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 第32章

作者:竹叶西风 标签: 穿越重生

  明森家的,也就是给明言大伯娘的大儿媳,挺着个大肚子,用锄头除草。

  心想她这个婆婆想的可真够美的,自己干的事儿自己先忘了,她还替婆婆记着呢。

  不说她一个怀孕的孕妇在,人家带了三个人的玉米面,你好歹也给单独做出来呀,想起来这些事就觉得没脸。

  李明也做好了饭,去招呼房子后头那些盖房的人吃饭。

  又想起来什么似的:“叫家里人都过来吃吧,做的有多的!省得家里再开一回火。”

  大家也都不是不懂事的人,自己一个人给人帮忙,哪有带着全家吃饭的道理。当下摆手不用,说是家里女人肯定做了饭。

  问过全部的人,李明言又问三叔:“叫三婶带着两个妹妹来吃饭吧,我去叫她们。”

  三叔也摆手说不用,“两个丫头在家呢,啥不会捯饬,他们自己在家吃。早就看见家里烟筒冒烟儿,她们怕是吃过了。”

  又问大伯,大伯自然也是摆手。

  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白客气一回。

  但是即便是不来,样子还是要做,毕竟是自己的亲戚。

  李明言说:“我去叫一下吧,要是他们做好了饭,我就给送碗菜过去。没做饭,叫她们过来吃。”

  说着用提篮装了两碗菜,向大伯三叔家的方向走去,亲的不能再亲的亲戚,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大伯家,大伯娘气得鼓鼓的,心说老太婆真是不懂眼色,明知道自己儿子家做了好的,还火急火燎的自家生火,做好了饭。

  生怕她去吃饭咋滴?

  借口胀气,歪在里间床上。

  就听见明言那丫头的声音,她心里想好了,非得等到明言那丫头,拉着她,让她非去不可,她再去二叔家。

  谁知道李明言叫了声奶奶,然后低声说了句什么,就没声了。

  她在房间里踱步,心里犹豫着是不是该出去,不会婆婆和儿媳妇一起去吃饭,然后把她撇在家了吧。不可能的,就算老婆子敢,儿媳妇也不敢。

  犹豫了一会儿,探头出去,发现院子里静悄悄。厨房里还有些声响,她悄悄过去,发现两个人吃得香甜,赫然是一份油汪汪的辣炒猪头肉。

  只剩个碗底了,那个不懂眼色的儿媳妇还说:“娘,你胀气好啦?明言送来了好菜,专门给你留了点儿,快吃饭吧。”

  吃什么吃啊,气都给气饱了,明言那丫头怎么回事,一点都不懂礼数。

  “明言叫咱们过去吃饭了?”

  “叫了。”

  李奶奶老神在在的吃着饭,孙女做的菜真好吃啊。

  “怎么没叫我呀?我也在家呢,不是说想去吃的意思啊,就是这个明言她不懂礼数。”大伯娘拿起筷子准备吃饭。

  “你不是肚子胀,要去歇会儿,我跟明言说,你睡着了,她就没去叫你。”李奶奶吃罢饭,将筷子一放,“再说咱家自己做的有饭,稀罕老二家一顿饭呐?”

  李奶奶深感后悔,这个儿媳妇没啥坏的,就是眼皮子浅,爱占小便宜,偷懒耍滑。

  上次一个没注意,就叫她做了糠菜饭糊弄了老二家的一顿。

  这次她早早的从山上割猪草回来,回来就生火做饭,看她好意思去吃人家的饭不。

  去屋里歇着不吃饭,正好跟明言说你大伯娘不舒服,先睡了。也省得她厚着脸皮去丢人现眼。

  ***

  大伯娘这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没吃上香喷喷的猪头肉就是不舒服。

  晚上上了床,她问睡意正酣的当家的:“明言真去叫我这个大伯娘,还有她三婶吃饭了吗?”

  “那还有假,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自己不是躺床上睡了吗,你还叫人家怎么叫你,想吃你就去啊,你睡啥睡。”

  叫他看来女人就是作。

  “我不是想吃!她喊的不实诚,我就没听见她叫去吃饭的事儿。”

  “你不是睡着了嘛,当然听不见了,二弟还稀罕你那一口饭?他那老丈母娘家真是排场,都说陈老头抠,我看一点也不抠。”

第44章

  李明言自认永远没有用到大伯娘的时候,所以自始至终给帮工们做饭的活计,她都没有麻烦过大伯娘。她开始犹豫是否提醒大伯娘最后娶到的二儿媳货不对版,并且最后搅得家宅不宁。

  可是以现在她每次碰到大伯娘,都会有几句酸话来看,她觉得那个儿媳妇或许每日里挑事,非要和大嫂比个高低,或许和大伯娘也有关系,以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无理取闹的理论去揣测,或许真的不是那个儿媳妇一个人的事。要不然怎么大嫂和大伯娘相处还算和气呢?

  乱七八糟的事情不想太多,李明言摘着手里的豆角,这些天天气真的是太风调雨顺了,白天烈日当空给足了植物所需的阳光,每到傍晚又阴云密布,下起暴雨,又给足了水分,什么都不耽误。

  菜地也特别的给老天爷面子,吃都吃不及,三婶还特意送了一筐辣椒过来,“想着你们人多,吃口也多,今年辣椒结的稠,给你拿一筐辣椒来。”

  大伯娘没有任何表示,这很正常。

  李花儿也拿了一筐番茄来了,还带来了一张纸,“明言,我家的西红柿吃不完,给你带来一筐,切切拌糖吃可好吃了。我爹叫我给你带来的电报,他去社里开会人家给的。”

  李明言接过,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八月十二日归。”

  没头没尾的,但是她一看就知道,大哥的回家日期确定了,这些天虽然也通信,可她再也没有说过什么回家之类的话了,生怕再给大哥惹麻烦,但是那次见面她却是嘱咐了好几次的,可见大哥是真的放在了心上。

  不由自主的脸上就露出了笑意,李花儿调侃道:“是不是李明海来信给你说啥甜言蜜语了?”

  李明言羞涩的转移话题,“你今天给我帮忙吧,今天的饭我和我娘肯定做不来。”

  李花儿也就被她带偏了,“不行,娘说了不让我在你家吃饭,说省的让人家说嘴。她们都看你大伯娘笑话,说你大伯娘眼皮子浅,就瞅着你家的一顿饭,不说帮忙,倒是想吃白食。”

  “行吧,那你就在我家帮忙,不吃饭,帮完忙回家吃。”李明言同她开玩笑,怎么能让她白干,自然是要管饭的,今天做拉面,大锅的馒头小锅的面条,自然是现拉现下最好吃,所以需要多一点人手。

  李花儿却犹豫了一瞬,就坚定的点头说:“好。”

  李明言将竹筐放到两人的中间,一起摘菜,又说起大伯娘,“我大伯娘没说过来吃饭的话啊,要是家里忙不过来,没空做饭,她来也没啥。”

  李花儿撇撇嘴,“她就是想让你去请她,我娘就是这么说的。还让我千万不要学她,想吃就说,千万不要等着让人请,可是我想吃糖拌番茄她都不让,说我糟蹋东西。”

  白糖抵得上肉价了,可不是糟蹋东西吗,不过在她手机里白糖可没有那么贵,“我给你做,你下次还想吃,就带着番茄过来。”

  李花儿惊喜的连连点头。

  李花儿带来的番茄都是又红又大的,熟的刚刚好,自己地里种的难免有些不完美,但是味道却是没说的,她烧开一锅水,将番茄在滚水里过一圈,然后番茄皮就皱了起来,放置搁凉了就可以把皮完整的剥掉。同时再把番茄不能吃的部分剜掉。

  然后把番茄切块撒糖,放进井水里冰一下,出来之后就是酸酸甜甜的了,也算夏天里难得的小零嘴。

  李家可没有陈姥姥家那么方便,井水就在门口,李家庄的井水在东头呢,而她家在西头,在这要入口的东西,就这么放在井里怎么也不放心,只能用新大上了的水冰一下。

  李明言早就发现了手机空间的另一个新功能,那就是打水!每天去井里抽取几方水,然后放在家里的水缸,已经成了她的每日任务。

  空间的保温效果也非常给力,比方说现在,她放了一桶水在屋里,摸着就像刚打出来的水一样,将番茄放在桶里就不再管它。

  转身就看到李花儿眼巴巴的目光,李明言忍不住噗嗤一笑,“这会儿吃还不好吃,等糖腌透了再吃,一大盆呢,今天让你吃个够。”

  李花儿咋舌不已,那糖不要钱似的往里撒,明言可真大方。她顿时想起自己的未来婆婆,跟李明言吐槽:“我现在才知道,就算城里人吃商品粮,还是很抠,我去他家,他妈给我的糖水一点儿都不甜,太会过日子了。豆角都烂啦,还不舍得扔,要说他们过的也不比咱好,你说他们怎么就眼睛长在头顶上,看不起咱们乡下人呢。”

  她婆婆李明言不好评价,可是城里如何李明言再清楚不过,毕竟离开村里之后,她就凭着出色的剪裁技术到了城里的缝纫店做了学徒,后来做了师傅。每个月粮食定量蔬菜定量,什么都是凭票凭证购买。那些蔬菜都是已经放了不知多少天,可就算是烂菜叶子,也多的是人排队。

  “你婆婆看不起你啦?”

  “她当着我的面说乡下人怎么样怎么样,哼,不愿意就明说啊,怎么这样。咱们乡下人怎么啦,咱们乡下人种出了最好的西瓜。连县长都夸呢,他说不知道全国报纸能不能上,但是县里新办的报纸是肯定能上的。”

  自从县长来过李家庄之后,李花儿对于自己村庄的荣誉感那是与日俱增,觉得自己的家乡真是哪哪儿都好,也容不得别人说一句不是。她已经跟对象表明了,如果她再次去他家,她婆婆还是那个态度的话,那他们两个的关系就要好好考虑考虑了。反正等到庄上上过报纸之后,她的亲事也会更好找的,这年头定亲过后处的不合适再退掉也很正常。

  “我家院子里的瓜已经都归我管了,你再教教我,我想种出一个全李家庄最大的瓜来。”

  李明言笑着看向充满活力的女孩子:“我那点儿技术你已经学完啦,剩下的就靠你自己琢磨。不过要想种到最大我有一个法子,你可以让一棵藤上就结一颗瓜,让养分全供应到那一个瓜上。”

  这个是她早就想到,可是她家菜地的瓜,最小也已经长到篮球大小,她不舍得摘掉,既然李花儿有这个兴趣,那她自然是不吝啬指导她。

  然而李花儿用看傻子的目光去看她:“这个我早就想到了,村头

  的那颗老梨树,结的果子越少,梨子也越大。”

  好吧,李明言摸了摸鼻子,这么简单的生活常识大家都知道。

  李花儿继续说:“我还把西瓜分了组,一组就像你种瓜那样种,一组多浇水,一组多施肥,还有一组既多施肥也多浇水,看到最后那个西瓜又大又好。”

  李明言简直太佩服李花儿了,以前完全没有看到李花儿有这方面的才能啊。

  见到好朋友用一种惊喜的目光看着自己,李花儿更加得意洋洋,“县长说你种的瓜可以评上瓜王,我觉的不行,咱们的瓜还没有尽全力呢。我想叫我的瓜评为第二个瓜王。”

  “好,我支持你!”

  ***

  正说着话,小妹明礼从外边进来,兴奋的叫大嫂,“大嫂,有个人说是二癞

  的朋友,要找你的!就在咱们村头呢!”

  李明言知道这是瘦猴来了,他们已经约定了进庄上的方式,就是先在庄上叫庄上的人传话,让李明言出去了之后,两人再一同进去。

  她拿出自己的背篓,背在肩膀上,拿起布盖严严实实的盖好,即使这会儿里面还没有什么东西。转身向外走去,走到村口的老梨树下就看到那人正在等着,正是瘦猴,跟他一样,也背着一个大大的背篓,里头放的就是她要的货了,见到李明言他高兴的呲牙笑,笑得有点傻,“我叫了一个小妮子去叫你,没想到她跑的还挺快。”

  李明言心想你叫的还挺准,正是我家妹妹,当下左右看了看,二癞并没有跟着来,他说过还会过来帮忙充当收购笸箩的人的,当下心绪微沉,问道:“二癞怎么没来?”

  瘦猴说不知道:“我去他家里喊他了,他弟弟说他跟着老王他们一起出去废品收购站了,不知道去干什么去。”

  李明言心想也好,或许是找到了什么新的营生,任何时候人都需要工作,否则什么都没有,只有时间的人聚到一起容易惹是生非。

  “你带来的东西呢?”

  瘦猴将东西从他瘦弱的肩膀上取下来,将上面盖着的打满补丁的布条掀开。

  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昆虫出现在面前。瘦猴报了个数,让李明言点点。

  李明言也放下背篓,手伸进去放进一袋米,然后再拎出来:“这是给你的,不用点了。”

  李明言也没有叫瘦猴到自己家去,想到家里人会问东问西的,容易露馅,瘦猴肯定也会疑惑她为何会骗自己父母,她的事情还是越少的人知道越好。

  但是上次去瘦猴家里,人家父子两个还热情的好饭好菜招待她,这会子看着瘦猴为了给她送饭,热的满头大汗,实在是不好意思就让他这么回去。

  她让瘦猴儿等会儿,拿起自己的空背篓去了池塘边,池塘里的荷花开的正艳,荷叶一片片的比盆还大,风景正好,左右却没有一个人,她伸出左手,在手机上搜索起吃食来,找到一个红烧猪肘加米饭,不到一百,并不贵,比背篓里的草编给她带来的利润。

  这个草编在手机上意外的受欢迎,她这次准备再提高一些价格来卖。

  吃饭还附带餐具的,细胎薄瓷实在不符合情境,筷子是竹子的,倒还能拿得出手。

  她摘下两片荷叶,将米饭和猪肘包好,跑回去递给二癞,“早上没吃饭就来了吧?这是给你的午饭,我家里,嗯,客人比较多,不方便接待你,你拿着路上吃吧。”也不知道手机上的买来的东西好吃不好吃,她看的社会新闻可多了,知道外边看似美味又方便的外卖实际上用的都是地沟油!做饭的一点都不讲卫生。因为这个观念在,她还从来没有尝试过在手机上买饭菜,还从未尝过味道。

  瘦猴闻到了香味,但是他不好意思接,那袋子米已经沉甸甸的背在背上了,可以做他爷俩一个月的口粮,

  刨去为了开坐火车的介绍信送出去的礼,净赚也赚太多了。

  这些东西就已经足够,怎么能还要别人的东西呢,他咽了一下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