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 第63章

作者:竹叶西风 标签: 穿越重生

  李明言看着大嫂这个样子,也说不了心里是什么滋味,不过大嫂眉宇间并没有什么怨愤,还说:“谢谢二婶,谢谢明言,不喝就是拿着也暖和多了。”

  陈梅点头,“大着肚子干活儿悠着点,别听她们说自己把孩子生在地里的话,生在地里娃儿头上磕个坑,长大了还有一个舀,她们可没说。”

  “嗯,我干完这一点儿活儿挣两工分,就回家了,您放心吧。”

  陈梅别开眼:“你老婆子都不担心你,我可没啥不放心的。”

  ***

  李明言挑着担子去村里男人干活儿的地方,不同于女人,男人们干的活儿都是要下力气的。给牲口套上笼,然后一个人在前头牵牲口,另一个在后头扶着犁,等到地犁完,再套上耙,耕上一遍。

  之后就可以在田埂上套上线,让女人们过来栽秧。

  这里是爹和二弟在这儿干活儿。

  还有老队长,倒是那些指导他们干活儿的驻兵没有踪影,还有庄子上的好几个壮劳力连同大哥,听队长说是到车站那里深耕地去了!

  她背着孩子,又带着小妹去了火车站旁边。

  还没有走进,她就听到排山倒海的气势。

  一群人呼号着口号,“一二一,一二一。”

  喊声震天,一排排瘦骨嶙峋的男人站的整齐,不说是在翻地,谁也想不出是在挖地,因为每个人挖的沟都有一米深,再加上还喊的口号,倒像是在挖战壕。

  因为李明言的到来,这个口号喊的声音低了一些。

  一大群人的眼神齐刷刷的射过了,还是挺吓人的。

  背上的小明礼两只手撑着大荷叶,从荷叶里探出头来,“大嫂,你怎么不走了?”

  除了荷叶,她身上还盖着一个用竹叶做的蓑衣,看着像一只小刺猬,如今小刺猬探出头,看着场地里的人来人往,睁大了眼睛,不言语了。

  不知道营长是怎么沟通的,整个大队的所有青壮劳力都有,还有所有驻扎在槐树村的所有当兵的都在这里了。

  李明言一眼认出了自家男人,找了块石头,让小妹站上去,小丫头脚上穿了新鞋,还是她给做的,她爱惜的很,雨天不轻易出去。

  就怕泥污了鞋子。这还是李明言怕她在家里无聊,就哄着她出来。

  李明海和营长说了句什么,然后朝她这边走来。

  所有的景色都成了背景。李明言眼里就只剩了光着脊背,露出薄薄的一层肌肉的男人,他肩膀宽窄合度,眼中只有她的模样实在是,有点迷人。

  李明言从怀里拿出军用水壶来,其实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里面被她灌了慢慢的红豆汤,放进去的时候有些烫,拿出来的时候也还是一样。

  大哥去喝汤,李明言就去看人家挖地,挖过一遍的地挖的格外松快,一铁锨下去,土立刻起来一大块。

  一排人一起下铁锨,下着雨,雨水把泥土泡的透透的,黏黏糊糊的被铁锨甩到一旁。男人们的裤脚被高高的挽起,腿上烂泥糊的乱七八糟。脚丫子上也不知道有没有套鞋,在黄泥汤子里面和了一遍,也不知道脚上是穿了鞋还是没有穿。

  这里已经不算是泥地了,因为李明言看到小水坑里有水蛐蛐还有水蚰蜒这种生物。有的人腿上还有黑黑的东西,定睛一看,是水蛭,鼓鼓的,显然已经吸饱了血。

  转了一圈回去,自己的脚上也都是泥巴,几乎弥漫到脚脖子上。

  乡下就是这样,怪不得城里人见到他们一眼就能认出他们是泥巴腿子,就是再讲究,到处都是泥土的地方,总是和城里到处都是水泥地不一样。

  橡皮筋已经可以买到了,国家的橡胶产业怎么才能飞速发展,买到橡胶鞋子已经橡胶靴子呢?

  转身回到小妹身旁,大哥已经咕嘟嘟的喝完了红豆汤。

  见到她回来,说道:“正好你回来了,给队长说,让送饭过来,中午不回去了,就在这里吃。”

  李明言好奇的问道:“这是准备种什么啊?”

  “不知道,咱们生产队的连营长好像是头头,他开会决定的。你们两个小姑娘赶紧回家去,不要在这里,你看你脚上脏的。”说着就蹲下身,要去抹掉她脚下的脏污。

  李明言连忙躲了,冷不丁的被叫做小姑娘,她有些隐秘的小开心,被当做小孩子照顾的感觉还挺好的。

  于是又听大哥交代了几句,将荷叶又放在小妹的手上,顶在头顶。

  然后背着她回家做饭!

  “明礼啊,刚才大哥说送多少份饭?”李明言敦了敦后背上的小妹。

  “一份!谁家的谁送!”

  哦,好吧,来这边挖地的人一家大约有一个,每个家里都过来一个人送饭,肯定耽误工夫,还是回去看看队长怎么说。

  小妹似乎又胖了,背着她一路走来很是锻炼体力,然后小嘴巴还是不停的吃啊吃。以前没有发现小妹能吃饭吃的这么的多,平时不管什么都会往嘴里塞,以前觉的是好胃口,现在觉得对于肠胃来说是一种负担。尤其小妹还不是那么大的肠胃。

  回到家之后,李明言实在没有力气给背着她去地里,所以又给了她几个山楂片,让她在家里边烧火边边等她回来。

  她拍拍身上的衣服,然后带上斗笠冲进蒙蒙细雨中。

  田间地头,田间的秧苗已经差不多种到了头,有人快有人慢,快的在前面慢腾腾的,省的干完了还下不了工,没干完的也慢腾腾的,这个就纯粹是因为她们本来就慢了。

  队长也没有闲着,他身为队长,不用干活儿就有基础工分,可是他每次到了地里,都是和普通社员一样的干活,这也是他颇受大家爱戴的原因。

  李明言叫住他的时候,他正在用土田埂,还说:“这是啥破铁锨,都跑去挖地,把好铁锨都挖走,哼。该用的上的时候没有,拿去干那四六不着的事儿。”

  别看队长在这里嘀咕的挺高兴,在人家来抽调人手的时候,只能点头称是,一句话都不敢说!他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该办什么事,还是很了解的。

  李明言笑着同队长打招呼,然后传达消息:“队长,明海说去干活的人得家里的去送饭,咱们队里劳力本来就少,要是每个人都去送,不是耽误工夫嘛,所以看看队长你有什么章程。”

  队长直起腰,拄着铁锨站着,看看田里的情况,的确耗不起了。

  然后说道:“中,我知道了,明海想的周到,那些当兵的搞事,连饭都不管,真是的。”

  老队长对于深挖地很有意见,明明说了不中,种白菜都不中,那个营长看了也信了,还是非得干。QAQ

  他就是想不明白,有这个必要吗?窝水的地,就是上了一吨肥,那不还是窝水?上了肥土更暄,更保水了。

  明明陈老头看了老黄历,说今年是九龙治水,也给连营长说了,今年就是水多,不管种啥,种到这种地里,都是烂根的命。

  连营长不信也就算了,还虎着脸说他:“迷信!生产队长就是要以科学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起好带头作用,怎么能去看老黄历!”

  嘿,把他给气的!

  李明言把信息递到了,就转身回家做饭,至于怎么安排是队长的事儿。

  回到山下的家,小妹已经将水烧的滚烫。

  跟了她一天的小妹到现在还是干干净净的,除了嘴角有些脏之外,但是她自己裤腿上甩的都是泥点子,鞋子已经看不到原来的轮廓还有形状。

  舀出一部分水,洗洗脚,然后把鞋子放进水里泡着。

  然后把大米放进锅里让小妹继续烧火,然后她去菜园子里薅几颗青菜,还有葱。

  然后拿出两个鸡蛋做了一锅青菜鸡蛋汤,炒了两盆青菜。

  可惜没有肉,干活儿的人最需要的是大油大荤,再来一个野猪就好了,秋收前,野猪在山上找不到食物吃,就会下山来拱玉米地。

  这个时候村民组织起来打野猪,往往会有收获。

  可惜现在嘛,饥民的恐怖比地里的玉米的诱惑相比,还是可怕的多,所以野猪也不敢出来。

  只能流口水了,想想以后吃肉吃到脂肪肝,吃到心脑血管堵塞,真是什么神仙日子。

  现在只有想吃肉想到流口水的她,以及地里像压弯了的高粱的,细瘦细瘦的人们。

第83章

  遥想一番以往的日子,李明言将绿油油的菜盛到陶盆里。

  现如今也只能吃这些青草了,没有油水怎么办呢,她刷干净锅,用大盐粒子炒了一个油莎果,自己家没有地了,也不知道队长能不能让在生产队的地里种上个两三亩,即便是今年下雨,种到高处的沙土地也不妨碍什么。

  在草趴趴里奋战了三十分钟,生产队的号子响起来,所有人都下工了,李明言又等了一会儿,家里上工的劳力才一个个的回来。

  陈梅刚进门就说:“老远就闻见呛辣椒,呛葱花的香味,我就想着是咱家的,果然是。”

  小妹坐在锅底门前面,已经是呛的眼泪鼻涕齐流了,哦,抽油烟机这种东西更是想都不要想,毕竟现在油都几乎没有,油烟更是罕见。

  见娘笑话她,就抽出胸前兜兜里的手绢,慢腾腾的把自己洗了个干净。

  笑归笑,陈梅也没有忘了正事,“队长说没上工的就你腿脚好,叫你挨家挨户的收了饭,给他们送过去,一天给你两工分。”

  李明言答应了,问道:“什么时候送?吃完饭,还是现在?”

  “有的家里没人做饭,还得等会儿呢,吃完饭再出发,有的等不及就给你送过来了。”陈梅不在意的说道,有些人老摸了,磨磨蹭蹭的急性子的人等着非得急死。

  反正她知道已经给儿子送了一趟红豆汤,不着急。

  吃饭的时候,陈梅还嘱咐她:“到人家家里的时候,可能会有人说酸话,你该咋办咋办,不用怕她,反正你拿着她们孩子的伙食,没人敢怎么着你。”

  李明言点头,表示受教。

  她不知道的是,在下工的时候,她已经遭受了一轮质疑。

  “咋就选了她,她家里都是劳力,不稀罕工分的,要说跑腿的轻快活儿,也该给别人沾沾光吧。”

  “就是啊,吃的东西,给别人拿着我总是不放心,要是不精心的,路上进去一捧沙子啥的,还能不能吃了。”

  陈梅在心里白了她们一眼,自己家的情况才好转多久啊,就是从大儿子回来,还有二儿子能挣工分才松快一点儿,以前没解放的时候,她家里两个大人拖着五个孩子,也没见多照顾她家一点儿。

  她说道:“我家也就是不稀罕这点儿工分,要不你去送,正好我叫明言过来插秧。一天六公分上哪儿找去。”

  然后就没人吭气了。

  ***

  吃过饭,李明言就挑着自制的挑子,挨家挨户的去拿饭,她给准备的是一碗米饭还有一碗炒莴笋,用了葱花还有辣椒爆香,还有一碗鸡蛋汤,和一块儿放了白糖的大米锅巴。

  小妹撒娇要吃,她都没有舍得给。

  往田里挑稻秧都是用挑子挑的,所以现在作为生产资料来讲,挑子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为了给人送饭特批一个,李明言觉的没有这么大的脸。

  先到了村长家里,因为知道李花儿的哥哥也去了挖地,顺便问问整个庄子还有谁去了。

  队长给儿子准备的是大米红薯干饭,也是普通的菜色,只没有汤,量上也足够,堆尖的一大海碗。

  看了李明言给带着饭,李花儿一拍脑袋,“今天没有做汤,光吃干饭可不就干巴巴的么。”她正在备嫁,对象已经给她买了一丈布,她就在家里做衣服,顺便做些家务,把自己捂的白一些,嫁出去好看。家里的饭菜就是她准备的。

  说什么也晚了,李明言赶着去下一家。

  队长听到两人说话,披着大棉袄就出来了,叫住李明言:“你去了问问咱们的驻队干部,那块儿地准备种到啥时候?他们啥时候能回来?你说咱们队插稻子人不够,叫快点。”

  下一家是春堂嫂子家里,按照惯例,她也看了看别人家带着什么菜色,然后再端出自己家的,一样的粗瓷碗,这家盛的有些少,吃的像是稠一点的米稀饭一样。里面混着红薯干。

  她的嘱咐是:“千万别把我家的跟别的弄混了。”

  李明言心想她才不会弄混呢,你家的这稀饭喝到肚子里,不一会儿就出去了,怎么也不够一个汉子顶一下午的饥。她要小心记住了,谁家的饭对应的谁。

  这么走了一圈,谁家什么情况李明言已经了然了,大多数人吃的是红薯干饭,里面混杂的米饭比例大体上反应了一家的殷实程度。