹会怎么训她

  章 富贵不情不愿的走了,李明言自从那天看场之后,就一直在捡麦穗,很久没有见过章富贵,以前她只听花儿说当家的对她怎么怎么好,她还羡慕来着,想着这是怎么绝世好男人,碰上了该有多幸福啊。

  这下接触了才发现,也就那样,缺点还是很明显的,爱表现,说套话。

  接下来分粮才是正式开始,会计坐着一个小板凳,前面一个小桌子,上面摆着一个账本,所有人的工分以及应分的粮食,都在账本上。

  有人说:“俺啥都听队长的,该咋分咋分。”

  其余人跟着点头,表示同意,队长定睛扫视一周,对自己的威信甚是满意,一摆手,分粮开始。

  队上分粮为啥不让其他人看,是因为队里不是过秤分的,而是用大竹筐分,估堆儿,一大筐算五十斤。如果一家人分到一千斤粮食,那就是二十筐,比着一千斤只有多的,没有少的,自然不能叫外人看见。

  只是今年分的再多也有限,以前分配粮能有一半,现如今只有三分之一。

  即便如此,大家心里也高兴,因为他们干活儿的时候落下的多,李振国这个暂代队长并不吭声,小孩们还有老人们能捡回家的也就多,总的来说,收成还是可以的。

  无论分多分少,大家伙儿脸上都是喜悦的,李明言心里暗暗想着,这几天去申请房基地盖房,不知道能不能顺利?

第29章

  唱账本的是生产队的老会计,“李振国家,三百七十二斤小麦。”

  她们一家人就赶紧拿上自己家准备的麻袋,筐子,扁担上前去分粮食。每个分到的都带着满足的笑,这时候也没有人挑三拣四的,原因嘛,就是队长分粮食已经叫自己家沾光了,再找事那是不知足,队长可早就说过了,谁要是找事,或者叫自己队里分粮食的方式泄露出去半句,以后斤是斤,两是两。

  分粮食分到夜里九点,家里有男劳力的,粮食就好运回家,要是没有,那就是拉着捧着,也要运回家里去,这会儿是没有人喊累的,都恨不得分的粮食再多一点呢。

  第二天队里要去交公粮,根据上一年度报的产量交,队长怕夜长梦多,也怕天气生变,一场雨下来,地里晒的焦干的麦粒儿受了潮,发了芽,第二天一早,队里所有的运输工具,骡子马,还有人,齐齐上场,去粮管所交夏粮。

  尽管他们来的挺早,粮管所那里也排起了长队。

  李明言也跟着来了,还带了那个超级大的黑绿皮的大西瓜,没错,她是来卖西瓜的。

  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来了,称重还是最原始的方式,一个大铁疙瘩的铁磅,上面放一个磅板,说磅板是二十五公斤。

  李明言是认得磅的,她走到正在称重的人前面,看那两个工作人员给过秤,一个人站在磅前面称重,另一个在旁边计数,她猜是会计之类的。两个中年男人,在普遍都是黑脸的老农民面前显得格外的显眼,第一,他俩不瘦,第二,他俩不黑。

  李明言看那站着的人念的数和磅上的数对得上,也就没有管了。由于跟着送粮的队伍过来的,她可不敢再大家伙儿的面前做什么手脚,是实实在在的把那两个大西瓜,给担过来的!没错,没错,熟的已经有两个西瓜了,一大一小,李明言没有吃,准备在粮站里碰碰运气。

  粮站里没有一棵树,在热烈的阳光照射下黄的刺目,地上也是尘土漫天,有人比李家庄生产队收割的更早,交公粮更积极,没有一整天的踩踏弄不出地上这些土沫沫来。

  陈梅和她一起来的,路上累了可以替换替换手。家里一共七个人,除开两个上学的孩子,一家五口都来了。李明言和陈梅来了,能把小妹一个小孩儿落在家里吗,这是不可能的。

  农民一个个的都摇着草帽,坐在鞋上,随便找来的烂树叶上,在墙根下,在粮站外面的槐树下乘凉,等待着粮站的工作人员检查,过秤,入仓。

  陈梅和李振国正和外庄相熟的人说今年的年成,“要是再不下雨,今年的秋地难耕。”

  那人是柴老四,柴家庄的地主,顾名思义柴家庄的人都姓柴,都是一个祖宗出来的,可是柴老四却不往柴家庄的人堆儿里凑,反而找李振国这个老朋友说些闲话。

  “少不了的一场雨,今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柴老四对于今年的老天爷很是自信,又问起李家庄今年的收成:“恁庄上一亩地收多少粮食?”

  长辈说话,李明言是掺和不进去的,她拿出放在箩筐里的刀,还是做饭用的老气刀,不知道为啥叫老气刀,大概是老切刀的音误,反正大家都这么叫。

  总之这把刀早上还在厨房里切菜拍蒜,现在就被委以杀瓜的重任,为了不串味,李明言洗了好几遍才放进扁担。

  刀一亮出来,所有人的目光就转向了李明言这里,或者说转向了她手下的西瓜。

  那西瓜黑黝黝,闪着明光,柴老四觉得得有他以前当地主的时候上了一担粪种出来的南瓜那么大。一时惊呆,都没听清李振国说清一亩地到底打了多少斤的粮食。

  喃喃自语道:“这是个啥,这是个啥。”

  李家庄的人则是习以为常,毕竟这瓜是在大家的眼皮子地下长大的呢!怪不得李二叔家一直不杀,原来是打着卖的心思呢。众人都有些可惜,本来嘛,在自己家杀瓜他们还可以厚着脸皮去吃一牙,现在人家来卖了,怎么好意思去讨着吃呢?少不得掏上一些钱,去买上一点儿解解馋。

  他们是不认为这个瓜会整个卖的,刀都拿出来了!

  李明言手起刀落,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心不慌,手不抖,利落的一刀下去,只听清脆的汁水飞溅的声音,一个红是红,黑是黑的大西瓜被歪歪扭扭的切开了。

  毕竟刀还没有瓜的一半大……

  顿时空气里飘着西瓜特有的清香,蜿蜒的汁水顺着铺着的破苇席流下去,留下一条红红的水渍。不一会儿就引来了一群蚂蚁,争相啃噬这甜美的味道。

  柴老四离得最近,当下赞了一句好瓜。

  切开第一刀,这剩下的就好办了,虽然瓜太大,让每一块瓜都连着一点瓜皮还有点难度。李明言对于西瓜的味道甚为满意,虽然她也没有尝过,可是一看便知,这瓜瓤不肉不沙,乃是上好的水甜口感,就是一口要下去全是水,又入口即化的那种。

  整整一个瓜,切好用了得有十分钟,其间她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吞口水的声音,一不小心有一片瓜掉下来,李明言拾起来放进身旁吞口水吞的最凶的小妹明礼的嘴里,“甜不甜?”

  小明礼笑的眼睛眯起来:“甜!”

  切好了瓜,李明言拿了两块最大的,吩咐娘:“娘,大家都渴了,你给咱庄上的都分分。”

  然后拿着瓜去都队伍的最前方。

  眼前唇红齿白的少女拿着红彤彤的西瓜,叫人心旷神怡,嘴里还说着好听的话:“两位同志工作辛苦了,我是李家庄的,这是俺在自己家菜园种出来的西瓜,给两位尝尝。”

  说实话大清早的起来开始应付一天的公粮任务,粮站的工作人员也是头昏脑胀的,此时多么希望能有一杯凉茶来解解渴!没有凉茶,凉开水也行,杯里的茶水早就喝光了,都没有时间回办公室再烧一壶,因为这群老农民他们急的很!

  手上就不由自主的接过来,他们收礼已经收成习惯了,不过都是老乡递过来的几颗烟,吃点儿老百姓的东西也没有啥心理负担。

  嘴上不让客套一下:“都是应该的,这瓜,应该挺大吧?”看着手上的份量,那西瓜心离西瓜皮还远着呢,真是难以想象着瓜得有多大。

  “挺大的,四五十斤?那行,您忙吧,这瓜趁新鲜吃。”李明言也不多说,跑回槐树底下,她忙活了这一阵子,还没吃上一口呢。

  槐树底下里三成外三成已经被围满了人,李家庄来的人已经吃上了西瓜,嘴里忙的说不出话。这是陈梅的意思,都是自己庄上的,怎么也得叫大家尝尝。

  没想到成了最好的广告,看着他们大块朵颐,其他人都馋的不得了,纷纷上前询价。陈梅已经拿了竖好的牌子,那是一个木板,上面写了两分钱一块。

  这价钱不便宜,洋火儿也就两分钱一盒,买面能买一两面了。这西瓜家家户户都有,自己家菜园子里都有,就是没熟。

  犹豫踌躇间,听李家庄的人馋他们:“买一块儿吧,好吃着呢,比蜜甜,到嘴里一包甜水儿,解渴!”吃了二叔梅婶的瓜,自然要说她们的好,一时之间,李家庄竟成了最好的广告。

  柴老四吃上了,他不像别人吃的那么豪放,一口一口的吃着,细嚼慢咽,还仔细的把西瓜子吐出来。那西瓜子小的很,跟个绿豆一般大,他也不吐地上,而是吐在手里。

  李明言坐在地上拿起一块吃到嘴里,甜!好吃!这块儿切的不小,有一斤的样子,西瓜皮有些厚,没有关系,这样的西瓜耐运输,顶放。

  吃完瓜她开始吆喝了:“来吃瓜了啊,甜蜜蜜的西瓜,两分一块儿了啊,吃完留种回家种,两个月吃瓜不求人啦!”

  那些大嚼大咽囫囵吞枣的人后悔的青了场子,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茬呢!柴老四得意洋洋,顶着豁牙的嘴笑的开心,幸亏他有先见之名!

  或许是种子的吸引力太大,或许是为了馋嘴找一个借口,终于有人舍得拿一盒洋火儿的钱换一块儿西瓜了。

  接下来的事情便顺利了许多,不一会儿两个瓜卖的干干净净!李明言特地嘱咐他们吃过的瓜皮扔到她们带的竹筐里。

  粮站的两人检查到李家庄的粮食的时候,态度比起之前,好了许多倍,检查以后二话不说,定为一等。

  叫李家庄的老少爷们非常高兴,交罢公粮收好条子,都晌午了,去饭馆吃罢饭再回去!

  李明言却被那个会计悄悄的叫到一边儿去,会计搓着手,说:“你这瓜两个月就能种出来?我那个,我。”

  哦,李明言就明白了,这是吃的急忘了留种,她从兜里掏出她吃瓜突出来的种子:“这是我留的种,您别嫌弃,先拿着种,要是不忙还去我们李家庄,秧上还有好几个没熟呢。”

  会计高兴的收下小纸包,这个姑娘如此的大方叫人意外,她不怕所有人都种上了这种大西瓜,叫人抢了她的生意?

  不过他什么也没说,将纸包放进胸前放钢笔的口袋里,小心的拍了拍,对这位李家庄的姑娘道谢。

  李明言哼着小曲儿找到爹娘,她才不怕呢,这趟来卖瓜就是为了普及这西瓜种,她容易吗?

  她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却深深的记得一篇课文,说一个村庄年年种南瓜比赛,有一个男人种出最大的南瓜之后,慷慨的将南瓜种子送给邻居,邻居问他为何如此慷慨,他说:“我们是邻居,种的南瓜离的那么近,只有你家的南瓜也是良种,我才有更大的概率培育出更好的西瓜啊。”

  反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李明言心想,俺的想法也一样。

  庄上的男人打算去吃饭,陈梅却不打算去,他们一家五口都来了,吃顿饭得花多少钱呐,西瓜挣的钱还没有捂热呢。

  队长拉她到一边儿去悄悄地说:“振国家的,不叫你掏一分钱,凑张嘴就行。”

  陈梅很执拗:“俺家不能占队里便宜。”

  队长一瞪眼,说:“没人叫你占队里便宜,占的是公家便宜。”

  原来他们叫公粮卸货的时候,要从一个横木上走到谷仓上头,把粮食倒干净之后,再把袋子扔下来,他们吩咐一个人在下面捡袋子,躲着工作人员,为什么,因为袋子里没有倒干净。

  积少成多,都弄到一个袋子里,居然有大半袋。

  他们就用这个粮食去饭馆里兑水煎包,胡辣汤,油馍吃。

  陈梅就同意了去吃饭,小妹明礼吃的像西瓜一样的肚子现在也已经瘪了下去,衣服的前襟留下了西瓜红红的印记,小孩子不会吃瓜,总是弄的汁.水.横.流。也一蹦一跳的由大嫂牵着吃饭。

  到了店里,小妹明礼小手一指,说:“财神爷!”别看她矮,却对周围环境最是敏感,一进店里首先看到了二癞,脱口而出爹娘私下里称呼二癞的话。

  李明言顺着小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看到二癞坐在饭馆儿油腻的凳子上,蹙着眉头,苦大仇深的吃着饭。活生生的这饭碗欠他一百块钱。

  说起来她也很久没有找过二癞了,这是咋了?怎么会出现在他们乡的集市上?

  她牵着小妹走到二癞面前,二癞才发现他们,蹙着的眉头舒展开,只是脸上那苦意还没有消散,绽放出一抹奇怪的笑,“我可算找到你们了。”

  “财神爷,说我先找到你的。”明礼纠正他。

  苦涩又寻回到二癞的脸上:“我算哪门子财神爷啊,唉,窑头镇不让开集,兄弟们都没有饭吃了,我到你这儿来还想寻点差事,在你家找了一圈说你交公粮了,我又跑到这儿来。你那生意——”

  “嘘”明言食指抵唇,示意二癞噤声,“吃完饭单独说”

  队长招呼明言明礼姐妹俩:“过来吃饭,水煎包还是包子。”对二癞视而不见,一点儿也不像认识的样子。

  二癞就眼巴巴的看着李明言起身吃饭去了,他也来了胃口,将碗里的胡辣汤一饮而尽。

  店里的水煎包两面金黄,里面是蒜苗猪肉馅儿的,就连胡辣汤里头也放的有牛肉,海带,花生米儿,一滴香油,是真的好吃。

  作者有话要说:有点晚了,抱歉

第30章

  五岁的小明礼坐在全乡里唯一的饭馆里,坐在油腻腻黑乎乎的凳子上,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那个财神爷已经无法引起她的兴趣了,看多了也就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

  她咕噜噜的大眼睛观察的是几乎和她眼睛齐平的桌面,桌面上有一个筷笼子,这个家里都有的。还有一碟子辣椒油,这个家里没有。桌子看够了,她的目光又转移到了庄上的大人们,这些大人们都是她熟悉的,这店里熙熙攘攘的,一多半都是她认识的人,因此她一点儿也不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