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 第26章

作者:竹叶西风 标签: 穿越重生

  小蒋讪笑着低头不语,这家两口子都很擅长噎人啊,不过合作社什么的机构他们两个能够提供便利,毕竟上级已经说了要不惜一切安置陈同志的家人。可是涉及到底下老百姓的事情他们就无能为力了,底下更注重人情,可不管你权利不权利的。

  他们这次任务的时间不多,可不能一直在这里耗下去,小蒋不停的朝陈敏使眼色,妹妹不好说话,不能跟你的妹夫说吗?

  李明言想把房子盖在村庄的最西头,他们村庄的最高处,没啥,那里开阔风景好,西山上都是果树,长了青毛桃野榛子,李家庄的地都在庄前庄后的,除了毛孩子,没有人往山里走。

  将想法同父母一说,陈梅当即拍板,“那就申请那一片吧,不过那是一个缓坡,上面都是石子,要不早就被占着盖上房子了。申请那儿到时候可是有的忙,捡石子儿可得有个工夫。明海当兵这些年的补贴我都给你们拿着,到时候去石子山去买点石头,那里的石头便宜,再买点砖,实在不够再摔泥巴,争取盖上砖房。”

  “明湖你才刚说上对象,先把地方申请下来,家里再给你攒几年钱,到时候一样给你盖上敞亮的大房子。”

  家里自然没有不同意的,老四还问他娶媳妇的时候会不会给他盖上大房子,惹得大家对他嘲笑不已。

  陈敏又不失时机的插话,说起父母养老的问题:“不如让明湖或者明海这两个孩子其中的一个,去爹那儿,现成的大瓦房。省时省力资源再利用,也不用辛苦攒钱买房了。”

  陈梅沉了脸,说:“你问问明湖还有明言,愿不愿意,你问问这一庄子的姓李的愿不愿意叫姓李的跑到陈庄去。”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自然是不愿意的。

  陈梅见儿女都没有叫她失望,缓和了语气说道:“你们也别怪我不叫你们捡现成的,你们要知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白得是那么便宜的事儿?你们姥爷的性子,不是我在背后糟践他,住了他的房子就算是欠了他的,名义上是去给他养老,去照顾他,叫他说,那就是你们去占他的便宜去了。你们妈,我,是他的亲生闺女,不带掺假的,天天跟我念叨十来年白吃了他多少粮食,我是个赔钱货。”

  小蒋和同伴为这些话流了一把的汗,明明晚上已经凉爽起来,可是心里忍不住的火大,这老爷子实在是,实在是。

  陈敏安慰的话像所有的三姑六婆:“爹好歹把你养大了,再怎么样他也是咱爹啊,现在的观念是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经常跟他说些道理,他肯定会改变的。”

  这个年代重男轻女乃是常事,有的家庭生了孩子就会直接把孩子扔到尿罐子里溺死,陈老头的行为顶多算是一般般,正常发挥。

  李明言说:“要不给姥爷也申请宅基地吧,让姥爷搬到咱们这儿来住,离得近了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好照顾。”

  陈敏立刻跳出来反对:“这怎么能行,爹在家里呆了一辈子了,不可能愿意搬过来的。”

  陈梅冷笑道:“我家里的这几个孩儿,在李家养了十来年了,我也一个都舍不得让他们出去过,幸好他们不嫌弃,就在这李家庄扎根了。反正有儿子有孙子的,没有说轮到一个闺女给养老的。走到哪儿也只有别人说他儿子不孝,没有说叫她闺女回来给养老的。”

  小蒋却仿佛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嫂子,让老爷子搬到李家庄来,你是没有意见的是吗?”

  陈梅犹豫了一瞬,然后肯定地说道:“没有,只要俺爹愿意搬过来,我没啥说的。该照顾我还是会照顾,养老送终也是子女该做的。”

  小蒋长舒了一口气,拍着陈同志的肩膀,说:“这就好办,您父亲的工作我来做,陈家庄与李家庄距离并不远。他老人家未必不愿意。只要条件给的够。”

  然后转向陈梅,“还希望您的宅基地,不要先申请,等说服了老爷子,再连同您家的两个宅基地一起。”

  陈梅心想,小年轻就是不靠谱,搬家的事牵扯到两个生产队之间的利益。李家庄不会这么轻易的让一个两个老人搬进来,这意味着多承担了一份责任。老年人没有劳动力,到时候分粮食,是给分呢?还是不给分呢?

  如果给分,那是显得仁义了,可是大大得罪了队里的人,粮食就那么多,分一斤少一斤。这是在从大家嘴里夺食呀,更何况李家庄的耕地本来就少。

  ***

  晚上陈梅用高粱杆给三个人铺了一床铺盖,就像给那个染布匠铺一样。

  只是这一次睡在了陈梅的房间里,一个房间两头睡对床。两个小年轻还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房间就这么多,没有办法。

  第二天,一群人早早的起床,李明言简单的做了一些吃食,草草的对付过早饭。李振国带着二儿子去上工,两个小儿子继续上学,他俩还要坚持到期末考试,也没有多久了。

  而陈梅则是带着李明言和李明礼两个女儿去了陈家庄,陈家和李家的距离并不算太遥远,如果说直接趟着河水过去的话。但是如果走这条河唯一的桥,也就是火车轨旁边的铁架,上面铺上了木板,供行人行走,那路就远了一半。

  一行人走近路,到了陈家。

  陈家四间青砖大瓦房,地下也铺着青砖,院墙高高摞起。三间正房旁边有两个配房,每个门上都涂了大红漆。陈老头就蹲在门口吃饭,见到多年不见的儿子回来,似乎情绪也没有什么波动。

  将碗筷放进厨房,扯开喉咙喊:“老婆子,你儿子回来了。”

  然后招呼众人进屋,听了他们说明来意之后,嘴唇颤抖了一下:“好啊,你这个兔崽子,写信给我就说这个事儿,把我气的要死。现在回来还说,跟你说了不行就是不行,哪有闺女养老的道理,我养你干啥吃的?”

  陈敏又将为国效劳的大道理说了一遍,陈老头不为所动。小姨劝他:“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你这么倔不是给他添拖累吗?咱在这里也好好的,还是不要给闺女添麻烦了。”

  小蒋脸上的笑意又出现了,仿佛是刚才说的消息不够狠似的,又添了一句:“陈同志这一次出任务,不一定多少年才能回来,如果任务不太顺利的话,可能赶不上给您摔盆添瓦,所以陈同志的家属必须要安排好。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鉴于您只有陈敏同志这一个儿子,现在想到的办法是将您二老搬到李家庄去住,您女儿也好照应。”

  陈老头诧异的抬头看了一眼女儿:“她愿意我搬到那儿去?”

  陈梅双手交握,“您虽然说指望不上闺女养活,但是如果搬到李家庄,我该伺候你还是伺候你。”

  “哼,”陈老头有些尴尬,他还记得以前放过的狠话,“李家庄那里穷山恶水的,我才不去。我还有十亩地,一头牛,还有三间青砖大瓦房,我去那穷疙瘩地儿,连大米都吃不上一顿!”

  “你可别说十亩地一头牛了,现在都入社,那是生产队的,不是你的。”陈梅在旁边泼冷水。

  陈老头犟着脖子,“那咋不是我的?解放前整个陈家庄,那一大半都是我的,靠着李家庄的柴火山都是咱家的。就说这三间大瓦房,不过是咱家院子的一小半。就现在,这地也是集体的,也是大家的,我要搬到你那儿去,陈家庄的啥都没我的份儿了,我不去。”

  陈梅很想说,那您就别去,可看到两位小同志为难的又哀求的眼神,自己的爹就忍着吧。

  “我们也考虑了这个问题,马上就跟县里联系,迁社的问题你放心,我们来解决。还有宅基地的问题,都可以一并解决,不会叫李大哥在李家庄难做的。”小蒋笑得特别亲切,仿佛一切尽在掌中。

  李明言作为一个旁观者,不由好奇,大舅到底去干嘛了,值得这么兴师动众,不惜一切代价的安置家属。再说老爷的财产,完全可以算是地主成分,居然在土改运动中没有被波及。可惜,那两个小战士守口如瓶,每当大舅忍不住要说些什么的时候,他们两个就挤眉弄眼,甚至立刻拉开大舅,警告她说:“这是国家机密,知道了没有好处。”

  姥姥和姥爷年纪大了,生产队已经不让他们上工,只能零碎的赚着小工分,年底的时候只能分到人头粮,和那一点工分换来的粮食。

  小蒋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法,姥爷还是不想到闺女那里去,主要是抹不开面子,同样对于自己的身体也非常自信,“我身体结实着哩,自己挣得也够口粮,我不去闺女那儿,叫人家说。”

  陈梅给了小蒋一个眼神,意思是你看吧,我就知道,这可不是我不愿意。

  小蒋急得团团转,戳着另一个叫小张的,叫小张也说两句。

  从始至终小张都没有怎么开口,一开口掷地有声:“陈大爷,现在您的身体硬朗,可不代表一辈子都这样,陈敏同志担心你,为了让他安心工作,我们只能做出这样的安排。您家的房子,还有地,都可以带到李家庄去,入到李家庄的生产队。当然解放前的百亩地,那是不可能了,你老爷子想带多少,带多少才觉得有排面,咱们都可以商量。”

  李明言:………

  还能这样的?

  陈老头:“那行,我带80亩。我以前喂的牲口,大叫驴,老黄牛,骡子,我也想带。”

  小张:…

  这老头儿得寸进尺啊。

  上辈子两方都不肯让步,陈梅和陈老头父女两个,仿佛谁让一步,谁就向对方低头了似的。陈梅不曾提起让父亲到李家庄去住,陈老头也没有想过去投靠女儿。

  现在小张和陈老头热烈的讨论起,到底应该带多少地去陈家庄才有面子,仿佛事情已成定局。

  李明言悄悄的拽娘的袖子,“娘,咱队里还是要离得近的地方,才比较方便吧。”她对陈家庄的桑树林垂涎很久了!就在河边,离得近好打理,还是沙土地,不管是种西瓜,还是种油莎果,都很适合。

  陈梅也加入了讨论中,最后商定的还是,沿河的三十亩地,再加上耕地间杂的丘陵。

  然后也不知道小张和小蒋是怎么办事的,他们两个非常迅速的得到了县里的首肯。现在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队里的土地亩数多少在县里都有登记,这边刚讨论完,小张就把事情办了下来。

  陈家庄的生产队长一脸不高兴,任谁丢了30亩地,也不会高兴。他寻思着没有这规矩,谁家嫁闺女,也没有说把地给嫁过去的呀,可是县长出马,叫他立刻签字,他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大的官!!陈家的儿子真是有出息了,不去提携本家的,反倒叫自己家割地赔款。

  他一肚子怨气,却不敢说,只因为这陈家向来是特殊的,划成分□□的时候,他就知道,人家五十亩地的都划上大地主,陈老财一百多亩,愣是个下中农。陈家真的出了一个好儿子,上大学,干大事。

  李家庄的老队长突然之间被叫去,说自己生产队多了30亩耕地,还有几座柴火山,整个人都是蒙的,这陈家庄的人是得失心疯了?

  这条河是东西流向,南北两个坡是个缓坡,李家庄的在南边,自然是背阳的,种啥啥不长,收成低。陈家庄的就不一样了,向阳,春天那桃花开得就比陈家庄的早半个月,李家庄的谁不羡慕?

  可是陈家庄根本不拿这些当回事,这地势也奇怪,过了河再往北,越来越平坦,土地也越来越黑,陈家庄有更肥沃的良田,自然不在乎沿河这高低不平的土地了。

  他兴奋得双手直搓,别说领导们弄错了吧。管他呢,先领到手再说,反正陈家庄的玉米花生都种上了,不担心费时,费工之后那地还会收回去。

  叫他签字,他立刻就签字了。签完字之后,那个在陈梅家见过的小兵亲切对他说:“李队长,这地也不是白给的,陈梅的父亲要搬到李家庄去住,宅基地的事,希望你能批一下。”

  批!都批!只要他有能耐盖,批多大就成。

  就这样,李振国家一下子批下来三块宅基地,没有过乡亲们的手,直接上头特批的,这叫李家在庄上大大的出了一回风头。

第39章

  陈老头一定要扒房子,谁劝都没有用。

  “我一砖一砖的盖起来的,扔这儿便宜谁?到哪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大头砖。”

  只能由他去,反正人工费也不贵,不过是管几顿饭的事。陈老头的节俭正好省了资金,小蒋将钱给了陈梅:“您辛苦了,是因为您的奉献,陈敏同志才能安心的在前方为国家效劳。以后每月都有补助寄来,是国家特拨的款项。还有陈敏同志,陈敏同志?”

  陈大舅装聋失败,转过身来:“我每个月也会寄,五块,十块……”

  终究抵挡不住小蒋那有些鄙夷的神色:“每月15块回来,好好照顾咱爹,咱爹手里有私房钱,他就是舍不得花,每个月给你,你买点好的给爹补补身体。”

  看着大哥这肉疼的模样,饶是陈梅看多了,也嫌弃的慌:“你一个月工资多少?嫂子月工资多少?”

  “180,她的是七十五。”

  “那就寄18吧,每个月寄工资的1/10,以后涨工资了也这么算,行不行?”

  都这么说了,小蒋还有小张都在看着呢,哪有不行的,陈敏一狠心:“行。”

  十分之一,真的不多,他的衣食住行都有人管,说是工资,其实只有少部分花在孩子身上,少部分寄给爹娘。

  小张赞同道:“行,那就这样安排,我会帮你向组织上申请,自动寄到这个地址。”

  中午,陈老头又把他的招牌菜“看盘儿”拿出来招待,所谓看盘儿,就是肉块儿小小的,味儿咸的吓死人,一顿饭下去,那盘子里的菜少不了多少。

  一顿没滋拉味的饭下肚,大家都怀念昨晚吃的骨头汤面和猪蹄。

  而此时的李家,李振国煮了一大锅米饭,拌着着昨晚剩下的猪蹄,还有猪蹄下沉淀的一层浓浓的酱汁,米饭红红的,油油的,美味极了。四个男人或者男孩把一锅米饭吃得干干净净,也很怀念啃猪蹄的感觉,不过没有猪蹄,汤汁拌饭也很好吃。

  ……

  老陈的事情告一段落,陈大舅与家人相聚了两天,就不得不离开。

  临行前小张和小蒋嘱咐陈梅,关于陈家二老的事情,只要有什么麻烦,都可以找县长解决。

  在李家又住了一晚,几人才告辞启程赶往火车站。

  陈梅很嫌弃这个哥哥,可是一离别不知多久,她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揩了一下眼睛。

  这些天陈梅一直在李家庄和陈家庄之间往来,忙得脚不沾地,没等李明言找什么借口再去窑头镇。陈梅就叫住她:“明言,你认识的人多,娘也知道二癞,他那里有粮食。你去帮娘买一点,给你姥爷盖房子,请人吃饭用。”

  明言接过那一沓钱,20块,不由诧异,“用得了这么多吗?”

  “用得了,看能不能买到肉,没个荤腥招待人家,多寒颤人。”

  她家的后面本来是一片空地,现在已经夯实,打上地基。

  就等着陈老头的房子拆掉,然后再盖新房了。

  工人都是现成的,李家庄的男劳力全数出动,他们都很欣赏带来30亩地的陈老头。说是不管饭也要帮忙,但是陈梅哪能真的让人家白做工,这个时候玉米地里除头一遍草,花生地里追肥,都是活计,那都是工分!

  抛弃工分来干活,陈梅只能招待人家好的,才能弥补这份亏欠。

  ……

  李明言拿着20块钱,心理上丝毫没有包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去柜台那边找到麻花辫,麻花辫早已在柜台前等着,看到要等的人来,立刻打开柜台一侧的木板,拉着李明言进去。

  “你可来啦?我记得是五天,却不知道是第五天来,还是五天之后来,吓得我这两天也不敢休息,把我的班都调成这两天,钱给你,你数数。”

  李明言傻笑着,这姑娘太死心眼了,“你不是已经给我说过地址了吗?拿不到钱,该是我着急呀,你急个什么劲儿?”

  “你交代我的事儿,当然要办好。”想到了什么,麻花辫儿附耳悄声说道:“主任卖出去的好像是1块2,你定的价是不是太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