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 第42章

作者:竹叶西风 标签: 穿越重生

  九十年代一直提倡不要焚烧秸秆,让秸秆还田,甚至逮住一个罚款千元,拘留五日,可田间地头照样有浓烟升起。

  秸秆真是堆哪儿哪儿不喜欢,放哪儿哪碍事,彼时农村已经有了更好的燃料,开车去深山捡一些柴火,也够烧一年的。

  还田因为有了化肥,养分足够,不稀罕秸秆那点儿养料。秸秆禁烧屡禁不止,后来大型收割机增加粉碎功能,秸秆问题顺利解决。

  所以嘛,秸秆还田这种事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至少目前秸秆还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有了它们,就可以少去山上背些柴火。省点力气少费些粮食。

  现在你说秸秆还田?

  不行!

  队长当即就说了:“你这小年轻技术懂得多,却不知道咋种地。这秸秆在地里,俺没法犁地啊,没法种下一季庄稼,还是得运出来!”

  技术员深深皱起眉头,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这我倒没想到…陈庄生产队长都觉得是好事儿,你咋恁多事儿哩?我看可以把秸秆放在地里多一段时间,腐叶也是非常有营养的。”

  队长心想,那陈大队长还不是想拍你马屁,不敢跟你顶嘴。

  李明言这时开口:“因为俺庄上想种一季大白菜,还有萝卜,陈庄可能不种吧。”

  技术员就不说话了,没有想到这个生产队还是一个勤劳的生产队。

  既然这样,那挪一下也没什么好说的,技术员悻悻的走了。

  队长摆摆手,叫继续干。

  说起今年的收成:“今年可不好过,这个技术员给咱们定产量,全都定的春季的,要说夏天种的根本只有春种的一半。”

  看着老队长用叉子将玉米杆拢成一堆的背影,李明言莫名心酸。

  队长媳妇超级乐观:“这有啥啊,别的地儿产量高,咱们也不能落后太多不是。”

  是呀,不能落后太多,只能勒紧裤腰带,多收一季是一季了。

  李明言等到队长离得近了,说道:“队长,咱种点儿白萝卜吧,我给大舅的朋友写信,要了萝卜种子,最适合沙土地了,一个长出来能有三四斤呢。”

  能在炼钢之前把萝卜种上最好。

  队长惊喜连连,他已经见识到了明言的种子的威力,西瓜又大又甜,窝瓜长的也大,从来没有见过的大,虽然报纸上又更大的,都不如眼前看到的震撼。

  李明言继续给种子找一个合理的出处:“我大舅的朋友是研究所的,首都的!我给他写信,他回复的可热心了,不要钱就给了我好几斤的种子。”

  队长点头,“种,都种上,再种点儿大白菜。”

  回去之后,李明言火速种写信给首都,幸亏大舅留的纸条还在,顺便附上白萝卜种子一小把,在邮递员又一次下乡路过这里的时候,郑重的递了过去。

  队长对于种出大萝卜热忱无限,人和牲口都不得闲,玉米处理完毕,立刻上犁上耙把地里的土耕匀活,将白菜籽还有萝卜籽撒了下去。

  队长此举挺遭埋怨的,将萝卜种子种上之后,李家庄的妇女们在一个大院子里剥玉米粒,一个板凳,中间挖一个洞,上面露着一个钉尖,玉米在上面一搓一排玉米就下来了。

  没有脱粒机就是这么麻烦。

  然而这对她们也已经算是轻省活儿了。

  “可算是能歇一歇,累也要累死了,要我说宁愿不吃那点儿萝卜,也不去干那累死人的活,也不知道谁想的那歪点子,又补种一茬。”

  就有那不堪受累的去抱怨。

  大家都知道这是李明言出的主意,队长三番五次强调,这是从首都来的种子,萝卜又大又甜,一定要好好做,精耕细作。

  这会儿这人这样说,那就是在指桑骂槐,或者说直接怼到李明言脸上了。

  李明言叹口气,她也是为了大家好啊,到时候你啃树皮,挖观音土的时候才会感激我呢,别看现在无事发生。

  可有些人就是看不到长远的地方,李明言也不想耗费如此长的时间,就为了给这人一个教训。

  骂她的当场怼回去!

  “我出的歪主意,不想干可以不干,人三劳七,就是不干也有萝卜吃,谁也没刀架在你脖子上让你去吧?”

  李花儿开口附和道:“就是,俺爹说了干活都是凭自愿。”

  的确如此,队长说了,分萝卜的工分另有一套,不计入分粮工分中去。

  收成的萝卜白菜分出三分,按人头均分。剩下的就按工分分下去。

  因为对西瓜还有长在李明言家门的南瓜的盲目信任,加上收成的萝卜全部由自己分,都挺乐意去干。

  没想到完工以后还带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

  这是端起碗来叫爹,放下筷子骂娘啊。

  两人合力说的抱怨那人下不来台,气都不吭了。

  ***

  头一茬秋收过去,接下来才是重头戏,真正的秋收才刚刚到来。

  小孩子们也都开学了,李家庄居然没有一个能考上中专的,大一些的都在家里务农了。

  全都是要么在镇上上高中,要么是在村里上小学的孩子们。

  这天把孩子们早早的送走,大人们可算松了一口气,一个暑假在家里野,这边又挨着河,总是不放心,这下好了,有学校的老师们管着。

  半晌午的时候,女人们在萝卜地里补苗,远远看见一串小萝卜头在田埂上往地里走。

  “这不是你家黑孩儿吗?”

  “明江明河俩皮猴也回来了”

  孩子们远远的就叫起来,叫娘奶奶的都有,一个个像刚得了自由扑棱棱飞翔的小鸟。

  “老师说不上课了,叫我们回家炼铁!”

  炼啥铁?

  一头雾水的众人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以为是孩子捣蛋,老师不让上学了。

  心里暗暗决定,吃过晌午饭就亲自去学校看看,问问老师到底是咋回事!

  不管到底为什么,事先对孩子横眉怒眼的训斥了一顿:“你老实等着!要是老师说是你的毛病,别怪你爹寻你的晦气!”

  孩子们跟猴儿似的,保证了是老师教全校都回来,又保证了不去河边,兴奋的往山上跑:“去山上摘桃子吃去!”

  山上有一种毛桃,小的很,不过野鸡蛋一般大,到立秋以后才熟,熟了以后也还是青色的。

  但是桃香浓郁,是孩子们爱吃的好零嘴。

  萝卜地里经不起孩子折腾,间苗补苗也是个精细活,孩子们帮不上忙,大人说两句也就放行。

  晚上开会的时候,队长就说了炼铁的事。

  每个庄要出男劳力去车站东边炼铁,支援国家建设,发展重工业。

  每个庄分配的也有钢铁任务,按人头数,有多少交多少。

  队长说话非常简洁,说完之后,会场一片安静。

  柴老四刚搬来,他的家当还没有置办整齐,在地主抄家的时候,家里所有的农具,就连那一把好菜刀,都被斗地主的人分了。

  最担心任务的就是他,李家庄的人待他挺和善,虽然照样开大会斗地主,但是跟讲笑话似的,一群人聚一起说说闲话,也就过去了,比起之前在柴庄得到的疾风骤雨般的摧残,现在不痛不痒。

  因此他也敢提一下自己的意见:“要是交不够会咋样?”

  队长想起开会时说的话:“插白旗”

第57章

  所有人都不知道插白旗是什么意思,队长也解释不清楚。

  李明言倒是知道,这是队长传达会议精神出现了失误,实际上是拔白旗插红旗!

  所谓白旗红旗的分类,也就是保守派和激进派的斗争,自从出现那一个个高产的粮食卫星之后,这些一个个惊人的奇迹已经证实了一起皆有可能,那些务实的,保守的派别就是在思想上插上了白旗。

  现在大家不清楚,没有关系,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大家就会具体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到家中,李明言加快收集粮食的速度,她莫名有了紧迫感。

  倭瓜藤上稍微有些泛黄的倭瓜,被她一个个全部摘了下来,放到空间里,免得被即将到来的共产风给刮走。西瓜有熟的,也正好都运到空间去。

  最近大队频繁的开会,队长恨不得把铺盖卷全部搬到大队部去。

  因为收钢铁的事情,最近又活跃在李家庄人的眼中,李明言忙着收集家里的铁器,除了她在路上捡来的铁棍,其他的好像都有用,锄头要锄地,菜刀柴刀刀具也非常有用,铁锅更是必需品,大家都不认为这个大食堂能办多久,主要是李家庄生产队就没有按长远的办,每户交了三个月的口粮,剩下的还在自己家呢。

  陈梅非常不解:“明言忙啥呢,不歇歇,咱不打头阵当这个出头鸟啊,谁想交谁交去。好好歇歇,秋花生该薅了,歇歇劲儿。”

  李明言拿着一个铁棍暗自叹息,还真没有啥东西好交,啥都不舍得。

  ***

  她拿着铁棍去了队长家。

  不巧的是队长家有客人,看起来身份体面,围着队长家的一堆破铜烂铁指指点点。

  眼见他拿着铁棍进院门,一个个都傻了眼。

  这是干啥?拿个铁棍气势汹汹?还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一时之间本来滔滔不绝陈述炼钢的利弊以及鼓舞群众大炼钢铁的必要性的几人,灰溜溜的夹着尾巴,不吭气了。

  “咳咳,那个李队长,你先忙,我们再去陈庄看看!”

  李明言乖乖的目送几位领导远去,不由叹息一声,时间紧,任务重啊。

  自己不主动交,就会有人来砸锅。虽然自己思想觉悟够吧,可是实在无法说服家人呐。

  殊不知离去的几位领导,抹了一把额头上渗出的冷汗,从彼此的眼神中读出了相同的想法:他们刚刚逃出升天。

  “队长,我找遍了整个家,只有这个铁棍能交,也就十斤。还有那口杀猪锅,暂时洗澡用不着,但是冷了还能用啊,俺娘舍不得拆。”

  队长从屋中拿过纸和笔,还有一杆秤,将铁棍上称,“就这就行,刚才那几个还说咱们庄不积极,你是头一个,11斤,按个手印儿。你家还差,嗯,189斤。”

  ***

  太难了,把家里房梁上的铁钉卸下来,也凑不够数。

  分粮食的时候其他人羡慕他家人多,轮到交任务,她家可就羡慕人家两口人的。

  这两天队里打招呼就变成了:“你家交铁没?交上去了?交够了?”

  这么拖了几天,队长的眉头越皱越深,大队里开会越来越急,越来越频繁。

  队长从来没有在庄上说过什么,什么都不说不代表什么都不存在。庄上所有的骡马牛都被炼钢铁调走了,还有老队长无比珍惜的胶轮大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