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叶西风
李明言摆摆手,表示不是这个情况,实际上是这样的:“那是十亩地并作一亩的实验田,实际上产量并不高。听本地人说,南边有一亩地,1万斤的。等他们仓库里的粮食吃完了,就吃从南边拨过来的救济粮。”
好吧,大家砸砸嘴,都知道这是啥意思了。就是自个儿的吃完了,由着嘴吃大户。看来不仅自家的鸡鸭,就连粮食也要可劲儿造,不能便宜了别的生产队。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二更,没想到吧,哈哈哈哈哈
第54章
家里,已经乒乒乓乓的响起了作木料的声音。
李明言将榨油机拿出来,叫大哥比照着它的大小,做一个木箱子。只留出进料口和出料口。
陈梅看到儿子,当真做了起来,不由有些好笑。
榨油机哪是做个木盒子能出来的,有铁也不行,人家都是烧柴油和汽油的!
却没想到不过两天的时间,还真的叫儿子给做好了!
眼见着把油莎果放进去,然后一头吐油,一头吐饼子,真是厉害!
这等好事自然是要所有人都知道,她每天去村头聊天的时候,就炫耀似的说了出来。
这可把人新奇坏了,李明言正在往里头倒油莎果的时候,就见一大群妇女跑家里来,看稀奇!
“明言啊,这恁小真能出油?别是里头藏了个人,往外倒油扔饼子吧?”
李明言要被这人的脑洞折服了!
这情节好似在哪个电影里看过,不过只有一个半人高的东西,怎么塞进去人啊,不可能的。
尽管她一再否认,她们还是这么说出去了,一时之间大家都认为那箱子里放了一个榨油的小人。吃进去油莎果,尿出来油,屙出来的是油饼子。
比县里的榨油机还快。
如此形象的比喻…
接着就有人来榨油,是胖婶。
她家也种了许多的油莎果,都是自己一手一脚摘出来的,听说明言家能榨油,立刻背了一小袋二十斤过来。
“想在你这儿榨个油,带了十个鸡蛋你看行不行?”
自然是没有不应的,十个鸡蛋,婶子家还真是舍得呀。
这榨油机刚刚问世,就受到了李家庄的热烈欢迎,她家榨出了五十斤油,就不再继续。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解决了榨油的问题,油莎果应该及受欢迎才对,果然陆陆续续的有人来问种子的事情。
李明言家的自留地已经成了热门地块,就连上头检查高级合作社劳动都没有这热闹,一群人密密麻麻,恨不得掘地三尺,将李家遗漏在地底的油莎果运回家去。
李明言不管地里的活计,只管看着自己家门,庄上的西瓜陆陆续续的成熟,有的长得比她家的大得多,不过放西瓜卫星的梦想还是破灭了。
李花不无遗憾的说:“我爹给上头报了,人家说西瓜已经有500斤的啦,咱们这里的排不上号,人家是不是跟窝瓜嫁接的?”
对了,李明言的窝瓜已经长得巨大,但是有了巨型西瓜,美玉在前。
人们对于巨型窝瓜的反响就不是很热烈。
有的窝瓜长在哪嘎哒地,肥壮又得阳光,长得大一些也不稀奇。
何况报纸上说的,一个米蒸一碗饭,李家庄的人觉得,窝瓜大了一点点,也没有很出格嘛,比不上人家放卫星的!
李明言在家周围种的几棵窝瓜,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
大哥悄悄的告诉她,乡里也要办公社开食堂啦!
消息灵通的李家村对于办大食堂没有什么意见,毕竟能免费吃饭呢。
可是对于吃谁家的粮食,大家都有话说。
这个时候,大家还是有一部分的生产资料的,比如说锄头啊,铁锨啊,还有每个人都有的一分自留地。
房前屋后的一片地,也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比如李明言就种上了窝瓜。
有的人家种了红小豆,豌豆。
手工业也可以自由买卖,总之除了可以入口的东西,其他的管制都很松,在这般管制下,大家还能呼吸几口新鲜空气。
可是这一次开会,队长绷着脸,异常的严肃。
“所有的粮食都要交给大队,自留地也得上交,以后都是集体的,大队管饭。”
坐在底下听着的乡亲个个绷着脸面:自留地里种的晚的,玉米还没有收回仓,玉米棒子一个个水灵灵。
种的秋花生也没有熟透,花还没有落地。
面对队长冷峻的脸面,就连最泼辣的娘们都不敢吭声…
她们离第一个人民公社是最近的,通过姨姥姥姑奶奶连襟之类的亲戚,消息也七七八八得到一些。
食堂是个好东西,解放妇女劳动力,不用天天围着锅沿子转悠,听着还不错。
之前成立高级社把自家的双轮大马车入股分红的八爷家准备问清楚:“听说大食堂想吃啥吃啥,想吃多少吃多少,那俺想问问,俺家的马车还作数不?工分咋算?”
一上来就是关键问题,队长吸了一口烟,再吐出一个悠长的烟卷,这话不好回啊,他问公社,公社模棱两可:“吃饭有人管,孩子也有人照顾,治病不要钱。你还管啥分红不分红的,啊,要钱干啥?”
话不是这么说的,不为了钱,你可别要工资啊。不管多少工分,食堂都管饭,还给看孩子,上学还不要钱,可这么好的事,到时候二流子懒汉可不就没法管了吗??
“这个我得再问问公社。”
队长他也只能模棱两可。
李明言心内戚戚然,还有什么好问的,她记得以后读这段回忆,还有关于这时候举动的解读,上面说了,有些入股分红之类的啊,工商业个农民,都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要采取大而化之??的态度。
回到家,陈梅就开始像仓鼠一样存粮,如果藏的不严严实实,就会被人给搜出来。
到时候不仅粮食保不住,还会给你扣一个大罪名!
她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藏在墙缝里。
农村的土墙缝,是藏钱的好地方。每次扒房子,都能扒出大串的铜钱。
藏几粒麦子还是很容易的,为了让娘安心,李明言也帮着娘把麦粒往土墙缝里藏。
小妹还有明江明河两个好奇的站在床下看着。
“娘,为什么要把吃的藏起来。”
“藏起来以后给你当零嘴吃,别给别人说。”
李明言是这么回答她的,就怕小孩子藏不住话,告诉了别人去。
家里的粮食这么多,吃的时候嫌少,藏的时候却怎么都藏不完。
李明言看着娘丧气的样子,提议道:“不然咱们挖一个地窖,把粮食藏在地窖里吧?”
“挖地窖?还来得及吗?”
地窖是冬暖夏凉存储物资的最佳场所,解放前,家里有富余的,都会挖一个地窖,两米深就好,能放些白菜萝卜,柿子之类的。
“来的及,家里人多,齐心挖,挖一点儿是一点儿。到时候把挖地窖的偷偷运出去,谁都不知道咱家挖了地窖。”
陈梅看着还剩下的麦子,从二癞那里挣来的大米已经吃光了,就剩下这些夏收队里分的粮食,几乎都没有动过。
挖就挖吧,辛辛苦苦一年挣的工分换的粮食,不是养活那些好吃懒做的二流子的。
李明言领了母亲让藏的粮食,放进空间里,然后让家里的男人挖地窖。
就让家里人认为粮食都藏在地窖里吧。
过了几天,果然队长让交粮食,大家也没那么容易好屈服的。
没有一个人动手,大家都拿眼睛看着队长一家,这是让他家做个表率呢。
队长不做表率,他也不想交,他为啥能当队长,因为他是农活的好把式,这么一把年纪,四十多岁,上工还能得整工分。
他家的粮食不是最多的,也不少,让他家的粮食跟庄上的二傻子平均,他不乐意。
更何况这次是跟大队的人平均,大队上槐树底下有个王铁头,他年年要救济粮,年年叫国家救济一身棉衣,自己昧着良心不干活。能不上工就不上工,上头接济的一身棉袄,穿着穿着就掏棉絮卷烟吸,从冬天掏到夏天,从来都不洗,正好夏天掏成一件单衣。
等到了冬天再等国家救济,拿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养这样一个人,你说亏心不?
反正队长是觉得气不顺,他觉得自己思想根本不到位,就像去公社开三级干部会时那个啥主任说的,自己思想都不到位,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不对头,咋还说服别人呢?
这几天他都愁眉苦脸的,要把李家庄的粮食送去吧,昧良心。不送上去吧,他的工作完不成。收了大家的自留地又是一场闹,到时候可咋办哟。
***
李明言这几天都看见队长坐在西山坡上看着村庄出神,搞的她想把家里挖地窖的土神不知鬼不觉的倒到山洼里都不行。
队长在蹲着,乡里男人最喜欢的姿势就是蹲着。他们吃饭时可以蹲着吃,田间地头也喜欢蹲着歇一会儿。
蹲着就算是最放松的时刻了吧,队长依旧拿着队长媳妇给她缝的烟布袋,里头放着些碎烟末。
拿出一个糙黄的本纸,撕下一页,上面有歪七扭八的一二三四,金木水火土。大概是队长的小孙子的作业本。
倒一些烟末上去,用小指点一点,让烟末分布的均匀一些,那如枯黄枝桠的手再把纸卷一卷,舌头舔一圈,粘上,摸遍全身上下找火柴的时候,才发现李明言那妮子在盯着他看。
“明言呐,你家的宅基地是在这儿是吧?”
“嗯,队长你蹲着的地方就是。”
队长长叹一口气,“妮子听你队长大爷一句劝,赶紧盖房,趁着大队管饭。”
李明言当然知道,于是她点头嗯了一声。
“为啥一定要上队里吃饭啊,冬天跑那么远,有五里地吧,拿了饭回家菜都凉了。”
他们所处的村落分布在丘陵之上,都是一个姓氏组成的小自然村庄。
彼此之间相隔甚远,最远的到大队中心,甚至有十里地。
还有一个小庄只有五户人家的,名字就叫做小庄。
“乡里要求的,没法。”
“跟乡里说说,咱们村不一样,都离得远,不然咱们庄自己办一个食堂也行。”
李明言这么说了之后,就见老队长眼前一亮。
第5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